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天地 山河 人民——谈庄学本影像的意义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麦麦 点击 :

在这么多年的旅行中,曾到过祖国西南边疆的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在北方,骑马驰骋过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在青海,翻越过西北高原的脊梁巴彦喀拉山。在广西,进入过峰峦如画的大瑶山。并从皮筏、皮船上漂度过黄河之源‘玛曲’和长江之源通天河。又从溜索上飞渡过两岸绝壁的雅砻江。

接触过的民族,有藏、羌、土、撒拉、彝、纳西、傈僳、蒙古、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僮、苗、瑶。在这十多个民族中见过许多美丽的民族服饰。游牧、狩猎、农耕等各种不同的人民生活。同时也见到过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精彩的文艺活动,如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的跳神和酥油花,关外苏杭——巴塘舞唱优美的跳弦子和藏戏,大凉山中古老的婚礼和盛大的做白(超度祖先),大苗山中富有民族情调的芦笙舞,呼伦贝尔草原上以骑、射、摔跤著名的那达慕大会,都非常出色,也都是各族人民所极端爱好的。

同样也走过了号称“黄金遍地”的木里,未来的钢都之一“白云鄂博”,以及其它矿产丰富的地区。在康藏高原也曾遇到成群遨游在草原上的野马,跳跃在山坡上的獐子。原始森林在川康山区和大兴安岭中都成为一望数百里的丰富资源,艳丽的杜鹃花,夏天常开满在海拔三四千公尺的山坡上像一片片灿烂的红霞。

数不尽边疆上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亲爱的兄弟民族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在旅途中使我尽情饱览,增加了许多知识,同时也使我感到祖国的伟大而自豪。

庄学本的照片无疑有着人类学、民族学的厚重价值。摄影于他,是自然、直接、朴素、诚实的。当他拍摄人像时,他会同时拍摄正面、侧面、背面,他显然是对一个民族从人种到服饰进行详细记录。他的考察对象不仅有平民,还有贵族;他的目光不仅关注着婚丧劳作等日常生活形态,还涉及到宗教、军事、建筑、税收、教育、服饰、地理、物产、交通、气候等领域。庄学本不是浅薄的猎奇者,而是一个严谨细致的优秀考察者,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他当年在西部拍摄的照片,已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研究人员所倚重珍视的宝贵材料。

庄学本也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侵入者,他努力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在情感上走近他们,从精神层面认识他们,他在《羌戎考察记》弁言里写道:“然相处既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盎然,反觉其精神高洁,可敬可亲。有自诋同胞为‘野番’者,实属大谬。”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边地民族的精神风貌,无论富贫贵贱,他们曾经的美丽、矜持、刚毅、坚忍与尊严,历历在目。评论家李媚觉得:“与爱德华•柯蒂兹的戏剧性相比,庄学本拍摄的民族肖像显然更具有历史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面部丰富而微妙的情绪状况与环境所形成的联系,隐在暗处的背景存在关于个人命运的叙述。我不能说庄学本与他的拍摄对象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庄学本对于他镜头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他者,但相对于在那个年代拍摄过中国边地少数民族影像的外国人来说,他的观看应该算是内在的观看。第一,庄学本具有一种平民姿态,这从庄学本的个人身份就能够说明;第二,庄学本的拍摄动机不是一种纯然看风景似的好奇,或者把对象作为标本似的观看,庄学本具有明确的开发与改变被拍摄者生活处境的目的,在这种社会责任驱动下的拍摄,必然会建立对被拍摄者真诚的关心,正是这种态度建立了我们对庄学本影像的信任与感动。”

