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是艺术在退步还是批评家在退步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旭旭 点击 :

前几天,笔者在中央美术学院2012届研究生毕业展遇上了一位青年批评家,问及他对作品的看法时,他开始给我梳理艺术史了,什么艺术家的道德感与责任感荡然无存了,什么拷贝西方讨好市场了,什么殖民与后殖民了……听得笔者一个脑袋两个大,赶紧找了个理由先溜了。笔者之所以对此不感冒,是因为类似的批评早就成为了这个时代艺术评论中的陈词滥调,如在前不久的一个青年绘画联展的研讨会上,发言的批评家们众口一词也是这么说的,真是毫无新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像一顶大帽子,不分场合地被扣上,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反衬出这个时代人类思想的萎缩和浑身散发出的铜臭味。

笔者还在毕业展现场遇见了一位作品获得一等奖的作者。闲聊时,她向笔者诉苦:“以前吧,我的作品色调很重,总想反映点社会现实,画着画着就要崩溃了,后来导师问我:‘你是这样的人吗?做你自己最好了。’于是我就从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幻想出发,做了毕业创作,虽然得了奖,但院里又有领导批评我只想着脑袋里的那点事,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接下来该怎么走,我真不知道了。”

其实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的人不止她一个。那些发出尖锐批评声音的批评家们就知道该怎么走了吗?事实证明,在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平庸期”后,他们的批评也变得陈腐不堪,有时候看起来还有一种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荒谬——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太山寨,同时又诟病传统的山水画创作像“国内某地级市的老干部”怡情之作;在他们大笔捞策展费、润笔费和研讨会车马费的同时,又批评市场好的艺术家利欲熏心,一心讨好市场;有时批评艺术家作品符号化,有时又嫌他们不够符号化,不能自成体系;有时批评艺术家太过关注现实,舍弃了艺术本质的东西,有时又嫌他们只追求艺术美,不关心现实……反正,不管正着反着,批评家总是有话说。从他们不间断的否定声中,被批评的人永远搞不清楚他们的立场和什么才是正确的。当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苛责别人的时候,却对自己放任自流,从未意识到自己作为批评家身上所肩负着的使命。那些尖锐的批评,只不过印证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商业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情结的陨落和他们念念不忘的痴梦。

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艺术家活的更为真实。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商品化的消费浪潮对传统的文化与生活的割裂,使得商业成为这个时代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最大现实。那些50后、60后所具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对政治的狂热,早已让位于“小时代”中个人伤感和迷茫的情绪了。正如吸收了什么样的营养,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艺术家如何抗拒得了自己生活的时代?事实是,艺术家的作品不自主地变成了商品,而批评家虽然在社会经济转型中沦落为商人,却打死不肯承认自己的思想正在通过稿费、研讨会、策展费等一系列形式变相出售。

有不少批评家总是习惯性地痛心诘问:艺术何为?依笔者看来,若说艺术已经消亡,那批评也早已不复存在。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和高瞻远瞩,指点迷津的本领,纵使批评得再多也是枉然。此外,中国当代艺术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的腐蚀,但必须要承认,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政治需要的工具,年轻艺术家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的心灵现实,并因此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表达已经更新,而批评却跟不上了,OUT了,恐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现实吧。

相关文章

  • 谁是艺术家?[图文]
    谁是艺术家?[图文]

    我跟隋先生比较有缘分。2001年,那时候我刚来美院读书,我的舍友正好是隋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我记得那一年美院刚搬到望京新校区,当时美院所有的室外空间都布满了雕塑,宿舍楼前边就放着隋先生的“恐龙”。当时我就和身边的朋友说:“这件作品有意思!”他问:“为什么有意思?”我说:这是一个现成品的放大(隋先生的“恐龙&rdqu...

    129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郎绍君:寄情边塞心胸阔 兹游奇绝冠平生[图文]

    胡正伟河边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从宇宙宏观到分子微观,从摄影到三D造型,最新的科技手段正力争满足人类视觉对真实体验的要求。科技手段虽然能记录事物的瞬间和发展过程,但视觉真实却无法呈现事物对人的真情实感,这就为绘画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绘...

    7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所起作用并不很好[图文]
    徐悲鸿对当代美术所起作用并不很好[图文]

    朱新建(1953—2014.2.10)生于南京,著名新文人画家齐白石是一个非常好的画家。其实他是和湖南的小画家学画画,和小文人学写诗,但都比他的老师们好得太多了。他用的是吴昌硕开拓的所谓大写意的方式,同样的方法在吴昌硕手里俗不可耐,就是讨好读者,讨好观众,卖弄技巧,什么毛病都出现了;到了齐白石手里,腐朽变为神奇。就像一个破烂花棉袄穿在吴昌硕身上,一副穷酸相,穿在齐白石身上,太好看了...

