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80后艺术家调查:风格多元 亟需更自由创作条件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阿新 点击 :

当代艺术在中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当代艺术家的队伍和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作为最年轻的一代艺术家,“80后”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也将是未来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因此,了解这支队伍的现状,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创作倾向及创作特征,也可以说是关注未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向。本报特摘编中国美协重点课题组负责人余丁的相关文章,以期引发关注。

这里的“80后”是指上世纪80年代出生,已经毕业并走向市场的艺术家们。按照正常的上学年龄来算,以1980年至1987年出生的人为主。随着他们相继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他们的选择与追求势必会对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导向作用,而年轻一代的“80后”艺术家也势必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中国美术。

学院背景与就业压力

“80后”艺术家基本都是大学毕业,具备高等学历。他们在正统的学院教育体系内接受并完成艺术创作训练,其思维模式与创作方式深受学院中当代艺术教学体系的影响。因此,“80后”艺术家对于市场及当代艺术并不陌生。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即可有选择地进行各种实验性的艺术创作,并通过大量的展览机会来接触、了解市场的反应,同时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以至影响其未来艺术道路的选择。

从学院的影响力来看,中央美院、四川美院、中国美院是输出“80后”艺术家的三大重镇。在我们对100位艺术家进行的数据分析中,50%以上的“80后”艺术家来自这3所院校,其中并不包括在其他学校取得学士学位后,再到上述3所院校深造的艺术家。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这3所院校都与中国当代艺术、与市场保持着近距离的接触——这种“距离”首先是地理意义上的,其次则是来自历史与传统的影响力;二是由于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借助可资利用的资源,在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上积极地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去学习、了解这一领域。

从“80后”艺术家专业背景来看,这100位艺术家中,油画专业出身的艺术家最多,这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油画相对比较活跃有一定关系;其后依次是雕塑、版画、壁画、国画、新媒体、设计与动画等。但是,在艺术家进入独立创作时期后,他们所采取的创作媒介则呈现更为多元化的取向,比如一些学习油画出身的艺术家转而探索装置、影像艺术等。对于“80后”艺术家来说,学院的专业背景为他们提供的是一种技术方法与思考方式上的训练;但是相对于专注某种单一的技法,有些“80后”艺术家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应用不同的媒介。这种广泛不受限制的媒介实验,既可以看做“80后”艺术家自由大胆、勇于创新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他们在寻找新的创作方法、确立自我风格过程的探索阶段。

从“80后”的就业选择来看,以中央美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固定职业与考研深造仍是两个首要选项,但是选择从事自由职业者也占相当比例。这些毕业生认为,从事自由职业更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并且能够保障创作时间。但是,作为独立艺术家,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80后”艺术家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压力。一位毕业于中国美院的“70后”艺术家说,“现在‘80后’毕业生普遍都改行了,单纯从事艺术创造的寥寥无几。”这应该也是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之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帮助这支中国美术界的新生力量走得更远,或许是目前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

此外,关于工作地区的选择,大部分艺术家会选择市场相对活跃的地区。在对100位“80后”艺术家目前工作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北京是首要被选择的地区,其次则是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

多元文化下“自我情境”营造

总的来说,“80后”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乐于尝试不同的创作媒介与艺术形式,且勇于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但是,由于尚处于风格探索期,他们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创作方法论,更多地还是在前辈艺术家与西方视觉资源中寻找突破。

“80后”艺术作品中,有代表性的母题大致包括追忆童年、关注“80后”心态(自恋、自信、自卑、自负等)、梦幻场景、虚拟主体(女孩、动物、植物等)、都市景观等几种。

“80后”的童年基本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质仍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度过的。对大部分“80后”来说,有着共同的对儿时流行的游戏、玩具甚至食物的记忆。当理想与现实不能吻合,个人的迷惘、失落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出路时,一部分“80后”艺术家选择借追忆童年来逃避现实的压力。而梦幻场景的作用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类似自我精神疗愈的作用;第二类是探讨宏大叙事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同时,女孩、动物、植物等虚拟主体也经常以卡通化的形象出现在“80后”的作品中。