不仅如此,庄学本还孜孜以求其摄影的美学格局。相册里至少有三十幅以上1930和1940年代拍摄印制的原作,尽显摄影本体境界——完美的影调节奏,充满着就摄影而言的、耐人寻味的诸多细节,画面掌控极其规范,构图方式非常稳重大方,在中国摄影历史中,其非凡品质独一无二。我们现在也可以找到那个年代的其它摄影原作,比如记录类、档案类照片,还有照相馆的人像照片,如果剥离了它们的记录性和一定的信息量,就谈不上还有摄影艺术价值了;又比如沙龙摄影,代表着粗浅的业余美感,对摄影语言毫无贡献。众所周知,“直接摄影”真正建构了摄影作为独立视觉艺术的发展道路,确定了摄影的自身价值,庄学本原作是“直接摄影”在中国的体现,距离“直接摄影”的创立只晚了十到十五年时间。我们把他的原作与同时代的FSA摄影师作品进行比较,除了沃克•埃文斯在细节处理上更加辉煌外,庄学本总体水准和他们不相上下,委实令人叹服。庄学本这些完整意义上的摄影作品,填补了中国摄影史的空白,艺术价值堪称绝伦逸群。

庄学本的着眼点并不限于图像,还落实在文字方面。在《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里,他把西康的政治、历史、军事、教育、交通、地貌、民族、宗教、自然资源、婚丧习俗、民间艺术、劳作方式都一一进行了介绍;他撰写《西康影展》二百八十多幅展品的文字说明,言近旨远;他饶有兴致地采集整理了近三百篇流传于康藏民间的故事与神话;他还撰写出版了多部文图并茂的著作。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王明珂教授认为《羌戎考察记》与1929年黎光明、王元辉著《川西民俗调查记录》一样,作者虽然没有受过西方人类学的严格训练,却自然活泼记录下了人类学正规调查报告中不能得到的信息。同样,著名作家阿来读完《羌戎考察记》后也感慨良多,庄学本“这些客观翔实的考察笔记,不仅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这些文字对于我们正在进行与将要进行的自我描述,都是一种宝贵的借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五四”以来“到民间去”的呼声和“九•一八”之后“开发西部”的提倡下,面向民间社会和边地民族的考察者和摄影家并不鲜见,庄学本不是唯一被有意无意遗忘的,然而,他确属其中出类拔萃者。凭借着不可思议的天赋、耐心和成就,庄学本被我们重新“发现”。2007至2008年,庄学本的摄影作品入选第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美国休斯顿国际摄影节和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2009年,广东美术馆隆重举办《庄学本百年诞辰回顾展》,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召开了庄学本纪念研讨会。

天地苍茫,山河辽阔,人民生动多姿,庄学本先生引领我们端详这一切。他经年累月的实地调研,结合其充沛的内心力量、深赡的知识修养和高超的摄影造诣,为中国民族史贡献了丰硕的视觉档案与研究文献,也为中国摄影创立了纪念碑式的不朽典范。而与之相对照,他后半生的遭遇,着实令人扼腕,但即便这样,大师的生命力却无法压制,生命力是历史也不足以解释、把握的经验和体验,它的灿烂、神秘、强健,就在滚滚历史车轮碾不到的缝隙之间。

相关文章

  • 蔡影茜谈变化中的策展[图文]
    蔡影茜谈变化中的策展[图文]

    变化中的策展研讨会的现场从7月2日到7月4日,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了关于策展实践的研讨会《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该项目由蔡影茜和卢迎华共同策划,研讨会讨论了当今策展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应对的方法。在此,蔡影茜讲述了研讨会的起源和举办研讨会以后所得到的新的调查力。我和卢迎华在2010年开始在《当代艺术与投资》上启动了一个名为“策展问题”的栏目,形式是其中一方推荐一篇译文,...

    83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即使不是反色彩的,也应该是单色或者朴素的描绘才可称之为素描。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素描的定义只能定义画家张万东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张万东已经朴素到了只能称之为“素描”的境地——他随便一站就是一张很不错的素描作品。然而,这只是表象——生活的表象、自然的表象。一旦我们触及视阈、灵魂以及生...

    6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批评的立场[图文]
    批评的立场[图文]

    傅雷傅雷的美术批评之所以得到读者拥趸,首先是傅雷公正的立场,其次是傅雷超凡的眼界。比如他对张大千和溥心畬的点评,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对张大千一直不看好,理由极其充分——“大千是另一路投机分子,一生最大本领是造假石涛,那却是顶尖儿的第一流高手。他自己创作时充其量只能窃取道济的一鳞半爪,或者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尤其八大)那儿搬一些花卉迷人唬人。往往俗不可耐,趣...

