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顺龙:壶中见茶史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大雄 点击 :

陈若茜

朱顺龙的办公室,一张中式圆桌上摆着一套茶具,旁边烧水的铁壶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因爱好收藏茶壶的缘故,他对品茶也颇为喜爱。客人到访,或朋友聚会,沏上一壶茶,挨个斟满每个茶盏,听着铁壶中的沸水咕噜咕噜声,闲聊或者静坐,都好。

办公室的地上还陈列着很多大部头铁壶——壶壁坑坑洼洼,壶身笨重,手感很沉。虽然看起来并不美观,却是日本进口的原生铁壶,纯手工敲打出来。据说该种铁壶煮水具有提高温度、均衡水质等特点,适合冲煮各式茶饮。

日本铁壶是朱顺龙所收的3000多把壶的其中一个门类,计有200余把。他收藏的茶壶,从明代真正意义上的茶壶出现之始,一直贯穿至“文革”时期的“文革壶”系列。明以前则是饮茶的一些器具,包括备茶、斗茶用具。其藏品按照材质又可分为金壶、银壶、铜壶、瓷壶、紫砂等。

作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朱顺龙最先开始涉足的是瓷壶。“我有瓷器专业背景,从教学、科研再到收藏,这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路径。”朱顺龙说。他第一次收藏是在15年前到济南出差,在古玩市场买到的那4把民国瓷壶。

为了收全这些距今上千年的饮茶器具,朱顺龙几乎把跟中国茶事有关的文献资料全部浏览了一遍,比如古人对于饮茶的风尚、习俗、器用等问题,掌握的资料几乎能写一部中国茶史了。“我认为中国最早开始有饮茶习惯是在三国两晋时期。每个时代的饮茶方式都不一样,因而也催生了不同的饮茶器具。”朱顺龙说。

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地区开始有喝茶的习惯,主要采用的饮茶方式是用青瓷煮茶。将青瓷四系罐子,用绳子挂起来执火烧。烧的东西不单单有茶叶,连茶树的树种、树梗都可以入茶。“据我看过的一些文献资料记载,还要在茶罐里扔一些花椒,放一点调味品,这完全是菜汤的概念嘛。”朱顺龙说。

朱顺龙收过多个古人用来煮茶的四系青瓷罐,“里边有很明确的茶树叶子的残留。”

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据朱顺龙介绍,唐代法门寺地宫里出土过一套完整的煎茶工具,揭示了唐人的这种饮茶方式,“它备茶时间很长,从捻茶开始,把做好的茶饼挖一块下来,放到茶奁子里,研磨碎,扔到青瓷罐里煎,煎上大半个小时之后才倒出来。所以那时候没有茶壶,只有罐子加小盏——大罐子煎茶,小盏喝茶。早期的壶则基本都是酒具。”朱顺龙说。

到了宋代,饮茶叫做点茶,不再是把茶叶放入茶具煮或者煎,而是把它研磨成粉末,倒到黑瓷的盏里,用烧沸的水去浇,这就叫点。宋代的这种饮茶方式就催生了很多茶盏,比如宋代南方的建窑,像兔毫盏、玳瑁盏、油滴盏这一路和北方耀州窑小斗笠碗都是茶具。备受日本人推崇的天目盏就是福建的建窑,对日本茶道影响深远。

宋代民间流行“斗茶”的习俗。“斗茶”斗的就是沸水浇入斗笠碗中泛起的沫子,比沫子的形状、气泡、厚度、泡沫散去的速度和细腻度等。这些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的举动在当时却影响深远,它既是一种群众基础广泛的民俗活动,又是一种对制茶工艺的有效评定,只不过当时的评定相较当下热闹的各种大师评定要更加朴实些。

据朱顺龙介绍,当时官方高层使用的高端器物中没有我们所谓的茶具,而作为茶具广泛出现的吉州窑、建窑这两个窑的产地也是当时斗茶最盛的地方。所以江西和福建是斗茶最盛的地方,北方也会波及一点,比如北方耀州窑也出一些斗笠碗,应该是这一习俗的反映。类似的建窑盏、斗笠碗朱顺龙收藏了100多个,有很好的金兔盏、银兔盏等。

