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宣和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宣和尊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宣和尊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769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宣和尊❖图片

宣和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宣和尊❖简介

宣和,高29厘米,口径17.4厘米,重5.4kg。

此尊属三段式筒状尊。广口,鼓腹,圈足。通体饰花纹,口沿下饰仰纹,颈部为垂弓身小蚕纹,腹部和圈足饰兽面纹。器身还装饰了4条扉棱,上端齐于口沿,使器体愈显庄重。

尊内底铸大篆5行26字,作:

唯宣和三年

正月辛丑,皇

帝考古作山尊,

『0234』方泽,其

万年永保用。

这短短的26字,便把尊的定名、尊主、制作时间和用途叙述清楚了。此尊为宋徽宗赵佶在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初五经考证古器物而做,是陈设在方泽坛的礼器。


相关知识科普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中国佛教对释迦牟尼的简称。后又泛指佛教,如释教、释氏、释子、释典等。东晋僧人道安更以释为姓,开中国汉族僧尼称释之先河。

『0234』

同秩。《说文》解释此字为"『0234』,爵之次弟也",即礼器排列的次序。

方泽

古代帝王于夏至日祭祀地祗的场所,亦称方泽坛或地坛。

基层军事编制单位。《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载:“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部,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宋沿五代之制。都的统兵官,马军为军使,步军为都头。

赵佶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

五经

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 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相关文章

  • 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壶,通高34.6厘米,宽24.5厘米,重6.49kg。壶扁圆体,侈口,束颈,双贯耳,鼓腹下垂,圈足。从口沿至足部共有6层纹饰,一、三、五层饰兽面纹,二、四、六层饰夔纹,双耳饰兽面纹。通体以雷纹作地纹,整体纹饰细密华丽。壶内底铸铭文“矢”字,“矢”为做器者的族名。...

    956 兽面纹 夔纹 雷纹 地纹
  • 杜伯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鬲,高13.2厘米,宽17.5厘米,重1.58kg。此鬲宽平缘外折,束颈,圆肩,底部近平,足呈兽蹄形,器身三面出戟。肩部饰重环纹。鬲口沿上有铭文2行17字:杜伯作叔祁尊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记杜伯为叔祁做此祭祀用鬲,祈望子孙后代万年永宝用。...

    1514 出戟 重环纹
  • 微师耳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微师耳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微师耳尊,高25.7厘米,宽23.2厘米,重3.48kg。尊为圆筒形,侈口,鼓腹,圈足。颈下与圈足上部均饰弦纹两道,腹部上下两周纹带均饰以双线勾勒的变形夔纹,夔纹带上下用圈带纹镶边。尊内底有铭文7行52字:唯六月初吉辰在辛卯,侯格于耳『0097』,侯休于耳,赐臣十家。微师耳对扬侯休,肇作京公宝尊彝,京公孙子宝。侯万年寿考黄耉,耳日受休。铭文大意:在六月第一个...

    1612 弦纹 夔纹 尊彝
  •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通高17.4厘米,宽18.5厘米,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0231』霝簋。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461 重环纹 弦纹
  •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春秋 高18.5厘米,口径14.9厘米,腹径23.8厘米 1952年河南省桐柏县左庄村出土 敛口,斜沿外折,折肩,收腹,平底。肩上饰有蟠龙纹带一周。沿内有铭文:“昶伯庸”3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401 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镂孔几何纹提笼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孔几何纹提笼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汉代口径18厘米,笼高25厘米,通链高56.5厘米河南焦作嘉禾屯窖藏出土...

    678 青铜器 镂孔几何纹提笼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山妇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山妇觯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山妇觯,通高17.5厘米,口径8.6厘米,重0.66kg。觯侈口,束颈,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一菌状钮。钮上饰火纹,盖面饰乳丁雷纹一周,颈、足部饰夔纹。器内底有铭文“山妇”二字。“山妇”即“妇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为自己私名的一位贵族身份的妇人。...

