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壁画当以历史作为最重要的坐标和资源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悠悠 点击 :

1979年,是中国现代壁画艺术复兴运动的转折点。首都机场壁画创作被赋予了超越艺术的时代风向标的含义。

改革开放后,公共艺术从表现手段到制造工艺,都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和产业化的趋势。

今天的中国公共艺术家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公民社会的出现将大大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

当下公共艺术更加关注艺术所面对的新问题,如:民族与国家、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公共传播与个性语境等。

袁运甫被誉为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主要奠基人,所谓公共艺术,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公共开放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壁画是公共艺术的代表,袁运甫对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他一个甲子的创作生涯,始终都没有离开壁画艺术。

早在远古时代,壁画已经作为描绘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状态的艺术形式出现,时至今日,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效应。中国的壁画有悠久的历史,但中国确立公共艺术这一概念的时间却不长,公共艺术概念被确立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社会走向文明和公民化社会的现实反映。因为公共艺术与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紧紧相连,透过它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可以更形象地折射出中国绘画、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接受本报访问时,袁运甫说:“近百年来,以壁画、雕塑、公共装饰艺术为代表的公共艺术,面对国家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变迁,在完成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社会作用。”他提出,公共艺术特别强调对重构传统文明的信念,“历史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坐标和资源!”

壁画能够生动准确地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状态……“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复兴运动”被赋予了超越艺术的时代风向标的含义,标志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创作人文精神新时代的到来

谈到壁画,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敦煌、汉墓,或者是欧洲古老教堂中的名家名作。袁运甫说,壁画能够生动准确地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状态,“中国是壁画的国度。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远自先秦以来,绵延两千余年的历朝历代的壁画和公共艺术遗存。从汉代的‘非壮丽无以重威’,到近代鲁迅先生提出壁画‘最能尽社会责任,属于大众’的看法,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们如何重视壁画和公共艺术的作用与文化力量。”

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壁画群在首都机场完成。壁画总面积将近500平方米,包括《哪吒闹海》、《森林之歌》、《民间舞蹈》、《科学的春天》、《白蛇传》、《巴山蜀水》等7幅。壁画样式涉及传统重彩画、传统水墨画、陶瓷拼镶画、腐蚀玻璃画、磨漆画、丙烯画、油画和贝雕画等。这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影响深远,被称为“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复兴运动”。

作为此次大型艺术创作的重要参与者,袁运甫回忆说,1979年,是中国现代壁画艺术复兴运动的转折点。“当时,在老一辈艺术家张仃先生的领导下,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为主的艺术家们为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创作了一批公共艺术壁画作品。主题包含历史典故、祖国山河、民间神话和科学精神等多个方面。”那正是中国人打开思想禁锢、睁眼看世界的时候,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热情也刚刚得以解放,而首都机场的壁画创作作为一个著名的美术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杜绝了以政治挂帅、三突出、形式同一化的创作方法,有很多过去不曾有过的突破。”首都机场壁画创作被赋予了超越艺术的时代风向标的含义,标志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创作人文精神新时代的到来。可以说,这是公共艺术感应社会脉搏并影响时代进程的一次集中体现。

以壁画、雕塑、公共装饰艺术为代表的公共艺术,面对国家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变迁,在完成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

回顾过去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壁画、雕塑、公共装饰艺术为代表的公共艺术,面对国家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变迁,在完成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对此,袁运甫提出,要从几个历史阶段来考察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首先是从1949年说起,当时提倡文艺为社会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因此,艺术界开展了大量面向农村、工厂和基层机构的公共艺术创作活动,形成了第一轮中国壁画运动的高潮。”袁运甫回忆说,那时,艺术家深入到农村和工厂第一线,在墙上绘制表现大生产的壁画和宣传招贴画,使这一艺术形式发挥出了巨大的社会审美普及和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一大批公共建筑,特别是北京的十大建筑,天文馆的天顶画等国家形象工程建设,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确立了中国公共艺术为国家服务、为民生服务的基本格局。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已经设立了壁画艺术专业。“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墨西哥和智利壁画家先后到中国访问。他们带来了南美,特别是墨西哥壁画运动的介绍,中国的壁画家们看到后十分兴奋、热血沸腾。因此,提出了国家应当更多地重视公共艺术社会作用的建议,并呼吁尊重艺术创作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过,随着“文革”的开始,这一文化理想诉求没有得到实现。“‘文革’期间,中国现代艺术发展遭到了极大的伤害,创作严重背离艺术发展的规律。那时候也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艺术创作活动,不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途夭折了。我本人就为北京饭店大堂创作过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后来胎死腹中。到了1977年,为建设毛主席纪念堂,政府在全国选派艺术家参与创作。到了‘文革’之后,停滞多年的壁画、雕塑、公共装饰创作工作,才终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

