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批评家陈默:三十年后看川美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蜜柚 点击 :

今天的各大码头的掌门人,多来自和受益于那个开放时代和开放人性化的教育。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成了各级教育和学院部门的领导,并成为今天下滑不止的学院教育被问责的对象。风水轮流转,今夕是何年?

话题来自于下列新闻报道:3月14日下午,由赵力策划的《“山川蒙养20年”:川美艺术家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展出了170余件来自川美和曾毕业于川美的多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这批令人惊叹的作品几乎是被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垄断性”地收藏。时隔三十年,这批作品无论学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林先生是故友,其旧时大本营在台北,这些年的老窝在成都。他在三十年前即开始了先知先觉的积沙成丘的收藏。更重要的是,他资助和提携了当年少不更事的一帮莘莘学子,在勤奋努力中走过那个物资匮乏精神亢奋的时代,奠定了他们百折不挠走向成熟的基础。

三十年前旧瓶装新酒

回头看三十年前的学院教育,虽然当时仍在旧体制里惯性推进,但新思维新课程新可能新作为却在“旧瓶”中不断“装新酒”,滋养了那个时代一大批求学若渴的后生今天的各路掌门精英们,相比今天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以课程设置为例,当时围绕艺术教育主干的课程基本合理,完全不似今天的许多陌生、无用、尴尬的课程内容,占用了太多宝贵的学习时光,以至于会产生艺术院校在向理工科院校看齐的错觉。至少研究生招生重专业重导师选择,才没有出现曾经的教育受益者陈丹青在成为博导后招不到学生的烦恼和羞辱。另外,大家都明白艺术对天赋要求苛刻,学艺之路难于上青天,出艺术家的几率比出科学家低的太多。

三十年后学院教育成问题

说来令人唏嘘,今天的各大码头的掌门人,多来自和受益于那个开放时代和开放人性化的教育,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成了各级教育和学院部门的领导,并成为今天下滑不止的学院教育被问责的对象。风水轮流转,今夕是何年?为什么我们愿意回头看三十年前的学院教育?为什么我们会屡屡责难今天的教育?不要再不切实际地羡慕欧美的先进教育,其实要求真的不高,人们只希望重现三十年前学院教育的美好时光,就真的有那么难吗?理理数数看问题:衙门化的院校管理、行政化教条化的课程设置、院校大合并毁掉众多名校、扩招再扩招的灾难、重普及轻人才的教育、全民办艺术教育的荒唐闹剧……

对现实的悲观哀叹,使得我们不得不再回头看77、78,再看三十年前的学院精英化教育成果,诚如川美艺术家大展给我们带来的回忆和思考,目睹眼下正日益衰落的八大艺术院校,遍地开花的艺术院校徒子徒孙,我们还能说什么?前进还是倒退本来不是问题,现在成了很大的困扰学院教育的问题。何去何从?天遂人愿……

相关文章

  • 王清州的油画:书画外的游戏之举[图文]
    王清州的油画:书画外的游戏之举[图文]

    王清州油画作品《小黑》“敢破敢立”王清州熟悉王清州的人都知道,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大家呈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作品。每一次新作的露面,都让师友们惊叹他在艺术上的勇毅求索。一方面,这说明艺术家有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清州一直处在艺术思想和形式上的“破-立-再破-再立”这样的演进历程。艺术家可不可以打破固有的程式?艺术创作可不可以更关注...

    19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知女”评选是高级黑吗?[图文]
    “知女”评选是高级黑吗?[图文]

    如果说知女评选还有一点微弱的正面意义和价值,那就是提醒我们,名人的形象大多有虚构成分——这是一个最普通的常识,但很多人却不能领悟到它。近日,一家娱乐周刊选出当代五大“知女”:新闻知女柴静、民主知女伊能静、微博知女姚晨、文艺知女汤唯、财经知女曾子墨,并邀请11位公共知识界男士点评。对于“知女”,杂志是这样定义的:&ldquo...

    9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培根:20世纪的黑暗之心[图文]

    很多人认可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具象画家,而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岁末年初,这位已故英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在澳大利亚举行。从中观众可以看到,随着他的人生进入不同阶段,他的技术如何发展,主题内容如何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一生都记录在作品...

