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全国美展权威性毋庸置疑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来来 点击 :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界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展览号称“国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五年才一届的全国性展览,是全中国绝大多数画家们都希望参加渴望获奖的展览。而事实上,中国几乎所有的名家,其名也绝大多数来自这个展览。绘画有市场后,画家的价格也主要根据根据画家们的身份,名头来决定,而画家们的身份与名头又主要根据画家参加国展与获得的奖项去决定。从这个角度,全国美展的特殊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在今天,美术界艺术家们成名的途径多了些,例如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西方文化势力介入中国,到西方去参展和获奖也可以带来名声与地位。但一则中国艺术家得去迎合西方的标准,二来能去的也不多,故不具普遍意义。再就是市场起来之后,市场可以捧红一些画家。例如西方尤伦斯、萨奇一类人对个别中国艺术家的炒作。但这种炒作不可能持久,况且这些西方人现在也全部撤离。此类艺术家原来纯靠西方人过日子,以非体制甚而反体制取悦于西方,西方人撤后,他们也识时务地归顺“体制”。现在“体制”内成立的有关“当代艺术中心”的机构就是让此类人归顺的。而曾经“反体制”的艺术家归顺起来也心甘情愿。看来“体制”还是超稳固有魅力。中国的公司也有对画家的“包装”。但此类“包装”也得看画家的基础与实力,这之中当然有参加国展的情况。这些年,到处都在办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这种展览尽管对画家展示自己的艺术有其所用,但其影响有限。中国艺术市场的收藏家和画商们,主要看艺术家在国展一类重要展览中的表现,所以全国美展仍具绝对的权威性。

国展的权威性还表现在全国参展画家的普遍性上。五年一届的国展,几乎是全国绝大多数画家用五年的时间去精心准备,全国各地美协美院画院精心组织,全国性海选,层层选拔,科学评选的结果。光这时间空间与选拔评选方式,此种国展显然也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中国美术界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的中国美术家要出名也必须经过这个展览。尽管今天很多大名头不再参加这种展览,但他们同样是靠这种展览成名的。一些届届参展届届获奖且获金奖银奖的著名画家,后来也希望多给年轻人机会而不再参展。因此,从参展画家的全国性普遍性上,及参展画家以五年时间准备拿出的都是自己最得意作品角度看,国展无疑也是最具权威的展览。

从组织与评选的科学性上,国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已经形成一套公正科学的评选机制和方法。除了各级层层筛选外,在最终入选获奖的评选机制上,采取了设立评委专家库,随机抽取评委名单,临时通知评委,当场评选计分,当场公布结果,公证机关现场监督等等公正保障措施。为此,中国美协还专门设计了一套计分软件。每个评委在独立评选后,数据输入软件后可立即出结果。结果又在国家公证员的现场监督下马上公布,以杜绝事后的人为干扰。在复议机制上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性设计。在金银铜的评选上,也有一套公证员监督,评委评议,独立投票,现场计分现场公布的科学严谨的程序和方法。因此,国展评选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技术和程序层面是有相当的保证的。

当然,展览的评委毕竟是人不是机器,是一个个有自己艺术倾向、艺术标准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或艺术组织者,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评选,即使以最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进行,也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主观性。例如,如一批评委会评出一种结果,换一批评委,肯定又会是另一种结果。当然大体上,非常优秀的作品一般是不会漏掉的,漏掉的往往是可上可下的平平之作。对国展意见最大的往往是金银铜奖。展览的组织者要做到的只能是程序的公正性。这不是全国美展评选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展览甚至是所有的艺术评奖都会遇到的具普遍性的问题。甚至,在法律的裁定上,法官的主观判断也是影响量刑的关键,因此,法官的不同也会影响判决的结果。所以法律的判决也只能做到程序的公正。不仅是评委,每个参展艺术家也有自己主观的趣味,标准与判断,他们也往往对包括全国美展在内的美术展览评奖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可以说有100个艺术家,就会有100种看法;就是评委们自己,对自己参与的评选结果也会不尽满意,因为评委每人有独立判断,独立投票,投票结果个人根本无法预测。这显然也是正常的。所以愿意参加展览的艺术家,甚至包括展览的评委,都必须接受这种无奈的现实。这就是游戏规则。所有自愿参加展览或参与评选的人,都必须以承认这个规则为前提,要习惯于与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评选结果。