    136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图文]

    从“大杂院”到客栈再利用让文物“活”了起来本报记者李佳霖平江客栈现状“古旧又不失舒适感。”“体验苏州生活的临时新家。”……这是2008年江苏苏州钮家巷33号平江客栈入选“中国最不能错过的10个客栈”时的评价,然而,谁能想到,5年之前,它是一个有...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书法家朱非先生的其人其艺[图文]
    书法家朱非先生的其人其艺[图文]

    朱非先生朱非,为人谦和,与人为善,他的作品浑厚端庄,苍劲有力。所以朱非老师的人品和书品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朱非,1945年生于浙江绍兴,自幼笃好书法,手追心摹欧体近50载,间或学二王、赵孟頫,及赵之谦北碑和《曹全》《礼器》二隶。品读朱非老师书法作品《古越龙山碑》,其书以欧体为基,结构严谨、端庄伟岸、点画精到、清劲秀挺、刚柔相济、气势双生,一点一画自有刚健之美、清刚雅正之气。朱非作品《前...

    138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他发起和组织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美术社团——决澜社;他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中国艺术的现代之门,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与世界同行;他创造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形态,表现了民族化的情感与形式;他一生研究学习传统装饰艺术,开拓工艺美术教育,这都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由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

    19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最近,得李铁映同志绘画作品集《心游迹》(文物出版社2011年出版),眼睛为之一亮。徜徉在铁映同志艺术作品的海洋里,欣喜、感慨、沉思、悟顿、励志等多种情感涌流心头。早知道铁映同志哲学思想的火花随时在头脑里闪烁,与人交谈时,常爆哲理名言。也早知道铁映同志酷爱书画,特别是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常常是静心凝气而又热情奔放于尺牍案头。但没料到他在书画艺术上有如此可喜可贺的成就。在铁映同志的艺术作品中,既...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中国美术展2月5日在韩国首尔Arko艺术中心开幕。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记者见面会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展会的主题和展示作品等内容。记者见面会后,范馆长接受了人民网视频专访。人民网记者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11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越窑青瓷怎堪凋零[图文]

    图片资料宁波素有“瓷母”之称,这里曾经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类玉、类冰”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宁波东钱湖“越窑”是浙江三大青瓷窑址群之一。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微博)博物院举办的“中国古窑址瓷片展览”,先后两次在香港和日本展出。展出的瓷片共500多件,其中,宁波鄞县选送12件,这些展品全部...

    12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谈人生:一半为理想 一半为现实[图文]

    小柯撰文/白郁虹“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没错,这是音乐人小柯创作的经典爱情歌曲《因为爱情》,但现在,它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部剧,一部被重新定义的“小柯形式剧”。6月21日,小柯形式剧《因为爱情》新一轮上演。与此同时,小柯加盟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正在广西卫视的每周...

    2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东阳木雕受机械化冲击 谁来传承传统工艺?[图文]
    东阳木雕受机械化冲击 谁来传承传统工艺?[图文]

    木雕艺人郭辉英在认真雕琢《十二金钗图》。老一辈雕刻大师终将离世,流水线上的年轻雕刻者如何承担传承重任?近日,工艺美术品和木雕(红木)家具行业最大规模的盛会——第六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在浙江省东阳市中国木雕城隆重举行。记者在无锡灵山展厅内看到一尊数米高的东阳木雕花瓶,一米多高的瓶颈部分是用整块楠木雕刻而成,上面“生”着数十朵精妙...

    49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显宝。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读书行路 意写造化大美[图文]

    马乐(左)与美协主席刘大为(右)马乐(本名,马建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书画院副秘书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外事局局务会成员。成长轨迹:1963年出生于太行山麓的古赵都城邯郸,自幼跟四处写生绘画的父亲“游学玩艺”。幼年在心里埋下的艺术种子在他数十年的求学、工作,读书、行路中滋生、成长。教育背景: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就读于号称“中国新闻...

    3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他捧红过萧亚轩、李玟、蔡健雅、刘若英,是许多大牌歌手口中的“谦哥”,也是台湾综艺圈教母张小燕口中“最懂女人心的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愿意》《好心情》等脍炙人口的歌词,无一不出自他的笔下。他就是台湾知名音乐人姚谦。上周六,蔡国强在浙江美术馆名为《春》的个人画展第一天展出,姚谦应邀为这位心中的绘画大师助阵,带来了一场名为《艺术与生活》的演...

    14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图文]

    高居翰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高居翰(JamesGahill)于美国时间2月14日在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7岁。他在《隔江山色》、《江岸送别》、《气势撼人》等系列著述中所构建的对于元明清绘画的独特叙事分析模式,被评价为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高峰。最后的著述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顶级博物馆之一。该馆前中国艺术部主任、现任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亚洲...

    9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