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美术的标签化绝非个性风格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承承 点击 :

陈祥麟

当下,美术的“标签化”之风甚炽。如画人物,你将脑袋画成没有额头的,我画的都是鼻孔朝天的;你画得瘦骨嶙峋如野人,我画成无腰无脖如水桶……画山水,你来个无勾无皴一路染到底,我来个钝笔圆点凡线皆似蚯蚓……也有以新材料工具的使用为特征的,种种情状,不可尽述。

古今那些名家、大家作品,都有区别于他人的造型、笔墨、构图等个人特点,我们通常把它认作是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内容。那么,它与标签化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其一,“个性风格”体现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追求,是独特的审美感受追求与独特的艺术语言成功统一的结果。如潘天寿劲、挺、硬的勾皴特点,强烈体现了他“强其骨”的语言个性,体现了其以阳刚、霸悍、大气为美的独特审美感受和追求,与其作品构图、造型、用墨用色等方面的特点高度统一,是其作品风格构成的一端。

从鉴赏角度看,一种作品“特点”如果美感不足,必同时是审美内蕴缺乏的,而内蕴缺乏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画家心中本来就没有独特的审美感受注入;二是画家的审美感受虽不乏独特性,但缺乏艺术上独特的审美追求或虽有追求而缺乏表现能力,画出来的“特点”表现不了感受,就仍然是缺乏内蕴的表皮。无论源于何因,当“特点”缺乏内蕴而徒具表面形式时,它就不具“个性风格”品质。

标签化就是指这种“特点”。它是“外加”的——更多产生于画者标识作品的需要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它不反映画者的审美追求,与作品整体风格特征(一般说不会具备)缺乏有机联系,缺乏审美意蕴。因此,标签化的“特点”必然是这种样子也行,换一种样子也无损于作品。如画人无额头,换成尖顶额头、高额头亦无损作品的艺术性。而我们设想一下,潘天寿的勾皴可以换成别种样子的么?非常明白,绝不可以;不这样就不符合潘天寿,不这样就会严重伤害其艺术灵魂,就失去了潘天寿!

其二,“个性风格”沉淀着艺术家特有的生活经历(经验)、世界观、性格等思想、人格方面的内涵。如,八大笔下鱼鸟的白眼和孤独,就似其流亡皇孙的凄清落寞人生和孤高抑郁内心的写照;齐白石作品充满百姓情调的喜气和趣味,鲜明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充满热情的关怀,折射了他与普通大众过从甚密的生活经历;吴昌硕拙朴沉劲的用笔与他石鼓文的书法修养,浑厚的作品风格与他喜好高古的审美偏好以及收藏爱好,更是几乎可以直接画等号。上面我们述及潘天寿勾皴特征中的艺术内蕴,这里我们从艺术家其“人”角度也可看到,这种特征也是潘天寿崇尚诚正、质朴、有骨气的人格个性的外化。

正因“个性风格”与画家其人存在的这种关系,所以它通常也须在画家从艺历程的晚些时候才能形成。一个生活阅历尚浅,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还经常摇摆、变化的人,很难形成成熟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因此,即便美术科班出身,专业知识和绘画基本功也都较好,如果年纪很轻,其作品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般而言也还不会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个性”、“风格”;因为艺术的个性风格需要生活、岁月来“养育“成长,需要成熟的过程。

当然,这与“标签化”是不同质的两种东西。一般而言,多是“有待成熟的个性特点”,其性质是艺术表现,是有内蕴、与画者其人及其艺术追求相联系的,只是存在画家主观内在的“意”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不够成熟、二者不够圆融等不足而已。而标签化不存在画者企图表现的某种内涵意蕴,只是“附加”到作品上的一种标志,根本不属艺术表现,与画者其人的思想、人格没有关系。

其三,“个性风格”必须是在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功底之上生长的,必须具备艺术种属的特定品质。中国画艺术有着丰富遗产、深远传统渊源和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品性。如果连对国画传统的了解都还很有限,对传统那些基本理念都还糊里糊涂,传统的基本技法都还未较好掌握,可能画出国画的“个性风格”吗?

