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年轻艺术家后继乏力:痛苦的抽象化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甜甜 点击 :

近一年来在一些院校作了不少讲座,与一些年轻艺术家讨论创作问题,亦接受一些艺术记者访谈。艺术首先是一个文化问题,如果说九十年代的文化症结在于逃避痛苦,80后新一代在近十年面对的问题则是痛苦的抽象化。

我的每次讲课或艺术讨论基本上是在与80后甚至90后对话,愿意来听我讲座或进行访谈的人不少,但他们与20年前我做文艺青年时的最大不同,即他们提不出什么问题。每次我讲完后底下通常都是一片静默,有提问者亦多是有关市场或网络上时髦的维权政治之类话题,鲜有个人从人文历史本身对艺术的思考。

当代艺术圈悄悄兴起了一场对年轻艺术家的后继乏力的焦虑性讨论,年轻一代的当代艺术技术上越来越精致,趣味上越来越漂亮。当代艺术品越来越像一件奢侈品或时尚产品,但看了后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些什么,这缺少的部分是作品中没有精神问题。在创作和听课时提不出有质量的精神史视野下的当下问题,可以说成为新一代的文化特征。

文革后,当代艺术在思想解放的背景下自身具有一条较为清晰的主题脉络,比如,走出“红光亮”、伤痕美术、乡土主义、黄土地的“寻根”、玩世主义、消费主义批判、前卫的本土化、女性主义、底层题材、公民社会的艺术等,这些随时代变化的主题系列本身就构成一个当代艺术的精神问题史。

自九十年代末,70后的“青春残酷”艺术成为一种借用当代艺术形式的没有精神史视野的自我感觉的表达,艺术放弃了其自身的内在讨论,而关注艺术与艺术制度、艺术市场的关系。艺术在自我感觉的名义下,似乎无论怎么肤浅都是对的,它的价值是在制度(艺术双年展或美术馆展览的名声累积)和市场(作为商品或金融衍生产品的资本化)体系的自我实现。

除了面对公民社会和底层问题的纪录片等创作,当代艺术放弃了它的批判性和1979年改革以来的精神解放的问题史。这并不意味着当代艺术的环境不再有批判对象及其内在的精神问题,年轻一代的内心仍有的焦虑和成长期的痛苦,但在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看不到。理论上,艺术的深刻在于文化批判和表达痛苦,但年轻一代的艺术越来越漂亮和技术化。

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一代人的痛苦开始抽象化。大部分艺术青年从十几岁学会到美院毕业,基本上不直接接触底层社会,即使在微博和网络上看到底层的痛苦,亦无切肤之痛。大部分美院学子会因学院不公、两极分化、经济致富、就业压力等现象产生焦虑,但这种焦虑的对象来源是结构性的,对结构性的焦虑即是一种抽象化的痛苦。

如何表现一种结构的、间接的、抽象化的痛苦,成为这一代人的艺术症结。新一代人习惯将直接的本能体验作为一种创作资源,比如他在校园、超市、教室、酒吧、地铁、影院以及网络等日常经验作为一种艺术资源,他们还以这一代从小耳濡目染的商业文化的形式作为可吸收的视觉特征,比如广告、海报、家具等商业设计,卡通艺术和插画,MTV、电影特效和电子游戏等影像,这些商业艺术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艺术。

不含有精神史视野和批判性吸收的凭借自我感觉的新一代艺术,因此在画面或者艺术视觉上表现出一种内在空洞的漂亮,因为底层的劳作之苦、贫穷的环境和自身结构性不公,都不在年轻一代直接的对象化体验中,年轻一代从直接对象获得的都是漂亮的资本主义环境设计和小资经验。对结构的认识并不缺乏上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各种批判理论,比如新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后殖民主义、媒介理论、帝国理论,以及大卫·哈维的资本空间理论和德勒兹的感官逻辑理论。但这些理论并未进入美术学院的选修课。

由于社会维权和微博民主的广泛影响,年轻一代不乏关注艺术的社会干预和艺术政治的议题。但新的时代下不可能再回返上世纪的左翼艺术或宣传木刻,亦不可能重复九十年代初给毛泽东像打格子的波普艺术,或者玩世不恭的光头青年。

这个时代的艺术需要一种语言政治,而不是一种抗议性的政治艺术。后者试图表达一种日常经验中的直接痛苦,但这种痛苦逐渐退出了年轻一代的感官触角所能触及的范围。他们需要在哲学化的结构上揭示一种更抽象化的痛苦,通过语言本身揭示的深层危机来实现一种精神政治。

相关文章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成了残酷的江湖[图文]

    书画江湖有艺术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书画大国里,画界规则、艺术权力、资本狂歌、圈子运动、艺术洗钱、艺术工业化……早已将诗情画意的书画艺术浸染成一个残酷的江湖。文_陈湘鹏秦醉辞去杂志社美编的工作,做了一名画家。一个美术编辑的职业生涯有限,到30岁就很尴尬;一个艺术家则更有想象力,在当代中国能成为最耀眼的明星。2006年秦醉离开体制,成了一名自由人。一边在住处附近...