当然,作为展览的组织者,也可以在程序设计上做到更科学。例如,以往在评委选择上,多为公正而在评委库随机选择。而评委库如果只是在大美术上笼统设定,就会出现所选评委并非所评专项的专家的情况。即使是美术评论家,也有其专业倾向性。如对评委库中评委又能大致再作区分,如国、`油、版、雕各自的评委群,如再细一些,如国画中,能兼顾到随机抽取的评委中有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画,山水、人物、花鸟,各类型能大致平衡……当然,此事说起来原则上容易,操作起来极困难。如国画中画大写意的多,是否评委中此类评委当占大部份?画山水的多,山水评委也该多,该多多少?这些要能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能注意评委的专业类型,在评委专家库中再细分一下,使评选过程专业性更强些,也并非不可能。

评委的能力与评委自己的专业能力固然有关系,但同时也与作为评委的综合评价能力也有关。这种评价能力包括对作品的创造性,天才作者的天才能力,作品对时代精神的敏感表现,艺术思潮的引领作用,全新语言的开拓价值等等。这对评委的要求就更多了一些。当然,这种能力在艺术评论家那里要求会更多一些。我们往往在一些展览上看到获奖作品多为画得完美无缺滴水不漏又无所谓特点可说,就与评委多从技巧技艺角度评价有关。近几届全国美展都有美术理论家参与评选,可见展览组织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国展,当然也包括其他展览,有一现象也值得讨论。每次展览,评委都享有自选一幅作品免检参展的权利,颇似外交豁免权一般。这已是世界通行之惯例。评委既然能当评委,专业上自有其权威的地位,有此特权也在情理之中。但效果却恰恰相反,评委们的作品质量往往严重不如其他参展作品。这或许是专家们不希望造成与青年画家比拼的印象而随意拿出张小品参展的缘故。但这种随意小品与年轻人以五年之准备而成又层层精选的精心之作质量上反差实在太大,对评委的权威形象有相当的负面伤害。因为评委们的小品最后都要与年轻人的力作同印在一本画册里的。评委们或者交力作或者不交,对评委自己对国展的权威性都有好处。

全国美展已经举办了十一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既是五年一届全国美术成就的大检阅,也是中国美术界美术队伍的建设方式,中国美术界的核心队伍大多经由此种国展而选择培养形成。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全国美展也愈办愈成熟愈办愈权威。尽管国展还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仍然是中国所有美术展览中最权威最公正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大展。

相关文章

  • 写生自然山水间[图文]
    写生自然山水间[图文]

    沈菊隐沧浪系吾情女性绘画在明清时期就引人注意。清代汤漱玉、汪远孙夫妇的《玉台画史》、《玉台画史别录》就辑录了迄清为止历代能画女子约200多人。就苏州人来说可引以自豪的是可以在这些女性画家中检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文徵明的玄孙女文淑,仇英之女仇珠以及钱谦益的夫人柳如是等。那些深居闺阁的女子以闲适散淡的心情去从事绘画,表达了其存在的几许价值。而现代生活中却又涌现出许多女性画家,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女性...

    74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新青年“以画说话” 专家组以“新”取画[图文]
    新青年“以画说话” 专家组以“新”取画[图文]

    花溪白云里7月7日,“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209进50评选结果产生,50强尘埃落定。自美术新青年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美术青年的积极响应,这入围的50幅作品,先是从2681幅作品中突破重围,更是经过层层筛选,在精挑细选的209幅作品中脱颖而出。为什么是这些作品得到专家们的青睐?作为前50名,美术新青年的“新”,又体现在...

    3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希孟绣《宋元名迹方册》之《米画山水图》顾绣作为国家级非遗,要灭是不太会灭掉的,但是要真正地发展,实际上是怎样更好传承的问题。传承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东西加进去,但是顾绣之所以为顾绣,与董其昌还有韩希孟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是分不开的,一定要抓住这个主题。如果要绣个东方明珠什么的,没有必要用到顾绣。此外,绣娘之间的探讨还比较欠缺。松江博物馆藏的戴明教顾绣作品《日本仕女图》(...

    40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写实油画的中国基因[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的那种气韵生动,与西画的表现力结合起来。气韵之“气”乃生命之元气,源于大地且起始于天地浑沌之间的生发之物,一种潜沉于大地且超越形迹的精神力量——生命力,正如钱穆所言,“绘画有色彩,有线条。西方人生似重色彩,中国人生则重线条。”美的真正源泉在自然,它也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自然充满着生命,我们借...

    122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达明·赫斯特作品《真理》姜岑“精彩”是当地人的一种反馈,“丑陋”则是另一种声音——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雕塑作品《真理》像战士一样伫立在英国南海岸的伊尔弗勒科姆,但却并未获得广泛好评。事实上,面对城市的公共雕塑,一直就有着各种是非与爱恨。《真理》是她的名字,尽管在有些人眼里她倒更有点像嗜...

