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 | 
| 时代 | |
| 门类 | 陶瓷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1928)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图片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侧面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底款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简介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清雍正,高2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12.5厘米。
瓶唇口微撇,短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贴塑穿带环耳。通体施窑变釉。外底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此瓶釉色鲜艳浓重,宛如燃烧的火焰般灿烂夺目,为窑变釉中“火焰红”的典型作品。瓶的口沿处和耳部因釉层流动变薄而形成的灯草边是雍正时期窑变釉类瓷器的特征之一。
相关知识科普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灯草边
色釉瓷器如红釉等,口边有一圈白线,其形若灯草,故名“灯草边”。明代宣德红釉及蓝釉器必有规矩的灯草边。清代雍正仿明代宣德红釉器的近灯草边处色较淡,但亦甚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