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元素只是当代艺术中的快餐盒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河马 点击 :

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中国思潮”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看似伟大,实则渺小的名词。一个难以启齿的现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石及理论几乎全盘照搬于西方,而“中国元素”却只能退居边缘位置,挣扎求存。尽管近年西方艺术界亦一度兴起所谓“东风西渐”潮流,但“中国元素”所充当的角色,仿佛仅仅是一种辅佐和点缀。

面对如是背景,今年3月起,雅昌艺术网诸位艺评名家,掀起了“中国元素如何在当代艺术圈中求存”的讨论,他们的博文和评论,指向以下议题:在“传统元素”不断流失的今天,“中国思潮”是否已经过时?什么样的条件和情境下,“中国元素”才有可能复苏,中国何时才能成为世界艺术版图中的重要板块?在解构主义将西方传统肢解得面目全非时,与之相对的,“中国传统”抬头的契机是否即将来临?

中国文化是“早泄文化”?

如果不是所谓的“东风西渐”,在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氛围中,你确实很难找到“中国”的存在感。

“中国传统”的流失是隐形而迅猛的。目前,被主流话语圈认可的所谓“当代艺术”,大多围绕装置、行为艺术、抽象创作等形式运行,中国传统的“水墨”、“禅意”、“境界”、“诗意”等元素无法跻身其中,难觅一席之地。而更致命的是青年艺术家的“数典忘祖”,一大批“艺二代”及学院精英,自幼深受西方美学理论体系的熏陶及浸淫,创作理念也极力朝“西化”靠拢,他们所认可或执行的创作,大多迎合西方解构主义的潮流,摆出杀气腾腾的“叛逆、先锋”姿态,似乎要把所剩无几的传统中国元素从艺术的辞典里彻底抠掉。

即便是偶尔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创作、打出“传统”旗号的少量新生代艺术家,他们也难以形成一股“中国思潮”。正如《中国画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江福全对南都记者所说的那样:“一些‘80后艺术家’支离破碎地吸收着传统、把‘传统元素’当做一种所谓的‘时髦’,生搬硬套地添加到装置、行为艺术里,这不是运用‘中国思维’的创作,本质上还是一种西方理念指导下的新兴艺术品。这样的‘中国元素’,实际上已经被快餐化。”

在一些艺评家看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时至现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早泄文化”。这正如知名艺术评论人彭德所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也常常是早泄的文化。某种学术主张一旦成为热门话题,几乎命定地会被冷落。”自“五四”以来,多年与西方思潮的对冲和PK中,“中国文化”总是阶段性地以某种“潮”的方式流行一阵,马上又归于沉寂,如此循环往复,却偏偏无法阻止“西学”登堂入室、反客为主的现状。

不过,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中国元素”又开始了新一轮反思。西方艺术界的现状似乎给了中国传统新的复兴契机。解构主义的出现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西方经典哲学、经典史学、经典美学等等骤然成了明日黄花,被各种犀利的艺术舆论打入冷宫,西方艺术界也面临着传统“找不着北”的尴尬。于是有艺评家提出,“当解构主义把西方思想拆解得不成片断的今天,中国学术界与其前仆后继地续其香火,不如另起炉灶。中国人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或许能为人类的思想方法以至精神境界开辟出新天地,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难道,一场“中国元素”的艺术复兴运动,即将拉开帷幕了吗?

“中国式表意”需与全球化语境结合

中国艺术传统中,一个十分典型的倾向是“求禅”、“求韵”、“求意”,对虚幻、玄妙的境界乐此不疲,这也构成了奇特的中式象征文化。直到现今,仍有一批坚持在传统水墨画领域中的资深艺术家,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艺术媒介的冲击之下,他们的创作理念,始终没有背离“韵味”这一基本的中式准则。而这些“意境”、“虚玄”的元素,有没有可能催生一种“新中国思潮”,为中国当前尚处弱势的艺术环境注入一针强心剂?

在江福全看来,以“意象”为最高审美的中国艺术,无论到了哪个时代,这一基本准则都不会显得“过时”。“现在,坚持在传统水墨领域中的艺术家,仍然在‘心像、直抒胸臆’这一原则下进行各种‘写意艺术’的创作,这种大写意艺术需要有很深厚的笔墨功力和人生阅历修为,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能有较全面理解,才能绘出一幅好的作品,中国水墨画不单纯是架上艺术,它讲究天人合一、立意高远、空灵超脱、笔情墨妙,就笔墨功夫而言,没有二三十年的努力修炼基本是谈不上有水墨禅意,大批艺二代因年龄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修行,只有用颠覆传统走当代艺术这条捷径,来取得名利,观念可以一日一新,功力需要五十年以上修为,今天的前卫就是后天的落后,所以功力修为到了极致,几百年后依然会令人崇尚,这就是水墨画的文化魅力。”

因此,在他看来,所谓“新中国思潮”,实际上就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功力,只不过,求意韵、求表象的同时,需要多兼顾一些“全球性”、一些时代感而已。