元代以喝砖茶代替宋代的斗茶,斗茶工具消失。元代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砖茶顾名思义是将茶制成很硬的茶饼,不容易朽,不容易虫蛀,便于携带,作为一种物资可以果腹。不过其茶的概念离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茶的概念相去甚远。

明代开始喝散茶,传统意义上的茶的出现就始于明代。明代饮茶开始讲求茶叶的新鲜度,以鲜嫩程度决定茶叶的采摘时间,评价茶叶的好坏。最好的茶叶在谷(雨)前,其次是(清)明前。散茶的饮用方式也直接催生了相应的茶具,比如茶壶和紫砂的出现。明代画家唐伯虎、文徵明、仇英等人的画中可见瓷壶和紫砂的身影,表明江南一带对紫砂的理解很早就有了,并且催生紫砂壶。除茶壶外,茶盏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有的茶盏、茶托外,茶盏上开始加盖。

朱顺龙收得最多的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茶壶,约占所有藏品的五分之一。据他介绍,茶壶到了民国分化出三大功能。一类是实际功能,即饮茶;第二类是礼仪功能,民国时期,传承了婚俗中的茶礼,并且常以茶壶和妆奁作为嫁妆,寄托着圆满美好的寓意,送女儿进入婚姻。第三类是雅玩壶,以茶韵为高雅的志趣的投映,相互之间赠与茶壶,这也是民国时期瓷壶盛行最重要的原因。

朱顺龙拿出一把“雅玩壶”,上书:祥甫五弟亲玩,黄风瑞草,碧谷青泉,民国十四年。瓷壶底部落款是“江西瓷业公司”,“这是一把雅玩壶,有落款,作为物证明确记载了1925年两位文人之间的交往历史。

相关文章

  • 贾方舟:艺术创作的四种归类你找到方向了吗[图文]
    贾方舟:艺术创作的四种归类你找到方向了吗[图文]

    王沂东寄语青石沟118.6×72.8cm2011年编者按:近日读到了贾方舟先生为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对象世界”小幅油画邀请展写的一篇序言,其中对艺术家归类有4种表述:一种是以再现客体为目标;第二种是艺术家把主体作为呈现的目标;第三种倾向是既不追求客体,也不追求主体,画家更在意的是绘画“本体”;第四种是前三种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

    14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甘肃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王晓银(左二)和裕固族原住民位于我国西北腹地的河西走廊,虽未曾前往,但在我的想象中不外乎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古老的烽火台,加上时而显现的一簇红柳,一幅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寂图画。幼时课本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便是我对祖国大西北的最初印象。多年来,随着阅历伴随年龄的增长,加之新媒体不时所展现殊异于西北地区原有想象的风景物象,内心也些许改变...

    15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书法巨擘戴建峰:低调奢侈内敛极致的东方之贵[图文]

    戴建峰先生书苑—注礼斋前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残酷的,也是幸福的,为了艺术的一种至美和庄重,为了人间的一份至爱和永恒&he...

    12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搜尽奇峰图作者:逍遥堂主人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

    2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中国艺术家海外回来怎么说[图文]

    艺术作品永远是艺术家虚拟的他认可的那个世界,是完全自我的创新的境界。但如何更好地表现东方写实、写意与西方抽象艺术的关系,如何在当代新一代东方艺术与当代西方艺术中再次找到新的契合点,并在其民族性中更能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国际性,主动积极并大度地寻求当代世界艺术共同的自觉意识,在和而不同之中,让世界当代的艺术成为一种新的可能,当是从海外归来的中国艺术家应深入探讨的问题与方向。近些年来,我越发感受到新水墨...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图文]
    吴爱华:瓷艺家潘长杰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图文]

    珍珠彩瓷瓶《浅夏绿荫》——潘长杰“仕女”是我国古代美丽聪慧的女子统称,她们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是历代画家热衷描绘的对象,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热衷创作的主题。而瓷都景德镇青年瓷艺家潘长杰创作的仕女却有别于他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潘长杰笔下的仕女有一种工艺之美他的珍珠彩工笔仕女作品,为中国釉上彩装饰开辟了一个全...