    51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年轻时代的李金发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在今天回望百年美术史,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金发作品“黄少...

    187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熊广琴《静观》近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追问写意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对如何让自己的花鸟画“现代化”,每一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做着不同的努力,我原以为在“中西”之间有一条自己的路,但却在观摩了西方各个流派的大量原作以后又自行否定了。还是沿着中国画本体道路走,因此我选择了潘天寿和郭味蕖两位中国意笔花鸟画...

    16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刘大为:无愧于时代精神[图文]

    2011欧洲伦敦桥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鼓励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积极探索;我始终认为,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其中始终贯穿着可贵的进取精神。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谢天赐,其作品中的写意精神是十分突出的,他用笔大气、率意,用墨淋漓、酣畅,在书写中体现一种源于生命的元气、笔势的美感和墨色的韵致,在画面中营造了近乎抽象感觉的意象之美。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一切都是成竹在胸的,一切都是空间结构的体...

    114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技巧与观念[图文]

    张晓刚作品赏析:《血缘大家庭系列》从第一代出国留学的油画家画油画到现在的百余年间,中国油画历经坎坷发展已成今天的多元格局。其间技巧与思想(观念)在创作中呈现出的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争鸣不断地促使着中国油画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幼稚迈向成熟。“代沟”的存在是文化的历史阶段性标志,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代艺术家必然面对着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社会需求,这是导致观念...

    13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师从张伯驹:诗词叙真情[图文]

    上世纪30年代的张伯驹◎杨沛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曾任故宫[微博]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我二十出头时,有幸拜张伯驹先生为师。上世纪70年代,张伯驹先生从吉林回北京后,有一次在昆曲...

    1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水墨弃书写是误入歧途[图文]
    当代水墨弃书写是误入歧途[图文]

    《文婧》(纸本水墨)200cm×90cm刘庆和,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1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连环画专业,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水墨人物画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及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新水墨”F4之刘庆和&mdas...

    16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文]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文]

    洪蒙山+思136x1482001毫无疑问,沈爱其先生笔墨是非常传统的,我觉得这个传统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内在相关。在传统文人画史上,直至黄宾虹齐白石这一代画家,书法是绘画的前提,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沈爱其丰富的用笔变化中得到印证。包括用墨,甚至可以说,用墨的变化比用笔还要丰富、多变。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可能未必准确,但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我想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到了黄宾虹这里,中国...

    10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闫祖智[图文]
    中国实力派山水画家--闫祖智[图文]

    闫祖智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人。现为傅山书画院院士、山西省东学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朔州市兰亭书画院院士、山阴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山西省企业摄影家协会理事、朔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水是诗人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中国画最重山水,与意境说分不开。闫祖智山水画面中传达了他自身的特殊情感以及生命意识,而这种深刻表现作者灵魂的山水画图式又是他复...

    11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作者:书法一瞬君,文章来源: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今天(21日)《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说的是,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我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

    10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龚伟海、王宓海派百年285×195cm日前,接龚伟海先生来电,嘱我谈谈对他创作的历史人物画作品《海派百年》的看法,后辈惶恐。窃以为,当今历史人物画的繁荣虽得益于当下提倡主题性创作的大文化语境,然这也应该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呈现自身的创作心路和艺术态度的途径。这缘于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这既是人物画在绘画各门类中占据主流位置的原因,也是它由衰转盛...

    17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清芬逸珠 永存画史[图文]
    清芬逸珠 永存画史[图文]

    ■一代画人潘君诺草虫虽微细,《诗经》比兴,亦加寓意。自兹以降,历代画界多有名流。有趣的是,潘先生竟能模声虫语,作虫语交通,比前人更胜。逗蟋蟀不用丝草,而引之以声。晚年的潘先生画虫时,也常有不期之声,弟子闻虫鸣便四处张望寻找,他却一脸无状地说:“声音是我嘴里发出来的。”逗得弟子大笑。先生在画上题及“余儿时喜蓄蟋蟀,爱其鸣声而不使斗也。”草虫技法芦苇蝗...

    106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