江福全继而提出,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新中国思潮”会对一批有才情的水墨画家产生影响,让他们在传统与当代画语中找到灵感,解决传统绘画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墨画的全球化的语境。“好的传统水墨画家也面临着需要融入光影、体面与解构等当代艺术元素,紧随时代创作出灵动与意象完美结合的作品,在全球共识的语境中不失为优秀的水墨画家。”

也就是说,“新中国思潮”本质上是一种“中体西用”的创作思路,它是对西方艺术理论统治全球这种长期艺术格局的宣战,它试图改变“西体中用”的昔日模式,要让“中国潮”成为世界艺术的核心流派。

“新中国思潮”需避免“民族主义”倾向

“新中国思潮”这一新颖名词的提出,固然有助于提振中国在当代艺术圈中的民族士气,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它还是一个空虚的概念,对民族性、地域性的过度强调,又有可能导致新的误区。

“我们艺术界的基本理论、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于是很多中国艺术家、艺评家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谈中国性,希望迅速将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给抢回来,这种迫切的情绪又会进入一个新的悖论。”深圳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告诉南都记者,“新中国思潮”试图摆脱西方阴影另辟蹊径,但这种“思潮”的描绘方式,恰恰又正好是“西化”的,“对国别、地域性的强调和关注,不正是回到西方‘民族主义’的老路上去了么?这种‘中国可以说不’的思维,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吻合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思路,反而是一种过时的思维。这种‘中式思潮’的提倡,可能会使我们陷入一种理论的缠绕之中。”

在孙振华看来,“新中国思潮”是否出现并不重要,当务之急是少一些虚妄的“民族自豪感”、少纠结一些地域性的问题,而是把视野落到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当中去,这才是未来艺术的正确方向。“如果说,未来的艺术真的一定要有地域性的话,那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更关注中国社会、中国民生中最尖锐、矛盾冲突最大的问题。比如,环保问题,中国的表现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不同的———在耕地和开荒仅能满足基本的农业需要时,我们是选择‘生计’还是‘环保’?还有就是女性艺术,中国的女性,价值观、属性及意识形态、文化教育水平等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她们的艺术观、创作方式也有许多别致的特点,如果说这也算一种‘中国元素’的话,那么这些‘中国元素’恐怕是更值得开发的。”孙振华认为,“地域性特征”不是大张旗鼓地打出某种“主义”、“思潮”的旗号便可人工炼成,而是在艺术家长期的自我修为、自我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状态,这种“地域色彩”才更具生命力。

在西方艺术界仍然流行“解构主义”的今天,中国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地走上“建构主义”的道路?在孙振华看来,“建构”固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当下的中国艺术、文化生态并未发展成熟,恐怕也难以形成“建构主义”生长存活的土壤:“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批判性、否定性尚未发展到位,还难以直接进化到‘建构’的阶段,‘建构’一词固然很诱人,但所谓‘新中国思潮’式的‘建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中,从而忽视我们更紧迫的现状和困境。”

就连一些“80后”新兴艺术研究者也认为按地域分野的艺术研究思路,已然过时。“80后”艺评人TOTO告诉南都记者:“我的感觉是,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有东西之分呢,在我看来,这不再是一个意识形态或者文化比较的时代,在艺术理论界,这种地域性的分野、中西方之分已经很少提及了。”

相关文章

  •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刘会群的蛋雕艺术[图文]

    蛋雕刘刘会群蛋雕刘,本名刘会群,号品蛋居主人,中国著名蛋雕艺术大师,现居辽宁省本溪市,中国多种蛋雕艺术形式的开先河者,其工作室品蛋居,为世界鸸鹋蛋雕,鸵鸟蛋雕等精品蛋雕艺术的创作源地。雕刻刀磨出的茧1998年11月28日,随着辽宁电视台国际部《中国辽宁》节目在国内外的播出,本溪的蛋雕大师刘会群,以精湛的蛋雕技艺被国内外蛋雕欣赏者所认识。二十分钟的专题报道中,观众无不为其精彩的蛋雕作品所感染,在...

    6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文]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文]

    应天齐本报记者高素娜9月15日至19日,由艺术家应天齐发动,建筑专家付志强、胡石、刘克峰积极响应共同发起的“应天齐——‘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得到了安徽芜湖市民的积极响应,数千名高校大学生、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及白发苍苍的古城老居民等聚集在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各个时代建筑遗存的砖块。此次...

    9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追忆赵无极:他很反感缺乏情感的作品[图文]

    林鸣岗近影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离去,震惊了整个华人艺术圈。由于近30年来很少回国交流,赵无极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他的抽象画那样,如同一个遥远而迷离的符号。曾旅法18年的香港油画研究会主席林鸣岗是赵无极的忘年交,本报记者赴港采访了他,听他讲述赵无极的故事。在封闭的画室里描绘心灵的世界林鸣岗上一次见赵无极,是在四五年前的一个艺术活动上,当时后者虽然反应有点慢,但状态尚好。“原本去年圣诞节...

