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冷军:我并不极端跟着感觉走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阿静 点击 :

10月27日,冷军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限制·自由”在美丽道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展览展出了冷军近年来创作的63件作品,从多个侧面呈现这位艺术家最新的创作动向和艺术思考。因为对人物的极致刻画,冷军常被人认为追求极端。冷军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极端,至少不是有意识的,他的创作只是跟着感觉走,自然而然地生长。

谈展览

现场写生创作也是挑战

冷军个展“限制·自由”展出的作品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体是冷军近十年创作的现场写生作品。其次是他近年来以“竹子”为题材的油画创作,第三部分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冷军艺术特征的超写实绘画——超写实肖像作品。策展人常磊认为,冷军的超写实作品和写生作品都体现出艺术家强大的语言控制和表现能力,并有观念的隐喻指向。冷军认为,这次展览以“限制”“自由”为题,常磊的概括提炼十分到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地艺术化,如果没有范围任凭天马行空,艺术的指向不会明确”。

超写实一张要画上几个月,现场写生创作只需要一天,但在冷军看来,这仍是一种挑战——对现场的感觉会瞬间即逝,“画面讲究准确、速度、笔韵、生动,一笔上去什么关系都在,这是长期积累的自然流露。”冷军说,他的“场景写生”始于一次春节期间与朋友集体外出风景写生,当时他对风景没有感觉,反而觉得眼前这群朋友画画的场面十分有趣,试图将其记录性地描画下来。“对象是一群正在作画的人,谈何容易?用油画将动态人物短时间内描绘在画布上,以前少有人这样画过。缺乏前人的经验引导,我只能靠自己解决技法问题。”冷军说,“通常油画要求整体作画,但面对瞬息变化的对象整体作画犹如水中按葫芦顾此失彼,肯定行不通。我最终选择了搁置整体,将整体留在心中而局部作画,先画静态中的景物,后画动态中的人物,先画背景后画前景,这样果然出效果。”

冷军除了创作油画,也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展览现场展出的竹子系列作品就是冷军在传统题材方面的创新之作。他用西方油画材料和另类视角表现竹子,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自然地融汇在同一画面之中。

谈创作

有了感觉就会不择手段

谈及艺术创作脉络,冷军直言自己的创作道路没有主线。他认为西方艺术是线性的,从一点出发一步一步丰富起来,可以看出整个过程的轨迹。东方艺术家靠学养,特别是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教育,艺术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冷军说,他的超写实作品、写生作品、竹子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是其自身修养的自然体现。

冷军认为绘画不是学来的,而是一个生长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受现代艺术思潮影响,冷军也画过一批抽象画和现代作品。1987年,武汉画院邀请20岁出头的冷军担任中南艺术节评委,并要求提供一幅写实作品参展。当时冷军没有写实作品,就找了些古典绘画用的静物——羊骨头、藏刀之类来创作。第一张,画了半天就完成了。虽然他很久没画过写实作品了,但觉得画得很好。第二张很有兴趣,画了两天,效果明显深入很多。第三张画了一个礼拜,第四张画了半个月,第五张大概用了20来天,一张比一张深入、有进步,逐渐就进入超写实状态了。冷军说:“我其实不极端,绝对不是有意识的,就是跟着感觉走。绘画不是技术,首先是感觉,有了感觉就会不择手段,技术就是手段之一。”

问及创作方向,冷军说,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十分迫切和必要。他表示,《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小罗》以及这次展出的《小唐》,这一系列人物肖像作品画面平静、祥和,人物着装和姿态、面部表情和神态透着经典、传统的古典意蕴,其意义就在于唤起大家重新审视传统、回味经典。

谈误解

我没有使用放大镜绘画

在展览现场,超写实画作《小姜》《小唐》前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纷纷讨论头发是怎么画的、毛衣的质感是怎么处理的。坊间有说冷军是拿着修手表的放大镜画画的,甚至还有人说他足不出户,整日在一个5米高的小阁楼上画画,吃饭时有专人把饭用绳子吊上去。对此,冷军说,他的画只是从视觉出发,眼睛感知能力之外的因素没必要画得更深入。

很多人将冷军的油画风格定义为超写实主义,冷军觉得并不尽然。他解释超写实主义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创作是机械式地复制,镜头效果是冷漠的。而他的作品是从视觉出发的,艺术家将自己的感觉画出来,是情感互动。冷军说他不自觉地着迷于实物本身的纹理细节,包括不经意造成的残缺和痕迹。画者内心的需要便是此时的心境和意境,所以即便是同一题材,不同画家来画也会情趣迥异。冷军透露,他的作品在日本展出时曾被评价为“超限绘画”,他认为这个说法更贴切。他说:“日本理论家说,‘超写实’已经有人定义了,‘超限绘画’就是达到了油画的极限,并超越了这个限度。”

记者手记

大腕怕误人子弟

冷军个展开幕现场气氛十分火爆,不仅艺术圈、拍卖界、收藏界大腕共聚一堂,展厅里的参观者也是摩肩接踵,还有明星瞿颖助阵主持。如此强大的气场很难与一身便装、外形瘦弱、面带微笑的冷军联系起来。

冷军一直强调,绘画就是一种感觉,认为大师门前无大师。他也不收学生,笑言怕误人子弟。对于市场,他表示从来不收藏家的定金,称这会影响到创作,因为一旦收了别人的定金,这张画就成了别人的,就调动不起百分百的创作热情。

创作10问

1第一桶金?2000元人民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如何花掉?可能是请客吃掉了。

3创作前准备?常规的准备。

4是否有创作瓶颈?会,换画一些其他风格的作品。

5喜欢的艺术家?委拉斯贵支。

6创作的时候怕被打扰吗?不怕,也挺好的,刚好可以休息一会儿。

7创作的周期?写生一天,超写实要几个月。

8经常出去写生?没有计划,不定时。

9每天都画画吗?我想每天画画,但是不会总有时间。

10喜欢的颜色?很难说,没有固定的颜色,但我的车是白色的。

相关文章

  •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师从山水画名家管苠棡、艺术大家彭先诚,跟着两位优秀的画家悉心学习,他终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绘画天地。观其作品,画面干净利落,神气盎然,野逸中透出古意。画中不见当下国画界弥漫的装饰化、图案化的矫揉造作,也没有糊涂乱抹,不求章法的怪诞离奇。在这个物欲横流,快速追求成功的社会,钟士敏描绘出的这种纯净气象很容易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宁静,这点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此外,钟士敏更是一位非常热爱园艺种植...

