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专家称从第一手感受体验出发 文学批评才更有效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阿才 点击 :

让文艺批评从真实感受出发

10月23日至25日,由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读书班在营口举行,30余位省内文化界人士参会。

延续前三届读书班密切关注文艺现实、有针对性地进行文艺研究的精神,本届读书班的主题是“批评与审美接受”。针对当下文艺批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缺少对文艺作品的深入把握,没有做到与有效批评相匹配的有效的审美接受,没有过基本的“审美关”、“阅读关”,而是仅凭着外在于文艺作品的理论、史观、材料、方法对作品加以解析,忽视了文艺批评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独立属性等。读书班指出,批评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回到审美接受的起点,从阅读和体验的真实感受出发,做一流的审美接受者,才能做一流的批评者。一个具有良好的审美接受素养的批评者,应该从第一手的感受体验出发,才能让批评更有效,写出更使人信服、有魅力、有深度的文艺批评。

据悉,研讨期间推荐的参考书目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的,无论是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还是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都清理了艺术观念的障碍,示范如何实现审美接受和艺术把握文艺作品的方式,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审美接受和艺术观念,方能写出激荡人情感和激活人灵魂的杰出的文艺批评。

评论家王晓峰认为,要把这一议题放在批评受到诟病的现实背景里加以思考,他指出,要有意识地进行批评、审美、阅读之间良性的互动,作为批评者来说,既要在阅读中有效地理解感受对象,也要在批评中有效地影响阅读。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要把批评中的经验与情感进行有序和有效的传达。

作家皮皮指出,很多文艺批评者只是树起一面理论的大旗,然后在作品中寻找大旗上的碎片,写出的批评无法获得作家的尊重,也不为读者所推崇。批评需要原创的力量,批评者要掌握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最大的本质”这种本领,通过不断地学习塑造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精准的艺术判断力,从事批评要进入作品的灵魂。艾略特、伍尔芙、纳博科夫等作家从事评论的共性,是既具备“专业阅读”的能力,也具备“专业阅读”的态度,关键是,“作为阅读者我们不能做旁观者”,要使阅读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经验相关联。

作家刘嘉陵结合自己的阅读记忆,提出了在阅读经典中常见的“误读”,一种陈旧的艺术观念往往带来严重的误导,以至于影响了对好作品的正确解读。从事艺术批评的条件一是要始终坚持客观的艺术观念,同时批评者也要有才情,有热情,有趣味,要有创作方面的积累。

书法家胡崇炜谈“读帖”这一书法领域的审美经验,触及了书法审美过程中的灵性体验。读帖既是读书法的形式,也不要忘了其中的思想情感内容,要恢复书写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恢复面对书法的自然状态,恢复面对书写的赤子之心,这样才能重新找到书法中的“神”。

评论家李晓慧认为“审美如阅人”,接受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要建立契合的关系,与双方的特质相关联,根性、悟性、灵性等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进入另一个内部世界。

作家刁斗从新批评倡导的细读入手,谈论创作评论与进入作品的关系,他对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进行书目解读的时候重点提出这种审美方式和阅读方法。纳博科夫提出“好小说都是好神话”,这个论述提示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才是正确地把握作品和有效地言说艺术的前提。

学者马琳在谈到《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时结合近来看到的一个大学生动漫作品所受的启发,谈论一部艺术作品的“轻逸的智慧”,不是拒绝思想的深邃,而是与“精确和坚定为伍”,把一些微妙和高度抽象的元素进行描写。轻逸、繁复、精确……共同构筑了一种诗性的永恒。这本书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一种文学观念的回归。

省文联副主席、评论家洪兆惠强调,从事批评事业,办杂志、搞研究,都是为了回到正确的艺术观念。推动艺术观念的变革是艰难而缓慢的,艺术观念的核心在于重新建立艺术与文学与生命的关联。对于那些从事文学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就是生命运动本身。艺术观念决定我们能否正确地进行审美接受,能否真正地读懂艺术作品。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推动文艺批评的发展,而“纠正一种风气,改变一种现实,是个慢活儿,需要长期的付出,需要持之以恒的内心坚守。我们会坚持下去”。此外,刘恩波、白优优、卢兴、胡海迪、牛寒婷等人也结合自身经验做了发言。

□苏妮娜/本报记者/王研

相关文章

  •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图文]

    吴巍: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法艺术展”目前正在北京第九届园博会展出。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吴巍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失散2000多年的简帛书法进行整理、研究和创作,并出版《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吴巍于10月17日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写书法,但不懂文字,写书法一定要懂文字。吴巍简帛书“种豆得瓜”30年研究简帛形成书体>...

    104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图文]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图文]

    钱青霞:让艺术与灵感同行钱青霞是一位颇有气场的画家,从谈吐、穿着再到作品,都让人感到她就是艺术圈里的人,无需更多言语上的描绘。认识钱青霞很偶然,也很有机缘。她是山东人,与记者是同乡。她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后来为了画画,去法国一段时间。尽管在外多时,但依然没有完全改变她那家乡的口音,听起来让人倍感亲切。钱青霞很年轻,也很有艺术家的“范儿”,但不像很多画家那样趾高气扬。...

