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图文]

时间 : 06-13 投稿人 : 毛毛 点击 :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电视剧《甄嬛传》中,很多关键转折点都源于某位娘娘“小产”,而导致“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香。

比如甄嬛刚住进碎玉轩,就在海棠树下挖出一大块麝香,此前住在这里的芳贵人极有可能因此小产;

再比如,安陵容在甄嬛用的“舒痕胶”中偷偷加入了麝香,致使甄嬛跪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小产了——

而华妃多年不能生育,也与皇上所赐的“欢宜香”密切相关——

不难发现,有类似情节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在古代真实的宫廷生活中,香确实是一种常用物品,也是彰显身份的重要标志物。不过,早在清代的几千年前,香就已经进入了华夏先民的视野。

这几千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看似并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竟从最初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产物,摇身变成了人们离不开的东西。香何以如此广泛且普遍地嵌入了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香文化又何以在华夏大地上得以孕育呢?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5000多年前说起……

从5000年前的第一炉香说起

在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之字纹灰陶熏炉炉盖。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5000年,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开始用香了。

根据出土的几件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熏炉来看,它们“分散”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样式也与后世生活所用的熏炉一致,且造型美观,堪称那时的“奢侈品”。中华文明之灿烂,此处可见一斑。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良渚文化·竹节纹灰陶熏炉(距今4000多年)。来源/网络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6000多年前的祭祀活动中已经出现了“燎祭”(即燃烧柴木与烧燎祭品的祭祀方式),其所用的植物种类仍有待考察,但有很大可能选用了一些品质较好的、含芳香气味的植物。

从那时起,整个先秦时期在香的使用上偏重于祭祀用香。商代有一种很香又很贵的酒,叫“鬯”(chàng),由郁金、黑黍等制成。郁金是一种芳香草本植物,属姜科,也称“郁金草”;黑黍是当时的一种珍贵谷物。鬯一般用于祭祀,有时也作赐品或招待贵宾之用。

由于对鬯的使用频率很高,西周还为此设有专门的职位,这些人每天上班的主要事务是负责与鬯相关的各种事宜。对他们的称呼也很直白,就叫“鬯人”或“郁人”,如《周礼·春官》载:“郁人掌裸器。凡祭祀、宾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

春秋沿袭了前代祭祀用香的传统,处处散发着清雅与欢快的气息,香与人之间的勾连也渐渐孕育出独特的文化脉络。

燃“萧”是那个时期祭祀活动的潮流,“萧”指香气明显的蒿。香蒿常与美好联名,如《诗经·蓼萧》所言:“蓼彼萧斯,零露滚滚。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此处用香蒿来比君子。

与“萧”一样,兰、柏也很受推崇,会散发香香的味道,如《九歌》中甚美的两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祓禊洛滨。来源/网络

每逢阳春三月,人们齐聚水滨,欢声笑语,手里捏着兰草,轻轻俯身,沾沾暖风中还透着些许冰凉的溪水,向身上洒去,希望能够借大自然的纯净去除整个寒冬积存的污渍与秽气。

这一活动为“祓(fú)禊(xì)”,春秋皆有,春天的这次为“春禊”,在三月上巳(第一个巳日)举行。上巳春禊不仅是除秽仪式,也是水边宴饮、交游、踏青的愉快节日,青年男女在潺潺水声中谈笑风生,文人雅士在兰香诗意中品酒吟诵。没错,王羲之所撰《兰亭集序》写的也是这一风俗。

香气养性

战国时期,不同于祭祀用香的熏香已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人们也喜好随身佩戴香囊。用香用久了,香的养生属性便逐渐被发掘出来。虽然那时尚未有太多的香药由边陲地区与海外传入,但是依托较现在更为湿润、温暖的气候,香药品种也可称丰富,包括兰、蕙、艾、萧、椒、芷、木兰等等。

在这样的实践中,那时的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香气养性”的观念。

如何养生、养性?人们认为,须从“性”和“命”两个方面入手。就“性”而言,人对香气的喜爱与追求是一种自然本性;就“命”而言,香气本身即有养生作用,若用之有道则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荀子·正论》言:“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侧载睾芷以养鼻,前有错衡以养目。”古天子重于安养,连出行的车架都要饰以香草。

在香物“养性”与装饰二合一的属性下,君子与士大夫们喜好用香物来陶冶情操、修明身性,借外在的佩服来修为内在的意志。如屈原《离骚》言:“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掘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不仅形成了成体系的香药养生学问,还演化出丰富的文化脉络。可以说,“香气养性”的观念对后世香文化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香文化的核心理念。

