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式申遗的背后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晓燕 点击 :

本报记者李北辰北京报道

等待近十年之后,大运河终于得到了认可: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进入世界遗产的序列。

事实上,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大运河早已与“申遗”两个字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有人提出申遗,到如今的申遗成功,大运河始终在复古与适新之间试图找寻自己的定位,探究现代设施和历史遗存的关系。而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线性”与“活态”,依旧“活着”的大运河也为保护带来了更多挑战——尤其是在所谓“中国式申遗”的背景下。

历史的痕迹

没人会忽视中国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中国大运河是现存世界上最长以及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这条浩荡的运河延绵1800公里,起于杭州,终于北京通州,串联起8个省份的35座城市——自春秋时期至今,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里,大运河也在推进着中国文明的进程,某些时刻成为历史的主角,大多数时刻则静静流淌。

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而在更为宽广的意义上,不少历史学者指出,作为工业文明之前中国最为依赖的国家级基础设施,贯穿东西、南北的大运河,缩短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也使得大运河成为了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地理脉络。而在封闭的明代之后,施行了禁海政策,更是让贸易进一步沿运河铺开。

但随着历史的推进,海运逐渐取代漕运的经济地位。1900年,清廷下令漕粮改征银两,一年之后,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而在宣统年间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在新技术面前,大运河失去了运输上的竞争力。辛亥革命之后,漕粮完全折征银圆,古老的漕运寿终正寝,丧失漕运功能的大运河多处河段出现淤塞。在之后近百年的时光里,大运河基本在暗淡中度过:严重的缺水和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改造和开发,让曾经无限风光的大运河陷入苦涩。

2006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发现,在短短数十年里,大运河萎缩了一半,在有些大运河似乎已属“多余”的城市,运河已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垃圾场和排水沟。

申遗之路

你很难让人们有意识地保护一条近1800公里、连绵多地,且似乎并无经济价值可寻的历史遗迹。面对日渐满目疮痍的古运河,原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和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想到了保护的途径:申遗。事实上,中国许多世界遗产项目都是经他们申报成功的。

其实早在1985年,包括郑孝燮和罗哲文在内的几位专家就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只是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文物应该是固定的,而非运河那般流淌,何况当时一些河段的干涸与污染被认为不适宜申遗。

时光又流淌了二十年,2005年,就在大运河保护陷入僵局之时,一则“运河也能作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申报”消息令郑孝燮和罗哲文看到曙光,在两位老人看来,借正在酝酿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运河申遗,从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有学者也曾指出,倘若不启动如申遗这般重大的行动,大运河或许将退化甚至彻底消亡。

毫无疑问,申遗对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旅游业的兴盛大有裨益。很快,大运河途经的一些城市相继重视起申遗。2009年,大运河被列入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开启了全新的挑战、机遇以及矛盾。

作为仍在使用中的“活态”文化遗产,必然使得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将面临各种困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学者张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运河与我国之前的世界遗产类型不同,也带来了相应的保护难度。第一,大运河属于线型文化景观遗产,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既包括了沿线水体,还包括了其所流经各省市的水利设施和一些其它古迹,但总体仍呈现出‘线型’特征,也就是长向连续而宽度狭窄,遗产点散布并不集中。历史演进中,运河岸线的建筑和景观也持续更迭。与单个文物建筑相比,无论是保护对象的形态,还是保护对象所处环境,都决定了保护的难度很大。而对这一‘线型’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也会面临着长度长导致的线路难以组织和宽度窄导致的需要进行整治的区域过大的问题。第二,大运河流经六省二市,这些省市经济水平不一,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各自不同,各省运河段的状况也差距甚远,这必然会带来管理和协调上的难度。如何建立大运河流经省市步调一致的保护和利用机制,保持并加强大运河统一的形象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因大运河涉及多个省市,在申遗过程中,也曾有过诸多矛盾。知名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曾一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原本非常珍贵的仪征段由于当地政府一再破坏,当地文保志愿者一再呼吁保护,申遗办反而将这一段取消了。

申遗的双刃剑

申遗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在张鹏看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应该是利大于弊。“一项文化遗产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明其具备了‘突出普遍价值’(OUV),其价值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也意味着遗产具有了全球的知名度,其‘权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范围从一个地域、一个国家变成了全部人类。这一方面给遗产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可避免的,地方权益相关者的利益会有一定程度损失。在许多人居型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都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原住民迁出的问题。如果说入遗存在某种效应,那么这种效应显然存在正负两个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开发后的商业化带来的收益能够增加保护投入、提升保护水平,也容易引起遗产地原有的人-地关系的丧失,并最终损害遗产的价值。但整体而言,入遗仍是利大于弊的。”张鹏告诉记者。

几乎可以肯定,入遗之后的大运河及沿途景观,将难以抑制开发冲动。这自然让人们产生疑问,在保护遗产的同时,作为“双刃剑”的另一边,“中国式申遗”是否会对大运河产生新的破坏。

