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朗月照昆仑[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奇奇 点击 :

朗月照昆仑 | 美术教学

朱锦林虾戏图

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

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朗月照昆仑 | 美术教学

朱锦林时果

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书法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国画》、《中国画家》、《东方书画人物》和《美术》等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在国内大型画展中展出。2011年11月作品《双寿》、《吉祥图》、《神龙戏月图》赴葡萄牙东方博物馆“水墨中国—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展览。作品被广大喜爱者收藏。出版有画虾、画鸡、国画精品集等专辑,是一位有影响的将军书画家。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在《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一书中,追踪上古至春秋时代兵制特点,概括出军队构成中“文武兼备”者的重要性。他说,“文武兼备的人有比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会也是坦白光明的社会”。重视文化建设,追求文武兼备,正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质和文化自觉,也是我们这支军队战胜敌人和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力量。近读《朱锦林诗书画作品集》,更加深了这方面的认识。

在我军官兵中,能书善画、填词赋诗者不在少数。朱锦林小时候就在国学和书画基础深厚的外公身边得到熏陶训练,是被作为“文艺兵”招收到部队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战备训练紧张时期,转而真正“习武”,在军事指挥员的岗位上一路成长。他40余年从军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在西北边疆领兵戍边。收入集中的第一首诗,写于1969年,也就是作者入伍之时。读这首题为《从戎道中》的早年作品,可以确认两点,一是作者的诗词创作时间较早,并非一时赶潮流、凑热闹;二是作者喜爱传统样式,却又能不拘泥于严格繁琐的平仄对仗,只求简洁明快地表达出瞬时的心境和情志。“跨越彭城无稻米,初尝北味促涎香”、“矢志浮生融国柱,谁唯雀食犯愁肠?”南国子弟,奔赴北疆,饮食明显不适。这叫人想起蔡琰《胡笳十八拍》中的“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之类句子来,但其意显然不在渲染苦况,而在于助推生命的豪情、青春的热血。从写于2007年的一首《读林岫教授〈诗词创作〉感》来看,作者以抒发胸臆为要,不过分在意前人教条,跨越诘屈古奥的形式藩篱,自由地表达心声,这也是作者始终秉持的创作理念:“开天疏智吼勾联,耕砚生情千古弦。周雅唱吟应属古,唐兴诵咏越前巅。韵音有变还能数,平仄多繁奈费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和风尚,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的内在世界,作为当今歌者,朱锦林在意的当然是自己所处时代里,自己的心曲心声。

在朱锦林的诗作中,从黄河到戈壁,从祁连山、天山到昆仑山,自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至西藏,多从自然地理摄取物象,捕捉风貌,然后融入自己的羁旅感受、军中情愫。古浪峡的红军坟,阿里高原上的康西瓦烈士墓、梨园口战场,惠远城内的“伊犁将军府”……在这些与前辈军人的牺牲奉献相联系的边鄙之地、不毛之地,他都曾驻足吟哦,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身为军人,对国家领土主权之得失,则尤为敏感。作者或曾参与中国与前苏联在中亚争议地区的划界谈判,或间接地看到这些历史遗留的伤痕,于是笔下会有“葱岭怨、百年疏远,壮士心凄”这样的沉郁表达(《面对中亚争议地区感怀》),但在更多的时候,作者的诗风明朗清疏,甚至直截了当,并不为佳句或惊人之语而劳神耽搁。可能由于自己正好成长于“西域”的缘故,当我看到嘉峪关、玉门关、张掖、高台、敦煌、乌鲁木齐这些地方频频出现在朱锦林的笔下,就不免有几分亲切之感,也会多加留意。举例来说,有一首叫做《河西农事叹》的五言诗,对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一带人们生活形态的观察,可谓传神。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车轮高六尺,农女裹严羞。四月方耕种,中秋万事休。终年才半作,对影酒浇愁。”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河西地区的“农事”多半只能如此,可能千百年来就未曾有变。所以这首写于1974年的诗作所指的,其实是超越了时间的某种现实,是微妙的画境而非哪朝哪代的“真实”。而且,这首五言诗在艺术表现上也似有高古之气,有古风、乐府般的简约明了。其中还有一首《送好友刘雷赴任》,也是我所喜欢的。作者与战友边塞把酒,送别千里:“三秦西域关山远,铸剑集薪任务同。”因为各有担当,而服务于国家军队的使命一致,所以惜别却不伤感,全无古人那种缠绵凄恻。朱锦林在新疆南疆工作多年,观察边地风光,踏访历史遗迹,留下不少诗篇。他以4首七言绝句所作《喀什四季》,最能说明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熟悉和眷恋,以及一位戍将的孤寂与超然:“朋客去来忙切切,长空激雁复行行……素雪铺冰连万里,巡关持剑在他乡。”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新中国60年,自由体新诗受到鼓舞,成为诗歌主潮,但旧体诗词的写作实践却一直在延续,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像毛泽东、陈毅等人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气息的诗词,像聂绀弩等人感时伤事又能笑对人生的智慧篇章,毫无疑问都已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形之下,新诗、自由体诗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反而不是很多,可以让大众背诵、吟唱的就更少了。正如朱锦林诗中所言,传统的东西要通过不断吸收新的血液而有所转换,否则有些“属古”的东西,如果因袭照搬,就会有“平仄多繁奈费诠”的问题。这一点,在朱锦林的诗中体现得很充分。在他的大部分诗作中,我们的确也能看到历代军旅诗、边塞诗的影响,甚或直接借用的意象,像“胡尘”、“烽烟”、“冷月”、“王师”、“沙场”等等,这固然和作者对我国的诗词传统尤其是边塞诗传统的熟悉有一定关系,但在他的笔下,我们又会看到“自由”、“生产”、“铁龙”、“革命”等现代语汇。不仅是现代词汇和意象,更有现代意识:作者对自己在酒席上遭遇马肉、马肠的不快,会让他因惊醒于人类在食物链中的特殊地位而完全“不觉香”。近年玉石的市场行情看涨,在以出产和田玉著称的新疆和田,他看到玉龙喀什河畔疯狂的采玉人,对经济活动催迫之下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剥夺状况,同样有触目惊心之感:“玉龙吟动地,遍体掘鳞人”……