后来,生活用香越来越普遍,“香气养性”观念深入人心,皇室与贵族阶层流行用香、医家与文人重视用香等都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

两汉用香:“口吐芬芳”

在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两个引人注目的高峰,一个是两汉,一个是宋代。

汉初,熏香在王族阶层已开始流行。至汉武帝时,熏香广泛流行,既用来熏房间、熏衣服、熏被子,也用于宴饮、歌舞等娱乐活动。而汉代用香之风盛行的一个突出标志,则是用香进入了宫廷礼制。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西汉·错金博山炉。来源/网络

怎么规定的呢?其中有一项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口吐芬芳”。据《汉官仪》记载,如果尚书郎要向皇上奏事,面圣之前有“女侍执香炉烧熏”,奏事对答时则要“口含鸡舌香”。“鸡舌香”是一种可以口含的香药,有了它,没有口香糖的尚书郎奏事时照样可以“使气息芬芳”。

关于鸡舌香,还有一个乌龙事件。由于时任侍中的乃存(一作“刁存”)“年老口臭”,汉桓帝便赐了一块鸡舌香给他,命他含在嘴里。乃存并未见过此香,于是轻轻放在嘴里试了一下,觉得舌头有刺痛感,当即觉得大事不妙——皇上一定是觉得我哪里做得不对,要以这毒香赐死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罢了!于是,乃存沉重地回到家里,与家人一一诀别。令他意外的是,家人看了那香,指出皇帝所赐只是清新口气的鸡舌香而已。乃存的心情仿佛坐了过山车,最后“咸嗤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鸡舌香。来源/网络得益于汉代空前广阔的疆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更多种类繁杂的香药从边陲地区(今海南岛、越南北部、云南、两广、四川等)和域外(西域、南洋等)传入中原,包括沉香、青木香、迷迭香、苏合香等。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两汉时期对香的使用明显少了祭祀色彩,而以生活用香代之。在种类丰富的香料之基础上,人们对香的研究与使用更为深入,这从香器的多样上便可看出。

如果想灵活地熏被子怎么办?用薰球。薰球是一种结构巧妙的“可自由滚转的球形熏炉”,又称“香球”,多以银、铜等金属制成,球壁镂空,球内依次套有三层球,每个小球都挂在一个转轴上,最内层悬挂有焚香的小钵盂。薰球转动或滚动时,在钵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层转轴相应旋转,钵盂则始终能保持水平,香品不会倾出。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可参照唐代薰球感受一下。来源/网络如果想同时薰多种香怎么办?用多穴熏炉。南越王墓就曾出土四穴连体熏炉,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方炉合铸,最多可以同时烧四种香料而互不干扰。这种使用香的方式也叫“合香”,东汉《黄帝九鼎神丹经》中提到的“五香”就是对合香的早期探索,分别是青木香、白芷、桃皮、柏叶和零陵香。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西汉·四穴连体熏炉。来源/网络

两汉王族阶层之流行用香,对香的普及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开启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用香风气,并一直延续至明清。

香的浮华往事

在进入对香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高峰——介绍宋代的香之前,我们先来扒一扒香的浮夸往事。

既然常年流行于社会上层,香想必肩负着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职责,名香已可与金玉相比,但是其寄托性情之用,又远非金玉可比。于是,名香之贵可以想象。

六朝时期,宫廷贵族的用香风气犹盛于两汉。一代枭雄曹操临终时,放心不下诸位妻妾,于是留下遗命:“吾死之后,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曹操想,那些余下的香就不要拿去祭祀了,可以分给夫人们;如果无事可做,也可学一学怎么做带子、鞋子,养家糊口。可以看出,当时的名香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这就是著名的“分香卖履”。苏轼评之:“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世以成败论英雄,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除了从侧面看出用香风气之盛,还有直接以香“炫富”的事例。

东晋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叫石崇,他的炫富方式就是在厕所熏香。这倒也不奇怪,但是石崇家与众不同的是,他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石崇直接把厕所变成卧室与更衣间。一天,尚书郎刘塞造访石崇,如厕时见“有绛纹帐,捆褥甚丽,两婢持香囊”,以为闯进了人家的卧室,连连道歉。但贫穷限制了想象,这里确实只是厕所。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清代·掐丝珐琅鎏金团鹤手炉。来源/网络

