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艺术的构建史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鹰儿 点击 :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描绘出“中国艺术”(artinChina)的大致面貌。他以“中国艺术”的5个类目为经,以“生活史”的演进为纬,完成这一勾勒

孙行之

什么是“中国艺术”(artinChina)?相比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欧美语境下的“中国艺术”诞生于19世纪、“一直作为与纯粹的‘艺术’对比研究的对象而存在”。在中国美术史学者柯律格眼中,“中国艺术”这一概念包含着诸多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

在《中国艺术》中,柯律格试图破解的也正是这个问题。更具体些,他将此问题转化为“历史上,是谁在何时将它们称作中国艺术?”今年1月,该书作为世纪文景“牛津艺术史”系列中的一本引进中国。

柯律格对“中国艺术”这一有着广阔内涵的概念所进行的分割并无既定框架可以参照。以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勾连作为切入点,他构建了自己的分类框架并依次展开论述。这也是此书的独特之处。

中国自公元前2000年直至1970年代的艺术历史,被柯律格在书中划分为5个专题:墓室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文人生活中的艺术、艺术市场中买卖的艺术品。而“创造和使用这些艺术品的社会和物质环境”则是他在此书中利用材料的出发点。也正因为此,柯律格在书中强调,他所列举的120件艺术品并非“代表了多样的与众不同的生活历史。”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柯律格坦言,将“中国艺术”简单分类,“可能会招致一些问题”,然而“我最初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写给欧美国家的读者,专题性地介绍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同时,我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被人与物的互动深深吸引,器物和人的生活不能割裂开单独看待。从社会和物质环境出发审视艺术,这的确是《中国艺术》一书的研究范式。”柯律格对本报说。在《中国艺术》中,他对器物的论述大都指向社会生活。例如,在谈到明代画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时,他谈及更多的是当时文人画家的自我意识、生存与社会交往,也提到在“文人画”仍旧占据主导性地位的清代,郑板桥公布润格、迎合市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名誉损害。以及之后,因为在“文人情怀”与钱财需要之间摇摆,纠结的内心在绘画创作中的投射。

实际上,对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关联的偏重,也在他之前的著作中得到反映。2012年由三联书店引进出版的艺术家传记《雅债:文徵明的社会性艺术》,从“社会艺术史”的角度重构文徵明,将他还原为社会关系中的文人。

这一研究方法上的偏好,同样可以从海外艺术史家高居翰、白谦慎的著述中得到反映。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研究员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评价道:“相比而言,海外研究者更重社会关系和个人故事,相比而言,中国学者则更多倾向于坚持艺术作品的主体性,推崇笔墨与风格上的研究。”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导言中说选择艺术品的标准是,作品能够支撑它的时代背景、这些作品代表了多种多样的“生活史”,为何从生活史出发?

柯律格: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艺术品都消逝在历史的尘雾中,但是有很多仍然在被研究或者收藏,这就是我所说的“生活史”的一个例子。书中有些艺术品是为某一种目的而制作,它们在当时的作用、人们看待它们的方式和现在的人迥然不同。就像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故事,这些物品也有着不同的历史。这就是我所说的“生活史”概念。

日报:你还出版过《雅债:文徵明的社会性艺术》以及《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对中国艺术家艺术风格的论述往往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相关联。在这本书中,你同样提到了画家当时的交往和对市场的态度。能不能简要说明,艺术家的社交生活与艺术发展间呈现怎样的相关性?

柯律格: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不相信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对他是否能在艺术上脱颖而出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他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同样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就好像,在15世纪的苏州,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处于地主阶层的文人,但唯有文徵明最终能脱颖而出。所以,艺术史研究还必须超越社会生活,但如果完全忽视这一点,又让问题显得太过抽象。

日报:宋代“文人”艺术崛起之后,没有“文人”身份的画家被认为是“工匠”,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远在“文人”艺术家之下。按照你在书中所说,很长时间内,“文人——工匠”的争论主宰了中国绘画史。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类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的?