    68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文]
    学者颠覆梁思成:文章曾大段借鉴日本学者[图文]

    昨日,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在理想国文化沙龙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供图)新京报讯(记者姜妍)昨日举行的三场理想国文化沙龙为今日即将开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拉开了序幕。在“梁思成与他的时代”沙龙上,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称,梁思成和林徽因在193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大段文字都借鉴了日本人伊东忠太写的《支那建筑史》一书,而非他们原创。梁思成研究还有大量空白...

    3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图文]
    鲍勃·迪伦的画跟他的歌一样有灵魂[图文]

    鲍勃·迪伦为SkipSharpe画的肖像画。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记者廖阳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本月将在伦敦办画展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

    14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主任、美协理事胡宝利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李德哲先生的画展,并在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故乡周口,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氛围。为此,我要感谢周口,感谢周口的文化,感谢老子故乡博大的哲学气场。李德哲先生是从河南周口走出来的青年画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走出星辰走出梦》、《飞翔的眼睛》两部诗集,在校园诗坛上引起震动,获得&l...

    5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图片资料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Winkleman写道。&ldquo...

    10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雕塑大家吴为山称艺术离不开技术——在亚洲雕塑界,吴为山以他融汇东西的意象雕塑不停地开创着一个又一个“首次”。2003年,他那几乎手不盈握的《睡童》,一举夺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50年展的“攀格林奖”,很快,他成为首位当选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的亚洲艺术家;2012年,他的《天人合一&md...

    4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7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图文]

    引言: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可以统一定义的具象雕塑。拿福柯的话说,类似具象雕塑的说法可以看做是一种“回顾性的假设”。意思是,当人们有了具象雕塑这个概念之后,会用自己所理解的具象雕塑的观念和看法,采用形式类比的方法,将过往历史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的雕塑,归并到这个概念中。这是一种倒着看历史的方法,是站在此时的立场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追认和赋予。学术界对具象艺术的一般理解,是指艺术形象与...

    12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比醒来更让人迷醉[图文]

    睡着的维纳斯乔尔乔内是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来到这个世界,只度过了三十二年的短暂光阴,不幸死于鼠疫。乔尔乔内留下的作品不多,可以肯定为真迹的只有六件。然而,对威尼斯画派,对世界美术史而言,乔尔乔内的名字是辉煌的、不朽的代称!《睡着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的巅峰之作,但这幅画没有完成他就过世了,背景的风景部分是另一位大师,也就是乔尔乔内的师弟提香续完的。或许受了这幅画的影响,提香后...

    19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图文]

    朱非先生他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楷学欧,行学二王、赵,隶则慕王福厂。留连传统,追求秀美流畅、神韵俱足、点划精到的功力。至今书法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偶尔一次,《书法导报》总编姜寿田的来电,说吴汉东向报社推荐了他。要他立即用电子邮件发一些作品过去。《书法导报》竟用整整四个专版作了介绍,而且总编姜寿田亲自为他写评论。这并不让人惊奇早在他题写“古越龙山酒楼”牌匾,一次全...

    23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碑帖兼容 遒劲奇崛——顾翔书法艺术[图文]
    碑帖兼容 遒劲奇崛——顾翔书法艺术[图文]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无数志士仁人一接触这门艺术就疯狂地爱上了它,并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当代书法家顾翔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书法家近照顾翔自幼酷爱书法,且有较高的天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艺仍是他不懈的追求。书法是顾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先后临摹各种名家法帖,经三十余年勤奋跋涉,临池不辍,经反复体会琢磨,汲碑帖之灵气,采各家之神韵,成自己之体格,草、隶、篆遒劲...

    196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写意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和形态[图文]

    熊广琴《静观》近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追问写意花鸟画的终极价值。其实,对如何让自己的花鸟画“现代化”,每一位画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做着不同的努力,我原以为在“中西”之间有一条自己的路,但却在观摩了西方各个流派的大量原作以后又自行否定了。还是沿着中国画本体道路走,因此我选择了潘天寿和郭味蕖两位中国意笔花鸟画...

    16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