而晚清以来,本就以“奢侈品”身份横空出世的香,在乱世中难以驻足。时局动荡,往昔那些爱香、品香的情致难再,香药贸易、香品制作也艰辛存续。

铜壶刻漏,传统随着迎面而来的现代化工业与思潮走进下一段旅程,曾经留在书房案台上的那一缕余芳似乎也渐行渐远了。

不过,纵使斗转星移,香文化总是保有其本真的美妙与历久弥新的珍贵。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明代仇英所绘《金谷园图》,石崇正与客人们在自家圆子里游玩。来源/网络

石崇家还时常宴饮作乐,他命几十名侍女带着玉佩、金钗,嘴里含着香药,昼夜不断地跳舞。有时将昂贵的沉香粉尽数撒在床上,让女孩们上去走,“体轻而能不留脚印者”即可得到赏赐。甚是奢靡!

到了隋唐时期,官员用香之奢更甚。据说隋炀帝还搞过一个大型视觉嗅觉双拼艺术景观——人造火山。据《太平广记》记载,隋炀帝常常在除夕时,于殿前庭院中“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火焰高达数丈,香气远闻,“一夜之中则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

唐代还有做成动物形状的熏炉,比如鸭子形状的即成为“香鸭”“金鸭”等。不仅是器物,那时也有人直接将香粉、炭粉做成动物形状的熏香,以标新立异的形状吸睛。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唐·青瓷鸳鸯形熏炉。来源/网络

宋代用香:考究而不雕琢

奢靡浮夸的用香之风并没有在历史的波澜中继续留下呈上升趋势的曲线。香文化在宋代,迎来了诗意盎然的好时候。

随着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宋代的海上贸易迎来繁荣期,香药随之成为重要的进口物品之一。当时还有一种叫“香舶”的船,专门用来运输香药。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过一艘宋代大型沉船,它就是香舶,其中载有龙涎香、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等多种香药。据史料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十年,仅广州一地收入的乳香就多达20多万公斤。

与此相配,宫中还设有“香药库”,主要掌管“出纳外国贡献及市舶香药、宝石之事”。负责香药库的官员是“香药库使”,级别为正四品。除此之外,还有监员和押送香药的官员。

而宋代香文化进入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井生活中香的普及。放大看《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很直观地察觉到市井之中无处不在的香:

关于“香”事 还要从5000年前说起... | 艺术品资料

图片左侧为“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概是“赵太丞”家的药店做“集香丸”做得好,治肠胃病很拿手;右侧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大概是这户刘家人在售卖上等的沉香、檀香、乳香。来源/网络

那时,街市上有各式香铺,酒楼里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路边还有由香药制成的各种食品,如香药脆梅、香药糖水(也称“浴佛水”)、香糖果子、香药木瓜等等。每逢传统节日,香药食品必为保证节日仪式感的关键。比如端午节,从农历的五月一日起至端午前一日,街上都是卖桃枝、柳枝、葵花、蒲叶和伏道艾的;端午时节,每家门上都插着这些植物。而食物则需提前准备,如香糖果子、粽子、五色水团等。此外,端午节还有焚香、浴兰的风俗。

坊市中不光卖香,大概有时候连空气、街道都是香香的,因为那时候流行一种叫“香车”的东西。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元宵之夜,街市更香。伴着花灯,女子们敷着各种香味的香粉,挂着自己绣的香囊,戴着精巧的香珠,穿着薰过的香衣,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穿梭,不知与同伴讲了个什么笑话,噗嗤一笑。时不时身边开过一辆“香车”,伴着头顶璀璨夺目的烟花绚丽落幕。“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正是对宋代都市景象的生动描画。

宋代香文化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那时的人们注重香的品质,在制香、用香上很讲究心性和意境。仅从香器的样式来看,宋代的香器趋于简约、轻便,但独具灵性。虽然香仍为世人所爱,然是并无人刻意追求与攀比香之奇、珍、贵,宋代的香文化繁盛而不浮华,考究而不雕琢。

相关文章

  • 收藏多年的宝贝多数为赝品[图文]
    收藏多年的宝贝多数为赝品[图文]

    这个银元宝有1800克城市晚报讯由本报和长春电视台《盛世宝典》编辑部、FM106.4长春私家车RADIO都市音乐广播三大媒体联合举办的艺术品咨询活动受到了广大收藏者的好评。昨日,收藏者咨询会在东北亚艺术中心容桉茶业如期举行,我省知名专家郭相武教授为广大收藏者提供了咨询与解答。在昨日的咨询会中,很多收藏者拿出了收藏多年的“宝贝”。但遗憾的是,多数收藏爱好者所收藏的艺术品为赝...

