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小易 点击 :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笑脸是中国传统的泛神论与西方人本主义媾和的产物。尽管岳敏君本人未必清晰地意识到人本主义之殇,但他的作品却昭示了这一现实。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傻笑脸谱与方力钧的泼皮脸谱,是同一文化土壤结出的孪生兄弟。虽然两种脸谱有所差异,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方力钧表现了中国人百无聊赖地活着,岳敏君表现了中国人空洞地活着;方力钧表现了中国人的玩世不恭,岳敏君表现了中国人的呆若木鸡。而无论玩世还是痴呆,都是精神失常的表征。

《时代周刊》评价岳敏君说,他是“描绘出中国的人”。如果《时代周刊》不是带着有色眼镜,这句话就没有什么贬义。正如沃霍尔曾经是描绘出美国的人一样,岳敏君对中国人脸谱的刻画也不是对中国人的贬低,而是揭示了中国人真实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只关乎中国人的生命与灵魂,而没有什么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与方力钧一样,岳敏君作品中傻笑的中国人脸谱背后,不是西方虚无主义,而是当代中国文化土壤所结出的特殊的果子。

岳敏君笑脸的文化构成

在谈到方力钧作品时,我曾经指出,当代中国人虽然和西方人一样面临价值危机,但二者的精神背景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核心的区别是,西方有一个普遍的信仰传统。西方人的虚无主义有着确定的前提,他们的信仰回归因此也有着确定的方向。而中国人精神空虚的根源和信仰建设的指向,都与西方完全不同。虽然追寻终极价值具有普世意义,并无中西之别,但毕竟中国和西方面对着不同的传统。

谈到中国的传统,虽然从孔子到董仲舒的儒家文化精髓都是有神论,但由于儒家文化中对彼岸价值的追寻浅尝辄止,最终被世俗伦理所淹没,中国文化遂一步步沦为泛神论乃至无神论的奴仆。而五四以来中国与西方对话所产生的新的文化积淀,几乎全部集中在人本主义。中国现代主流文化界始终缺少对西方真正的传统---基督信仰的透彻解读和借鉴。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中国人,对西方的理解仍仅止于文艺复兴、启蒙理性以来的人本主义。当传统的泛神论(无神论)和西方人本主义碰撞后,随即产生极端的人本主义。这种极端的人本主义比西方人本主义更加彻底,也更加倾向理性与自我。如果说,西方的人本主义始终与基督教信仰藕断丝连,并始终被悔罪意识所敲击的话,中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则完全是肆无忌惮的。西方人本主义是断线的风筝,中国当代人本主义是无线的风筝。而岳敏君的笑脸正是中国当代人本主义的产物,这种极端人本主义源自中国传统泛神论和西方人本主义之媾和。泛神论固然使人生缺乏明确的终极目标,但与泛神论并驾齐驱的“天人合一”思想,至少还使传统中国人没有完全丧失对终极的叩问。若不是泛神论与人本主义的媾和,中国人尽管空虚,还不至于达到彻底空洞,以至于呆滞的程度。这当然不是西方的错误,而是五四以来中国人在文化选择上的偏执所致。

思想的终结

启蒙理性最终使西方人面临思想终结的困境。思想终结所带来的虚无主义,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由虚无主义回到曾经的信仰,成为西方的必然选择。所以,西方人要么痛苦到极端以毁灭自己,要么在信仰的回归中获得重生。但当代中国人在面对虚无时,往往不知所措,既没有在虚无中毁灭自己的强大动力,也没有摆脱虚无的确定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原本崇尚空无,即使没有生活目标仍能在虚假的浪漫中浮云般飘荡。不过,在高度商业化的后现代社会,孳生虚假浪漫主义的土壤已经荡然无存。既无确定的突围方向,又无聊以自慰的浪漫土壤,当代中国人在巨大的空虚面前,就只能停止思想。这种思想的终结是被动的。不是中国人没有逻辑思考能力,而是丧失了思考的根基,因此所有的思考都成为空中楼阁。这实际上导致了中国人精神的痴呆。岳敏君的傻笑正刻画了这种痴呆。这本质上是一种失语症,一种精神疾病。即使有很多人在说很多话,在写很多文章和大部头著作,仍然改变不了失语的现实。包括艺术批评在内的连篇累牍的文章和著作,可能都是一种失语症的表现。

中国人已经丧失了思考和说话的能力,变成了呆滞的企鹅。失去健全理智的人通常喜欢傻笑。岳敏君认为,“人在笑的时候是不思考的,我认为越不思考就越快乐。”所以,岳敏君作品中的人物大笑着,双眼紧闭着,既不思考,又不睁眼看。这也是岳敏君自身精神状况的写照。岳敏君用空洞、盲目的笑来排解内心的虚无,以达到一种精神的麻醉或虚假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虚浮的,或许只是一种肉体的快感,而绝无灵魂深处的快乐。

