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退步与荒废:陈丹青的绘画[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晴晴 点击 :

退步与荒废:陈丹青的绘画 | 美术教学图片资料

陈丹青,这个双子座的上海男人,他是一位画家、作家;舆论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以及鲁迅研究者;还是一位文化人,抑或是一位明星人物?答案显然是令人困惑的。这位年近六旬的老愤青自从归国以来,似乎已不甘于继续静坐在画架前,以艺术的方式取得话语权,而是把个人诉求转移到公共渠道,直接以针砭教育和时事,塑造出一个“爱说话,能说话,到处说话”的“愣头青”!而他十二年来留给外界的“语录”已然太多,远远涵盖了那些好事媒体对他的不断解读,而陈氏似乎也深知其身陷其中,不能自已,掌控不住自己口腔的陈丹青也最后把批评的目标转向了自己,借用陈丹青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绘画艺术到底是“退步”与“荒废”了!

西藏往事

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从而一跃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当时的陈丹青,作为78届研究生班一员,因为躲避创作中同行和领导的审查,远赴西藏拉萨为毕业创作采风,半年时间内他画了众多幅藏人肖像和速写,最后整理出七幅,集成组画:《母与子》、《康巴汉子》、《进城》、《洗发女》、《朝圣》等六件尺幅不到一平米的小画,陈丹青将其与回京后继续创作的《牧羊人》一起,提交给了中央美院。而在陈丹青自己看来《西藏组画》是失败的,至少是未完成的,未必都能入选毕业展,他只是想尝试小尺寸、多幅、无情节、无主题的作法,与流行的巨型、单幅、情节性、主题性的“文革创作模式”拉开距离。而陈丹青完全没有想到,七幅画一拿出来,就被学院决定全部展出。

1980年10月,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展上,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发轰动,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时间刚好在罗中立的《父亲》轰动中国美术馆两个月之前。此后的1981年1月,《西藏组画》和陈丹青的两篇“创作谈”,分别发表于美术界最权威的两份杂志《美术》和《美术研究》,影响就此扩散到了全国,令当时的中国画坛摆脱了“苏式油画”的多年统治,拉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序幕,而这些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西藏组画》无可取代的历史价值,

当年时值27岁的陈丹青,已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在这组早期作品中,看得出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钦佩不已。除欧化色彩浓郁的技法外,陈丹青以《西藏组画》为题描绘藏民普通、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较早地开始摆脱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的影响,转而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洋溢着朴素热烈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感染力,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因而《西藏组画》能够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

有这样的大名在前,《西藏组画》的市场买气自然高涨。2007年12月,陈丹青1980年作的《西藏组画·牧羊人》在北京匡时从700万元起拍,以高出估价5倍的3584万元成交,曾创出个人价格纪录,而该画2003年曾在中国嘉德以187万元成交,短短四年内涨幅近20倍,让人瞠目结舌。2011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进城之三》再次以2300万元成交。而因为《西藏组画》的光环所拉动,陈丹青的其他西藏题材写生,也接连在国内拍卖市场上连受追捧。

并置的图像

杜尚曾说:“一件作品之所以著名,并不全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被人一再提及的次数。”而陈丹青对于《西藏组画》在国内被一再提及,有如重复戳盖的印记,只是惊讶,并不自豪,他更为珍视的是赴美国后的创作。1982年,怀揣40美元的陈丹青以自由画家的身份移居纽约,因为“油画是西方来的东西,而自己尚未大规模见过西方大师的原作,还得去取真经,这样才能提高。”而此时作为西方艺术中心的纽约,写实画路已失去语境,后现代艺术全面登场。

1983年6月,陈丹青举办了海外的首次个人画展,这成为中国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但陈丹青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艺术已经迈向政治、社会领域,他开始了实践新的表现方式,以此试图跟上国际艺术潮流。他的第一项尝试便是“并置”系列:1990年代初,陈丹青创作了系列二联、三联、多联画,并置了历史名作与当代图像,用以揭示历史演变中观念行为的断续异同,他的并置尝试,有些是重新画过的油画,也有一些直接是照片或印刷品,彻底脱离了绘画技法。陈丹青或将当代拾女子的黑白图像与米勒的《拾穗》并置,显示当代中产阶级女性与19世纪法国农妇的欲求差异;或将因偷食禁果被驱逐的夏娃,与偷情被曝光的黛安娜并置,来显示女性自我释放和社会规则的冲突。直到1995年,陈丹青产生了一个让自己吃惊的念头:所有挂在墙上的画、所有装置作品,都是“静物”,于是他完成了一组15米长、两米高的十联画《静物》,其中的九个画面,是各种画册中的当代装置艺术品。

