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绳纹灰陶鼎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绳纹灰陶鼎 | 
| 时代 |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 门类 | 陶器 | 
| 出土 | 1960年河南巩义稍柴出土 | 
| 备注 | 高38.1厘米,口径21.5厘米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河南博物院 | 

绳纹灰陶鼎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38.1厘米,口径21.5厘米
1960年河南巩义稍柴出土
敛口,折沿,束颈,鼓腹,圜底,锯齿状三角形花边扁足。器身拍印不规则细绳纹,并加饰七道堆绳纹。腹上部两侧各有一个鸡冠耳。
鼎盛夏人最主要的炊器,并慢慢演变成礼器,尤其是禹铸九鼎以象九州的传说,赋予鼎国家政权的象征,地位超越了礼器。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ISBN 978-7-5010-61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