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心灵的感召:读张弛的画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贝 点击 :

陈启伟

画是什么?是画家心灵情感的迸发,是画家感知自然的心得,更是画家心底的世界。读张弛的山水画,就会让人有一种神往,有一种赞叹,更有一种依恋。那种读画后的轻松愉悦,是对现实缺憾的补充,是对茫茫红尘的片刻游离,也是心灵沉寂后的自我发现。

张弛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风、那云、那雾,能激起我们“崇高”“激荡”“和睦”“宁静”和“迷蒙”的情怀。它真有一种“群山流水清风去,祥云迷雾款款来”的感受。

山是那么地熟悉。黄土高原袒露的胸怀,那是个性的张扬,让我们有一种崇高的神情。山又是那么地陌生,原本是黄土弥漫,缺乏生机的地方,在画家的笔下变得郁郁葱葱,近处的绿树,远处的金黄,让读者遐想几百上千年前,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一派昂然生机。能画如此山的画家,应该有一种博大的、装得下大千世界的胸怀。画家尽管不能改造世界,但可以创造理想世界的境界,传递给每一位读画之人。

那水不是平静地流淌,也不喃喃细语;不是“上善若水”般的静逸,不是“行到水穷处”的洒脱,也不是“心如止水”般的无奈。而是奔腾前行,一往无前。那种气势:是排山倒海,水炸石开,水破天惊的壮举,是无羁无绊,个性淋漓尽致地挥洒,是无所顾忌地喧嚣,它不是宁静,而是激荡,不是压抑,而是宣泄,好似仰天长啸,可以将积郁心中的苦闷一吐为快,可以轻装上阵。能画这水的画家,应该有何等的澎湃激情,才能下笔有神,直撞心灵。

那风是和煦的,与古树静水和睦相处。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细柔的春风缓缓飘过丛林,绕过古树。我曾惊奇画家可以在不经意间将来无影去无踪的清风悄悄入画。风伴薄云来,也随迷雾去。云是宁静的,雾是迷蒙的。生命,从宁静中诞生,在迷蒙中苦行,终于也归于宁静。而生命的过程希望有风相伴。风可以聚散云雾,让我们在善行和睦中提升境界,更臻成熟。阵阵清风可以吹走我们的烦恼,化解我们的苦难,同样,它也可以吹出祥云朵朵,把一份快乐变成许多快乐,把一份愉悦化成万千愉悦。在我看来,画家具有风的本领,尺幅天地感动了无数的看画之人。我想,这或许也是画家张弛的执著追求。

张弛笔下的云雾,和其笔下的山水迥然不同,那是含蓄的,收敛的,内在的,超脱的,甚至有某种禅味,让人可以宁静致远,好似循入一片世外桃源。在那密林深处,参天大树,伸展着遒劲的躯干,点点翠绿,蕴含着勃勃生机,将生命的传承,通过那老枝枯树上的绿叶尽显无遗。对生命的尊重,对灵魂的纯洁,在画家的作品中时有表露。

因此,张弛的画,群山流水中蕴涵着画家入世的精神,清风祥云迷雾间,体现了画家的出世的追求。而如此跌宕起伏的不同精神追求,居然蕴藏在一位柔弱的女子身上,这使我大为惊诧。她那柔弱的性格中居然有如此的倔强,她那宁静的处世态度中,又有如此的超然脱俗,这种追求的大起大落,可以看出画家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同时也让我们发现画家的平易近人。画家张弛和我们有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一般人不同的是,她能将内心的感受通过笔墨,传递出来,发扬出去,去抚慰他人的内心,去引发他人的联想,让一颗颗焦虑不安、彷徨无助的心,得到些许安慰,得到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就是张弛画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胡正伟河边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宇宙宏观到分子微观,从摄影到三D造型,最新的科技手段正力争满足人类视觉对真实体验的要求。科技手段虽然能记录事物的瞬间和发展过程,但视觉真实却无法呈现事物对人的真情实感,这就为绘画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绘...

    7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谁是艺术家[图文]

    刘礼宾说起来我跟隋先生比较有缘分。2001年,那时候我刚来美院读书,我的舍友正好是隋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我记得那一年美院刚搬到望京新校区,当时美院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布满了雕塑,宿舍楼前边就放着隋先生的“恐龙”。当时我就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件作品有意思!”他问:“为什么有意思?”我说:“这是一个现成品的放大。&rdq...

    19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女艺术家裸睡铁丝床:庆祝无意义[图文]
    女艺术家裸睡铁丝床:庆祝无意义[图文]

    周洁暴露和伤害,似乎已成行为艺术的一条基本思路。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就以《节奏》、《解脱》、《托马斯之唇》等一系列暴虐自残的行为艺术震惊当世。行为艺术家运用身体理所当然,因他们认为,在画布上画人体,不如直接用人体进行表达更为深刻。行为艺术在中国发端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除了外部环境依然有诸多桎梏,不适于行为艺术的认知和传播之外,行为艺术本身也没有长足的进展。...

