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蟠虺纹三鸟盖豆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蟠虺纹三鸟盖豆 | 
| 时代 | |
| 门类 | 青铜器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22583)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蟠虺纹三鸟盖豆❖图片

蟠虺纹三鸟盖豆

蟠虺纹三鸟盖豆局部
蟠虺纹三鸟盖豆❖简介
蟠虺纹三鸟盖豆,高21.5厘米,口径18.6厘米,重1.92kg。
豆大腹,高足,有盖。盖上饰三立鸟及蟠虺纹、綯纹等三道纹饰,器身上饰蟠虺纹、綯纹等二道纹饰。
此豆花纹精巧,所饰蟠虺纹为春秋时铜器上盛行的纹饰,其造型新颖,全器风格突破了商周以来凝重奇诡的传统。
相关知识科普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虺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豆
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