和田玉在地质成矿之后,经长久历史年代的沉淀,产生了两种类型的成色:一种为原矿成色,即五种基本色。另一种是玉矿成矿后在大自然中经千万年的氧化、水、土浸(沁)埋,所产生的自然浸色玉。
和田玉颜色成因:
1、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及山流水料出现的各种色玉成因十分复杂,有氧化成因。典型的例子是在且末和若羌县之间山上和山沟中的山流水料,它们的颜色变化层次多,但有别于若羌县的黄口料原矿成色。因长年在空气中氧化所致,同时也有别于和田玉籽料出现的皮色。
2、白玉:基本色白玉、青白玉、青玉的成因是由于和田玉的透闪石成份几乎接近理论值,尤其是羊脂白玉。因此其白度、硬度、密度、油性等物理性质均为玉中精品。其它杂质成分较少(仅1%以下)。随着白玉中氧化亚铁、氧化铁的含量增加,三氧化铝的配位形式及二氧化碳成分的变化,玉色由白向青白、青玉转化。
3、墨玉:墨玉是因石墨沁人白玉和青白玉中形成。所谓墨玉其基本玉质为白玉、青白玉底质,在强光下观察墨玉边角及薄片时,应为白色(或灰白色)玉底。新疆黑色玉石料有四种:一为墨玉;二为黑碧玉和黑青玉,这两种玉材在强光下观察边角,薄片时为绿色或青绿色,其硬度,油性等性质同碧玉,第三种为墨色蛇纹石,强光下观察边角亦为绿色,但硬度仅4度左右,小于5度,用刀可划动;第四种为墨色石英岩,当地称为卡瓦石,不透光,硬度亦高,油性差。
4、碧玉:碧玉的绿色产生主要因碧玉中含三氧化二铬( 0.29%)和氧化镍(0.15%),其它钻和钦也明显高于白玉、青白玉。有色元素铬和镍是成色的主因。白玉、青白玉中铬、镍、钻、钦元素含量极微,几乎检测不出来。
和田玉山料和山流水料的糖色即白、青、黄玉。矿体长年暴露在空气中,外层因氧化亚铁氧化成三铁而产生的厚度,形成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红糖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