柯律格:文人与工匠之间的重要性无法比较,将他们进行比较是相当错误的。我在书中提出“文人”与“艺匠”的差别是因为:这一对概念对于古代人审视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来说相当关键。但这并不代表,今人应该套用古人的概念和视角去看待艺术。了解从前的观念和被它所限制之间,二者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我的观点是,中国的艺术遗产中有很多非常伟大的创作,这些创作是由“文人”与“艺匠”共同创造的。如果只关注其中一个群体的创作,那将是视觉享受与艺术知识的极大损失。

日报:作为在海外研究中国艺术与历史的学者,在你看来,外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艺术史家相比,最为显著的不同在哪儿?

柯律格:全世界的学者都有着相当不同的视野,不能简单地区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视野并进行比较。也许,我的研究方式就与很多西方学者不同,却和某些中国学者相似。但如果从相当广义的范围来看,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的学者们并没有非常强地把握住他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而,很多时候他们的研究与西方研究者相比并不相当深入。而国外学者可能有着更为广泛的视野,因为他们在获取中国艺术品和文献资料上有着更为明显的便利。艺术史的研究需要中、西方学者的共同工作。

日报:在中国,一部分艺术研究者本身也是艺术家。一定程度上这可以被看作对宋代以来“文人艺术家”传统的因袭。你怎样看艺术实践对一位艺术理论研究者的作用?

柯律格:我极其尊重艺术实践,但这对我来说是太遥远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视觉艺术方面的天赋。虽然承认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当然,许多艺术研究者同时也有自己的创作时间,但我并非其中一员。

CraigClunas

柯律格

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史及物质文明史重要学者。曾任职于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远东部,长期负责中国艺术品研究及策展工作。2006年,因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被提名为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

相关文章

  •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以形写神以意造化:谈鲍虎花鸟画之创作[图文]

    画家鲍虎作品我与鲍虎相识已久,初见之时便觉他性情恬淡十分儒雅,了解后方知这与他自幼受水墨浸染有很大关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形态的特征正在不断模糊,传统的中国画自康有为起,不断发生进化,尤其许多现代学院派青年画家更是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对于国画发展应当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鲍虎就是其中成长迅速的一员。画家鲍虎作品鲍虎出生于文化名城天津,自幼学习绘画造就了他温淳儒雅的性格。对待他人谦和礼让,而...

    188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图文]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图文]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近日有报道称,洛阳南石山村有70多家仿制唐三彩的手工作坊或工厂,作为“文物”链条的生产端,南石山村因能以假乱真闻名全国。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陶俑,被专家鉴定为真品北魏陶俑,历史博物馆、故宫都拨款进行了“抢购性收购”,后经调查,这些“北魏陶俑”均是出自南石山村的赝品。文物贩子...

    6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绘画的态度[图文]
    绘画的态度[图文]

    非时6油彩水性颜料亚麻布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之后,正在或者已经步入了后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在整个精神理念和时代风气上有着强烈的“解构”特征:反一元、反宏达叙事、反精英甚至反崇高。后现代社会又是个娱乐和机遇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好玩”的方式获得各种文化的享受。然而正如徐晨阳所说的:在这种时代的变化中,...

    91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当前城市雕塑作品最大弊病就是没有思想[图文]

    10月9日,莫言雕塑亮相上海南京西路雕塑邀请展11月13日消息:“我的作品讲述的是友谊精神。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团结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内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人们可以愉快地相处。”这是来自肯尼亚的雕塑家葛瑞德·莫托蒂·欧豪,为其在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上创作的新作品《思想的自由》所做的注解。...

    18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山明人物画的新境界[图文]
    吴山明人物画的新境界[图文]

    吴山明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径。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饮誉士林,被争相传摹,成了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近十几年来,他精进不懈,风格幡然而变,大江南北,翕然而从者益众。我有幸几次拜读他的作品,印象强烈而深刻。这种印象,姑且概括为6个字:体正、气长、格清。先说体正。我们知道,吴先生作为浙派水墨人物画的健将之一,具有扎实而牢固的造型基础。现...

