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定窑白釉孩儿枕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定窑白釉孩儿枕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548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定窑白釉孩儿枕❖图片

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孩儿枕❖简介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圆而有神,神情悠闲得意。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相关知识科普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团花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模印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开光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瓷枕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剔花

剔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具有浅浮雕般效果。宋元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

珍珠地

古陶瓷纹饰之一,又称珍珠地划花。河南密县西关窑于唐代首创,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宋代此种纹饰较为流行。河北、河南、山西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如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珍珠地是我国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各窑稍有区别。其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以桔黄色为最美。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青白釉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黄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相关文章

  •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象耳弦纹尊,明,高26.2厘米,口径11.4厘米,足径10.4厘米。尊广口,方唇,粗长颈,颈上置对称象耳,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印一周,颈、肩处有数道凸起的弦纹。此尊造型端庄古朴,釉面质感如象牙般光洁温润,是明代德化窑中的精品。...

    845 德化窑 弦纹 回纹 白瓷
  •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 青釉瓜棱执壶,宋,高23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9.1厘米。执壶撇口,直颈,四瓣瓜棱式椭圆腹,肩部一侧置曲流,另一侧置扁柄,流与柄之间有双条形系,圈足。通体施青绿色釉,外底刻“太平戊寅”四字。“太平戊寅”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是一件带有明确纪年的瓷器,为越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标准器。此执壶反映了北宋早期越窑执壶的特征,如四瓣瓜棱式腹、壶流...

    1857 越窑 青釉 执壶
  •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清雍正,高14.6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11.1厘米。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雍...

    1693 青釉 弦纹 青花 景德镇 梅子青 黄釉
  • 赤峰窑白釉刻划花填彩牡丹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赤峰窑白釉刻划花填彩牡丹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赤峰窑白釉刻划花填彩牡丹纹罐,辽,高39.5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8.5厘米。罐口沿外卷,短直颈,丰肩,鼓腹,平底。胎体粗厚而坚硬。肩部两道弦纹之间刻划水波纹一周。腹部刻缠枝牡丹花卉,花卉之间填酱釉。  此罐造型饱满端正,牡丹纹饰花繁叶茂,生机盎然,花叶上辅以篦划纹。纹饰以外隙地涂以酱色釉,形成酱色地白花,与磁州窑 白地黑花器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件罐应...

    1432 赤峰窑 划花 弦纹 缠枝 化妆土 磁州窑 白地黑花
  • 霁红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红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红釉 梅瓶,清康熙,高24.2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7.8厘米。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法在康熙时景德镇 御窑厂得到了恢复。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

    1012 红釉 梅瓶 玉璧 青花 景德镇 御窑厂 郎窑红釉 豇豆红釉
  • 孔雀绿釉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孔雀绿釉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孔雀绿釉 花觚,清,高27.5厘米,口径19.9厘米,足径7.5厘米。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484 孔雀绿釉 花觚 弦纹
  •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清,高25厘米。达摩头戴巾帽,虬髯卷曲,面侧向右,拱抱双手。袈裟下部外侈,似被风吹动而翘起。下著裙,左足呈露于外,足下为汪洋大海。达摩明眸深邃,凝视远方。德化窑佛教人物瓷塑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表现出超凡绝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人仰之弥高。同时,又根据各种神祇的不同特性大胆创新,兼顾了平民百姓的审美...

    797 德化窑 达摩 瓷塑 造像 瓷土 白瓷
  • 像生瓷海螺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像生瓷海螺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海螺,清乾隆,高5.3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件模仿天然海螺的像生瓷,内壁光滑,外壁装饰,达到了形肖逼真的程度。像生瓷是御器厂工匠利用,仿照自然中的胡桃、莲子、枣、栗子、花生、菱角、石榴螃蟹、海螺等各种动植物形象烧制的瓷器,因为釉色和形状都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故有像生瓷之称。以清乾隆朝制品为最佳。像生瓷的标新立异,是乾隆时期瓷器造型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

    719 像生瓷 粉彩 景德镇 瓷土
  • 五彩云鹤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云鹤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云鹤纹罐,高19.3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1厘米。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

    1101 五彩 青花 莲瓣纹 八宝 蕉叶纹
  • 定窑白釉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盒,唐,高6.9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5.4厘米。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盖顶隆起,腹下内收,圈足。胎壁较厚,胎质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面莹润。此盒为典型的唐代定窑产品。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烧瓷始于唐而终于元,时间长达六七百年之久,产品尤以而闻名。唐代瓷盒以圆形为主,多为素面,至晚唐、五代时盒面多刻纹,器足渐高外撇。至宋时瓷盒形...

    858 定窑 曲阳 白瓷 素面 划花
  •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清乾隆,高2.5厘米,长8.6厘米,宽4.3厘米。清宫旧藏。墨床仿竹床形,床边及四足施淡绿釉,上饰褐黄色斑点,颇似斑驳的嫩竹。床面饰白地五彩山石花鸟纹,背面署红彩篆书“九畹山房”四字款。此器造型秀巧新颖,悦目怡人,釉彩柔嫩淡雅,仿佛通体散发出自然的馨香,是一件雅韵十足的瓷质文房用具。...

    1814 五彩
  •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红地珐琅彩 开光 花卉纹碗,清康熙,高7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5.7厘米。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在涩胎上以胭脂红彩作地,设三个花形开光,开光之间隔以缠枝花纹。三个开光内均以黄料彩作地,各绘牡丹花一朵。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外围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牡丹花以工笔技法绘就,极具写实感。采用开光技法装饰...

    1181 胭脂红 珐琅彩 珐琅 开光 花卉 折枝
  •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六方花盆,北宋,高13.1厘米,口横22.5厘米, 口纵15.2厘米;底横13.4厘米,底纵8.4厘米。花盆呈六方形,折沿,深腹,底下承以六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边棱釉薄处呈酱黄色。外底涂刷酱釉,有七个渗水圆孔,并刻有数目字“八”,表明其为同类花盆中较小者。此花盆为河南禹县官钧窑产品。钧窑曾烧造大量花盆以供御用,形式多样,见有葵花式、海棠式、菱花口...

    747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花盆 海棠
  •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海水绿彩云龙纹碗,明弘治,高8.2厘米,口径18.7厘米  足径7.6厘米。清宫旧藏。碗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内底及外壁均以暗花海水绿彩云龙纹装饰。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胎体上刻划海水纹饰,施透明釉后,在暗刻花纹以外的空白处画出龙的轮廓,将龙身上的釉层剔掉,并在露出的胎上刻划龙嘴、发、鳞等细部,入窑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露胎处填绿彩,然后入彩炉经低温焙烧而...

    1505 刻花 龙纹 青花
  • 青花锦地花卉壮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锦地花卉壮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锦地 花卉纹壮罐,明永乐,高22.7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10.8厘米。清宫旧藏。罐唇口,直颈,窄肩,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海浪纹,肩、腹及近足处饰缠枝花纹,腹饰锦纹,足上饰几何纹。此器因上下粗壮,故称“壮罐”。其造型浑厚,纹饰密集饱满,是永乐瓷器中的佳作。...

    1542 青花 锦地 花卉 缠枝 几何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