高瑀是“卡通画风”的一位重要代表。他作品的主要题材是“熊猫”——穿着蓝色“超人”斗篷的熊猫、腹部中空内脏毕露的“标本”熊猫、时尚的熊猫小妹等。因为自制“熊猫”的戏谑与残酷而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有人戏称他为“一只熊猫打天下”,也有人认为他模仿日本卡通艺术家村上隆。对此,高瑀并不否认,他认为以村上隆为代表的一代日本画家给当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最省事的工作方法”,那就是抛弃学院式的表达方式,像印刷一样完成作品。但是,他本人却希望用自己的熊猫完成对这类“超平面”艺术的超越。他近期的一幅作品就把自己的艺术观点直接像刷口号一样画在了画面上——“浅薄不是我的座右铭”。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这些艺术家都认同“卡通风格”,反而很多艺术家会希望避开当代艺术圈流行的“卡通风”,明确表示自己的作品并不是“卡通风格”,或者只是一种对“卡通画风”的批判。

从上述母题的分类不难看出,“个人记忆”与“经验”在“80后”艺术家的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而他们的艺术风格则包括写实唯美主义、新现实主义、消费主义和泛卡通风格、怀旧风格、抽象风格等。

实际上,在观察、分析“80后”艺术家的作品时,似乎不能仅仅以原有的“现实”“表现”“写实”“形式主义”等词语来概括。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个人创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经历过自我突破和风格的定型,当一个艺术家一直维持相同风格的时候,他们作品中的创造力和价值就有待质疑,因此这种创作也不能被定性或者命名为某某风格。

因此,“80后”对其艺术母题、风格、材料、手法等一切艺术元素的选择都源于内外两层因素,外部取决于他们新的生长环境、市场需求、社会接受能力,而外部的多元化趋势直接影响其对艺术方式的取向、审美,从而产生“80后”多元化、差异明显的风格。

市场新宠与竞争压力

虽然“80后”艺术家常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但是在这个群体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差别:1980年至1983年出生的艺术家相对1986年至1988年出生的艺术家较为成熟。前者毕业较早,作为职业艺术家的生涯相对长,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与画廊有签约合作关系,作品已开始进入二级市场。而后者现阶段刚刚从大学毕业,画廊基本上对他们采取关注的态度,虽然有些可能已与画廊有合作关系,但作品几乎没有进入二级市场。介于这两者之间,1984年至1985年出生的艺术家,已经逐渐开始获得画廊、市场的认可,有少部分的艺术家作品进入二级市场。目前在拍卖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以1980年至1983年出生的艺术家为主。

在对北京地区的60家当代艺术画廊和非营利艺术空间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画廊在关注“80后”艺术家,其中有70%的画廊或空间已经开始签约或代理“80后”艺术家作品。但是也有一部分画廊对“80后”艺术家仅持观望态度,认为现在介入“80后”艺术市场为时过早,因为他们尚未发展出成熟的艺术风格,收藏群体不明确,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风险较大;也有人认为“80后”艺术家虽然有很好的技法,但是缺乏生活体验和深厚的艺术内涵,在这方面的突出者太少。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搜索得到的数据,在上述100位艺术家中,仅有24人已经进入二级市场。其中,单件作品最高成交额突破百万元的仅高瑀一人;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有两人;单件作品最高成交额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的有6人;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有8人;在5万元以下的有7人。同时,油画仍是最受欢迎的门类。从艺术风格来看,具象的、写实的风格较为受市场追捧,这固然受市场上收藏趣味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80后”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风格或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从目前的成交纪录来看,“80后”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追溯“80后”概念的产生,首先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学概念,即由独生子女政策与改革开放的文化环境所共同影响的一代人。但是就艺术创作自身而言,并没有一种相同的所谓“80后艺术”。

