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济达重塑中国写实主义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尚尚 点击 :

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出现在展厅里,不停地穿梭,指挥工人完成布展的细节,精力充沛得让人不敢相信他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旅美雕塑家王济达,他正忙于3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金高·王济达艺术成就展”。

在相濡以沫的妻子、油画家金高因病去世后,为了完成其在祖国办展的夙愿,旅居美国30年后,王济达带着两人的作品回到了北京举办展览,作品囊括了这对艺术伉俪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代表作,包括王济达的雕塑《环》、《所向无敌》、《边防英雄》,以及金高的遗作油画《爱的肖像》等。

他们的创作和生活背后是难以磨灭的时代印记。上世纪30年代,王济达出生在北京新街口的一处大宅院,在他的记忆中,园子有足球场那么大,弥漫着香椿、海棠和丁香的气息。他对雕塑的启蒙则是来自于庙宇里的泥塑、十三陵的古代石像,还有他爷爷留下的一大批古玩字画。

1957年,王济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王临乙等教授。为完成毕业创作,1962年夏天,他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大草原的壮美辽阔,牧民的朴实和粗犷,摔跤手的刚健气概,尤其是马背上骑手们的矫健洒脱,这一切激发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

在他的毕业作品《套马》中,两个骑马的牧民拉着一匹被套住的生马,显现出一种拉的张力,一切都是在矛盾的对峙中,被拉弯的躯体像弓一样展示出强大的坚韧力量。这件作品成为他早期强调速度、运动与力量的雕塑风格的代表作。

王济达从小就是一个运动健将,酷爱体操、滑冰等各项运动,因此他特别钟情于强烈动态的题材。在雕塑史上,“静穆说”占据主流,而王济达对雕塑作品追求的是以动求动,表现力度与速度的美,在大起大落中展示轻盈、空灵的美感。

在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王济达主动申请去内蒙古,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抉择,他是想着哪里能做雕塑就去哪里,他似乎就是为雕塑而生的。他时常回忆起和牧民相处的日子:“他们会围着我给他们雕像,有时,甚至披星戴月骑马到百里之外帮我找胶泥,他们尤其渴望表现他们视如生命的杆子马和牧马人中的强手!”这期间王济达创作出《所向无敌》、《边防英雄》、《铁臂》、《童年》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

正是在内蒙古,王济达遇到了同样只身支援内蒙古的金高,虽然金高当时离异并带着孩子,但是真挚的爱情让两人顶住非议毅然相守。金高出身满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早年师从徐悲鸿,1952年成为中央美院首批毕业生,也是新中国首批赴内蒙古的油画家。“我们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一个被扭曲了灵魂的年代,在一个不平凡的地方彼此相遇的。”王济达这样形容他们的相遇。

如今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有两尊标志性的雕塑:一个是捧着哈达“欢迎远方客人”的女性,一个是摔跤手跃跃欲试准备出场,均是王济达户外大型雕塑的经典之作。

然而就在创作成熟期,1983年,王济达和金高选择到遥远的美国,展开一段未知的旅程。

初到纽约时,各大美术馆几乎成了他们的家。二人相偕去大都会美术馆看画,饿了就吃自制的三明治,之后再进馆继续观摩,就好像出道中的留学生。他们被这些殿堂级的作品激起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一面吸收一面创作,每当遇到困惑,就一头扎进美术馆里,再重新学习。

到美国后的第二年,王济达就被美国权威雕塑艺术杂志《雕塑家评论》(SculptureReview)的主编西奥多瑞·摩根女士发现,事实上是王济达的一组马的雕塑征服了西奥多瑞·摩根女士,她在评论中指出:“作为一位来自东方的有特殊地位的雕塑家,王济达带给西方一种东方的灵感以及因特别的移情作用而创造的全新的视觉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展现出一种迷人的自然之美。”

1985年,“自由女神——爱丽丝岛基金会”在全美征集制作自由女神百年纪念雕像的艺术家,王济达成为唯一入选的艺术家。镌刻着王济达名字的自由女神复制雕像曾随“发现号”航天飞船环游太空后,如今置于纪念馆长期陈列。

