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为艺术的生存:为精神的存在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贝 点击 :

邓平祥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批评家提名展的于振立到新世纪第二个年代之初,跨度二十多年,于振立从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画家,到成为一个很有精神力量和思想意义的艺术家,他经历了一个从蜕变到新生的炼狱般过程,他的作品从平面到多维,从综合材料到空间环境、从对象演绎到身心的融入,真正意义地凸显了一个反抗、批判、叛逆、纠结、苦行的一个为“人”的艺术家,在这个荒诞而又剧烈变异其时代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之闪光非常耀眼,因此从这个意义看他是“当下”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艺术家之一。如果将其放在人类精神史的视野中,可以说他具备了福科、梵高、加缪般的意义——如果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由于于振立的缺席,那么当代中国艺术史将明显缺少精神的力度和现代思想史维度。

今天我们来研究于振立的艺术,已无法从他的众多曾经引起关注、评价,或者得到多种奖励和荣誉的绘画作品中去认识(无论其为写实、表现,还是抽象的形态),虽然他的这些作品放在现当代美术史中,于振立亦有着不容轻视的地位,然而这些和他整个18年的大黑山营造活动事迹,以及伴随这个过程他的精神活动、思想轨迹、苦行、艺术活动的综合,乃至他的读书活动和以文字形式留下的《手记》(据说已有百万余言),那么可以说,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绿林中,如果不以世俗的“成功学”尺度来评价,则鲜有于振立这样的,在精神意义上体现出的力度者和深度者。

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由于没有基督教精神文化意义上深刻自觉的悲剧意识和苏格拉底这样为信念和真理而从容献身的思想者,所以在精神文化的深度和高度方面与西方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在近现当代之后,没有产生梵高、福科、加缪、哈贝马斯这样的有悲剧性格、有自觉精神意识的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振立的出现就具有了某标识性价值。我不愿意说于振立是中国的梵高,或者什么,但于振立的精神却是具有某种前所未见的标识性意义,在中国的现当代再重复一个“梵高”,并没有多少意义,难得的是于振立这样精神执行者、担当者,以及他在这个“执行”和“担当”过程中,留下的丰富而又繁复,具有艺术价值的形式证物——即黑山造屋留下的一切。

于振立之黑山造屋,与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文人之“造屋”意义和目的共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行为。即都是为了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需要,如杜甫之造屋、欧阳修之造屋、李渔之造屋、倪云林之造屋等等,都往往会带来他们一个新的文化创造时期,这在文化史上的故事和佳话很多,以致成为一种独特的、属于文化人、艺术家、智者的特殊方式生存史话。在西方则有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一些当时的新型艺术家来到巴黎远郊,实践“为艺术的生存”,于是艺术史上升起一批耀眼的新星,如:米勒、柯罗、梭罗等等。这些文化现象,正如德国的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还乡”,即“诗意的还乡”。

但于振立的黑山造屋,与上述中西先贤之造屋还是有所区别的。区别在于他具有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和社会的背景,其实经历了“文革浩劫”或具有中国“文革”背景的知识分子,都知道“文革”的非文化和反智的实质,这对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精神文化意味什么。事情并没有止于“文革”,在此之后,中国文化人和知识分子,又逻辑地进入了另一精神层面的苦难时期,即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化”运动。从精神文化的毁损和其后的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运动,这一切对精神文化的毁损,构成了中国精神和文化在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和物质、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深度损毁,这个损毁的程度既是空前、亦应该是绝后的,于是有一位中国智者惊呼:中国进入了所谓的四荒时代——荒诞、荒唐、荒谬、荒芜,于是而“四荒”。

对于于振立而言他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是既自觉又深刻的,他说“上山意味着蒙难,蒙难意味着死亡,死亡意味着新生”。他通过“黑山造屋”,要与现实、与城市、与芸芸众生,“隔着距离交往”,在这十数年的过程中,他在自己的“圣殿”中,生存、思考、读书、创作……

他觉得“突然放下了自己,心中顿觉好宽阔”。

海德格尔说这是“诗意的还乡”,而于振立说这“还乡”意味着蒙难、蒙难意味着死亡、死亡意味着新生。在这里于振立的诗意阐示是蒙难,死亡和新生。我们可以把于振立践行的“还乡”,当作其对海德格尔哲学命题的一个中国文本,但这个于振立的中国文本,却更富于悲剧色彩和苦难的意义,这不是于振立的矫情(他是一个不会矫情的人),而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现实之于一个良知尚存的人的人的真实感受。