    188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别把“占领男厕”全当行为艺术[图文]
    别把“占领男厕”全当行为艺术[图文]

    2月19日,广州数名女大学生在越秀公园旁边的公厕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她们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2月20日《广州日报》)现实社会中,公厕厕位“重男轻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实践中,这种厕位设计显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合理...

    193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风格琐谈[图文]
    风格琐谈[图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每个人都有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艺术上讲的个性却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的个性。作品中的艺术个性,或者叫风格,反映的是人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刘熙载在《书概》里讲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所谓的“如其人”,如的是“其学”、“其才”、“其...

    14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纯爷”吴山明[图文]
    “纯爷”吴山明[图文]

    吴山明黔南佳节68×138cm2013年大凡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作序,又出席开幕式并用他煽情的语调脱稿致辞的画展都是重要的展览。肯定,只要是个展,个展的主人绝对就是一个大腕级的人物。6月19日,刚刚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引起轰动,“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继续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高调登场。高调的吴山...

    26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小花(油画)110×75厘米2012年毛焰李盈天人物名片毛焰,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其中包括2002年法国巴黎皮尔卡丹博物馆的“巴黎:北京”、200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BEIVUE美术馆的“今日中国”、2008...

    2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文]

    周先生与廖昌永(右一)等爱徒手拉着手同唱《长城谣》。记者刘洪洋摄见习记者赵宇她,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中国之莺”之称享誉海内外,她,几十年间培养了张建一、高曼华、廖昌永、方琼、李秀英等大批优秀声乐人才……昨晚,9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家乡人民的掌声雷动中登上琴台音乐厅的舞台,与爱徒们共唱了中国名曲《长城谣》,尽显大...

    4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大卫·林奇出生于1946年,早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在70年代搬去洛杉矶,在那里他以实验性的邪典片《橡皮头》(Eraserhead)开始了电影生涯。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如今,林奇迎来了他艺术家生涯的一次复兴:在2007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的展览后,他在纽约的Tilton画廊,及洛杉矶KayneGriffinCorcoran画廊的新空间作过多次展览,此外在德国和丹麦也有展出,同时还通...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费大为作为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欧洲展出的“推手”,费大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了如指掌。然而令他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性和创造性摆在西方大师面前毫不逊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却一步步倒退,以至于“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上周六,他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大地魔术师”和中国当代艺术》...

    2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莫言旧居萝卜被拔是中国式迷信心理在作怪[图文]
    评:莫言旧居萝卜被拔是中国式迷信心理在作怪[图文]

    我一直在想: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究竟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一大批文学青年以及一大批出色的作品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现在,暂时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迹象。没想到的是,中国式的迷信却在莫言的光环下逐渐蔓延。跟莫言有关的东西火了,跟莫言无关但强拉硬扯的东西也火了。莫言跟酒扯上了关系,跟饺子扯上了关系,跟山药扯上了关系……高密跟着莫言火了,同样不再平静的还有莫...

    19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与日韩相比中国主流雕塑美学表现较羞涩[图文]
    与日韩相比中国主流雕塑美学表现较羞涩[图文]

    韩国·KimJungHee作品《SPACE2013-Dalhangari》。南都讯记者陈晓勤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艺术博览会上,重头戏“201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吸引不少市民的关注。这个堪称迄今亚洲最大雕塑展的年度盛会,22年来首次落户中国大陆,集结了153位活跃在亚洲雕塑界的艺术家的作品,百花齐放。因为首次落户中国,自然让人思考中国雕塑与其...

    1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图文]
    刘野:艺术不是批判社会[图文]

    刘野《竹子的构图4号》布面丙烯50×70cm2011年作刘野供图>>创作学会放弃比得到更难此前在中国美术馆油画双年展上展出的《竹子的构图》已经回到刘野的画室,现在墙上挂着的《静物系列》是刘野准备在明年办个展的作品。从色彩热烈的“小海军”“小兔子”,到竹子和月季的一白一黑,刘野说道,中年后的他在学着放弃而不是得到。刘野现在更关注的...

    142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近日,“军旅•行旅——孙立新油画精品展”在广州江南世家揭开帷幕。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接受了本报专访。范迪安就写实油画被市场热捧、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不足等问题,率性直言,鞭辟入里。他还表示,这当中的不少观点,是他第一次公诸媒体的。而本报也希望这样的探讨,无论是对整个社会审美取...

    9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以陶瓷语言释佛陀庄严[图文]

    东方古韵180×70cm材质:高温色釉窑变编者按: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在胚胎上,经过1380℃高温,自然形成的有色陶瓷。俞军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语言的材质之美,独特之韵。他利用了高温色釉不易掌控的特点,在抽象美基础上,加大具象美的表现力,在自由与控制之间,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敦煌印象高50cm宽3...

    11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