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家的脚步当止于风月始于悲悯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森树 点击 :

有时很久我都写不了东西、也画不了画,只是活着、做力所能及的俗事,闲暇时一杯酒一壶茶,看天、看云过风起。生活多年如一日,经常有人问我老写这么沉重的东西是不是活得很压抑,其实现实生活中我很幸福、很感恩,我只是为遥远陌生的人们忧愁。对于我来说艺术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只不过无论是绘画或写作我都不把艺术当成吟风弄月之事、我更愿意把它们当我的入世工作,我不愿言之无物、怕心中没有冲动与真诫、没有感受与承担,如果是那样的状态我宁愿选择种地。

我们生活的世界往往如此、你不折腾它它总会折腾你,你很想平静的活着但是如果你不是躲于深山老林、如果你不是丧失了正常的心智,这个世界总让你欲罢不能,很多人和事总让你窝在心里难受,所以有些话非吐不可。今天又想起鲁迅、想起他为什么会放弃学医而选择写文章。

一个人身体的病了如果不是绝症都能医好、但如果一个人的意识生了病那就找不到药来医治,今天重提鲁迅不是我们的时代没有发展和进步,而是鲁迅曾经痛恨的堕落和麻木人性疾病在我们的时代再次重现,而这是人类最难医治的精神疾病。

人类不怕犯错,发展就必然要付出代价,怕的是人对堕落与麻木的无知,怕的是对自身负面行为的无知。而在今天的时代我却看到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主流社会一群人对于自身身罪恶的放纵和弱势人群的麻木让今天的世界变得艰涩困苦。我热爱生命、热爱这个世界但对人类这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深感绝望。

我怕战争、怕流血,但战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怕贫穷、怕生命流离颠沛、但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家园、没有温暖与安全。

我怕负面的力量、怕生命失去自由,但世界被负面的力量控制得越来越严。

与这些相比我最怕还是人性的堕落与麻木,来自社会上层的堕落与低层人们的麻木,这样的状态将把人类社会所谓的文明倒退数千年,无论今天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科技进步人类这样的精神状态都将让所有梦想付之东流。因为生命无法与一群没有一丝怜悯和感恩的人相伴、生活无法面对一群没有灵魂的人、灵魂无法接受一个完全恋物拜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就是地狱、这样的一群人只是行尸走肉,这样的生活和世界令人无法承受和面对,而这却是我们和这个时代的共同悲剧。

人性中的善与恶都是没有尽头的,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注定我们要承受与生具来的善与恶、承受这矛盾的宿命,只是人类为什么总是要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才会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呢?!现实是人们刚刚付出过巨大代价,血流成河只是昨天的事,今天的人们还没有过上几天舒服有尊严的日子,为什么人们又要去重新面对黑暗的恐惧?!在善与恶一念之间人为什么总是让欲望作出决断、让负面的控制力量趁势而入?!为什么星球总是再一次被卷入黑暗、世界再一次沉沦、人们再一次承受苦难?!这样的局面不知何时是个尽头。而拯救的力量看起来却是那么遥远。

艺术能做什么、是什么、我不想也不愿去解释或争论,我只是想艺术家面对这样的世界到底能够做点什么,是继续吟风弄月?继续追逐浮华与名利?还是继续为无尽头的学术观念争论?在一个如此残酷和破碎的世界里艺术家如果为这一切奋斗显得那么苍白没有价值。如果艺术仅仅为这些东西存在那么就让这样的艺术从此死去吧。

假如这个星球没有神来拯救世人、那么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假如人性恶的力量远远超过善的力量我们只能让人性善力量回归,而这需要人的觉醒、需要人的行动。艺术家是人类灵魂工作者,在世界正经历黑暗与苦难的时刻艺术家的心当止于风月、止于名利、止于控制、止于个人情绪、止于为艺术而艺术,止于这些对生命没有太大意义的所有东西,当人们正在沉沦和堕落的时候艺术家的内心当发为生命而来的悲悯,并让这样的力量通过作品传递世界深入人心,生于这个世界艺术家没有吟风咏月的资本,艺术家的使命只是传播正面的精神力量。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注定迷失和犯错,对于那些伤害过我们或正在伤害我们的人我更愿意把他们当成家人,当成朋友、当成邻居,我们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感受,或许他们正在觉醒、正在沉沦我们都将无法逃避地相遇,我们都无法用暴力去改变他们,无论善与恶最后承受后果的只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所有人,我们无法制造另一个宇宙去安放所有的罪恶灵魂,善与恶都存于我们的心中、存于我们的世界,我们永远需要面对一个共同星球、一个共同世界,在这样一个共同的世界中我们除了让善的力量回归人性、让悲悯重回世界拯救生命我们还能做什么?!

艺术是否是一种拯救的力量、艺术家是否能做好人类灵魂工作者将取决于艺术家内心是否持有巨大的悲悯力量,而在这乱世纷纭的世界里艺术家的脚步当止于风月始于悲悯!