自1997年往后的十年间,由“并置”发展而成的是“画册”系列:陈丹青琢磨着既然画照片,就可以干脆画书、画画册。此系列依然为写生,摊开几本画册并摆了摆,画成一幅写生画,由浓至淡、由繁至简,从西方美术史图像转向中国画图像的“并置”,用画笔精细再现了中外画册中的经典作品。此后,陈丹青的画册写生一发不可收。“我不会想:我要画美术史,然后找出相应的画册;我也不会对着画册一笔笔画,同时想:看哪!这是美术史!但我得承认:当我画第一幅‘书籍静物’时,我已被带入美术史游戏,犹如打牌。每个书架上排列错置的画册已经是一副现成的牌。1997年,我取出这些牌,自己玩起来。”这是2006年陈丹青对自己的画册写生与艺术史关联的阐释。

而对于陈丹青纽约时期画作的市场表现,可以说还是被低估的:2006年9月,纽约苏富比推出了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专场拍卖,陈丹青1991年作的《街头剧院》曾以14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88万元)成交,该价格在年度中排名第四。这样的市场表现,再结合“画册”系列的大陆拍卖成交额的稳定,看来陈丹青在纽约形成的这两个绘画系列已逐渐得到了国内藏家的认可。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犹如他当年在苏北知青插队的经历,陈丹青在美国的“洋插队”,也是一个“失去的时代”!他拘泥于写生方式的各种绘画尝试,并没有在西方艺术圈引发多少波澜,不像徐冰、蔡国强等以中国式的当代艺术方式参与到欧美艺术圈的运作,也不似陈逸飞的商业味浓郁的肖像画在纽约苏荷区的受宠。而千禧年的返回国内,在海外略有沉寂的陈丹青才重新回归到公众的视线,从《纽约琐记》一书热销开始,陈丹青让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年他在纽约做了些什么,而这个极良好的开端,也让陈丹青的执画笔之手更多地拿起了写作之笔,绘画技艺的“退步”与“荒废”便是自然的了。

人体与写生

在海外体验和消磨了18年后,陈丹青终于决定回国了!1999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陈丹青被推举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成为该院特聘教授,他的此番回国任教,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虽然在旅居纽约期间,陈丹青也时常往返国内,但开放之后的中国已不是他青年时代记忆中的状态和情绪,彻底回归大陆工作和生活的陈丹青深感不适应,他愤而“投笔从文”,先后发表了《纽约琐记》(2000年)、《陈丹青音乐笔记》(2002年)、《多余的素材》(2003年)、《退步集》(2004年)、《退步集续编》(2007年)、《荒废集》(2009年)等多部热销著作,以睿智而情绪的文字展开了这个敏感又焦虑的男人对中国教育及城市问题的诸多个人见解与批判。

这个曾经以《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陈丹青,以他犀利的文字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而他的绘画呢?似乎回国后就“停滞”了,陈丹青2000年后的绘画作品除了仍然在延续着的“画册”系列,其它基本是人像写生,或是“人体写生”系列,也都是他任教清华后课堂写生和教学的延伸,画面中展露出丰满、壮硕女子的形象,与优雅、古旧的沙发和摆设配搭在一起,色调也显得比《西藏组画》时期更为鲜亮,更为接近真实的状态,赤条条的人体结合赤裸裸的写生,陈丹青似乎让我们睁大眼、近距离地看着“这个人”,他似乎在安格尔与弗洛伊德之间游弋,寻找绘画写生的新的可能。

但这些课堂的写生画作更多的是以陈丹青之名而让观者有了观看的兴趣,论技艺、笔法,或观念,已难有其早年作品“弹眼落睛”的感动!就好比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丹青—归国十年”的首次个展,展览带有些回顾性质,皆是因为艺术家的名望而促成的,陈丹青现今仍然在继续的两个系列——“人体写生”与“画册”都集结在此,而陈丹青回国以来的写作身份显然在画面中得到发酵,作品中弥漫着不动声色,不见烟火的文人气息,内敛而睿智,平静而弥坚!

陈丹青留给写生画中的一切似乎远离了他在公共媒体频繁骂娘、四处乱喷的老愤青形象,也从另一面看出陈丹青已失去了对绘画的某种热情,而这种热情在他回国十多年来,迄今上百万字数的连篇累牍中可见一斑。陈丹青在公共言论空间所积蓄的影响力不断累积的同时,他深知自己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按陈丹青自己说来,绘画投入的总量不及纽约一年的工作,当年回国的时候,陈丹青一定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会是这样子:一腔艺术种子迟迟没能播撒,自己反倒成了话题人物、意见领袖,画家的身份反而成了背景。这或许并不是陈丹青想要的,至少这大大偏离的他的初衷。但陈丹青深知在这个“大时代”,文字的力量更胜于绘画的作用,作为画家的身份他已领悟参透,而作为一个肩负某种责任的公共人物之路,陈丹青正在不断的摸索前往。

相关文章

  • “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图文]
    “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图文]

    大岛渚首部影片《爱与希望的街》海报。惊闻讣报,日本电影界和文化界多位人士均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们对大岛渚这位文化斗士的敬意。曾经执导过《追捕》、《人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名作的佐藤纯弥导演接受笔者昨天晚间电话采访时平静地说:“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虽然我们的艺术风格不同,但从年轻时代起我们就一直保持沟通和交流,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与我并肩而行的。面对电影,我们...