朱锦林写诗、作画、写书法,师法传统,也融入自己的个人感受和时代特点,从他的作品中,似乎看不出那些对艺术活动怀有雄心的人的固执和匠气,更看不到偏执的表达、草率的试验之类。我认为,这种状态反倒自然而然。这也形成了他艺术表达的某些特点:平白,朴素,端正,明快,或者再加上一个“果断”。这个“果断”不是风格化了的东西,而是指他处理语言文字时的方法——不刻意用典,不缠绕,不晦涩,不回避流行词语,敢用口语。我相信,这多少与一个军人的经历、军人的独特气质有关。所有这些,都让我想到他的一句诗:“朗月照昆仑”。如果说文武兼备的人有比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会也是坦白光明的社会的话,那么朱锦林这样一位一生“习武”而又十分沉醉于“文”的军人的追求,就是值得推崇的。

相关文章

  •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用真情呵护艺术的画家--王晓银[图文]

    甘肃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王晓银(左二)和裕固族原住民位于我国西北腹地的河西走廊,虽未曾前往,但在我的想象中不外乎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古老的烽火台,加上时而显现的一簇红柳,一幅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寂图画。幼时课本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便是我对祖国大西北的最初印象。多年来,随着阅历伴随年龄的增长,加之新媒体不时所展现殊异于西北地区原有想象的风景物象,内心也些许改变...

    15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黄永玉真是神了—14大本《黄永玉全集》出版十分堂皇,国家博物馆五个展厅“九十画展”十分精彩。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

    3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王端廷:1961年生,湖北蕲春人,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先后留学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院(1997—1998年)、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学与哲学学院艺术史系(2002—2003年)。掌握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研...

    9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鼎新华南:透过油画看吾土吾民[图文]
    鼎新华南:透过油画看吾土吾民[图文]

    黎伟明《风云沙面》,布面油画,2010年。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1月23日,“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以阐扬中国油画的“中国性”为出发点而举办的“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的第四站展览。此次展览汇聚了华南地域内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湖北、香港、澳门、台湾五省...

    9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张大千画作摘要:1983年4月2日,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先生在宝岛台湾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五岁。回望其传奇一生,为世人带来的是无数艺术精品,而他带走的,则是对巴山蜀水的无限眷恋。每个关心其艺术创作的人心中都有对先生的不同评判和解读。先生身后备受争议有三:一是造假,其仿制名家作品,却又常常自揭真相。二是敦煌临画,说其苦行僧般临摹壁画将古老文化发扬光大者有,责其...