改革开放后,公共艺术展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文化寻求开放,努力探索创新,逐渐确立本土文化特色,增强自信,加强文化主体意识的进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与生活、与大众的关系也日渐紧密起来,包括壁画在内的公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公共艺术所面对的空间越来越广阔。”袁运甫说,过去,公共艺术大多集中在“楼、堂、馆、所”,后来,开始向社区、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扩展,展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内涵。

“在表现形式上,公共艺术开始更注重环境、建筑与城市化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表现手段到制造工艺,都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和产业化的趋势。”袁运甫认为,上世纪后20年公共艺术的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寻求开放,努力探索创新,逐渐确立本土文化特色,增强自信,加强文化主体意识的进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加迅猛,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十分频繁,文化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文明、工业文明的力量让地球各部分的关联性更趋紧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公民社会的雏形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中国人面前。”因此,在袁运甫看来,今天的中国公共艺术家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公民社会的出现将大大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同时,公共艺术在伴随国家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更加关注艺术所面对的新问题,如:民族与国家、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公共传播与个性语境等。”

当代公共艺术家正在逐步建立一个体系,试图以文化艺术的角度来叙述中国人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看法……首先特别强调对重构传统文明的信念

伴随公共艺术的发展走过数十年的袁运甫,曾经为首都国际机场创作壁画《巴山蜀水》,为北京建国门地铁站创作壁画《中国天文史》,为世界公园门口创作彩色花岗岩拼镶浮雕壁画《世界之门》,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锻铜贴金箔的壁画浮雕,为中华世纪坛大厅创作花岗岩拼镶浮雕壁画《中华千秋颂》,为全国政协创作花岗岩浮雕壁画《高山流水》……多年来,他的艺术创作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并且通过个人的实践来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创造经验和成果。

袁运甫告诉记者,近10年来公共艺术的实践给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奥运会的中国风格与国际化语境的创新研究,世博会的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的可持续性研究,国家政府公共艺术形象研究,关于社区、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研究,宗教艺术的公共现代性研究,等等。“我们正在逐步建立一个体系,试图以文化艺术的角度来叙述中国人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看法,在这里我们首先将特别强调对重构传统文明的信念。历史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坐标和资源!”

【美术名词小注解】

什么是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英文是pub-licart,从直译上理解为公众的艺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视角有着不同的解读。目前普遍认同的概念是:公共艺术是公众共同介入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存在的视听艺术。公共艺术首先应具有公共性,“公共”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是西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壁画有哪几种画法?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公众性。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②湿壁画;③蛋彩画;④蜡画;⑤油画;⑥丙烯画。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具体画法有:①壁雕;②壁刻;③镶嵌壁画;④陶瓷壁画。

【名家介绍】

张仃(1917年-2010年),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张仃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莫过于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1978年,张仃出任该片的美术总设计,该动画片的绘图特色鲜明,人物色彩鲜艳生动,山水风景又极具中国特色。1979年主持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创作,创作壁画《哪吒闹海》。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相关文章

  •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组照之一,杨绍明,1988年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成为首位获得荷赛奖的中国摄影师1988年注定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师难以忘怀和新闻摄影史必须记录的一年。这年的1月5日,《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荷赛”30届(1957-1987)比赛中评出的241幅代表作。这样的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以至...

    11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笔法中蕴含了提按、虚实、干湿等抽象元素;西方画家米罗等人都曾在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宋梁凯的泼墨仙人以大写意的笔法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国美术界,一些美术理论家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抽象国画跟中国传统国画、现代中国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

    7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画大家称造假者太猖狂:现在政府打假太手软了[图文]
    书画大家称造假者太猖狂:现在政府打假太手软了[图文]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被视为当代国画界承前启后的中国人物画大师。他曾师从高剑父、徐悲鸿、叶浅予、李健等书画名家,在注重师承的基础上不断求变创新,将中国书法及没骨水墨技巧与西洋光色造型之长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杨式画法”,实现了对既往人物画笔墨体系的超越。已至耄耋之年的杨之光,在跟记者的交流中,谈得最多的是教育,他说:“我真正的贡献在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感超...