于振立之“苦难”、“死亡”、“新生”的认真实行,体现在他经历近二十七年苦心营造并初步告竣的“黑山”工作室之中。这个更像另类“城堡”似的造屋,整个房屋的空间——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所有符号、图式、印痕,或具象、或表现、或抽象、或意象,都是于振立无数个日日夜夜从精神里、灵魂反哺出来的图型,他是于振立“蒙难、死亡、新生”的个人精神的苦难史诗,他汇集了行为、思想、精神、灵魂、材料、物质,有形和无形,时间和空间、永恒和此在、圣化和俗态、精神与物资……都在这里纠结、交汇、融化。

概而言之,在这里,人们可以看现当代艺术几乎所有形态的演绎和表达——表现意象、抽象、材料、装置和行为。

在于振立的造屋中还有两个空间,表示了主人二个维度的生存状况:一是修行打坐的禅房,二是潜心苦读的书房。二个空间都不是寻常功能化的设置,而是将功能更高度精神化了的空间,它们同样是艺术品——二个表达主人存在方式和日常行为的“功能性装置艺术”。

作为一个独特个人化的精神作品,于振立的“黑山造屋”不愧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阐示的文本,它的精神史价值和艺术史意义是并存的。

于振立的“禅房”和“书房”是他“黑山造屋”的两个基本单元。

之所以在禅房二字加上引号,是想说明于振立的禅房,并非通常意义的禅房,但其功能却同禅房是同义的,即都是一个精神养成之所,灵魂净化之处。于振立在这里冥想静处,聚集精神的中气、修养灵魂的慧解。或许是由于他多年的修养的功力,我在他的“禅房”中,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寻常的所在,因为有一股庄严、肃然到神圣之气扑面而来,沐身而至。

在一个举国缺失形而上信仰的时代,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误读了国人。由于文化的断裂和几十年斗争哲学的侵染,在整体意义(还不包括极少数有识之士)上是没有形而上学意义的信仰,在他们心灵中没有敬畏、没有悲悯之心,这类属于人类的第一价值观的德性,他们信仰财神、暴力和成功学、厚黑学等,在他们心中对悲剧英雄不屑,对不择手段而成功、对枭雄敬仰无限,不惜物力将其一再供上神殿,以原始对方式加以祭拜。

以上就是于振立的“禅房”所对应的社会形态,我并不认为于振立心中有一个具体化的神的对应体,我认为他至多是一个泛神论者,他信仰的是人类一切德化和圣化的对应体;他信仰良知、文化和艺术,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如此意义的圣物,在他头上有一双神圣的眼睛。

于振立的书房也是属于他的一个精神圣殿。他在这里和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者、哲人、圣人交流,接受他们的精神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良知进行思考、追问、辩识,然后将所得、所思纪录于他的“手记”之中。

我大致地看了一下于振立书房中丰富博杂的文本,感觉到他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博洽性,但其从书架上取出的、摆在案头的、桌几上的一些书,显然是常读的书,这些书的著作者包括这些名字:德里达、福柯、萨特、哈贝马斯等等,而在中国一本著名的知识分子思想类杂志《读书》,也是他必读的杂志。据说,他每天一定先从阅读开始自己日程的。

从于振立“黑山造屋”的一切可看、可品、可读之物,再到的书房,以及他所读之书,可知他所思、所虑、所做之事的性态、意义和价值。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

——于振立其实是一个具有现当代性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因为他身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又是站在人类思想高地进行思想和创造。

相关文章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拉近书画艺术与民众的距离[图文]
    拉近书画艺术与民众的距离[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黑龙江省原副省长付晓光、鹤岗市市长张雨浦、著名画家孟祥顺为孟祥顺美术馆揭牌。2012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鹤岗市七大城市公园之一的天水湖公园又添胜景——以著名书画家、画虎国手孟祥顺的名字命名的孟祥顺美术馆在天水湖公园一处幽静的欧风小楼正式开馆。五牛图61厘米×329厘米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

    10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3月在沪举行“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乐会■并开始全国巡演国内多媒体音乐会创始人、钢琴家宋思衡。徐晓林早报资料对于宋思衡来说,他的“百分百女孩”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挪威的森林》里忧郁的直子该是身披“月光”云淡风轻的模样,“空气蛹和小小人”应该踩着斯克里亚宾第四钢...

    15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法家何勇的责任与担当[图文]
    书法家何勇的责任与担当[图文]

    书法家何勇作品收藏,把玩成为多数文化之人的一种高尚的活动。其实这里有法内之法,也有法外之法。法内就是书法家通过字迹所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法外即对文化的担当与传承。何勇担任宜兴文联副主席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何勇曾说,现在是信息高速时代,作为公务人员,要肩负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学习的责任。学习书法最重要的就是“临、摹、创”三个字。因为书法艺术也是讲究法度的、讲...

