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玉蝉形出牙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玉蝉形出牙环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003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玉蝉形出牙环❖图片
玉蝉形出牙环❖简介
玉蝉形出牙环,商,外径10.5厘米,孔径3.3厘米,厚0.4厘米。
环玉质较杂,大体为白色。圆片状,肉、好等径。外沿有三个顺时针方向且等距的蝉形出廓雕。此环造型朴拙,刀法简练,俗称璇玑式环。
相关知识科普
肉、好
《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其中“好”指环中间的孔,“肉”则是周围的边。
出廓
即在玉璧的孔内或外侧镂雕出龙凤纹样。战国时期始见镂雕玉璧,汉时极为流行。汉代有些玉璧在一侧还出现凸起的镂雕装饰,其高度有时超过璧的直径,称“出廓”璧。出廓部位一般雕作螭龙对拱形,有些螭龙间还有“益寿”、“长乐”、“宜子孙”等字样,因此又有人称之为“拱璧”。清代宫廷大量仿制汉代作品,制造了许多镂雕出廓璧,只是尺寸略小于汉代。
出廓雕
超出主体轮廓外的凸出部分。出廓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多在玉璧上出现,造型较复杂。其起源可上溯至商代。
璇玑式
外沿以顺时针方向雕饰的环形器,曾有人推测其用途为观察天文或是织布机上的齿轮,清人吴大徵《古玉图考》始为其定名。目前虽认为此名不准确,但约定俗成,仍袭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