正如方力钧作品中的人物,没有生存的理由仍然百无聊赖地活着,岳敏君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快乐而仍然貌似快乐地活着。这是对当代中国人真实的刻画。物质丰富表面上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实际上这种快乐是极为肤浅和虚假的。但我们的现实处境是,找不到真正快乐的源泉,只能傻傻地笑着,傻傻地活着。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其实都一样的痴呆。人本主义使世界历史滑入黑暗的迷宫,而中国式的极端人本主义彻底抹杀了我们的灵性。当人与神隔绝之后,就注定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人本主义都使人迷失了方向。“文化也是如此,不管东方西方,不同的文化类型都在不同的迷宫中。我们整天琢磨来琢磨去,想着怎么才能走出迷宫,可真有一天走出去了,发现又进到另一个迷宫里去了。永远找不到真正的方向。”,岳敏君如是说。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不错,不同的文化类型都在不同的迷宫中。而自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人本主义就成为人类共同的迷宫。始自文艺复兴的宗教人本主义最终走向世俗人本主义,成为现代历史的精神根基。这一被人类高举的大纛恰恰是现代历史沉沦的源头。人本主义的最终发展是人类离弃彼岸价值完全转向世俗社会,其结果是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泛滥。

人本主义是一种巴别式的堕落,其真正的源头始自创世记中记录的上古人类建造巴别城和巴别塔的行为,比文艺复兴要久远的多。巴别的本质是人类对自我的高举和对造物主的背叛。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理性后人类对巴别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它使巴别时代的堕落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人类整体沉沦。人本主义的悲剧在于,它美好的以人为本的愿望,因着人与神关系的割裂而成为彻底的乌托邦。人本主义的宗旨是人的尊严、自由与幸福,但其结果却与这一切背道而驰。人本主义的支柱是人类的理性,其结局却是极端的非理性。现代历史一切问题的症结都出自人本主义这一最具欺骗性的学说,包括西方人的堕落,中国人的虚空,以及当代文化、艺术的迷失。当人类失去神圣的罗盘,只能以自我为坐标的时候,无论向内还是向外,都不可能找到明确的方向。

在人本主义导致的世界历史黑暗的洪流中,“我是谁?”的呼喊成了一个厄科式的回声。当人类离弃了造物主,“我是谁”的问题必然永远没有答案。岳敏君作品中的自我认证因此就随波逐流,与变化的现实一样无法琢磨。那是人本主义大纛下工业技术的系统,它被种种标志和符号所包围。在自我的漂流中,岳敏君自己也毫无方向。尽管他意识到现实的荒诞,却无力挣脱这一牢笼。

当代社会是一个被偶像所欺压的社会,当代文化就是偶像文化,这种文化的崇拜对象是人类的自我。这个偶像是一个空洞的偶像,因为它不能赋予生活以实际的意义。岳敏君认为,作为丧失了旧的信仰、又找不到新的方向的一代人,主导我们的其实是一种空虚和无聊。事实上,信仰没有新旧之分,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也未曾有过真正的信仰。因此,所谓新的方向,只是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虚空的梦想。如果中国人一直在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本主义之间徘徊,就永远不可能抵达信仰之门。

但无论如何,岳敏君终究还是认识到当代文化是一种末世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即将毁灭。尽管岳敏君说不清即将毁灭的是一种什么文化,但我可以十分明确的指出,即将毁灭的文化正是人本主义这一现代历史的精神根基。尽管岳敏君本人未必清晰地意识到人本主义之殇,但他的作品却昭示了这一现实。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岳敏君的笑脸与人本主义之殇 | 美术科普

相关文章

  • 严师与高徒[图文]
    严师与高徒[图文]

    据有关专家考证,图片中的小男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海派黄杨木雕艺术开创者徐宝庆先生。现在,“海派文化”一词已经耳熟能详,但海派文化不是一个仅仅与上海相关的苍白的名词,它是有具体内容的,我说虹口民俗文化时曾经说过粤味浓郁、犹太风情和樱花芬芳构成上海虹口文化的底色;同样徐家汇的最大特点就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它同样构成海派文化的具体内容。徐家汇拥有土山湾,实际上在徐家汇形成以...

    134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关于“文人画系列对话”已刊发多期,这次的对话者是了庐——了庐在当代画家中也许可算是“隐者”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庐以其简笔画作声名渐起,其后主要致力于对中国画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如今,了庐独居于上海近郊一处简单的一室一厅中,创作极少,对艺术界的纷扰似乎并不关心,但对重要的艺术话题却十分敏感...

