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Edinburgh° 点击 :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陈九朱屺瞻艺术馆、多伦美术馆艺术总监,艺术家,收藏爱好者。收藏有老家具、木雕、年画、灯笼纸等民俗物品。本版图片高剑平

陈九的工作室位于闹中取静的上海山阴路上,这里坐落着好几排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隔着几条弄堂便是鲁迅故居。陈九工作室同鲁迅故居的房型、构造、朝向基本一致。

推开小门,经过一个小院落,门上垂落的卷帘隔开了里屋和外院。这样的卷帘不止一次入过丰子恺的画作,令人想到“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画面:人散了,新月高悬在天,卷帘则在风中。

陈九现在为朱屺瞻艺术馆和多伦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即便同他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也未必知道陈九的原名——陈金发。“文革”时期,老师问同学们的志向是当什么,大家都说自己要当工农兵或者解放军,只有陈九说想当画家,于是被大家讥笑为“臭老九”,陈九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算卦用的木版画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因为擅长画画,1976年,20岁的陈九以文艺兵的身份被特招去舟山群岛当海军。在部队期间,他既画画又写作。“‘文革’时期偷偷学画不易,我将自己的学画历程写成小说——《新柳》在部队期刊发表;我还曾经以自己为原型,写过小说《听我唱支月亮的歌》,通篇都是一位老兵的内心独白,在抒发老兵的压抑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思。”陈九说。对文学梦的追求一度在他心里变得非常强烈,甚至跟他的绘画梦交替着支配他的整个军旅生涯。

1980年代复员回到上海,陈九一边参加上海青年作家的笔会,一边攻读完中文专业。那时候到戏剧学院学习艺术的氛围非常浓烈,他又跑到上海戏剧学院跟陈钧德教授进修油画,专攻人物画造型。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如从关良画中“蹦”出来的木雕

类似的迷惘与诗意原本只能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可强烈感受到。但是年过50的陈九依然愿意坐在沙发上,意兴阑珊地同你谈他的文学梦、绘画梦。他画画写字,追求一种天趣。比如工作室墙上挂着的那幅字,是他用非常朴拙的孩童体写就,叫“闲情偶寄”,字里字外透露着闲情和天趣。比如他画的很多戏曲人物,举手投足都很传神,就是脸部留白,他认为这是在表达一种观念,“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在做一个角色,不知不觉成了社会大舞台里的一个角色,我常常觉得每个人除了有一个本体的‘我’,还有另一个社会角色的‘我’,这两个‘我’往往是不一样的。”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灯笼纸

陈九收藏的东西杂而且有趣,充满了民俗意味,有老家具、木雕、年画、灯笼纸、道家算命的卦等。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做收藏,仅仅是一种艺术家的采风。这些收藏,一部分被他用来做房间的点缀,另一部分则是他创作的教材。

屋内布置处处透露着主人的匠心。比如门上的卷帘,一收一放仿佛回到了丰子恺的画里。书架上立着的两个色彩艳丽的戏剧人物木雕,仿佛是从关良的画里蹦出来的。陈九说,关良的戏曲人物也离不开从这些民俗物件中取法。他也曾花费几千块钱买回一个半截子竹刻,应当是某个园林的亭子上的建筑构件,上边刻着宋人的诗句——“静坐得幽趣”。陈九觉得这太符合他想要的东西,道出了他此刻的状态或想要修炼的状态,挂在沙发背后的墙上,妙趣横生。

一旁的脸盆架——寥寥几根木头棍子,像极平时涂涂画画的书法线条。几案上还有太多零碎的玩意儿,比如泥塑彩狮,民间用来压印月饼的月饼膜,瓦当筷子笼……孩童总是能对周遭的世界保持好奇,随着成长,接受的教化越来越多,见识的场面越来越大,渐渐就变得规矩起来。等到人老了,如果还能保留天性中天趣的一面,那叫童心未泯,陈九大抵是这样的。