目前社会上对“80后”艺术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一些艺术批评家忧心地提出:“与‘60后’艺术家的政治波普、伤痕,以及‘70后’艺术家的乡土情怀、集体记忆不同,‘80后’艺术青年成长于商业化兴起的中国当代20年间,他们看见的只是游戏、网络和爱情,不再关注宏大叙事、政治表达,不再讲求艺术的使命感、责任心。”但是,每代人都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80后”的记忆中并没有延续太多这个民族、社会的苦痛记忆,但他们的起点决定了他们面对的问题更加庞杂。成长于开放社会环境的“80后”被推到了“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的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坐标系。他们可以轻易获得带有时代特征的图像,但是这不足以满足他们确认、表达“自我”的迫切需求。

从市场来看,“80后”艺术家们面对一个充满机遇与诱惑的年代。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选择积极地接触市场,利用各种展览机会进入市场;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与市场保持距离,更倾向于专注自身的艺术创作。从市场反应来看,“80后”艺术家更多地被视为新兴资源、潜力军的角色。虽然对这部分新资源的争夺与竞争已经不是秘密,但市场上仍多采取到处撒网与重点培养结合的模式,以期选中那些创作方向明确、创作持久力强、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家。从拍卖成交纪录来看,已经有实力较强的买家开始介入“80后”艺术家的收藏市场,而这些作品的成交价格显然也提升了整个“80后”艺术市场的热度。但是这种市场热度能够持续多久,与“80后”艺术家的创作水平是否相符合,以及“80后”艺术家究竟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则有待更多的时间来证明。

综合研究和分析“80后”青年美术家队伍状况,我们认为,国家应在多方面加强青年美术家队伍建设。首先,切实加强对“80后”青年美术家思想创作的引导,使青年美术家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神文化产品;其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拓更多有效的服务渠道,完善高效的服务网络;此外,努力营造和谐、宽松、自由的创作和学术氛围和环境,为青年美术家提供自由创作的条件。

相关文章

  •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谢汉仁作谢汉仁,1973年生,原籍梅州大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印社社员,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省书协主办的专业展览中入展、获奖,并于今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佳作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由广东省文联艺术馆等单位主办的谢汉仁书法作品巡展在广州、梅州、深圳、顺德站巡展。书法...

    2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纪念齐白石先生的当代意义[图文]

    邵大箴先生在纪念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纪念齐白石,首先要回忆一下齐白石在20世纪所受到的遭遇,他的经历。齐白石先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现代意义和当代意义的中国画家。“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化先驱都在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新兴的现代文化,齐白石先生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

    2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图文]
    “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图文]

    大岛渚首部影片《爱与希望的街》海报。惊闻讣报,日本电影界和文化界多位人士均在第一时间表达了他们对大岛渚这位文化斗士的敬意。曾经执导过《追捕》、《人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名作的佐藤纯弥导演接受笔者昨天晚间电话采访时平静地说:“大岛君是我们这一代日本影人的骄傲。虽然我们的艺术风格不同,但从年轻时代起我们就一直保持沟通和交流,可以说他的人生是与我并肩而行的。面对电影,我们...

    15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图文]
    亦戏亦画——孙吉祥京剧人物画[图文]

    画家孙吉祥认识孙吉祥老师一段时间了,发现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天才,有着令人羡慕的看家本领。自创的“梦荷”油画系列,潇洒雅致、美轮美奂的书法作品,都已被国内外多家画廊、美术馆,以及追随他的粉丝们收藏。同时他多年来还潜心研究、创作的油画京剧人物,也正在酝酿发酵中,并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视为新宠。30x30mm女起解我涉足画坛不算长,对于油画京剧人物是个门外汉。但受吉祥老师的人...

    2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作品《新天新地b》200cm×300m亚麻布丙烯木炭2012年对于高歌、于本平两位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他们的职业,基督教则是他们的信仰。《7日》、《三一颂》和《重生》是艺术家高歌近两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是他对过去一直探讨和表现“冷抽象”或“多级抽象”概念的一次延展。在其早期的“冷抽象”作...