“个性风格”表现为“特点”但不等于特点。一个从不拿毛笔的人,给他一枝笔去随便画什么,也必定会画出一些个人特点,这就像凡是会行走的人都有其不同于人的行走姿态特点一样。但这不是艺术的“个性风格”,因为即便其“涂鸦”笔迹也能传达某种感觉,甚至也有某种美的“趣味”,但却毫无传统修养和功底可言。一种传统艺术,所谓“修养”、“功底”包含了艺术的基本表现规范及其技术高度,更包含了历史赋予的文化精神特质,功底其实也是“根底”。缺失了一种艺术的根底和特质的“涂鸦”,可能也可以成长为某一种新艺术(广义的艺术范畴极大),但它在成长之前终究只是涂鸦,自然无艺术的个性风格可言。

由此审视画作中那些“特点”,不以传统功底为条件的,“特”只特在表面上、没有艺术特质上的新意的,任何水平层次的画者只需事先设计均可轻易做到的,大凡都只是标识化结果,与艺术的个性风格不太有关。

上述3点其实是紧相关联的,只是为了说明得清楚而分作三个角度表述。

总之,个性风格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它植根于画家良好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感觉和艺术追求,也积淀着画家的思想品格个性。它需要画家饱满充盈的艺术情怀、创造的胆魄和才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摸索才能真正形成。正因如此,真正具有成熟个性风格的画家无比宝贵,也永远只是少数。

而标签化的实质是符号化,它不是艺术表现、艺术探索,永远不会“成长”;它与真正“个性”、“风格”的形成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标签化“行径”毫无艺术意义可言。

标识化的盛行,是画坛和艺术品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画家方面,趋附市场的名利心切;在市场方面,鉴赏水平低下和混乱。因为商品须有标志特色才利于买卖,画家入市心急而又无真正的艺术特色,就给你“做”出一种“特色”来,“做”的结果就是标识化。而市场鉴别能力的低下和种种源于牟利的混乱,对标识化做法无所谓乃至正中下怀。

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画家艺术创新心切而又缺乏创新才力,错将标识化当作创新去搬弄。从出发点上说,这不是本文所针对的批评对象,但在结果上却相重叠。对这些画家而言,重要的是须深刻认识“个性风格”与标识化做法的本质区别。可能也需要认识,创新在这个时代虽是重要的,但并非在一切领域、对任何人的任何时候都重要;在传统刚刚开始重新被重视的今天,对于整个中国画群体而言,深入学习和继承好传统更是首先的要务。“创新”要是成为任何美术爱好者都可轻易做到的,创新,还有价值吗?

画者之心离金钱愈近,则必离艺术愈远。标识化混迹于“个性风格”,忽悠得了无知的市场,忽悠不了美术史。愿有理想、才分的画家,更多更快地远离标识化。

标识化盛行关乎当代画坛生态建设,关乎书画市场的健康成长,故就二者之别一辩如上。

相关文章

  •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和他的木雕作品。王克平,一提到这个名字,一系列历史词语立即会窜出来:星星画会、游行、口号、标语、传单、西单民主墙、改革开放……,但一看到他展览中的作品,所有的历史思绪又立刻安静了下来。以艺术家本人命名的展览“王克平”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雕刻家之一,王克平几乎将全部的创作精力投注于他所选...

    11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菲华历史博物馆“走马观花”有时是一种贬义,认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浮光掠影,或者说至少所了解的不够深入和具体。但是,有时候只需要走马观花就够了。能够了解其大概,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生活在那里一辈子或几辈子的人才有可能了解其中的很多内蕴。可是,对于观光客来说,浮光掠影的了解其大概也能够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层面。菲律宾之行改变了我过去从书本和媒体中了解到的对于...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黄永玉真是神了—14大本《黄永玉全集》出版十分堂皇,国家博物馆五个展厅“九十画展”十分精彩。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

    3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冷军:改革开放题材值得深挖
    画家冷军:改革开放题材值得深挖

    昨天下午,市美术家协会举办“《武汉印象》读书会”,冷军、张少华、王心耀、江中潮等画家参加读书会,大家表达了阅读《武汉印象》美术分册的感受,并对今后该书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建议。明年需要一批优秀作品“美术分册的作品全部以武汉风情、建筑、事件为主体,展现了武汉的地域特色。今后要深入挖掘大武汉的文化价值,创作更多精品。”参会艺术家们一致认为,精品佳作是今后...