    36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本文作者与朱家溍(右)在萧山博物馆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25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彭锋:感觉的真实[图文]
    彭锋:感觉的真实[图文]

    雷子人作品在经过现代艺术的洗礼之后,简单的美不再是艺术的主题。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在阻止人类的残暴行为上,美的外观毫无作为。艺术不再沉湎于美的外观的塑造,而是深入对人生真相的揭示。因为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美好生活的承诺才不至于是虚无缥缈的梦幻。为了揭示真相,艺术跟所有的虚假为敌,包括美。尽管当代艺术比现代艺术更加多元,甚至出现了美的回归的现象,但探求真实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

    16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图文]
    当代艺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图文]

    王广义1988年作毛泽东近几年,当代艺术在海外市场上持续火暴,一批名望在徐悲鸿和陈逸飞之下的当代艺术名家异军突起,傲视群雄。以2007年为例,曾梵志的《协和医院三联画第2幅》在伦敦菲利浦斯以4116万元成交;蔡国强的精心之作《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在香港佳士得获价7424.75万港元,此价创下了当代艺术的最高纪录,并为其他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空间。而被媒体称为艺术界“...

    13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开始招人讨厌了[图文]

    方力钧作品2月14日,朱其把自己置换为一位“局外人”写的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不小反响。近两年来,上海理论研究者陆兴华也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应有的定义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做出了诸多诠释与批判。除此以外,还有朱青生、高名潞、吕澎、杨小彦等人也在通过策展实践探寻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而现在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广州三年展首个项...

    9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草圣张旭:不疯魔不成活[图文]
    草圣张旭:不疯魔不成活[图文]

    局部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见本版题图)唐(618-907年)五色笺本纵29.1厘米、横195.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打开《草书古诗四帖》佯狂张旭,一代“草圣”亦疯魔本报记者林梢青唐玄宗年间,邺县。吴州人张旭,经常来此观看公孙大娘的《西河剑器》舞。公孙大娘身法轻盈敏捷,舞姿矫健,双剑上下飞舞,忽隐忽现。张旭凝神关注,进退之间,一招一式,都令他着迷。一天,一剑舞罢...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的绘画成就[图文]

    赵孟頫饮马图卷(局部)元纸本水墨纵25厘米、横59.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在绘画上,赵孟頫是元代的泰斗。人物、马牛、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亦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釆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貌、艺术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赵孟頫在绘画中融入诗文,寄托了人文精神,既加深了中国绘画...

    15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西画中的光影:上帝说要有光[图文]

    图片资料《圣经》第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这幅画是伦勃朗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也说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但最著名的还是爱迪生,我们现在都享受他说的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按一下电灯开关就知道了,我上课就是这样讲和这样做滴。西方人写他们的美术史,不会这样看,因为距离太近了。于是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汉语西方美术史读物自然也不会这样看。所以,谈任何其他区域的文化,都要有本...

    14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公共艺术如何“过冬”[图文]
    公共艺术如何“过冬”[图文]

    没有人会怀疑剧院、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存在的必要性。它们是一座城市必须提供的重要文化服务之一。但棘手的问题是,很多人依然不把公共雕塑当回事。其实那也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削减预算,公共艺术的前路显得愈发渺茫。殷卡·绍尼巴尔(YinkaShonibare)作品,《瓶中的纳尔逊战舰》相信任何一位伦敦的访客都不会错过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位于城市的正中心,一边是...

    9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艺术天才如何表达忧郁[图文]

    生活的砒霜,是艺术的蜜糖在丢勒之前,忧郁是病,是守财奴和懒汉的专利;在丢勒之后,忧郁成了天才的特权。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和翻译家孙仲旭的自杀,让世人重新关注抑郁症人群。中国目前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超过20万人选择放弃生命。抑郁症与死亡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忧郁情绪又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美国《健康》杂志三年前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工作时间和收入不固定,又是孤...

    39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田宇原柳永词《望海潮》印刷术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居功至伟。然而,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容易偏向于“术”,也即印刷术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的本身,重点自然是毕昇的活字印刷。在激光照排诞生之后,活字的“铅与火”成为历史,活字之“术”自然也成为历史。这一伟大发明的光环,是否会渐渐...

    10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给批评“虚热症”开一剂良药[图文]

    薛亚军作品今天的艺术批评,在茁壮成中又饱含争议,严肃的美术史论家们总不把参会发言的批评行为当学术研究看待,就是批评家内部,也对那些“大词”化、“哲学”化、“翻译”化和“老外”化的批评词语提出批评。更甚如坚持国学批评的彭德先生,对当下中文写作者,在行文中动不动像我一般使用“XX化&rdqu...

    100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查税门引发艺术品原罪[图文]
    查税门引发艺术品原罪[图文]

    图片资料对于中国人来说,在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和近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富人”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当人们渴望着成为富人,却又在内心“仇富”的同时,由“富人阶层”引发的问题便被不断地放大。有人说中国转轨时期的财富积累天生带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胎记,有着与生俱来的原罪。然而不论如何,中国正在形成庞大的富人阶...

    5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