    20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天才小画家苏梓童“童心”抗疫,以“蝠抱”蓝天为中国加油[图文]
    天才小画家苏梓童“童心”抗疫,以“蝠抱”蓝天为中国加油[图文]

    跨入2020年,一场突如而来席卷全国的新冠病毒,让蝙蝠成为中国人眼里可怕的病毒源头;而在此之前,蝙蝠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从未像今时今日如此之差。用网友们调侃的话来说:蝙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样子进化得不像个食材,但还是被人拉出来炖了,终究逃脱不了人类那张管不住的嘴和那贪得无厌的私欲。在人们眼里,蝙蝠习性神秘,近看更是长相怪异,难免引起不安甚至厌恶。尤其在西方文化里,蝙蝠常代表着吸血鬼、巫师...

    20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书法家捐字救人如何变现[图文]
    书法家捐字救人如何变现[图文]

    伍宝垣希望将爱心书画变现为手术费。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自女儿陈晓欣2年前被诊断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后,陈帝能一直忙于奔波筹款。不久前,以前同在公交集团上班的热心同事伍宝垣带来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消息—中山市著名书画家、阎氏书法创始人阎福耀(艺名子陶)听闻此事后,立刻题了三幅书法作品,委托伍宝垣捐赠给陈晓欣。从晓欣生病到现在,前后花费近90万元。当前,筹集30万元手术费是陈帝能最头疼...

    155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揭法国名画涂抹风波:肇事女子因精神失常无责任[图文]
    揭法国名画涂抹风波:肇事女子因精神失常无责任[图文]

    《自由引导人民》成为朗斯分馆各种宣传画和广告的主角2月7日晚,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法国的新闻和社交网站迅速传开:正在卢浮宫朗斯分馆展出的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遭到人为破坏。对此,卢浮宫和朗斯分馆做出了快速的应对和处理,《自由引导人民》得以迅速修复并重新向观众开放,媒体和公众舆论也很快平息。女游客做出疯狂举动2月7日下午,卢浮宫朗斯分馆临近闭馆之际,一名28岁的女性游客用黑色记号笔在法国名画《...

    69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傣文《尖达塔度》记录高僧舍利子存放地[图文]
    傣文《尖达塔度》记录高僧舍利子存放地[图文]

    《尖达塔度》的B面,页面已有陈旧的水渍。(图片由黔江区图书馆提供)(记者匡丽娜)文化部前不久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黔江区图书馆馆藏傣文古籍《尖达塔度》名列其中。8月22日,记者在黔江区图书馆看到了这册珍贵的佛教经典。傣文古籍为佛教经典这本《尖达塔度》呈贝叶形折叠状,全册正反共42页,全册长177厘米,宽约55厘米,纸质古朴陈旧,字迹色泽暗淡,一些经页的边角处已有水渍印。经专家...

    108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梵高早期素描被指张冠李戴 华盛顿藏品受质疑[图文]
    梵高早期素描被指张冠李戴 华盛顿藏品受质疑[图文]

    被鉴定为梵高早期素描的作品,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两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被认为是梵高早期素描的作品很可能是“赝品”。澎湃新闻获悉,在耶鲁大学出版社明年1月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中,作者伊夫·瓦索(Yves Vasseur)认为,这两幅梵高早期素描上的签名与后来的梵高绘画不符,且素描的完成度比他的其他素描要高。虽然这一判断本身暂无定论,但是它引出了关于作品真实性的严肃问题:这些素描是否出自梵高之...

    144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发现的最早的良渚文化玉带钩是做什么用的?[图文]
    发现的最早的良渚文化玉带钩是做什么用的?[图文]

    良渚文化 玉带钩良渚文化 玉带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带钩,来自距今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这些玉质带钩是用事先修整好的长方形玉块切割钻磨而成,一端有穿系的孔,另一端做钩形,用于钩系,用法是钩首向内。钩首较长,束带牢实而不易脱钩,实用性较强。从其精美程度看,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带钩已经具有了礼器的性质。从其沿袭和发展来看,这种玉带钩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战国早期 鹅首玉带钩 湖北随州擂...