    4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漫画创作启示:要贴近民众不可故弄玄虚[图文]

    丰子恺的漫画较“亲民”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丰子恺受其父丰斛泉和老师李叔同的影响,笃信佛教。抗日战争前有一次他从住地苏州石门湾带一只鸡,要去杭州云栖寺放生。他为了不伤害鸡,就把鸡放在身着的长袍里面,外面用手兜着。这一路要乘船还要转乘火车,他的手兜着的长袍里面鼓起一团会动的东西,怪模样很是可疑。结果在火车站被一便衣侦探盯上,一路跟踪,同车到站。一出站门,丰子...

    13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盘点十类国际艺术大事件[图文]

    回首2012,国际艺术圈经历了很多意外:多家博物馆被盗;名家画作惨遭破坏;各种赝品丑闻频频曝出;纽约艺术圈遭遇飓风“桑迪”;多位艺术圈名流相继离世;但同时,多个重量级个展与回顾展,以及精彩纷呈的艺博会,以及拍卖市场被刷新的多个纪录,还是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惊喜。另外,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也都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即将跨入2013之际,99艺术...

    11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文革时山水画怎样画:画成壮丽山河[图文]
    文革时山水画怎样画:画成壮丽山河[图文]

    宋文冶《扬子江畔》由暴虐的红卫兵美术到乌托邦狂热的工农兵美术再到“红、光、亮”的伟人形象美术和山河壮丽美术,构成了整个“文革”美术的四大审美意识体系。但仍有一批画家以表现祖国“壮丽山河”之名,延续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经历过“文革”并经历过“‘文革’美术主题性...

    89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尚辉:后现代境遇的花鸟探索与发现[图文]

    秋光(中国画)柯桐枝柯桐枝花鸟画的当代意义,首先便表现在他对于传统花鸟画当代生命主题的自觉转变上。在他的作品里,已完全看不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伤春感时、哀怨落寞、孤芳自赏,而是对于多姿多彩的花草世界的高歌赞美。他的《艳秋》《灿灿金杯》《欣欣向荣》《赏花欲趁春三月》和《万木霜天红烂漫》等,无不把花朵绽放的娇艳妍丽作为描绘的视点。在这些作品里,他择取南国热带亚热带的奇花异木、编织繁密茂盛的构图、厚敷...

    4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图文]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记者熊明摄本报记者匡丽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汉字的书写使用功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性更加凸显。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不会因此而动摇,也不应该被忽视。”9月1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在谈到重庆书法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时这样说道。刘庆渝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

    11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钢:小时代绘画[图文]
    刘钢:小时代绘画[图文]

    《熊熊的野心》《熊熊的野心》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作品,不仅画工精细,情调也很小资。据说,其复制版画极为畅销,买者众多,似乎很多人都从这幅油画中找到了感觉。这件作品的画幅很大,看上去好似一扇硕大的落地窗。透过玻璃窗,可以俯瞰繁华都市的夜景。上百座高楼,鳞次栉比;千万盏灯火,与月争辉。这种华丽的景象,表现出城市生活的浪漫色彩。高大、宽敞的落地窗前,一只小狗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弱小、孤...

    189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专家:应尊重前辈名家对《功甫帖》的看法[图文]

    现场放大扫描《功甫帖》原件中国文物网讯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2013年12月21日,《功甫帖》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质疑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随后短短两个月,围绕着《功甫帖》的真伪问题,收藏界、书画鉴定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场波谲云诡《功甫帖》之争中,无论持何种观点者,绝大多数...

    15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领导人卡通形象走红 被赞好萌好可爱[图文]
    中国领导人卡通形象走红 被赞好萌好可爱[图文]

    在“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视频中,包括习近平在内的7名常委及中国历届领导人都使用了卡通形象。视频截图10月14日,一个名为“复兴路上”的账号,在视频网站优酷网上发布了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视频,全长5分零2秒。视频中首次出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卡通形象,用幽默平实的语言讲述中国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这段视频赢得了疯狂的点击率。截至昨晚10点,该...

    11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图文]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图文]

    文物刻字背后的文明暗疮埃及神庙刻字事件又勾起了国人“到此一游”素质的讨论,而且很多景点都可以看到这些刻字,大煞风景,在文物上刻写更是破坏了文物的价值。网民对埃及刻字事件反应强烈,在警示所有人要自觉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反思埃及刻字事件网络舆论声讨背后的“文明暗疮”。中国人为何偏好用这样的方式四处留痕?对此,你怎么看?@闾丘露薇:一、不管是...

    8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且读且画[图文]
    且读且画[图文]

    杨秉辉,1938年8月15日生于江苏镇江。196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务。多年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业余从事医学科普,喜爱钢笔写生,曾出版数十册医学专著、科普读物、游记及写生画集等。杨秉辉教授的书房里,到处是画。进门处就悬了两幅上海硬笔画研...

    15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编者按: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380℃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俞军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语言的材质之美,独特之韵。他利用了高温色釉不易掌控的特点,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印象高50cm宽3...

    11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