    192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赵忠祥访谈录:自爆从小喜好书画[图文]
    赵忠祥访谈录:自爆从小喜好书画[图文]

    赵忠祥——赵忠祥访谈录艺者随心能者无涯《艺术品鉴》本刊记者:蒙海虹景兴燕当一个人在某领域成就颇丰乃至成为人们的先验印象时,一般来说,这个人的其他成绩往往就会被掩盖。对于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主持人赵忠祥来说,沉稳厚重又不失亲切细腻、儒雅大气而又自然洒脱的主持风格太过于深入人心时,有人可能会“一叶障目”而忽视了他还是位丹青妙手,国画、书法、文章...

    5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图文]

    刘长兴书法韵味在于灵动津门书法家、现任天津市首席督学的刘长兴,不仅酷爱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书法作品,而且大力倡导书法教育普及工作。他提议《习字与书法》作为地方课程,已经在全市正式实施5年。对此,刘长兴非常明确地表示:自己不是书法家,也并非教育家,更谈不上书法教育家,只是对于书法和书法教育有些看法、想法而已。倾心大家吴昌硕刘长兴幼承家学,父亲和伯父一生都与书画印为伴,且始终与...

    10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有文博机构理应有担当
    国有文博机构理应有担当

    国有文博机构理应有担当对于上博研究者的这一报告当然还可以讨论,但《功甫帖》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多方面的,包括民间收藏的赝品困境、看不见的“资本之手”、公共文化机构如何发声、书法界人文素养的缺失等。上海博物馆对民间收藏品确实极少发声,买家刘益谦尽管此前认为上博专家对一件“拍品”发表学术意见,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但在其后的公开声音中则表示:&l...

    15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图文]

    李泽润书法重在情感表达在津城书法界,将近古稀之年的李泽润可谓“书印全能”,因为他既擅书法又长于篆刻,创作诗词、撰写书法评论更是不在话下。虽然毕业于天津师大化学系,但出自名师门下的李泽润从少年时便开始博览群书,此后一直刻苦钻研,临池不辍,终成天津书坛诗、文、书、印俱佳的名家。篆隶皆擅懂“天书”李泽润的启蒙老师陈心农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弟子...

    11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三问新水墨[图文]
    三问新水墨[图文]

    周韶华在雨中纸本水墨68×68cm2002年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在自己的展览里学会思考和画画,新水墨高研班开出史上考博也汗颜的书单,不能自己有病自己找药——老师只能帮你打开一扇门,怎么画自己决定。周韶华的思路和周韶华的作品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模板和角度。两周前,本报刊发了他意欲寻找水墨达人的报道后,报名和咨询者踊跃,而他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

    10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毛焰:没有比独立更让人愉快的事情[图文]

    小花(油画)110×75厘米2012年毛焰李盈天人物名片毛焰,196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其中包括2002年法国巴黎皮尔卡丹博物馆的“巴黎:北京”、200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BEIVUE美术馆的“今日中国”、2008...

    2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满涛的画里充满了各种梦境与回忆,艺术家将内心的敏感、恍惚用淡淡的彩墨或是铅笔表露无遗。亦如满涛喜欢独自窝在安静之处,独自描绘流淌在现实之外的美好与自由。满涛■个人简历满涛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①《微醉的画师》109cm×110cm纸上铅笔2012年■展览2008年“满涛个展”光州无等画廊韩国“春...

    6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花鸟画大家张立辰先生访谈录[图文]
    花鸟画大家张立辰先生访谈录[图文]

    张立辰记:张老师您从事中国画教学近40年了,桃李满天下,近年来为配合博士生的教学,并针对中国画发展现状,举办了“中国画大写意高研班”、“教育部张立辰博士课程班”,补充了学历教育的不足,为中国画更健康地发展继续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这次为什么会选择加盟美术报名家工作室来进行公益授课?张:目前中国画的教学现状需要加强和改进,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的共同的...

    5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新年伊始,陈丹青的三部新书《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月8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是陈丹青继2008年《荒废集》之后首次将文稿付梓出版,三部书总共收入陈丹青近年累积的杂文、访谈、游记作品三十万余字。五年沉淀,三部书稿全新面世《草草集》是陈丹青近年所撰杂文和随笔的结集,全集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木心四个部分,或谈及艺术...

    10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鉴定是一门科学[图文]
    鉴定是一门科学[图文]

    徐邦达像徐邦达先生鉴定古书画有很多传闻,一幅画打开才半尺,就能认出作者是谁,故被誉为“徐半尺”、“国眼”。徐老家中富收藏,自幼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14岁开始学画,后求教于吴湖帆等多位名师,26岁在上海博物馆正式涉足鉴定。新中国建立第二年,由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推荐,徐老调京到国家文物局,后转至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正如其夫...

    3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