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新文人画之庸俗价值观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绮儿 点击 :

新文人画从肇始到现在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当代艺术红得发紫那阵,现代水墨似乎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最近,局势又从河西回到了河东,水墨重新变得热门起来——又是大都会,又是双年展,拍卖会也不约而同地搞起了“新水墨”专场,而五花八门的研讨会、回顾展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从学界到商界一片喧嚣,似乎水墨在新时代的盛世或新纪元已然开启。不过,“新水墨”之名固然时尚,且兼带着模糊的前卫感,其实质却是一个笼统且虚无的称谓,水墨重新抬头无疑跟一段时间以来当代艺术市场的萎靡有关,此消彼长,在当代艺术市场唱衰经年并因此导致运营成本高涨、风险剧增的前提下,具备传统认知经验底蕴且市场模式成熟的水墨受热捧也就顺理成章。

水墨受热捧,新文人画自然跟着抬头。朱新建的去世似乎又给新文人画的拥趸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更坚定了众人对新文人画抱有的幻想——艺术名家去世对投机主义者来说意味着升值,而对艺术史家来说,逝者为尊,也往往会十分微妙地不吝赞誉之词,甚至在短期内给予一个相对偏高的艺术史定位。这跟中国重死不重生的传统有关。作为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溘然长逝似乎该给新文人画在艺术史中的地位盖棺定论了。但如果抛开一些情感性的干扰因素,新文人画的价值观导向及其对于现代艺术的探索,仍值得推敲和商榷。这需要回溯文人画的精神本质及梳理水墨历代以来的脉络传承关系,而这也正是新文人画在艺术史上论资排辈的依据。

文人画推崇的价值观艺术史卷帙浩繁早有定论,在此毋庸赘言,但新文人画的价值观却从未有过定论。栗宪庭在《文化变动与水墨画:还“新”着的文人画》里对新文人画的趣味有十分精到的解读:“无聊、泼皮、享乐、庸懒、消沉、怀旧”,但对其价值观界定则颇有意味地解读为“世俗化的人文意识”。这是一个冒险且没有判断的定义,对人文的关怀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纪大命题,中国固然也有人文意识,但“民为重、君为轻”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云云更多是从治国为政的角度出发,心怀天下的文士们更关心“治国平天下”之道。而近代以来因为内外交困的复杂因素,人文关怀从来不是文艺首要关注的焦点。艺术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如果避开文革,回溯至远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类似罗中立的《父亲》,“伤痕”、“乡土”这样的现代绘画有过短暂的人文意识觉醒。但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众所周知的政治巨变,所有的人文关怀都变得如此无力,因此迅速消逝被抛弃。革命尚未成功,人文还是奢望。“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之类的戏谑、消极、忧伤应运而生,大环境使然!“人文意识”的阐释有其时代的微妙之处,但加上“世俗化”,则多少显得有点矛盾——也许是对“新”的兴奋,但更多透露着对不确定性的犹豫。

“人文”和“文人”字面看似相近,指向的精神倾向可以说是两个相悖的极端,“人文”可以是世俗、风俗、低俗的,但通常不会是高雅的,而“文人”恰恰相反,一定是高雅的,一定要“曲高和寡”。比较粗俗地说,文人画的画家有文化,是士大夫画的,当官的画的画儿,古人“学而优则仕”,代表着理想化、浪漫化的价值观。而新文人画的画家处处体现着没文化,处处体现着庸俗——甚至恶俗!文人画的画家里有王维、苏轼这样的文坛硕儒,新文人画大抵是路人甲的角色——他们不会吟诗作对、不会赋文治印,只会吃喝玩乐画一些俗不可耐的画。在这种庸俗的价值观导向下,要名之以“文人画”的确很难让人不犯嘀咕。