    15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杜曦云: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须知[图文]

    面对如此多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活动,例如:“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校大学生提名展,青年100,新新星艺术节,还有央美的CAFAM未来展等展览活动。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成为了“大腕”或“市场明星”,如果在推广和运作他们的作品,会投入和耗费的成本巨大。所以,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市场“热钱”开始瞄准...

    4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红果之歌(中国画)李德哲同李德哲先生结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数年前,观李德哲先生书画作品,印象颇深。近日得暇细品之,其画笔简墨丰,骨力洞达、气畅意雅、厚重质朴、满阳刚之气,读之使人振奋。细回味,感之良多,不揣冒昧,执笔抒怀,一吐为快。古人云,书画乃文人之轶事,观历代之画家皆与传统文脉相承。李德哲先生,号周口店醉翁,心元草堂主人,籍豫之周口,生于军人世家,天赋颖慧,勤学善悟,乃哲学博士...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地下"文物应不应合法化?[图文]

    唐三彩女俑唐三彩人物俑文图/本报记者吴聿立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文简称《文物保护法》),让现有“地下”文物合法化,并称市场化是对文物最好的一种保护形式。同时,可能是受一浪高过一浪的收藏热的影响,更有观点认为“藏宝于民”有着一定的优点和便利,如果促成这部分文物的民间收藏,不仅能够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可以...

    8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探源[图文]

    图1交河故城出土骨雕鹿头骨雕系指以兽骨或畜骨为材料雕刻制作的艺术品,或对骨质实用品的雕刻装饰。依雕刻技法可分线刻艺术、透雕艺术和圆雕艺术诸种。[1]追根溯源,最早的骨雕始于原始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艺术种类之一。由于动物骨骼的质地细密坚实,经过处理后骨骼的色彩质朴,历久弥新,所以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一、历史悠久的骨雕艺术在中国,骨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

    8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城市涂鸦:街头艺术还是墙面垃圾[图文]

    图片资料“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的顽皮之举,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不过,您别误会,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涂鸦”并非上述的“乱涂乱画”,而是舶来品。城市涂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这是纽约最穷的街区,当时这个区域的年轻人喜欢在墙上涂画各自帮派的...

    6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人间真是纷纭复杂,特别是当把人诸方面的欲望都攉动起来后,那纷纭劲儿可就不是谁能操控得了了。说书人讲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高尚,可以令你五体投地;下流,可以令你作呕气绝!人体可以是最高尚的艺术,也可以是最下流的亵渎。前几年我们大街上出现过一群人围着个光哧溜的女模特摄影,出现过饭馆里一群人围着个玉体横陈,上摆酒菜下箸的新闻,后来四川又出现了选美大泄光的“乐子”!一...

    105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英国模式下的中国评选:约翰·莫尔绘画奖[图文]

    2010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聂正杰《存在》2014约翰·摩尔绘画大奖公布候选名单​​英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绘画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约翰·摩尔绘画大奖(JohnMooresPaintingPrize)宣布了2014年的五位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RaeHicks,JulietteLosq,MandyPayne,AlessandroRaho...

    4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宋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丰富的地方。但这些收藏在美国的分布并不平衡,除了林林总总的个人收藏,更有依托于一项或多项捐赠基金、逐渐积累藏品的数家博物馆。参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皆属此类。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吸取他人之长方能创新[图文]

    尹连城,字璧予,1947年2月生,1967年拜吴玉如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情系翰墨,执毫勤耕,既承师法,又不为其所囿,书风自成一家。20世纪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书协。1987年游学日本,曾受聘于日本现代书道研究所,研究日本书道,对中日书法的比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参加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一届日本书法展”,获得“国际美术审议会奖”。9月...

    14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艺家,如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李清照,作家蒲松龄、曹雪芹,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画家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还有近代的蒲华,当代的李伯安等,他们都是真正有创造性的大家,但他们在世时大都十分贫困、凄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这些天才艺术家,生前为什么都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艺术专业、创作道路也不相同,存...

    8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 推动从文化大国向强国转变[图文]

    文化改革迎民族复兴(红船观澜)——论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郑志文(一)1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里,不过是一瞬。但这一瞬中蕴含的精彩却足以铭刻下中国文化新的坐标。10年里,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出版了世界最多的书报杂志,主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规模位居世界前列;10年里,我们完成了空前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风起兮云飞扬——解读张大千再传弟子、画虎名家赵同相[图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解读张大千再传弟子、画虎名家赵同相[图文]

    大风堂第三代传人画虎大师赵同相先生“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高祖刘邦——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的这首壮怀激烈的诗歌激励了许多中国人,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张善子也为他们的斋室取名“大风堂”,表达了他们在艺术追求道路上舍我其谁的境界。“大风堂”作为一个艺术符号已是家喻户晓,他的影响力已跨越国界,民族,成为世界艺术...

    163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