    111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乔领书法亦得真三昧[图文]

    书法观沧海提起乔领,他的画作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关于他的介绍中,也是国画居多。但鲜为人知的是,乔领的书法作品也曾几经锤炼,受到过众多名师指点,其中就有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大家亲授,而今,其书法功力也可算是修成正果。乔领祖籍山东,异香精舍佛子,龙吟书屋主人。曾以乔仲英、羊乳生、石桥为名求学并发表书、画、诗、文诸作品。石桥居士乃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赐号,寄寓如石之坚韧,如桥普度众生。...

    60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诗人芒克:生活把我逼成了画家[图文]
    诗人芒克:生活把我逼成了画家[图文]

    芒克在另一诗人兼画家马莉为他画的画像前。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芒克,曾经是诗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但现在,芒克对诗歌所谈甚少,“我现在基本上没有时间写诗了。”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怎么去画他的油画。芒克是2004年开始涉及绘画的,此前,他根本就不会画画。目前,曾经的著名诗人芒克又成了著名画家,他住在北京的宋庄艺术家村,在那里,他被称之为“芒爷”。穷诗人芒克...

    13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黄专:当代艺术的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图文]

    图片资料编者按:2012年10月13日《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前,策展人黄专与艺术家王广义、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一同接受了媒体的群访,就展览的策划筹备、艺术家个案研究方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等问题加以阐述。99编辑特将黄专老师的解答整理成文以供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王广义是最有标志性的艺术家...

    152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叶浅予认为艺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在叶浅予女儿叶明明的回忆里,他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方法问题也是如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方法不行,但创作不能光靠方法。叶浅予于1990年代授画谢春彦叶明明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

    6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那些批评莫言的人读过他的书吗[图文]
    那些批评莫言的人读过他的书吗[图文]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自己不会因莫言得奖而发财汉学家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昨日在上海出席新书发布会。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诺奖评委中唯一精通汉语的汉学家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定下了10月中国行,为他翻译的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中文版做宣传。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使马悦然的此...

    101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于丹:中国文化走出去,要靠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图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中华文明浩浩五千年的历史,历次鼎盛时代莫不是与文化的繁荣昌盛相关联。在打造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传承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意与商业产业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也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央台记者专访十八大代表、文化学者于丹,为破题寻找灵感。背诵古文经典是很多小学生的必修课。在有些小学,孩子们早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背诵《论语...

    10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青铜时代·把酒论英雄-266cm×660cm-2008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反映现实并不都意味着客观的再现。这正像现实社会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产生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样,对于曾经被现实撞击过并在心理永远落下伤痛的人而言,现实在他的内心也多半会被扭曲,心理的病灶一直会改变他观看事物的正常方式。这种被魔幻了的现实世界,虽非是...

    17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笔挟风雷起狂涛——陈求之“水墨文字”之意义试解[图文]

    陈求之作品中国书法在经历了新时期展览文化30多年的狂热之后,表面上一度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平心而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缺点、不足甚至是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成绩在于有效地宣传和普及了中国书法,书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不足在于图式化、市场化、功利化过强,真正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鲜能一见,崇高的艺术精神和理想追求被逐渐消解,趋于娱乐化、快餐化。人们一窝蜂地为了追求短平快,揣...

    90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书坛领袖”是如何诞生的[图文]

    某机构出版的《中国书坛四大领袖》封面“中国画×大家”、“当代×位山水大师”、“书坛×大领袖”……不知何时起,以大师、领袖命名的书籍、画册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时不时就会“冒”出一本。记者偶与几位艺术学院的教授聊天得知,大师泛滥的情况近些年早...

    33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一种停滞时间的方式[图文]

    安塞姆·基弗作品是什么吸引你从德国迁入法国生活?不同的景色,还有不同的语言。事实上我在孩提时代便对法国十分熟悉。我在莱茵河畔长大,法国就在河的那一边。作为一个孩子,我看到河水就像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你休想穿过,这便使我神往。当你来到这屏障跟前,你可向左或向右,但除非在想像中,你绝无法向前。为什么水的主题总是频频出现在你的作品中,比如《多瑙河之泉》系列?泉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东...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