    97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红果之歌(中国画)李德哲同李德哲先生结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数年前,观李德哲先生书画作品,印象颇深。近日得暇细品之,其画笔简墨丰,骨力洞达、气畅意雅、厚重质朴、满阳刚之气,读之使人振奋。细回味,感之良多,不揣冒昧,执笔抒怀,一吐为快。古人云,书画乃文人之轶事,观历代之画家皆与传统文脉相承。李德哲先生,号周口店醉翁,心元草堂主人,籍豫之周口,生于军人世家,天赋颖慧,勤学善悟,乃哲学博士...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席勒:曾经被控以色情污染艺术的画家[图文]
    席勒:曾经被控以色情污染艺术的画家[图文]

    席勒的《裸体女人》埃贡·席勒20岁时便已经达到了其艺术的成熟期。1910年创作了首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现主义作品,随后又在短暂的8年时间里创作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作品。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

    98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图文]

    ▲范迪安说,我们要走出去,但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田朝晖摄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

    164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油画创作:真诚是艺术的生命[图文]

    刘曼文作品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具两个基本品质:认真地面对客观世界,在观察、分析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汲取创作的灵感;善于审视和寻找自我,不断从自我的体悟中发掘自己的才智与潜能,找到自身在艺术中的位置。对艺术家来说,表现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应该是合二而一、互为表里的。从表面上看,画家画的是客观对象,实际上是在画自己,是在呈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刘曼文作品我一直关注女画家刘曼文的油画创作。这位受过学院...

    12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在巴黎:约会艺术(上)[图文]
    在巴黎:约会艺术(上)[图文]

    韦罗内塞卡纳的婚宴巴黎,是繁华旖旎的艺术之都,是世界时尚的中心,是建筑艺术的代表,是古城保护的楷模,是文化环境的典范,是我心目中的艺术伊甸园,多少年来总是让我魂牵梦萦。辛卯孟冬,我有幸接到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贝莱克先生的邀请,踏上了去往巴黎的航班。来到卢浮宫馆藏馆已是第二天下午2点。面对数十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顷刻间仿佛回到了中古世纪。雕塑《维纳斯》,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

    6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去纽约寻找艺术梦[图文]

    艾敬撰文/有泉摄影/晨曦艾敬的艺术足迹20世纪90年代的艾敬曾经作为歌手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是中国内地民谣的领军人物之一。代表作《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追月》等。1999年,艾敬师从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后定居纽约,逐渐淡出乐坛。开始一心从事绘画创作,将绘画从爱好提升为自己的事业。从2007年开始,艾敬以视觉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到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中来,曾经在北京、上海和纽约举办过3...

    51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波点拥有太阳的形状,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征;它也有着月亮的形状,这意味着宁静。圆形、柔软、色彩斑斓、无知无觉、不可捉摸,波点成了一种运动。波点是通往无限的方式。1969年3月17日,草间弥生与一些艺术家在纽约中央公园83岁时,草间弥生再次来到纽约这座对其影响至深的城市。她一生的作品,从她尚未到达纽约的上世纪40年代,到其离开纽约的70年代之后,被精心挑选,以回顾展的形式,陈列在纽约惠特尼美术...

    1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西藏之美何处寻?[图文]
    西藏之美何处寻?[图文]

    古冰作品《朝着喜马拉雅》记得多年前进藏时是那般好奇与惊喜,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内心也不免惶恐,自问西藏的美是什么,你找到了吗?西藏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是接近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有雄伟峻峭的高山,这里有最美的湖泊,有成群的牛羊和漫步在高原的野生动物,有热情豪迈的藏族同胞,有美丽的建筑群;在这里我们可以俯瞰大地,可以纵横河川,急流和大风鼓舞起我们的意志,在天、地、生灵之间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造型空间。...

    17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不要落入书画伪作的圈套[图文]

    王原祁(1642-1715)仿梅道人笔意纸本立轴,82×45.5cmRMB:1,800,000-2,000,000。书画作伪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前人之述备矣。但如今的藏家仍会一次次中了作伪者恶意的圈套。正如资深藏家蒋文进的告诫:“藏家们上当受骗并非真的毫无书画鉴定知识,而是当貌似天大的‘漏儿’摆在面前时,原本的判断力丧失殆尽,轻而易举地&lsquo...

    14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当代艺术品被保安当做垃圾扔掉引争论[图文]

    被扔掉的当代艺术品。劳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这场“物质内外的当代艺术开放展”在时尚天河商业城如此喧哗的展场开幕。开展日期和展场都可以用“热闹”二字来形容。这样的展示形式与展览策划的本意正好相得益彰,丰富的物质世界在开展时刻呈现出另一种能量,从而更加反衬出对精神世界的反思诉求。在展览中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据策展人世宾透露:27日下午布展,约3点多钟...

    18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用科学来解释经典艺术品[图文]
    用科学来解释经典艺术品[图文]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达·芬奇名作《贤士朝拜》,246x243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谭薇/编译艺术史家在达·芬奇名作《贤士朝拜》中看到的是哲人对宗教的怀疑与冥思,诊断专家莫里吉奥·塞拉奇尼看到的却是一头大象!没错,在层层油彩之下潜伏着一只“孤独的大象”,平常人肉眼不可见,在红外镜头之下却是无所遁形。X-射线告诉我们的真相还包...

    8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文]
    万米书画长卷收藏策划者田太华——实干型艺术梦想家[图文]

    万米书画长卷集成者--著名策划收藏家田太华我曾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过苏轼的真迹,想到这些作品穿越千年的时空展现在眼前,不禁感叹艺术的永恒。我也曾在世博园中国馆参观过中国书画展,那些水墨山水意境空灵,书法或遒劲或飘逸,想想眼下虽然已是电子信息化的社会,多少古文明已化为历史的尘埃,但中国的书画艺术却一直延续至今,不禁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的瑰宝不仅需要有人来传承,更需要有人将其发扬广大,推向世界。毫...

    19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