“来自中国的写实主义”展览1986年空降在纽约大中央画廊,参展者有王济达、金高夫妇与陈丹青、张红年、李全武5位艺术家,此次展览在美国引起空前关注,美国前总统福特也被吸引前往参观,美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并称之为“中国油画进入西方艺术市场的破冰之旅”。

此后,王济达和金高的作品时常出现在美国的知名画廊和重要展览上,90年代,金高获得美国油画终生艺术成就奖,王济达被有百年历史的全美雕塑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并成为该协会第一位中国评审员。

就在美国的创作和生活都已经无可挑剔时,1992年,已从事大型雕塑近30年的王济达,以写意手法创作了著名雕塑《乐舞》,四名舞者各拥鼓、笛、琵琶等乐器,舞出各种曼妙舞姿,既有朴拙美感,又隐约有中国诗歌韵味和书法草书的写意流畅。这是他在雕塑风格上大刀阔斧的变化。

不论走到哪里,王济达说:“至今,我仍为我的作品散发着草原泥土的芳香而欣喜和自豪。”“抚摸这里的一切,让我感到当年激发我创作灵感的源泉并没有干涸,仿佛它仍然能带给我无尽的创作冲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感叹道,“当我们回顾王老的创作历程,仿佛有一种时间穿越的感觉,从写实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写实。风格之间的切换,在王老那里没有障碍。不像那些遵循时间轨迹的艺术家,总是一往直前,绝不回头。”

相关文章

  • 高鹏:写给用真诚绘画的年轻艺术家
    高鹏:写给用真诚绘画的年轻艺术家

    无故发烧了一天一夜,喝水喝果汁,也有时间看看同行推荐给我的一些推广、售卖年轻艺术家的网站。2014年一开年,我至少担任了4个以上推荐年轻艺术家的活动和奖项,说句心理话,自己从事美术馆工作后,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越来越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筹款和项目的执行,有时连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没有认真地看一遍,更不用说花时间和他们沟通并拜访工作室。也许就是只有在安静,并微微忧伤的时候,才能回到更加感性的欣赏...

    19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桂彦:新水墨何以新[图文]
    何桂彦:新水墨何以新[图文]

    何桂彦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何桂彦本文发表在《艺术银行》杂志第45期即便是对“新水墨”津津乐道的人,也很少谈及“新水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新水墨”的“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又保持怎样的关系?很显然,既然谈“新水墨”,...

    66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五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五探[图文]

    当一个时代过去之后,后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名人大都会怀着崇敬的心理而投以仰视的目光。为此那个时代的名人往往在这样的仰视目光中散漫出高贵的光环,变得与众不同的高贵、高雅、高格调、高姿态。他们忘了,名人只是名在他所专的上面,除此之外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齐白石是名人,在后人的眼中就属于灿烂光环夺人耳目的一类。齐白石的画,无论尺寸大小,那情调无疑皆呈现出浓厚的高贵雅致的格调。俗气、悔暗、无论如何都不沾边。虽...

    18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逆境中成长的农民画家[图文]

    李秀祥近照他出生在贫寒家庭,父亲是生产队会计却写得一手好字,还擅长绘画,因此广播里经常讲到父亲的名字,正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使他自幼便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他曾经连续奋斗三年最终还是与淮安师范美术专科失之交臂。踏入社会后,一边从事工作,一边学习,始终不放弃绘画的学习与创作。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他的国画梦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他就是李秀祥。说起李...

    87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莫言故乡民俗:扑灰年画中国一绝 茂腔婉转[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莫言提到山东,自然就会想到齐鲁文化,提到潍坊,自然就会想到风筝。现在,提到莫言,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潍坊的高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老家高密第一时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

    13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杭德贵花鸟画为花鸟传神为草虫写照[图文]

    琮元是一位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花鸟作品展现出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审美感染力。读他的作品,的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顿时由审美视觉转而为审美感知,激发出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在我看来,琮元花鸟画作品的总体特征是:熔传统与个性于一炉,融精细与写意于一体,汇花鸟与自然于一境。这一总体特征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不论是大幅或小幅,遂显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风姿和风貌,让我们为之心驰神往。琮元花鸟画作品的艺...