事实上,在大运河成功申遗之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6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然而,并不是每一处已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都得到了足够好的保护。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14处在1994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发现其中多数都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某些问题。而在2007年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颐和园、故宫、丽江古城在内的中国6处世界遗产因过度开发,被亮了“黄牌”,勒令整改。

“申遗热”

这不禁令人想起地方政府持续多年的“申遗热”。在一些地方官员眼中,手中握有一张“世界文化遗产”标签等同于拿到一把金钥匙。他们醉心于这样一组数字:1996年,山西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前,旅游综合收入1250万元。入遗后的2000年,猛增到7800万元,为1996年的6.2倍。“申遗热其实质是地方政府试图将其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应当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在申遗中是否倾听了作为‘权益相关者’的民众的意愿,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并形成了共识?还是仅仅是政府的行政举措?在遗产的历史价值得到保护的同时,遗产的社会价值、记忆价值是否得到了保护?二是世界遗产地毕竟数量少,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各个层次的文化遗产,其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在申遗热的同时,用于保护的资源是否会过度集中而忽视了其它遗产的保护?”张鹏告诉记者。

在一次采访中,著名作家冯骥才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申遗)到了地方的执行层面上有问题。很多文化遗产确定下来后,保护工作其实才算真正开始,但地方政府却把它看做结束,因为政绩完成了,政府不管了,然后商业介入进来,把它开发,一开发就变质了,又形成新一轮开发性破坏。”事实上,冯骥才曾多次强调要把“申遗”改为“审遗”——对已确定的非遗进行审查,以提醒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认真负责。

那么,该如何保护这条流淌千年的大运河?张鹏告诉记者:“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行的,然而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有着系统的国家和省市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申遗成功让遗产有了世界遗产的光环,但并不等同于纳入了法律保护的范畴。在大运河的遗产点中,有许多已经列为了各级文物或历史建筑、名村名镇,但仍有大量遗产并未列入法定保护的范围。因此,有两项工作需要推进,一是尽快为大运河世界遗产的具体遗产点确立法律保护的身份;二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调整过程中,让其能更好地适应遗产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与《公约》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

相关文章

  • 评论:文化传播,要肯下笨工夫[图文]
    评论:文化传播,要肯下笨工夫[图文]

    漫画30多年前,海峡彼岸的乡愁,还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载不动的乡愁在两岸频繁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中逐渐舒解。这种客观的历史变化,是两岸有识之士持续努力的结果。这其中,承载民族历史信息的传统文化既是舒经活脉的元气,也是沟通交流的舟楫便道。文博界为两岸文化交流打出头炮之后,1993年国家京剧院袁世海、杜近芳等京剧名角组成的95人演出团分两批赴台...

    14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为什么人人都爱谈论博伊斯[图文]

    博伊斯展览现场如果博伊斯还活着,他依旧会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市场、资本和时尚都会喜欢他,品牌和媒体也会追逐他。如果博伊斯在中国,他会经受更大的历练,也会更伟大。文/孙琳琳已去世27年的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又成为中国艺术圈的热门话题,9月,很多人去央美美术馆看“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307件组装作品、照片、图片、明信片,开展第一天就迎客200...

    191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的维纳斯乔尔乔内是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来到这个世界,只度过了三十二年的短暂光阴,不幸死于鼠疫。乔尔乔内留下的作品不多,可以肯定为真迹的只有六件。然而,对威尼斯画派,对世界美术史而言,乔尔乔内的名字是辉煌的、不朽的代称!《睡着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的巅峰之作,但这幅画没有完成他就过世了,背景的风景部分是另一位大师,也就是乔尔乔内的师弟提香续完的。或许受了这幅画的影响,提香后...

    19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追忆朱德群:最是难言妙其中[图文]
    追忆朱德群:最是难言妙其中[图文]

    960年朱德群与董景昭结婚,新娘披上了幸福的婚纱作者:凡子春天原是逗人可爱、让人生发无限希望的季节,然对酷爱抽象艺术的人来说,2013年和2014年的两个春天显得特别的黯淡。两位杰出的中国抽象画家赵无极和朱德群,一在旧年的瑞士,一在2014年的法国,如同约好了一般,前后脚地离我们而去了。如同珍藏的两本典籍,赵无极走时,我们还有朱德群在。朱德群一走,我们关于抽象艺术的经典版本的最后一页,就只...

    88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随着时空的变迁,在中国“油画”一词内涵显得丰富而笼统,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诸多渠道进入它的领域。它既可以特指一种材质,一项技术,一个画种;又可以特指一门专业,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或者一项产业,一个工具,一种权利......这些由它衍生出来的诸多角色连同它相关的经验谬误一起,干扰着我们的认知。如何回溯到油画的根源,捋清它的脉络,最后找到油画的当今位置而避免囫囵吞枣,就必须依赖完...