“我有时候专门到外地去,寻找床、窗上的构件,主要借鉴它的一种趣味。一般人年纪大了,他就变俗了,不容易感动。艺术是对物质世界始终能保持距离,它不再用世俗的眼光而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这个物质世界。”陈九说。

在文字和绘画之间摇摆,冲撞了很久之后,陈九终于选定要用画画作为表达自我的方式。在绘画的众多题材中,他以画戏曲人物为切入点,“因为戏剧比较好地和中国文脉结合起来,而且我在它里边看到了比较多的表现主义的东西。”画了8年戏曲人物之后,他的画有很强烈的陈九的烙印在上面。

陈九拿出来的木板年画有上百张,都是他过去在农村走街串巷收集过来的,包括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福建莆田、泉州等地的年画。晚明至早清的灯笼画也有上百幅。这些灯笼画是过去民间艺人手工画在麻布上,元宵节时用来糊灯笼。一个灯笼往往由六至十二瓣组成,其图案可以是三国里的某个章节,色彩艳丽,都是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红、黄、绿等。陈九说,中国精英阶层、画家的东西都流传下来,民间真的和使用有关系的东西,反而都没有留下来。他一直比较关注这种流传在民间的传统图像。

“王元化说过,中国的传统文脉是靠两个传统来传承,一个大传统,一个小传统。大传统是指四书五经这一正统的路子;小传统就是指民俗、戏曲等各式各样的教化,视觉图像。”且藏且珍惜,陈九擅长的戏曲人物画,便是从这些民俗、戏曲等传统视觉图像中借鉴、取法。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陈九作品《戏曲人物》

陈九:闲情偶寄“小传统” | 美术趣闻

民间收藏品

相关文章

  •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图文]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图文]

    李磊2010年作品《初夏的回忆24》艺术创作于我而言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有人说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宣泄。对于我来说,我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愤懑、“解放”心灵,进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我需要面对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文化身份超界。如何平...

    84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詹建俊:艺术家应具有社会担当[图文]

    油画家詹建俊詹建俊,满族,1931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詹建俊于2013年1月荣获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颁发的“...

    161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图文]
    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图文]

    鲍勃·迪伦为SkipSharpe画的肖像画。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记者廖阳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本月将在伦敦办画展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

    14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靳尚谊:画家要慢下来静下心做学问

    上周五,“墨彩情致—两地情中国画、油画大展”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酒店开幕,画展由中国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是两大协会在澳门的首次聚首,包括刘大为、郭怡孮、张道兴、杜滋龄、靳尚谊、许江、全山石等内地名家的120幅作品集体亮相澳门,掀起一股中国艺术风。翻开中国美术史,澳门曾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西方油画传入中国的首站。16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在澳门将油画传入中国...

    18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痴迷是一种乐趣 执著是一种追求[图文]
    痴迷是一种乐趣 执著是一种追求[图文]

    金耀耿作品(一)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的兴趣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并不认为兴趣也是文化,也并没有太大的抱负,纯粹是喜欢,是爱好。金耀耿作品(二)就拿写字来说,小的时候,就觉得当个学生首先是把字写好,写得漂亮些,于是就开始有意识地习字,写着写着就发生了兴趣,于是在课余时间练得乐此不疲。金耀耿作品(三)书画相通。有了写字的基础,就开始学画画。最初的画画是从小人书画起,画那些电影战斗...

    108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图文]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图文]

    王沂东作品写实绘画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直接地切入情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伦勃朗、米勒等历代大师以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表现神性。优秀的写实油画似交响乐般丰富、宏厚、深刻、博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写实绘画要求包含绘画的全因素,其材质和语言具有其他绘画形式无法替代的直接的美感,强悍而无懈可击的表现力。艾轩作品在当代,写实绘画中的影像记录功能与事件记录功能被其他新的艺术形式取代,使得当代写实绘画回归...