    1321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美丽别致的吸光针织展览馆[图文]
    美丽别致的吸光针织展览馆[图文]

    艺术团队Jenny Sabin Studio为三年展创作的最新作品,一个美丽而别致的吸光针织展馆,该展馆的外形灵感来自于大自然与数学算法,由多种材料媒介共同打造而成,包括数字针织3D组件、太阳活动、德雷克纱线、斜纹织带与铝管等,展馆采用了能够吸收、收集与传送照明的光敏丝线,便携式的超轻结构可以吸收白天太阳的光线,夜晚自行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十分漂亮。...

    38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玉石进价40标价36000 央视曝光四川云南旅游黑幕[图文]
    玉石进价40标价36000 央视曝光四川云南旅游黑幕[图文]

    紧急提醒!马上小长假就来了,紧接着又是暑期旅游旺季,出门在外一定要长个心眼!最近,不少人在跟团游中都会遇到自称老板儿子、女儿的“富二代”。这些“富二代”将动辄上千、上万的玉石,以“优惠价”卖给游客。央视记者暗访调查了四川、云南的多条旅游线路,内幕太惊人!墨油手镯,进价60元,标价为6800元!蛋形手镯,进价40元, 标价10800元!冰种手镯,进价400元, 标价58800元!...

    159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一部江南画史藏着清代国士们出云入云的心迹写照[图文]
    一部江南画史藏着清代国士们出云入云的心迹写照[图文]

    清代画史一半在皇室笼罩之下。闲逸如江南一片米家山,亦需负载霖雨济世的厚望。张庚、金农、姚燮,云未成雨。戴熙、翁同龢、李慈铭,亦各有痛史。 “霜皮雪干支颓壤”的壮志也好, “缓歌慢舞连朝昏”的情致也罢,一部江南画史,亦可谓国士们出云入云的心迹写照。康熙御用班底的一次商业演出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回銮后,绘制 《南巡图》的任务落到苏州人宋骏业头上。宋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时任御书处办事、刑部员外郎。...

    131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美翻了 成都地铁3号线7个艺术车站亮相[图文]
    美翻了 成都地铁3号线7个艺术车站亮相[图文]

    3号线一期预计8月开始试运营,昨天车站装修完工正式对外亮相早报记者李国东赵霞摄影报道在熊猫大道站看憨态的熊猫,到高升桥站听传奇的三国文化,去春熙路站逛神秘的百年金街……预计8月开始试运营的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昨天车站装修完工正式对外亮相。这是成都地铁在建线路中涉及成都历史文化特别多、历史文化在线路中延展特别长的一条线,车站整体风格以还原历史题材为出发点,用现代审美的方式进行设计演绎。红牌楼...

    157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一方歙砚 一生匠心[图文]
    一方歙砚 一生匠心[图文]

    宋代文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文房四宝中,纸易灰、笔易损、墨易碎,唯砚坚固而流传千载,故有“文人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之中最相亲傍”的说法。砚之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我国即已存在古砚的雏形,如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砚,从其结构及附带的器物推测,古时使用砚台需借石质磨杵来研磨块状的矿物颜料,其功能为研磨工具。自然形态的石砚一直到战国和西汉早期仍在使用,西汉后期,出现...

    1457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追逐着灾难的艺术家们[图文]
    追逐着灾难的艺术家们[图文]

    被“山竹”肆虐霸屏的朋友圈,又被大魔王“谭美”扫荡。在大家喜提中秋佳节的时候,“谭美”不负众望连升三级,以17级的好成绩顺利划分为超强台风,苦苦筹备半年的国庆假期,到头来仍然需要看“谭美”的脸色行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追逐灾难的艺术家们吧!公元前600年,庞贝,意大利沙诺河畔的一座小城,位于那不勒斯湾维苏威火山脚下。它曾经是希腊与腓尼基人的安全港口,后来被罗马人占领。在这座城中,人们过...

    72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黄永玉:买画的敢讲价 老子放狗咬你[图文]
    黄永玉:买画的敢讲价 老子放狗咬你[图文]

    在卖画方面,画家比起商人更加聪明,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黄永玉就是这种代表。黄永玉:买画的敢讲价!老子放狗咬你黄永玉卖画宣言:“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钞票面前,人人平等。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润格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又称润例、润约、笔单等。艺术家所制订的润格,是自身价值的确认,亦是个人性...

    1729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 他的字也是非同一般[图文]
    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 他的字也是非同一般[图文]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原名齐纯芝,号渭清,他的老师为他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他是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款...

    119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