当然,雅俗是可以共赏的,文人画雅逸清远,新文人画世俗恶趣味,但价值观并没有对错之分。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代在变,价值观也在变,就好比以往文人出入青楼很可能被当作风流才子为人津津乐道,而现在公知招妓却要锒铛入狱一样,以往在大街上裸奔绝对是疯子行为,而现在在聚光灯下裸奔却是时尚。但很难说价值观是不是也有底限,或者跟道德之间是不是一定有清晰的边界。以往文人不论私生活如何糜烂,笔下大抵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春宫图虽然流传甚广,却从未有画家因此而得名,《金瓶梅》成为传世奇书,却谁也不知道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何方神圣,至于诗词歌赋自更不必说。那么已经破了四旧且对性持开放态度的现代,是否春宫图和《金瓶梅》都可以同登大雅之堂?“消极、慵懒、颓唐、嗜欲”的精神内涵是否适合成为水墨的新典范?这想必也是栗宪庭不确定的地方。文人画家往往身在官场围城,试图冲破牢笼,而新文人画家多数来自难以抗拒的欲望之都,不可否认,两者都十分鲜明地勾勒出了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区别在于文人画的价值观是源自成规,而新文人画的价值观尚无定论。虽说“不破不立”,但如果以“破四旧”的方式去破,而且以标新立异之“立”为能事,文人画之“新”,则尤其让人胆战心惊。

价值观的载体是笔墨,文人画从构图、笔法到内涵都有标准参照系,而新文人画却经历过“美术革命”和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洗礼,美术革命不成功不用说,“笔墨等于零”却被无数在水墨笔法中沦陷的艺术家奉为圭臬,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但批评家的生化妙笔和当代艺术的迷魂阵迷惑了所有人,轻视——甚至无视笔墨几乎成了现代水墨的唯一出路。

这并不只是新文人画的问题,笔法用墨之道清末以来早已日渐衰微,新文人画从未标榜自己的笔墨趣味——其实也实在无可标榜,水墨艺术的笔墨早已走到了绝境的。当然,也许在栗宪庭看来,笔墨并不重要,重要不是艺术嘛!但换个角度来看,以拙为巧疑并不意味着“拙”一定能成其“巧”。文人画讲求书法韵味,新文人画的画家更多是受西方造型艺术训练熏陶,画面上的皴、擦、点、染、描画根本无法跟文人画家相提并论,更不用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画同源,仅就“书”而言,职业艺术家早已无暇顾及,从题字便可见一斑,现代水墨艺术家题字也极少正儿八经地题楷、行、草——大约这太过于一目了然,太容易暴露了——所以只好另辟蹊径,搞怪——名之曰剑走偏锋!这大约真的是皇帝的新衣,但谁敢直截了当地说皇帝真的没穿衣服?大约这样的发问是一定要被嘲讽为外行了,不过艺术圈里见惯了各种画展、研讨会上“内行凑热闹,外行问门道”的事实,也就不以为意了。

也许庸俗的价值观会在现在和未来大行其道,时移世易,他乡也是可以做故乡的,只落叶也不归根罢了。

相关文章

  •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扬州八怪:浸染人间烟火的职业画家[图文]

    所谓“职业画家”,往往正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职业的画家。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只不过,在古代,想要选择当一名“职业画家”,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自唐宋以来的文艺传统便是:“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黄慎《赏花仕女图》扬州八怪是清代在扬州地区卖画为生的一群画家。他们的画不仅蹊跷古怪,而且明码标价。说来也怪,这几位画家不仅没有...

    158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专访:由北平艺专展览想到我们要尊重前人[图文]

    杨先让2012年11月27日-2013年4月25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此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杨先让先生慷慨激昂的讲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讯网为此特地对杨先生进行了专访,与历史的亲历者进行交谈,了解北平艺专时期旧事及其之后的发展情况。杨先让先生于1948年进入北平艺专美术系学习,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

    157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九月凉山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和中华新星奖(一等奖)2009年2013年第三届“中华新星”艺术奖(百人会英才奖艺术类奖项的名称)于10月31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5所高等美术院校的15位硕博士研究生获得此奖项,其中来自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王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生白冰洋、郑虹分别获冠军和第二、三名。艺术中国对&ld...

    2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连富雕塑漫谈:展现中国的人体美[图文]
    陈连富雕塑漫谈:展现中国的人体美[图文]

    睡莲(雕塑)陈连富孙振华陈连富作品的意义在于对身体的发现,他让人们发现了中国的身体。他的雕塑展现的是一种中国的人体美。这个工作过去我们一直没有做到家。而陈连富则一直坚持在做。在艺术史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优美的西方女人体;那么,站在中国体质人类学的角度看,有哪些中国女人的身体可堪与之比肩?往深处说,这是一个“未完成的现代性”。在人体的问题上,中国还需要启蒙,还需要解放,还...

