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卢禹舜:艺术家和时代紧密连在一起才有真正创造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哈哈 点击 :

采访者:韩帮文

受访者:卢禹舜

卢禹舜温文儒雅,与朋友谈话时语速不紧不慢,语调节制且亲和。而他一旦谈及艺坛诸事,聊到山水画创作的种种问题,情绪则有所亢奋起来,言辞稍作整理便是一篇有深度有美感的文章。

在与其谈话中,他说到最多的词组便是“时代”二字。在他看来,艺术家和时代紧密连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创造。对此,他专门在11月29日的“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培训课上强调,画道乃时代之道。

一步一步回到数世纪以前的绘画宝藏

记者:我们不妨先把时间回调到上世纪80年代,您那时的山水画创作呈现怎样的面貌?又表达了怎样的美学诉求?

卢禹舜:回头看80年代中期我的山水画创作,如果说有个人风格的话,那么也是与当时全国整体画风紧密相连的,个性特征受流行之风影响而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了削弱个性发挥和隐藏个性创造的特点。

记者:当时的整体画风又是怎样的特征?

卢禹舜: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引入,我们在多年封闭的情况下,对突如其来的西方文化现象表现出了比较被动的接受和缺少理智的选择。艺术实践总是留连于吸收、借鉴之中,一度出现忘记了对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模糊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层次挖掘等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实践倾向,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倾注在全盘否定传统和对外来文化无条件的接受上。题材的雷同、观念的雷同、感受体验的雷同,特别是形式语言的雷同造成视觉表面的繁华掩盖了其背后对艺术创造更深层意义的理解。

记者:就山水创作而言,您能否举以例子说明当时的美术状况?

卢禹舜:当时有一句评山水画创作面貌的话,说得非常形象,就是“全国上下一片点”或者说“点遍全国”。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个性化艺术风格的确立已初步明朗,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样,我又一页一页翻开了传统,一步一步回到数世纪以前的绘画宝藏之中。

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历程对我们有怎样的深刻启示?

卢禹舜:“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之类的论调不会再有大的学术市场了,不会再有很多人响应了。我们走过一段弯路,但会以此警示,回到传统的主干道上来。

选择北方土地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记者:古人讲山水画精神时强调“可观、可居、可游”。而在您看来,山水画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卢禹舜:山水画是表现中国空间意识和精神空间的一种方法,其最高标准应该是宋代陆渊《杂说》中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山水画的气、韵、思、景、笔、墨等等各种规范都是基于这个标准,画家的毕生追求的精神高度就在于此。在山水中触摸不到、观其不见但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画面中的那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和作品本身艺术价值,那就是山水精神。

记者:您的山水画以北方厚土作为精神底色,这片土地对于您山水精神的孕育提供了哪些滋养?

卢禹舜:谈到山水精神,似乎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对北方乡关的情深意长。乡关的情深意长对所有的画家来说都具有普遍意义。面对北方这块土地,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翻开中国绘画史,北方这块土地没有得到过比较成熟的表现,甚至只有对清代高其佩的记载。就其艺术地域性风格的建立上,没有形成可供后人参照的经验。所以,我认为对北方这块神奇土地的选择本身,既体现着对这块土地的感情依恋,同时更体现着开宗立派的重要意义。

记者:乡关情深对于您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卢禹舜:艺术创作中的乡关深情,事实只是一种漂泊的精神依恋家乡的情绪与感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我的山水画创作应说内蕴着永恒的乡愁冲动与乡关深情,在向往乡关精神之旅中,那烟云雾霭、悠悠飘渺、重山迭水都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精神媒介,是画家心灵远游的精神载体。

提笔须问性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家

记者:您的创作根基于北方土地,但笔触敏感、线条细秀,画面灵性十足。在您看来,灵性意味着什么?

卢禹舜:“灵性”意味着艺术家及其作品应该在情感、个性、才华、体验等多方面有鲜明的特点。不妨把我的创作实践定位在是“灵性”的艺术,是感情的诗篇。基于此,无论大幅创作还是随意小品,我都是以陶冶性灵、抒发幽思的创作心态去做性情的吟咏。那么,《静观八荒》系列、《唐人诗意》系列作品中,我是比较注重灵性的流露的;而在创作构思上更注意灵感的积极作用;图式结构有鲜明个性,同时要求生动、活泼,并且笔墨语言要有承担作者意图的能力;具体创作过程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以灵性、灵感激发自己、感发人心。在我的创作中,“灵性”贯穿过程的始终。

记者:在创作中,怎样保证“灵性”贯穿过程的始终?

卢禹舜:提笔须问性情。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就是感情的精神的。所以我觉得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家,也失去了艺术本身。我的创作出发点是以造化万物与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相互融通。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将产生灵动、鲜活、妙趣无穷的激情,是一种有着内在的冲击力量,而自己无法控制。

记者:董其昌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好画。”您怎样理解笔墨精神?