    13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实验水墨不要迎合传统绘画

    程美信艺术虫:您认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是如何的,尤其是最近又新火热起来的当代水墨艺术?程美信:当代水墨艺术是个炒冷饭话题,那些画家作品全定格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验水墨的兴起,不是要迎合传统绘画,而是反传统的变革,但如今水墨却成了民族身份和历史文脉,甚至成为传统的卫道士。这简直是有奶便是娘的瞎扯,这种学术卖点只是为了吻合当前的市场胃口而已。当代水墨曾是被人忽视的期货,它即不传统也不当代,...

    10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禅林戏墨 浅唱清欢[图文]
    禅林戏墨 浅唱清欢[图文]

    赵邦尧-水墨荷花作品文/楚寻欢青年画家赵邦尧长于水墨写意,他笔下的荷叶墨色干、湿、浓、淡、焦润色丰富多变,时柔软婀娜,时遒劲而富张力,简约而空灵,竹兰花草逸趣盎然,柔缓而不失苍劲。其山水荒寒萧疏、劲松倔傲,怪石崚峋,笔墨简朴豪放,仰塞之情溢于纸素。他的画有几分含道映物的斑驳古意,又有几分朴拙自性的清凉之韵,纵横排宕,自成天地。赵邦尧-水墨花鸟作品赵邦尧自幼浸淫在传统文化与水墨之间,虽然大学...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文]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文]

    昨日,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在理想国文化沙龙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供图)新京报讯(记者姜妍)昨日举行的三场理想国文化沙龙为今日即将开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拉开了序幕。在“梁思成与他的时代”沙龙上,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称,梁思成和林徽因在193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大段文字都借鉴了日本人伊东忠太写的《支那建筑史》一书,而非他们原创。梁思成研究还有大量空白...

    3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作品是什么吸引你从德国迁入法国生活?不同的景色,还有不同的语言。事实上我在孩提时代便对法国十分熟悉。我在莱茵河畔长大,法国就在河的那一边。作为一个孩子,我看到河水就像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你休想穿过,这便使我神往。当你来到这屏障跟前,你可向左或向右,但除非在想像中,你绝无法向前。为什么水的主题总是频频出现在你的作品中,比如《多瑙河之泉》系列?泉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东...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不可尽信印也不可不信印[图文]

    图一鉴定书画,印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内容,书画作品的印章,既包括作者的落款章、闲章,也包括收藏章。作者在自己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是元代开始才逐渐盛行起来;而藏家在藏品上钤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因此,作为鉴定依据,两种印章都不能忽略。通过印章来帮助鉴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张彦远说“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他已经把辨别收藏印章作为很重要的鉴定经验在传授。当...

    74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方力钧:作品里隐藏了某些时代的秘密
    方力钧:作品里隐藏了某些时代的秘密

    图片资料28年前,21岁的方力钧首次参加的大型艺术展览是《第六届全国美展》,当栗宪庭看到他的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评价“其实你已经懂艺术了!”这莫大鼓舞所赋予的自信带着强烈的方向感,驱策着一个以艺术安身立命的年轻人一路走来,向人们敞开了无所不包的生命体验。将进知天命2012年5月31日至7月2日,49岁的方力钧将在香港时代广场举办个人艺术展《众数的生命》,涉及近年创作的油...

    101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仕女画的新思考——谈王家训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仕女画的新思考——谈王家训的人物画创作[图文]

    王家训人物画作品王家训前期作品多为在生宣上画的工笔画,以铁线描居多,追求线的高度统一、气息笔调的一致性,通过细劲的线条把整个画面统一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画讲求“骨法用笔”,衣纹笔法有十八描之说,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在运笔的过程中需用气把毛笔提起,否则墨就湮开了,线条立不住。毛笔的运笔与气息有很大的关系,气...

    88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杨之光: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神童[图文]

    7月初,著名艺术家杨之光刚刚结束第四轮“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作品征集”活动。上周,杨之光接受《京华时报》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儿童美术教育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大师或神童”,而是要用创意思维做主导。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为“失散的孩子”做DNA去年5月,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其中涉及17家...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鄂力:篆刻家的方寸之心[图文]
    鄂力:篆刻家的方寸之心[图文]

    鄂力篆刻家的方寸之心“因为喜欢,所以就搞篆刻。”鄂力很坦诚,他小时候画画好,在看画的时候,发现每幅画上都有各具特色的印章,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从开始刻自己的名字,一路刻了下去。谁曾想,这一喜欢就是30多年,一直到今天。从最初的懵懂顽童,到今天成为刻出一片天地的篆刻家。鄂力说,喜欢一样东西最重要,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是不容易的。与吴祖光结下金石情缘19...

    7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