    4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访著名书画家容铁:前吴后容 数业同修[图文]
    专访著名书画家容铁:前吴后容 数业同修[图文]

    容铁编者按:从小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长大后触类旁通,数业同修。后受教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启功、吴冠中等,得真传而后突变,独树一帜,人称“前吴后容”。他就是著名书画家--容铁。他是如何做到数业同修、兼容并蓄而大成的呢?带着疑问,文化中国网(www.culcn.cn)独家专访了这位当今画坛奇才,以下为采访实录--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请您先介绍一下,你最初...

    143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

    胡永凯酒会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

    6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油画《故乡》□李国华与过去不同,全球化时代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生活在国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时代,在中国这个现象也极为明显。19世纪末,欧洲文明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文化固步自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历经百年的斗争、融合、往复循环,及至当下,中国已成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多元共生的国度。只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及历史原因,这一多元局面与文化重叠...

    5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山水画家于立于立,号云石轩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1983年就读于夭津市茂林书画学院主攻山水,同年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山水创作组跟随著名画家陶家元习画。并一同从事山水画创作,后得著名画家梁琦大师及孙克刚指教,并得到李长友、赵松涛,孟寒松等名师教授。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以山水见长。于立山水画作品和于立相识并相交在十年前,朋友刘宝刚知道我喜好收藏字画,便将于立介绍给我,第一次见...

    14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胡锦雄:艺术家也可以是万能胶[图文]

    本期艺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胡锦雄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社会不同的领域去运用多方资源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的父亲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是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的学生,所以我自小受到熏陶和学习,至今从艺也已有20多年,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坚持创作。杨之光老师曾说过,“平生最忌吃残羹”。我的作品保持了原创,并创...

    18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JamesGahill)于美国时间2月14日在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7岁。他在《隔江山色》、《江岸送别》、《气势撼人》等系列著述中所构建的对于元明清绘画的独特叙事分析模式,被评价为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高峰。最后的著述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顶级博物馆之一。该馆前中国艺术部主任、现任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亚洲...

    9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意思与作画[图文]
    意思与作画[图文]

    薛邃人物画(局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前不久与年已八旬的老画家薛邃就文与画进行了对话。薛邃习诗、书、画六十余年,平常极少抛头露面,其个展月初在上海壹号美术馆举行,而前不久在北大举行个展的邵琦对传统文人画理论有深入研究,其作品也有理论追寻的痕迹,多以元季大家为楷式。邵琦:画要有意思,所以有表意、达意、写意……说法不一,宗旨却是一贯的,就是要有意思。画如此,诗...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书画江湖有艺术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书画大国里,画界规则、艺术权力、资本狂歌、圈子运动、艺术洗钱、艺术工业化……早已将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浸染成一个残酷的江湖。文_陈湘鹏秦醉辞去杂志社美编的工作,做了一名画家。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业生涯有限,到30岁就很尴尬;一个艺术家则更有想象力,在当代中国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年秦醉离开体制,成了一名自由人。一边在住处附近...

    9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盗墓:文学之热与现实之殇[图文]

    2011年河南省平舆县盗墓案犯罪嫌疑人李红笛近日,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络电视剧正在拍摄中,预计2014年年底将在视频网站开播。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消息却引起了广泛热议。事实上,近年来盗墓题材的作品人气不断高涨,已经引起了很多质疑。《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由笔名为“南派三叔”的80后青年作家创作,全文2006年开始在“起点...

    75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文/十八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少有哪位画家敢说,画自己的画,不为市场所左右。有一位画家做到了,他就是贾本武--“感觉主义绘画”的初始倡导者。他的人生最大快乐和梦想就是能坚持画他的“感觉主义绘画”,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初衷。他要执着的画下去,不管市场接受不接受,人们喜欢不喜欢。他独自的前行,走在与众人的方向完全相反的路上...

    18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图文]

    研讨会现场新浪收藏讯为配合合肥亚明美术馆举办的‘游观’智慧——中国画学术专题展”,“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学术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12月30日下午在合肥市政务中心二楼10号会议室举办。张晓凌: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

    199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艺兼四绝——追忆钱君匋先生[图文]

    钱君匋篆印结合日前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的“艺兼四绝——钱君匋书画篆刻装帧展”,上海市文史馆、笔墨博物馆等组织书画界人士及钱君匋亲属、学生等就其艺术与生平等进行了研讨。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屠甸镇人,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是一位融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家。陈辉(钱君匋学生,展览策展人)在...

    16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文]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文]

    肖谷山河瑞华去年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寻找东庄”的个展。这是一次耗时近10年的以传统文化当代性转换为课题的系列创作与研究的个展;是以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的重要作品《东庄图》,作为努力以当代文人的视角来体现中国艺术精神中的气韵与生气的个展;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文人情怀归于精神家园心路之“东庄”。长期以来我坚持走非常个人化的创作道路,喜欢以...

    10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