    11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寻 巢[图文]
    寻 巢[图文]

    高明寻巢布面油画成龙先生20年前在皖南买下10幢明清的古屋(包括一个古戏台),材料多为紫檀木樟木、等名贵树种以及大量木、石、砖雕件家具等,年代可上溯到400年的历史,总价值数亿。成龙近日连发微博表示想捐给新加坡收藏。400年的风霜雨雪;400年的战火纷争;400年的人伦更替,无数古建筑尤其是弱势的古民居大都灰飞烟灭,今人只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揣摩探微。然徽州古民居却整村整城保存完好,可谓奇迹。...

    54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我就是一个长僵了的文艺青年[图文]

    张永和是中国建筑界的明星,第一个进入普利兹克奖评委团的中国人布展的时候,展厅被张永和弄成了一个建筑工地,泥沙进出,就地浇水泥,掀起的灰尘鼓鼓地往外冒,整个空间好像恢复了曾经作为工厂的前身。施工的工人说干这个活儿特别费劲,不像建筑不像装修也不像展览。直到开幕前半个小时,电钻还在响,师傅们拿着尺,四处找螺丝,调整模型的位置,还有人拖地、擦玻璃。正经的展品是张永和以及非常建筑事务所30多年来的设计...

    103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评:“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图文]
    评:“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图文]

    《丹霞枫林》(国画)李可染从业20年来,做过几百位书画家的展览策划。有一个书画市场的怪诞现象始终令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书画的交易价格不论品质优劣,单以尺寸大小而定?每一件艺术品,都承载着艺术家某一时间段的思想和情感,艺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它的原创和不可复制性,即便是出自同一位画家之手,在同一时间段里,也不可能画出两张完全同样的作品,更何况还有风格、题材、构图、笔墨,抑...

    17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美学视角[图文]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16日自杀身亡。据日本媒体报道,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篇小说被发现,小说题为《美!》(或译《美丽!》),创作于1927年(详细报道请见《东方早报》2月19日B2版)。这使得川端康成及其始终追求的“美”或“日本美&rdq...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从漫画到占领运动符号[图文]

    “这张面具之下的不只是肉体,而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防弹的。”——12月14日,这一别具意味的V字面具终于不再零星出现在报纸新闻的图片中,而是直接登陆央视电影频道——当晚,CCTV6完整播出了这部由美国知名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编剧的电影《V字仇杀队》。随后,片中的经典台词如“人民不应该害怕政府,政府应该害怕人民&rdq...

    82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我从不冒充设计师[图文]
    我从不冒充设计师[图文]

    作为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买手,玛莉娅·路易莎曾发掘出许多位天才设计师,她的同名精品店MariaLuisa一度是时装爱好者前往巴黎朝圣的第一站。如今,时尚品牌在世界各地竞相开店,绝大多数的设计师时装在网上就能买到,玛莉娅也顺势把她的店搬进百货公司,开到网上,甚至带到了中国。不论时代潮流和零售业态怎么改变,玛莉娅总是目光如炬,“我对自己忠诚,对真正的才华忠诚,我并没有因为要在...

    17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百岁老书法家周愚山一我从小开始学识字学写字。五六岁的孩子,谈不上书法,那只能算是涂鸦。我六岁入学,就学于黄河路益寿里弄口毓贤小学,回到家里,父亲(字钟麟,讳毓仁)除了管理求古斋书局的生意,关起门来就辅导我写字。尽管我学习用功,但父亲总是不满足,恨铁不成钢。父亲是苏州绿荫堂书业学徒出身,有志气,爱学习,学习勤奋,自学成才,练就一手魏体书法,善写斗方榜书。当我开始学字时父亲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培...

    16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博观约取 出入魏晋——张德林的书法之路[图文]
    博观约取 出入魏晋——张德林的书法之路[图文]

    张德林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2008课题班的40余位成员中,张德林是十分显眼的一位。尽管他个子不高,也不好张扬,但在多数场合,总是会引起别人的关注。这种关注度的赢得,自然不是靠作秀或矫情(此种情形在如今艺术界比比皆是),他靠的是一手不俗的从魏晋、唐宋大师那里继承来的书法和开朗、乐观、真率的性格,加之他那十分男性的浑厚、靓丽的嗓音和长发飘逸的造型,几乎随处都能制造一种活泼的气氛。如今的...

    185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