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兽面纹簋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兽面纹簋 | 
| 时代 | |
| 门类 | 青铜器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6912)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兽面纹簋❖图片

兽面纹簋❖简介
兽面纹 簋,商代。
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两侧有一对兽形耳,其下各垂一小珥。腹饰兽面纹,颈、足饰夔纹。颈部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簋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