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竹管大霜毫笔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竹管大霜毫笔 | 
| 时代 |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33205-1/50)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竹管大霜毫笔❖图片

竹管大霜毫笔❖简介
竹管大霜毫笔,清早期,长26.4厘米,径1.3厘米。
笔竹管。管上端阴文填蓝楷书“大霜毫”,字体舒展。顶部贴锦装饰。笔头长硕丰满,锋光润,色如霜雪,副毫染为蓝、褐、橘三色,层次分明,有斑驳之美。此笔的制作简约而不失精细。
宋代的《负喧野录》记载:“韩昌黎为《毛颖传》,是知笔以兔颖为正,然兔有南北之殊,南兔毫短而软,北兔毫长而劲,生背领者,其白如雪霜,作笔绝有力。”这段文字说明,古代用于制笔的兔毫,不仅有紫色、花色的,尚有白色的。“大霜毫”之名是对白色兔毫毛笔的形象称谓。
相关知识科普
阴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