    16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杜尚已死 谁来推翻他[图文]

    马塞尔·杜尚杜尚曾努力将艺术拉下神坛,讽刺的是,如今却被供奉在艺术的神坛之上。他的言论和创作毫无疑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杜尚已死,谁来推翻他?又或许,当代艺术已不需要古典式的推翻,只需要坐享其成的衍生。绘画已经死亡了年轻时代的杜尚总是毫不犹豫地表现自己渴望成名的欲望,他的画技是严谨的,性格却是暴躁又犹豫的,因此在绘画时他会露出疯狂的样子。这幅《下楼梯的裸女》花了杜尚大约一...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徐斌号子云,又号大丰堂主,浙江衢州柯城人。徐斌这个人很低调,使他没有在当代花鸟画坛的浪潮中随波起伏,而是过着一种平和恬淡的生活。虽然今天的书画市场火爆、商品画走俏,但如何成“名”成“家”、如何应对市场,这些浮躁的功利思想仍然离他很远。他偏安于浙西,潜心花鸟画创作,执着专注,令人欣喜。徐斌自小随乡贤周一云先生学画,周一云先生是张书旂的弟子,因此他的画风...

    3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留住毛笔字的文化基因莫让传统文化失传[图文]
    留住毛笔字的文化基因莫让传统文化失传[图文]

    深圳商报王建明/图朱晓剑书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在古代中国,读书人写字作文以毛笔为主,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了书法这门艺术,可现在的书写工具并不是以毛笔为主,再来一个书法课,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似乎是在恢复传统,但仔细一想这理由似乎有点勉强。这几年的书法、绘画艺术的流行,似乎也在暗示今天的艺术教育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可这书法课的目的是什么?似乎也还值得思考。这些年,素质教育也谈论得多了,...

    8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现代舞《重置》将在京首演■早报专访其创作者、藏族编舞家桑吉加桑吉加1974年出生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朋友私下叫他小名桑巴。12岁时,被挑选至中央民族大学学民族舞,19岁加入广东现代舞团。1998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纽约学习编舞。2002年,跟随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现代舞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威廉·福赛斯学习舞蹈。他曾编排过《无以名状》、《前定的暗色》两部标志性作品...

    5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图文]

    曾梵志面具系列作品近日,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了香港当代艺术拍卖排行榜,这个涵盖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的榜单显示,今年风头正健的武汉籍画家曾梵志稳居第一。昨日,记者根据榜单统计,香港当代艺术十佳拍卖总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曾梵志成为最大赢家。他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江湖》(Society),以334.88万美元位居榜首,另外两件1999年创作...

    11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未知博物馆遭遇2011展览“一个(非)美术馆”开幕的时候,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历史还不足一年。数月前,第一次来到由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设计的展览空间时,还在不禁担心这样一座空间对于展览呈现提出的挑战。这座由时代地产集团投资的美术馆地处广州黄边村这样一个城中村中,一条还未完全规整的大路横在门前,时而扬起的尘土是美术馆外最忠实的观众。在19楼...

    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画家李小可:颠覆传统国画 “以满求空”不留白[图文]

    《夏》李小可: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2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1962年应征入伍,1968-1977年复员分配至北京内燃机总厂锻工车间,其间坚持美术宣传创作。李小可自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代表作有《藏迹》系列、《水墨家园》系列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羊城晚报记者何晶“水墨家园——...

    18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作品章长青教授我是熟知和仰慕的山水名家,虽同饮汉江美水,相隔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而我们却没曾谋过面,直到2012年的夏末秋初,我专程前往拜访,在“章长青艺术工作室”——学院以个人命名成立的画室里,才与他第一次面对面的“谝广子”。那天的太阳当头照,尽管时令已立秋,但汉江盆地却依然炙热如流火。品茶、抽烟、赏画,聆听他论&...

    92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图文]

    沙特阿拉伯艺术“一起来”一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家制造了美国国会大厦圆顶的微缩版,同时还缩小了自由女神铜像,并将其置于圆顶的下方——而这个由托马斯·克劳福德设计的铜像原本位于国会大厦的圆顶之上。这个13尺宽的微缩版与原版更加不同的是,它的内部设计更像一座清真寺。这件作品从属于“一起来”(ComeTogethe...

    8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