    5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图文]
    探索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性[图文]

    合作者:张振江一、抽象艺术的起源抽象思维是人类的天赋特征,与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正因如此人类对抽象符号、图案的运用,对事物进行抽象性的归纳演绎便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人类文化史上,对抽象符号、图像的运用可谓层出不穷,从蛮荒的石器时代到文明发达的现当代社会;从非洲的原始部落到神秘的印第安玛雅文明;从西欧的地中海文明到我国的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有运用抽象性符号、元素的经典案...

    15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图文]

    《山水人物册页四开》石涛21x31x4cm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这是记者听到许多参观者看完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后发出的感慨。这个画展5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正式揭幕,展至5月20日结束。画展甫一开门迎客便受到许多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的关注。他们普遍反映...

    15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图文]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图文]

    没有内容的人——最诡异之物THEMANWITHOUTCONTENTTheMostUncannyThing文/吉奥乔·阿甘本译/杜可柯引言:从本期开始,《理论前沿》栏目邀请杜可柯女士为我们翻译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en)《没有内容的人》(TheManWithoutContent)一书。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0年,如今重读却...

    83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打破疆界:策展人与艺术家对谈第14届OPEN行为艺术节[图文]
    打破疆界:策展人与艺术家对谈第14届OPEN行为艺术节[图文]

    掉队小组王秉复先生讲座第十四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于10月19日至20日在798艺术区空间站举行,付晓东、张海涛作为本届艺术节的策展人,共有来自国内外的近40位(组)艺术家参加了本次行为艺术节,今年艺术节侧重研究行为艺术跨界的可能性。“OPEN打开国际行为艺术节”是在中国的第一个也是历史最长的一个非官方的民间国际行为艺术节,Open行为艺术节已历经十三年,从至今艺术...

    17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鲍卓尔(广西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晨曦国画在我们把更多的题材选择侧重于写生照片和凭空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内容。在悉心的观察与发掘中,我发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与场景,最重要的生活表现与构成都存在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学习,饮食,娱乐。然而作为一个女生,需要表达由自身出发,最能够体现女性特点的,明显与男性生活巨...

    1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朱偰(音“谢”),字伯商,浙江海盐人。其父系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偰幼承家学,主业经济,业余文保,背着一部相机,跑遍南京大小古迹。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大规模拆除古城墙,朱偰呼吁叫停,中华门瓮城、石头城因而得以保存。但此举不久后即招来祸端……他是普查南京文物第一人朱偰最初不是吃文物这碗饭的,他1925年入北...

    139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反思[图文]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反思[图文]

    吕澎新绘画问题的提出想象一下数千年前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站在河畔,看见宁静的流水而发出感叹:生命如逝水,一刻也不停留。孔子要说的,不仅是生命,当然也包括历史、艺术和一切存在之物。从线性的时间特征来看,逝去的就是旧的,未来的则是新的。如果仅仅如此,新与旧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明了了。不过,事实远非如此,当新与旧同人类复杂多变的艺术生活纠结在一起时,则成了一道烟云迷乱的风景,时间的尺度在此...

    120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中国书法口决[图文]

    李德哲作品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喜吾娄安)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倘要平或下,反倒...

    3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近现代书画仍在调整[图文]

    章津才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红树室图》手卷流拍中国嘉德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流拍中国嘉德本刊记者马怡运阮富春每一幅好画都有故事。有的画家会把故事告诉你。吴冠中就曾在2007年至2010年间撰写了很多篇画作诞生记。那些精制美文,如其画作一般惹人喜爱。而多数画家没有这么做,因此我们只能从作品去体味、学习,或者请教专家学者。对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与感悟。对文物艺术品而言,还...

    150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西方解读[图文]

    《最后的晚餐》去年十月,曾梵志油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见上图)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1.6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当代艺术品世界最贵新纪录,这给了2008年后由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跌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注射了一针莫名的兴奋剂。当代艺术的门道和玄妙让很多圈外人无法参透。是谁决定了好和坏?又是谁操纵着巨额资金的走向?芬兰导演米迦•马迪拉(MikaMattila)一直觉得这是个令他琢磨且颇为...

    9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