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易州铁像颂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易州铁像颂 |
| 时代 | |
| 门类 | 铭刻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5760)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易州铁像颂❖图片

易州铁像颂(封面)

易州铁像颂(册页1)

易州铁像颂(册页2)

易州铁像颂(册页3)

易州铁像颂(册页4)

易州铁像颂(册页5)

易州铁像颂(册页6)

易州铁像颂(册页7)

易州铁像颂(册页8)

易州铁像颂(册页9)

易州铁像颂(册页10)

易州铁像颂(册页11)

易州铁像颂(册页12)

易州铁像颂(册页13)

易州铁像颂(册页14)

易州铁像颂(册页15)

易州铁像颂(册页16)

易州铁像颂(册页17)

易州铁像颂(册页18)

易州铁像颂(册页19)

易州铁像颂(册页20)

易州铁像颂(册页21)

易州铁像颂(册页22)

易州铁像颂(册页23)

易州铁像颂(册页24)

易州铁像颂(册页25)

易州铁像颂(册页26)

易州铁像颂(册页27)

易州铁像颂(册页28)

易州铁像颂(册页29)

易州铁像颂(册页30)

易州铁像颂(册页31)

易州铁像颂(册页32)

易州铁像颂(册页33)

易州铁像颂(册页34)
易州铁像颂❖简介
31.2×32.3厘米。
明拓本。“苏灵芝书”之“书”字中竖笔上未损,“易有大像”之“易”字右未损。朱翼盦及家属捐赠。石现存河北易县文物保管所。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王端撰,苏灵芝书,王希贞、解崇光刻。结体严谨,用笔酣畅。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易州铁像颂
开元二十七年。苏灵芝书。明拓本。癸酉自跋。二十八开。一册。甲戌端阳购于富华阁。价六十元。
《欧斋石墨题跋》记载:
易州铁像颂又辛未自跋。一册。
又近拓本。一册。
苏灵芝书与后来习松雪书相类,英煦斋半生精力悉萃于斯,不知者以为学赵也。苏书最易流于俗恶,是以人多弃之不学,实则时值开元,正当盛唐,北海流风渐被甚广,斯亦泰和支子,未可与赵书相提并论。此碑予收有明拓本,较此瘦劲,此经洗凿,非本来面目矣。辛未二月十二日午时书此。
唐因六代余习,伽蓝极盛,金石刻辞多为彼教。北海修孔子庙碑渐窥大道,然语焉不详。庙堂碑以浮文增饰,愧彼多矣,然究是石中星凤,一以敌百者也。若浮屠家言,唐人优为之,此不过纪庐晖德政耳,乃以一像而赅其余,世风之所轻重,盖可知矣。宝塔颂、梦真容皆出苏手,举不为后人所向,岂亦有幸不幸欤,抑其文其字不足以传耶?二月二十五日上午,翼厂。

相关知识科普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