    3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国风——中国油画语言历史演进的深化与再造[图文]

    作者尚辉但这百余年的中国油画,既是一个不断深入研习欧洲油画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油画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中华民族的人文形象、不断探求油画的东方文化审美品格的创造过程。中国油画语言,毫无疑问,一方面要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呈现出属于这种绘画媒材属性的艺术独特性,因而中国油画语言的历史演进必然会以欧洲原发油画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传统为研习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则因民族审美心理、创作方法及价值...

    13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小议周长民的绘画风格:道化万物清风吟[图文]
    小议周长民的绘画风格:道化万物清风吟[图文]

    周长民,笔名“艾木”,1956年生于河北省冀州市。无党派,画家、书法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记得在1986年,石家庄市美协主席王生义先生陪我在太行山区写生时,巧遇一群河北师大美术系的师生,其中一位与生义很熟,生义特意向我介绍了一番,知其叫周长民,书法很好,山水画画的不错,后来一直再未谋面。2000年时,在画院与谢永增聊天时,谢永增又与我聊起了周长民,原来他们是77年高考改...

    13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留苏热潮与新中国美术[图文]
    留苏热潮与新中国美术[图文]

    全山石小提琴手77×59cm油画195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祖国的美术事业,当时国家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针政策。从1953年开始派学生到苏联学习,1955年又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来办油画训练班,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美术专业人才。自1953年至1965年间,由文化部、教育部派往苏联的美术专业(包括绘画、雕刻、美术史论、戏剧与电影舞台美术等)留学生...

    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当代水墨,中国艺术家有不同态度,有冷眼旁观,也有投怀送抱。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真诚——然而,这样简单的话语对于沉浸于名利之中的所谓艺术家或许只是一种奢望。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老画家了庐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对话中,直言部分当代水墨其实已经等同于诈骗,因为&...

    3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爸爸是窦唯,妈妈是王菲,整个华语乐坛都在等着她长大从他们诞生之日起,世界就知晓了他们。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传播和记录。窦靖童,就是这样一个“被公众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说窦靖童的歌声让人想到了很多美好,那是因为,她的音乐才华让大家想起了记住这个名字的理由。窦靖童的声音,熟悉华语流行乐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童》里“咿咿呀呀&rdquo...

    7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世界的传统边界都被打破[图文]
    艺术世界的传统边界都被打破[图文]

    图片资料原标题:边界模糊的艺术世界(文/张艺)不久以前,拍卖行的注意力似乎一直在公开拍卖上,而展览和私下销售一直是传统艺术经纪人的领域。而近年来,传统艺术世界的边界似乎在逐渐消融,诸如苏富比和佳士得之类的拍卖巨头为了进军艺术零售业,开始增加其私下交易业务。一些大的画廊也跟上了时代变化的步伐,在世界各地开设多个空间,开始提供和拍卖行一样国际化的作品,也会邀请一些一流的前博物馆策展人和学者组织...

    89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李珍新:研习书法如妙功[图文]

    制图冯晨清H126李珍新人在研习书法时,会进入动静结合、心身双修的气功状态,故古今书法家大多高寿。练习书法首先要有正确的姿势。如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足平放。这种架势与练习气功很相似。它能使人体肌肉保持舒适状态。书法的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虽然执笔用的是手指,但书写时还必须运全身之气到五指而达笔端,才能“万毫齐力”。写大字时,必须提肘悬腕,更要调动腰背...

    16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礼仪缺失:到此一游几时休[图文]

    彭林故宫[微博]铁缸刻字事件余波未平,媒体又曝出厦门万石植物园中的众多珍惜植物变成了游客的“留言板”,上面刻满了人名,就连浑身长刺的仙人掌也难免毒手。从古老的“题壁诗”到记忆中的“大字报”,再到如今无所不在的墙壁广告,从名胜古迹到公园广场,再到普通民居,国人热衷于在任何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迹,究竟是一种传统,还是不良的公共行...

    30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学书断想[图文]
    学书断想[图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王云翔王云翔因受家学熏陶,我自幼就痴迷上书画。几十年来,尽管职业更替频繁,环境反复变迁,但学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应该是高雅的艺术,它应具备精美的技巧、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独特艺术。所以书法艺术需要传统文化的依托,需要技术书理的支撑。没有传统的根基,缺乏历史的积淀,...

    17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何晶实习生李虹霖王笑近日,“品嚼诗意·留传经典”——2013中国当代诗歌精读系列活动在佛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佛山电视台主办,程光炜、唐晓渡、张清华、欧阳江河、王家新、臧棣等多位诗人、诗评家齐聚一堂,共同点评和解读当代优秀诗歌文本。期间,海子的诗歌引起热议。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海子的诗歌地位...

    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