    2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历来画坛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跳梁小丑不鲜。于今文艺空前繁荣而乱象更烈。所以更要鉴赏者放出眼光,烈火精金,辨别真伪。中秋前夕,“江山如画”——丁雪峰山水画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开幕,慕名前去。丁雪峰先生,祖籍山西原平,1958年3月生于内蒙固阳县。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虽工科出身,而诗书画濡染则从蒙童始,而立后客居津门,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并兼任《...

    8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启功据诸家网媒报道,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从网络及印刷品所刊示的照片看,启功生前体态圆肥、鼻梁架镜、爱眯眼笑,真有点他所自况的“熊猫”风味,进一步说,是“布玩具熊猫”。逮至晚年,策杖流憩、肉赘赘而腹便便,尽管寿祚绵长,遐龄九秩有奇,但还是很让人为他的健康担心。“熊猫”残年果然“病...

    14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尹吉男:莫让娱乐主义主导学术和市场

    必须承认,目前我们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市场与学术的网络娱乐化问题。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还没有现在这么突出。由《功甫帖》引发的网络大战,将纸媒也卷入其中。收藏家、学者、鉴定家、投资人、经纪人、爱好者和普通观众都纷纷现身网络。微博和微信成为最快的传播载体。在书画鉴定领域,以前学术和市场泾渭分明,互不相扰。即使像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关于董源《溪岸图》的大型研讨及其辩难也是在学术界内部...

    118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让生活充满温度”[图文]

    刘明亮,1972年生,山东新泰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美术学(油画)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相识近二十年了,从最初的同学到现在的挚友,多年来的交情让我深深地感动。这些年来,明亮总是乐呵呵的求学、创作、再求学、再创作。虽然...

    11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中国艺术市场最近五六年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了艺术行业的深广度,职业种类和从业人员都越来越多,对各个岗位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媒体等机构,还是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职业化的方向演变。本刊推出《艺术圈的自我修养》系列专题,旨在通过采访和分析,探讨和明晰艺术圈各种关键职位的职责和要求,推动艺术产业朝更专业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作为占整个产业最大交易量的拍卖行,...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为民:访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图文]
    艺术为民:访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图文]

    咏白鹭喻继高简介1932年生,中国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喻庄村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接受系统的美术史论和美术技法的教育,师从中国画大师傅抱石、陈之佛先生,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参与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并开始专业从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和研究。历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顾问、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

    193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精卫鸟红豹画展开幕2012年5月15日晚间,“悬丝--孙良个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这次个展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孙良的创作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表现主义到现如今的魔幻现实主义,孙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均有展出。开幕当天,孙良接受采访时说,他年轻时以为没有人会喜欢他的画。对这位当时还是叛逆前卫的年轻人来说,作为艺术家而不被人们喜欢,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不...

    25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张志强正在介绍漆画蒋振江摄“东方人发现了漆画,西方人发现了油画,这是东方与西方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于漆画的文化价值,老艺术家胡一川赞誉有加。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漆画的境遇却并不美好,甚至是在生存的困境中守望着明天。在中国漆艺家协会会员、太仓漆画领军人物张志强的心中,这更是一条不断摸索的坎坷道路,也曾因为生活压力想要放弃,但始终都被漆画的魅力所牵引,最后他给自己定...

    8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大师来自民间[图文]

    饶宗颐翁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结束了西泠在启功之后六年社长空缺的历史。此举承袭了西泠印社掌门人的学术高度,这是西泠之幸,但却是大陆书画界之痛,热热闹闹的大陆书画界分明平平庸庸。世无英雄呀,当今书画界无大师。新时期以来,在书画组织中掌大权者一波又一波,出大名者一浪高一浪,画大画者一幅贵一幅,最具升值潜力者一伙又一伙,书画活动也折腾得风生水起,书画教育也热闹得百千万度,书画界俨然大师如林。但是,...

    32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