    42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近影自古人人皆有梦,“梦想成真”是指终有一天幻梦成了现实。作为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可以踏踏实实地一吐自身真实的肺腑是何等痛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绘画获奖激发对美术的兴趣,继踏入美校到走向社会直至不断进修,历经多年的磨励,唯一不变的画家梦一直在心头。王玉浩作品一日雨中登山,走到半山腰,雨一过又走进了云中,云开雨散,才发现云在脚下,山在脚下,透过云海,黄河竟在云...

    6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走出困境[图文]
    走出困境[图文]

    童中焘平湖秋月22×25cm2004年中国水墨的材料一千多年来,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笔墨纸砚,变化不大。而单单是架上的、纸本的绘画无法满足对现今文化语境的表达,那这新要求就刺激了新方法的出现,首先,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性的符号和材料,宣纸和墨成为当代水墨画的基本要素被创造性地转移使用,艺术家仍然使用宣纸和墨,但是从平面转移到立体,从绘画转移到装置,这些“水墨画”从...

    24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国画秉承传统的意味何在[图文]

    刘玉来作品当我们探讨国画的继承问题时,几乎都将焦点集中到笔墨上。为此就难怪吴冠中先生的一句“笔墨等于零”竟然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巨石,不止引起轩然大波,且将飞溅起的水溅了自己一身。人们之所以误解,或曰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其原因就是因为将笔墨视为了国画的生命、灵魂,容不得稍微有一点的质疑。可以说,国画中就笔墨的重要性来说,没有人敢轻视,起码在口头上是如此的。不过&hel...

    61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图文]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图文]

    做职业画家的利弊做一名职业画家是有特定条件的,这要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你的机会和运气。地利:是指你所在的地方是否有作为自由职业画家的客观条件。人和:那就看你的人脉和能力了。有了上述的条件,才会有成为一个职业画家的可能。也就是说你得有生存的条件,靠卖画能维持你生活和绘画所需的费用,这样你才有生存的可能和空间。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去画画。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据我所知,只有一个画...

    13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溥儒”名章“旧王孙”绘画既为艺术,其用印亦非同于一般公文、公函的钤盖。绘画用印当“缩龙成寸”,具有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特质,而且方寸之中蕴涵博大,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精审考究。印章按印文的内容分,大致有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闲文印及肖形印等。按印章的整体形态分,大致有子母套印、带钩印、二面印、五...

    3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图文]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图文]

    计文哲:翰墨长相随少年当自强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5日讯(记者黄海霞)在地安门一条老北京胡同内,一个祖孙四代同住一起的家庭中,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少年,名叫计文哲。初次相见,他已放学在家,正端坐在那里练习书法,一笔一划,很是用心。屋里的墙上挂满了他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一幅一幅记录着这个少年的进步与成长。少年喜乐一个文气的十岁男孩,性格内敛,文静,可在运动场上,他又是全年级第一名的长跑健将。可以说...

    14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我做雕塑是有话要说[图文]

    潘鹤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进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了大量经典雕塑作品,如《深圳开荒牛》、《艰苦岁月》等。早于洞穴时代,人类即已与艺术结缘...

    101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必须真诚 创作更需真情——记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图文]
    艺术必须真诚 创作更需真情——记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图文]

    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名门大家”是当今书画业内对孙长康先生的敬评,“名门”不言而喻是赞予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及其子孙三代均为书画艺术做出的伟大贡献及价值。“大家”则是孙长康先生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化古为我,笔墨顺乎时代,自成风范。他以传统东方哲学为画理,以传统与创新为一体的笔墨为艺术语言,成为他气势豪迈,意境深远的画风...

    51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为何爱葬礼?张浩孩子的尸体,拥挤的人群,局促的巷子,悲痛和哭泣,阳光和苍白。又是一张令人无法从悲伤的基调中走出的照片,正如多年来无法舒缓的巴以关系;又是一张拍摄葬礼获得“荷赛”年度大奖的照片,正如21世纪以来战争的新闻仍不时占据报纸的头版。2013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WPP,因该项目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媒体...

    2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无论谁怎么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奖沾边,跟和平奖沾边倒有可能——敝人最爱和平,讨厌无事生非,但不无“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是,好几年来总是被诺奖闹得不得安宁。原因并不复杂,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不过今年有些复杂了:“村上PK莫言或莫言PK村上”。因此早早就有中日媒...

    13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崔燕萍:赏古人字画最易顿悟[图文]
    崔燕萍:赏古人字画最易顿悟[图文]

    崔燕萍气质优雅、语气温婉,很难想像这样一位古典沉静、有书卷气的女画家最喜欢画的题材是包含激情和生命力的向日葵。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她其实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对艺术的追求尤其执著。“画画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思索、不断探寻、不断锤炼,还要不断抛弃、不断重铸……没有足够的热爱之情,就无法坚持到最后”。渐悟与顿悟崔燕萍自幼受家庭熏陶,身...

    11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