    13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中国当代艺术确实是难以索解的谜团,1989年,中国第一届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结束时,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甚至无法取回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时过境迁,现在的当代艺术俨然成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天之骄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靠什么谋生?天价当代作品背后,究竟谁在得利?安迪·沃霍创作了一系列波普风格的名...

    14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图文]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图文]

    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探寻泥人的未来之路碾盘为桌,石墩为凳,安静的农家小院里两个着蓝布衣衫的农民喝着小酒,神情里透着丰收的喜悦与农忙后的安闲。画面整体造型与细节处理,皆表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这是河北灞县泥人传承人薛继刚的作品。只是普普通通一坯黄土,加水搅拌,揉搓塑形,涂绘颜料,不多时便有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感。娴熟技艺塑造生动泥人形象生于泥人世家,从小便在各色各样的泥人堆里长大...

    81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图文]
    吉洛:从毕加索的缪斯到独立艺术家[图文]

    弗朗索瓦丝·吉洛弗朗索瓦丝·吉洛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的伴侣,她本人一生也都从事艺术工作。吉洛的作品是纽约MoMA的永久收藏品;2010年,她还被授予delaLégiond'honneur的荣誉称号,这是法国最高的艺术荣誉。绘画之外,吉洛也是个多产的作家,比起母语(法语),她更偏爱英语写作,其新书将于明年面市。弗朗索瓦丝·吉洛作品《陶器》(1...

    7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访谈:从“心”开始[图文]

    马兴文马兴文(SimonMa),华裔设计师,2012年7月SimonMa个展“龙马情”在上海世博馆意大利中心开幕,这场跨界的艺术展览,让马兴文以“艺术家”的身份走入公众的视野。2013年,受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组委会之邀,“中国马兴文特邀展馆”即将登陆水城一座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教堂,届时,马兴文将秉承一贯的跨界之...

    52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在动漫里围观国家政治生活[图文]
    在动漫里围观国家政治生活[图文]

    在动漫里围观国家政治生活舒弥由西安女大学生贾楠绘制的“萌版彭丽媛”系列漫画自2013年3月开始在网络流传,如今,首批“萌版彭丽媛”明信片已在香港销售,国内邮政也在与贾楠商讨第二批明信片的出版事宜。德国总理默克尔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退休后想练体操,尤其是平衡木项目。于是,一幅默克尔穿紧身衣练体操的漫画出炉了。2012年12月,韩国漫画影...

    13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图文]

    齐白石《锦鸡图》真伪鉴别李海峰身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湖社画会副秘书长、白石轩首席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及制片人;师从齐白石得意门生、国画巨匠娄师白,同时修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高研班吴悦石导师工作室。出版有《齐派工笔草虫图集》、《齐派传人李海峰百扇画集》、《齐白石作品真伪鉴别》、《齐白石密码》。我们在《玉兰蜜蜂》的对比案例中讲过,两幅作品构图很相似的...

    8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抗战时期的郑午昌及海上画坛[图文]

    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共20位甲午同庚合影。郑午昌,名昶,以字行,号弱龛。自1922年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任史地编辑,继高野侯于1924年任美术部主任,至1952年患脑溢血在沪逝世,涉足上海美术界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作为传统文人画赖以生存的士大夫社会和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海上国画家面临的问题是,传统绘画如何适应现代性,如何对具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绘画加以定位,是摒弃传统&l...

    9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品读陈铸的书法,但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这是陈铸作品的“气质”。书法的“气质”和人的气质一样,并非靠“摹”就能得来的,而是人内心学识、智慧、抱负和修养的自然流露。1955年陈铸生于钟灵毓秀、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青州,自幼便萌发了...

    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时尚史的碎片: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沃霍尔不仅是一位波普艺术家,他所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绘画、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与印刷品、摄影、唱片封面、雕塑、表演艺术、海报、墙纸等全部都有他的作品,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位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波普艺术运动最有名的开创者之一。在作为商业...

    126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