    5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红船观澜)——论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郑志文(一)1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但这一瞬中蕴含的精彩却足以铭刻下中国文化新的坐标。10年里,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出版了世界最多的书报杂志,主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位居世界前列;10年里,我们完成了空前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一个非美术馆的展评[图文]

    未知博物馆遭遇2011展览“一个(非)美术馆”开幕的时候,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历史还不足一年。数月前,第一次来到由雷姆·库哈斯和阿兰·弗劳克斯设计的展览空间时,还在不禁担心这样一座空间对于展览呈现提出的挑战。这座由时代地产集团投资的美术馆地处广州黄边村这样一个城中村中,一条还未完全规整的大路横在门前,时而扬起的尘土是美术馆外最忠实的观众。在19楼...

    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我所认识的远宜居士——劲松[图文]

    多才最是照秋客、性傲形无笃少登。花鸟拈手得、山水性能来。工笔如流水,写意赛鬼才,这便是“远宜居士——王劲松”。长寄情与山水,痴迷于丹青,出手洒脱,意境自谐,大有观月如钩,自锁清秋之韵味,自喻:无法、无派,师法自然,以胸中之壑写鬼斧神工。其作品却让人驻足忘返,叹为观止。我与劲松认于北京,观画如老友,认人似故交亦师亦友,观其画慕其才也!其人活得简单、...

    1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从文用画笔和相机记录风景人物[图文]
    沈从文用画笔和相机记录风景人物[图文]

    沈从文沈从文记录风景人物,有三种方式,一是用文字,二是用绘画,三是用摄影。文字成本低,尽情铺洒;绘画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在书简中有不少画作;摄影成本最高,但最逼真,是最直接的一种记录方式。所以文字不能为的时候用绘画,绘画不能为的时候才用摄影。摄影,以其更客观更准确的表现,呈现着沈从文手中的相机的功能。沈龙朱对爸爸的相机有记忆,他说:“那是他自己买的,伸缩暗箱,伸缩镜头。这么一打开,...

    143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林风眠执掌南北两艺专[图文]
    林风眠执掌南北两艺专[图文]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他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圣诞节后,已经留法、留德6年的林风眠搭乘法国邮轮回国。他这次回国要就任国立北京艺专校长,当时他年仅25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学院院长。邮轮途经新加坡稍作休整时,徐悲鸿也上船...

    77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浅论紫砂陶的创新艺术[图文]

    从紫砂陶工艺的历史长河来看,每一把紫砂名壶都是有可感知的形象语言的。历代紫砂艺人以独特的成型技法,不断创造,使其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虽然这些艺人和使用者互相都不认识,有的更不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的思想都会通过作品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双眼察看,从而溶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去,或喜!或叹!作为我——青年一代的壶艺工作者,通过临摹前辈的一些精典作品之后,感...

    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中国皇家十大把玩物件[图文]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大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中华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酒在于通过把玩能够达到健身、养性、修行的效果...

    127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春宫画为何在清朝衰亡:政府强调社会风气[图文]
    春宫画为何在清朝衰亡:政府强调社会风气[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最早的春宫画可以追溯到先秦墓葬,汉砖也有着大量表现。春宫画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特别是各种性交姿态的图画,由于它最初产生于帝王的宫室,描写春宵宫闱之事,所以称为春宫。可是春宫画的广泛流行却在明代,它也是在严重酷的性禁锢与性压迫的条件下发生逆变的一种产物。春宫画还可以“压邪避灾”在中国古代,春宫画起了性教育、性激发的作用,同时还能“压邪避灾&rd...

    32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张德林作品我一直以为,宁静简约与空灵自然是书法作品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安徽籍书家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了这样的境界和气象。创作行草书作品,往往都是表现飞动易而获得静气难,尤其是很难达到空灵自然,浑融无迹。张德林在书坛出道较早,后来洞悟人生,迁居北京,求学问道,广交师友,书艺每有进境。我与之相交多年,对其书艺人品多有了解。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和他数次会面,与之深谈并欣赏了他的众...

    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