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殷君夫人颜氏碑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殷君夫人颜氏碑 |
| 时代 | |
| 门类 | 铭刻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6607)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殷君夫人颜氏碑❖图片

殷君夫人颜氏碑(封面)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5)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6)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7)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8)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9)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0)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1)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2)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3)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4)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5)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6)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7)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8)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19)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0)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1)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2)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3)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4)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5)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6)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7)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8)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29)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0)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1)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2)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3)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4)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5)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6)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7)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8)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39)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0)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1)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2)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3)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4)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5)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6)

殷君夫人颜氏碑(册页47)
殷君夫人颜氏碑❖简介
31.3×32.3厘米。
清拓本。二行“金紫”之“紫”字下泐作“幺”,未损及三行之“人”字。石在河南洛阳玉虚观。
唐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撰并书。雍容华贵,气神完足,用笔凝重洒脱。
《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
殷君夫人颜氏碑
建中元年。颜真卿书。甲戌自跋。四十四开半。跋二开。一册。
相关知识科普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