    6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老舍胡絜青藏画说[图文]
    老舍胡絜青藏画说[图文]

    1561齐白石(1864-1957)雨后云烟129×35cm立轴水墨纸本估价:2,500,000-3,500,000老舍一生爱画,我们翻看老舍的文集,能看到很多有关他谈论画的文章,例如:《观画偶感》、《观画》、《沫若抱石两先生书画展捧词》、《桑子中画集序》、《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等,老舍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着自己对画、对画家的独到见解,是个十足的“画”迷...

    83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人体彩绘滥觞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彩绘滥觞说[图文]

    近几年在人体上绘画的形式从西方流传到国内。这里我们用了“形式”一词。之所以称之为人体作画形式而未称之人体绘画艺术,是因为时至今日真正能够称得上人体绘画艺术的尚少而又少,绝大多数属于滥竽充数而已!原因很简单,就是搞人体绘画的人并未理解什么叫人体彩绘。他们单纯的认为与在纸上作画无异。那么,这样将人体与纸混而为一的认识,无疑,他并没有认识到人体彩绘的特点。可以说他尚处于不明白自...

    32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王翚:师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图文]

    上海博物馆藏王翚《小中现大图册》(二十一开)之第十四开长期以来,一直把从董其昌到“四王”的仿古行为视作保守,实在是浅见肤识。董其昌影响了清初的“四僧”,直接哺育了“四王”,前者无疑是创新者,而后者,四位王姓画家也各具面目,怎么也扣不上保守的帽子。只是“四王”之后的“娄东”、&...

    131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文]
    赵子龙:万达该补一补艺术史[图文]

    毕加索《两个小孩》万达1.72亿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本来是企业扶持文化艺术的好事,但在郭庆祥[微博]发表了一系列排斥当代艺术的言论之后,引发了艺术界的集体批评。著名策展人吕澎[微博]当即批评郭庆祥“不懂当代艺术”,甚至用了“没文化、没知识、没教养”这样的词。郭庆祥一直不喜欢当代艺术。几年前他曾在《谁在为“丑态图像”...

    42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图文]

    那些外国建筑师未竟的中国梦“Un中国制造”是一个讲述“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背后故事的展览。展览涉及近十年在中国未完成的12座天才建筑.。。六月,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名为“Un中国制造”(UNMADEINCHINA)的展览正在进行。用模型和建筑师口述的方式,展示12个未完成的建筑项目。策展人杜墨(MichaelTunke...

    18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高剑平图戴维·埃利奥特(DavidElliot),这位英国出生如今常住柏林的知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担任过日本森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馆长,主持过牛津美术馆、瑞典美术馆,策划过悉尼双年展,面目和蔼平淡的他却常常以具革新和推动力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新兴的当代艺术场合。近日,他在中国策划的首个展览“首届基辅双年展影像回顾展”...

    63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一种超越前人的胆魄——邱汉桥的水墨世界

    邱汉桥苍穹回响405×195cm■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宝林早在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便一举成名的国画家邱汉桥,是在最近经又一位我视为奇才的画家杜月涛介绍认识的,而最初的交谈也是在电话中:“……我都快60岁了。”画家正在武汉办个展——他于1958年出生在湖北孝感——他把这次...

    145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索勒克夫:当艺术成为通向相对主义的道路[图文]
    索勒克夫:当艺术成为通向相对主义的道路[图文]

    “事物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柏拉图《泰阿泰德篇》)内德科·索勒克夫肖像后现代艺术家从微观(个人的)和宏观(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于抵制普遍性、现成的朋党派系以及宏大的叙事怀着真正的热情,如果他们因此而广为人知,那么内德科·索勒克夫(NedkoSolakov)就不仅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

    11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图文]

    《毛泽东诗词》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

    17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涂鸦×摄影:由一幅壁画爆红国际的艺术家[图文]

    ErnestZacharevic,现在居住在马来西亚。他在马来西亚的街头选取了不同的场景,借助旧自行车、旧摩托车、窗户等简单的物品,在墙壁上画出了可爱的孩子,这些画中的孩子和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引得很多游客上去和他们合影,同时游客们也享受着和壁画拍照的乐趣。Zacharevic最著名的是创造了一个姐弟俩在骑车的壁画涂鸦作品,整个3D效果相当逼真,吸引了很多游客做出...

    16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杨佴旻自述—关于水墨画现状的一点思考[图文]
    杨佴旻自述—关于水墨画现状的一点思考[图文]

    杨佴旻当今的水墨画现状和社会太不匹配。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实在不应该是眼下这样的水墨画。更甚至是︰很多人,似乎已经安于水墨画的现状,他们以为水墨画已经很现在了!鉴于水墨画目前的实际,我想到了“大水墨”。先生们有严格的规范,批评家有成套的理论,我不是文艺理论的研究者,我有的可能只是一点偏见。当今的水墨画现状和社会太不匹配。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8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