相关文章

  • 水墨淡淡  诗意浓浓——甲竹桃水墨作品解读[图文]
    水墨淡淡 诗意浓浓——甲竹桃水墨作品解读[图文]

    暗香甲竹桃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但他又只存在于他水墨画中。这个人给我带来了迷惑、新奇,甚至是一种悬念,我有时禁不住猜测,他是否只是一个传说,就像他画中的水墨意象——幽远、淡然!然而,甲竹桃是真实的,因为的画传递出了他的语言和心跳!从感观上来说,甲竹桃的内心是富有的,他的精神家园十分丰饶。但他呈现给我们的水墨意象,往往又抽去了凸显的轮廓、抽去了砖石瓦砾堆砌的空间、抽去了我们...

    6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安玉民(以下简称安):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

    15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2011欧洲伦敦桥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鼓励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我始终认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其中始终贯穿着可贵的进取精神。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谢天赐,其作品中的写意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他用笔大气、率意,用墨淋漓、酣畅,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源于生命的元气、笔势的美感和墨色的韵致,在画面中营造了近乎抽象感觉的意象之美。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一切都是成竹在胸的,一切都是空间结构的体...

    114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多苓:艺术可教,但天赋更为重要[图文]
    何多苓:艺术可教,但天赋更为重要[图文]

    何多苓在工作室12月23日,展览“绘画的根茎:何多苓教学研究计划1——手感与句法”将在成都K空间举办。何多苓师生展已经在几年间多次举办,但据策展人鲁明军介绍,本次教学研究计划系列“不再是简单地展示他们的最近的创作状况,而是根据他们的实践预设了三个问题:1,手感与句法;2,技术与审美;3,逸出与实验。分别于2012、2013、2014三...

    107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并无不妥,但这种敬仰更应是一次与文学大师开展“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一次价值共鸣的心灵之旅。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旧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了数千游客。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损害,有些游客挖走了墙角的砖头,有些游客则抠下了旧居的墙皮,说要带回去把土撒在家里沾沾“文气”。山东高密,这个频繁出没于莫言作...

    19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书画百杰谈艺录——王隽如艺术[图文]

    在中国古代,艺术并不若今天之社会地位,从艺者们有被尊为“艺术家”之荣幸。在过去,从艺之人不论对书画,演戏,乐音等之掌握的技艺再高超,也只不过是伶人画工而已,并没有占据更重要的社会地位。故古人之“十年寒窗”苦读,实为“学而优则仕”,入仕被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正道根本。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宁夏固原一个书香世家的王隽如老先生,本也想秉承...

    4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2012年10月冰雪画派在燕山写生当前美术界对画派打造的讨论声音颇高,褒贬不一。本想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让历史来做最后结论的心态不参与争辩,但因前不久看到在《美术》杂志上刊登的《名不副实的“画派”制造》一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近10多年来,中国画坛掀起了‘画派’打造热”,大有‘占山为王’、&lsqu...

    2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昨天上午9点,《李乃强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一楼大厅隆重开幕,50余幅参展作品均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画家李乃强多年来的精品力作。作品中,浓丽而又不失雅致的色彩,三维立体空间和明暗的鲜明对比,都潜移默化地融合在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线条中。所有作品,以类似油画的表现风貌,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大开眼界。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文秦怀珠摄江南时...

    88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作《科教新片进山来》张宏伟,195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馆联络部主任。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宏伟画集》《张宏伟国画》《人靠衣裳马靠鞍》《永不消逝的记忆》等美术论文、散文,多...

    18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哲学家与画家的共振[图文]
    哲学家与画家的共振[图文]

    弗朗西斯·培根的《根据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的习作》胡新宇说到我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或许莫过于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根据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肖像的习作》(下简称“肖像习作”)。不过,需要立即加以澄清的是,我对这幅画以至培根本人的喜爱完全是受到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影响。在其《弗兰西斯·培根...

    93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瞿广慈:我更像是一个戏剧导演[图文]

    图片资料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美展最高奖项获得者,瞿广慈的雕塑技法很早便为艺术圈所推崇。瞿广慈在当代雕塑语言、后政治化表现手法的探索实践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尤以“小胖人”系列最为著名。对于自己塑造出的这个“经典形象”,瞿广慈认为,在创作中他更像一个戏剧导演,像一个编剧一样编排一些故事,选择喜欢的人物和形象,并赋予他们一种性格,这样作品就会自我生...

    728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民间剪纸:剪出民俗[图文]

    李守白的海派剪纸作品上海的海派剪纸发展至今走过近半个世纪之路,诞生了王子淦、林曦明两位剪纸代表性人物。曾师从这两位先生的李守白目前仍从事剪纸艺术,他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民间文化在大都市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原生态的剪纸直接带到大城市来是没有生命力的,一定要经过提炼。”陆斯嘉剪纸,作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已有1500多年历史,剪纸不仅具有实...

    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

    明清翡翠,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宝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关于佩戴明清翡翠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这一话题在珠宝界和医...

    63 明清翡翠 佩戴明清翡翠 翡翠
  •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图文]

    手冢治虫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樱木花道……这些脍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会浮现在脑海。要知道,“二战”之前,日本漫画还只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消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漫画家开始学习欧美的动画经验,才将卡通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动漫产业。手冢治虫让漫画“发声”那时的日本,新旧观念和体制互...

    123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