    727 雷纹 夔纹
  • 父戊舟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戊舟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戊舟爵,商代后期,通高23厘米。爵长圆腹,圜底,前流后尾,流侧有伞形柱,兽首扳,三锥形足。器身起扉棱,两面均饰兽面纹,辅以三角纹和雷纹。流外侧有铭文“父戊舟”,一柱上有铭文“作尊”,表明“舟”是这件青铜器的所有者,为祭祀“父戊”做此爵。商周时期,“尊”既指一种盛酒器,又是对酒礼器的统称(共名)。此件器物的铭文“尊”是第二种含义。此爵的流与柱上分铸的铭文构成...

    1664 扉棱 兽面纹 雷纹
  •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厘米,口径11.3厘米。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

    465 兽吞式 回纹
  • 虎食羊铜饰牌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食羊铜饰牌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虎食羊铜饰牌,汉,长9.2厘米,宽4.9厘米。虎食羊铜饰牌塑造的是一只刚刚捕获到猎物的猛虎口衔羊颈的状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上猛虎捕食到猎物后的瞬间形态,生动传神。铜饰牌为单面镂雕,表现猛虎咬噬羊颈,弱肉强食的生动场面,寓意佩带者驰骋草原的勇者气概。饰牌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能反映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的物品。图案的纹饰大多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

    1923 镂雕 鄂尔多斯青铜器 浮雕 透雕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省潢川县高稻场出土 敦整体呈扁球形。盖隆起,顶部有环形六挡捉手,沿部有窄折边,且铸有三个小边卡,器身敞口,窄折沿,微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圜底,下有三条带兽面的矮小蹄足。盖上与腹上部各有4个四棱环形钮,钮上饰几何纹。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

    704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带翼铜铃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带翼铜铃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夏代高9 厘米 1975 年偃师二里头Ⅴ区出土  夏、商、周三代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礼乐文化,因祭祀以乐、朝会以乐、歌诗以乐、宴飨以乐。音声不正则斥以为淫声,甚至上升到亡国之音的高度。是以知乐实为三代礼制重要内容之一。铜铃形制简单质朴,带有早期青铜器特点,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其合瓦形铃体继承了中原地区古乐器陶铃的椭圆体,作为中国合瓦形铜钟形制的先源,它...

    1604 青铜器 带翼铜铃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昶仲侯”铜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仲侯”铜盘春秋 通高14.8厘米,口径41厘米,圈足径32.7厘米 1990年河南省桐柏县左庄村出土 敞口,折沿,浅腹,附耳一对,耳内侧有两个圆形小柱与盘沿相连,底近平,圈足外侈,下边又铸四个方形小足。盘腹饰窃曲纹一周,圈足饰垂鳞纹,附耳用重环纹装饰。内底铸铭,竖款,4行17字:“昶仲侯自作宝盘其万年子子孙永宝用享”。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

    1255 青铜器 昶仲侯铜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寓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寓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寓鼎,高26.5厘米,宽22.2厘米,重3.76kg。鼎为深圆腹,三柱足,二直耳。口沿下饰兽面纹带,纹带的上列有一排旗状图案。内壁有铭文4行30字:唯十又二月丁丑,寓獻佩于王『0008』,王『0008』赐寓曼丝。对扬王『0008』休,用作父壬宝尊鼎。铭文大意:在十二月丁丑这一天,寓献给王后佩饰,王后赐给寓美丝。为答谢王后的美意,特做此宝鼎,用以纪念死去的父亲...

    1432 兽面纹
  • 少虡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少虡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少虡剑,春秋后期,长54厘米,宽5厘米,重0.88kg。此少虡剑为晋国兵器,山西李峪村出土,已知同铭剑有3件。此剑前锋断,脊在两从间凹陷,从宽斜,前锷狭,厚格呈倒凹字形,圆茎无箍,圆形首。格饰错金嵌绿松石兽面纹,剑首饰错金云纹。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每面10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虡。”“玄镠”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

    1583 错金 兽面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