卢禹舜:笔墨语言对大千世界的描述,是一种近乎于神话与传说的艺术行为,体现着神奇、神秘、玄妙,高深莫测。但“借笔墨以形天地万物”的同时,更要明白,“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

策展人语

卢禹舜先生在广东美术馆的这次展览筹备已一年有余,我们只想殚精竭虑地为广东民众提供最美的精神大餐、最好的观赏服务。

无庸讳言,卢禹舜是目前全国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笔墨语言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当代的一面。最关键的是,他给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提供了可发掘可探讨的巨大空间。

最近几年,南北文化交流加速前进,但频繁度仍不够,我们正借卢禹舜的这次个展为南北美术交流尽微薄之力。

相关文章

  • 意思与作画[图文]
    意思与作画[图文]

    薛邃人物画(局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前不久与年已八旬的老画家薛邃就文与画进行了对话。薛邃习诗、书、画六十余年,平常极少抛头露面,其个展月初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行,而前不久在北大举行个展的邵琦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有理论追寻的痕迹,多以元季大家为楷式。邵琦:画要有意思,所以有表意、达意、写意……说法不一,宗旨却是一贯的,就是要有意思。画如此,诗...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门前是港湾》120cm×140cm布面油画2013年当代中国的一切文化热点,都是以中国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消费而展开的,这和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具有较大的区别。这种都市文化的建设,无疑也转移了艺术家的视线,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语境。这种带有都市文化特征的艺术兴奋点,几乎改变了中国所有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方式,他们从各自的创作起点汇聚...

    7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渭晚年高傲孤僻 《水仙图》缺乏豁达感[图文]
    徐渭晚年高傲孤僻 《水仙图》缺乏豁达感[图文]

    徐渭《水仙图》“悲壮淋漓,文如其人,且令天下后世负才不遇者读之,一齐下泪。”清代林云铭如是评价袁宏道的《徐文长传》,我在看此文时也欲哭欲愤,我虽不才但也经历过许多生存的艰辛,故掩卷而悲尤甚。生死有命天注定,这“天”就是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的特定生存时段中的诸多因素,还有与自己秉性、追求的矛盾反差。人常说“生不逢时”可能就有点...

    16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刘曼文作品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具两个基本品质:认真地面对客观世界,在观察、分析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汲取创作的灵感;善于审视和寻找自我,不断从自我的体悟中发掘自己的才智与潜能,找到自身在艺术中的位置。对艺术家来说,表现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应该是合二而一、互为表里的。从表面上看,画家画的是客观对象,实际上是在画自己,是在呈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刘曼文作品我一直关注女画家刘曼文的油画创作。这位受过学院...

    12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中国画当如何写生?[图文]

    1973年,黄胄去广东军区南海舰队基层采访写生时创作的作品《海岛民兵》在北京宋庄,据说有的画家已经不只是对着摄影作品画画了,直接把电子的照片用幻灯打在白墙上;在某美术学院的写生课上,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多幅作业雷同,原来在写生的景区有专人买卖速写作品,五块一张,学界对此嗤之以鼻,然其核心均绕不开何为中国式的写生观的问题。其实,也有媒体报道,西方美术家有自己拍照记录美景的做法,说可以启发灵感,助...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女画家熊广琴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熊广琴的艺术作品清新淡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情怀,画面沉静中弥散出江浙才女多思敏感而又偏执一端的特性;笔墨里更多凝炼和圆厚,简约高华中透着几分现代意韵。熊广琴的写意花鸟作品蕴藏着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对自然物象的描述中,追求更具人格的象征意味和精神性的东西。北京商报:您与郎绍君、薛永年等理论家有过一些交往,在您看来,艺术理论的提升对创作有怎样...

    3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评论:山寨版“阿房宫”拆了就别再折腾[图文]
    评论:山寨版“阿房宫”拆了就别再折腾[图文]

    漫画:徐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当年唐末诗人杜牧挥笔写下《阿房宫赋》时怎能想到,千年之后这一“天下第一宫”又起争端。据4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两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

    6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书画作品□卢禹舜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大潮的洗礼和解构,一切对意义、思想、美、传统、价值等的追求和终极追问都受到了质疑和消解,代之以无深度、平面化、碎片化、拼贴、娱乐化等追求当下快感的做法的风行...

    78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城市雕塑的是非爱恨[图文]

    达明·赫斯特作品《真理》姜岑“精彩”是当地人的一种反馈,“丑陋”则是另一种声音——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雕塑作品《真理》像战士一样伫立在英国南海岸的伊尔弗勒科姆,但却并未获得广泛好评。事实上,面对城市的公共雕塑,一直就有着各种是非与爱恨。《真理》是她的名字,尽管在有些人眼里她倒更有点像嗜...

    11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从事水墨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王璜生跟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现在看水墨,好比西方人看油画。他说现在西方也有人在画油画,而且画的还不错,但是西方整个文化的主流是当代艺术。就像人们看弗洛伊德的展览,在谈油画表达的同时更会说他是具有文化意义艺术大师。所以王璜生看来,新水墨所面临的正是如何在当代艺术这个开放体系中找位置,而又不抛弃传统所赋予的光晕的两难问题。水墨是一种情节Hi:你怎么看待新水墨这个提法?王...

    14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刘玉来:传统国画骨法用笔与骨气说[图文]

    漓江春雨在传统国画中对于光影的处理向来没有准定的规律,我们观摩明清时代的作品,基本没有明显使用光影效果技法的。不过,我们并不能就说那时的国画家对于光影缺少认识。古来的“石分三面”“阴阳向背”就是对光影进行具体表现的操作技法理论;所谓的各种皴法、染法就是对光影表现的技法手段。外来光影技法在国画发展的最初不久就已经被个别画家运用,如南朝梁绘画成就最大...

    12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图文]

    崇礼门内部结构(图IC)古建修缮莫成“豆腐渣”引发对高校加强建筑修复技艺课程的思考◆本报通讯员程国政姜锡祥文并摄●新闻背景去年底,韩国头号国宝——崇礼门的复建被称“豆腐渣”,梁木裂缝。何至如此?崇礼门复原工程首席木匠新应洙(音译)解释,梁木出现裂缝,是因为木材的干燥期通常是7到10年,而崇礼门的工期不允许这样慢条斯理...

    4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