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三彩文吏俑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三彩文吏俑 | 
| 时代 | |
| 门类 | 雕塑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3433)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三彩文吏俑❖图片

三彩文吏俑❖简介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厘米,宽25厘米。
文吏俑头戴冠,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
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相关知识科普
裲裆
也称“两当”,古代服饰名称。分成前后两部分,其前当胸,其后当背。裲裆铠甲仿裲裆而来,前后各有一片,在肩上用扣带相连,以作防御护身之具。它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为当时武官的主要服装。
穿带
家具面心底部承托面板的横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