    69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2013年9月27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夫妇一行来华访问,中国政府赠送了唯一的一幅中国彩墨画《西藏姑娘》予丹•奎尔副总统。这幅画采用西画与国画技法相结合(的技法),生动体现了中国藏族姑娘的美好形象,深得总统夫妇喜爱。总统夫妇特别安排与该画的作者合影留念。这位画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中国文化部和央视联合主办)、&ldquo...

    6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这一次,由女人们主导一切[图文]
    这一次,由女人们主导一切[图文]

    詹妮弗·劳伦斯那边,奥巴马正在被指责白宫高官中白人男性比率太高,女性则太少;本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却正相反,充分地体现了好莱坞女星们的力量——不仅颁奖典礼由蒂娜·菲和艾米·波勒两位女星担任主持,所有颁奖典礼上的惊人之语也基本来自女性。朱丽安·摩尔蒂娜·菲和艾米·波勒的主持得到媒体的好评。典...

    168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艺术衍生品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相较于艺术品而言,实惠的价格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近些年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开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不仅拓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且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然而,前景一片大好的朝阳产业依然存在困境,艺术在物化过程中也难以顺风顺水。那么,当下艺术衍生品处...

    4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weiboListBox{padding:010px015px;border:1pxsolid#ccc;margin-top:10px;background-color:#fff;}.weiboListBoxp{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weiboListBoxlabel{width:auto;height:auto;margin...

    8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那天中午吃饭,万宝龙首席执行官贝陆慈讲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公众讲明你的观点,让更多人重视这件事情,关爱你们的文化’。”许多80后从教科书上才能想起的人——冯骥才这么说。不过此次他不是以作家的身份,而是一位“民间文化守望者”。他是曾经的作家,如今的“民间文...

    7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宋庄的生态艺术与艺术生态的焦虑[图文]
    宋庄的生态艺术与艺术生态的焦虑[图文]

    张海涛近照学术主持:张海涛前几天晓东约我主持策划一期《美术文献》杂志的“宋庄”主题。她问我什么特征能代表宋庄艺术。我想了又想,认为任何艺术样式与形态的局部特征都代表不了宋庄特点,而宋庄目前在中国相对完整的群落生态现象和宋庄生态艺术的关系,却可以成为宋庄可以探讨的话题。我们游走于国内其他几个重要的艺术城市,如广州、成都、上海、杭州,发现在这些城市的艺术机构都叹息自己的城...

    68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解安宁禹门古渡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关于“心师造化,中得心源&r...

    11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台湾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和行为艺术。陆蓉之(参加研讨会的)没有一个人,比我更老,从事行为艺术的历史更久。我在1972年就将行为艺术作为我的主体表现手段。我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可能跟你们很不一样。请原谅,因为我生在台湾,20岁就到了欧洲,当时嬉皮刚刚结束,我1970年代初到了美国,美国开始搞行为艺术,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我没有什么感觉,我就是跟着潮流...

    1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杂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虞山...

    2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院篆刻研究所魏广君[图文]
    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院篆刻研究所魏广君[图文]

    摈古竞今魏广君是一个多面手,写字、画画、治印,精于绘画之理和笔墨之法。不久前举办的“抟庐文心——魏广君艺术大展”反映了他长期以来对于传统艺术的探求与思考,内容涉及山水、竹石、花鸟、书法、印章等,受到好评。魏广君,1964年生,河南信阳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院篆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还担任多所...

    197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黄丹的水墨让人过目难忘。绿水墨山,红粉纵马,无需专业背景,目之所及,心有所识。似乎,绘画的魅惑对她而言,就在这感官的澄明。确实,无论绘画承载怎样伟大的思想,它首先需要诉诸感官世界,以直接的视觉阅读释放生活的琐碎、具体。而这,正是黄丹试图面对的。那些与马嬉戏的少女,抑或那些亭台池石,总是编织着生存经验的直观性——稍带美学趣味的干净、透明,独享式的喃喃细语,并因此封闭了宏大逻...

    4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