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怪兽” 你从何处来[图文]

时间 : 06-21 投稿人 : 小棉袄 点击 :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圆柱形印章的现代黏土印模上可见蛇颈豹的形象,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文化时期(公元前4100-前3000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追溯蛇颈豹的历史渊源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比埃及和中华更古老的苏美尔文明里也隐匿着它的行迹。

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土的一枚圆柱体印章上,人们发现了蛇颈豹的痕迹。它们双颈交缠的姿态与纳尔迈调色板上的蛇颈豹如出一辙,只是制作年代指向更加久远的乌鲁克时期,此时苏美尔人刚刚完成从氏族公社向文明时代的过渡。在两河流域,这一异兽的形象至少流传了三四千年之久,直到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君主们依旧喜欢用它配合公牛和狮子等凶猛的动物造型来装饰雄伟的城门。最著名的范例便是新巴比伦城的北大门“伊什塔尔门”。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巴比伦城门之一——伊什塔尔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605-前562年),琉璃砖装饰

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藏“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伊什塔尔门及街道复原图

伊什塔尔门的名字取自巴比伦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里的爱情女神“伊什塔尔”(Ishtar),当时巴比伦城的每座城门都用神的名字来命名。整座伊什塔尔大门高耸入云,完全用五色琉璃砖装饰,这种建筑装饰艺术至少要到一千年后的南北朝时期才从印度传入中国,至元代才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宫殿和庙宇之上。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伊什塔尔门上的异兽

伊什塔尔门上有一种用金黄色琉璃砖拼出的怪兽,巴比伦语称其为“木什胡什舒”(Mušḫuššu),意为“可怕的蛇”,汉语一般译作“怒蛇”。怒蛇的杂糅体态极似古埃及的蛇颈豹:它浑身披鳞,头颈如巨蟒,口吐分叉长信,头顶冠状角,前足如狮,后足如鹰,细长而高耸的尾巴尖上还有一枚蝎子的蜇刺——古人几乎把天上、地下、水里的各种猛兽毒物都附会到怒蛇身上去了。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战斗力,全无敌,大吉大利,晚上吃鸡!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比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还要早400年)——里面保存的楔形文字泥板书详细记载了怒蛇的恐怖样貌和习性:它从海中升起,长达50英里,宽1英里,血盆大口6肘长,耳长足足12肘;它能迅猛捉住距头顶60码的飞鸟,也能从9码深的水中将猎物拖上岸来;当它甩起尾巴来的时候,几乎可以触及天穹;众神见它皆胆颤觳觫,唯有提施帕克(Tišpak,雷暴之神,后来演化为马尔杜克Marduk)方敢在风暴中将其一箭射死,那怒蛇的血日夜不停地流了三年零三个月……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马尔杜克足踏怒蛇

读至此,中国人一定会对苏美尔的怒蛇或古埃及的蛇颈豹有种似曾相识的既视感。是的,在西亚和北非早已销声匿迹了的上古异兽,在中国却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Deideidei,你港得dei,那就是“龙”!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西汉长沙马王堆帛画,公元前168-前145年,2.05 x 0.92 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里,龙豹合体的异兽缠绕在一起。当它们的身体交织着从玉璧孔中穿过的刹那,您是否会联想起古埃及纳尔迈调色板中蛇颈豹双颈交缠的一幕?万物纵浪大化,变动不居;天地本为一体,无分东西。经过对埃及沃斯杖头神秘动物的种种猜测后,如果说那异兽极有可能是龙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称沃斯杖为“龙头拐杖”,又有何不可呢?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盛唐鎏金铜走龙,大明宫遗址出土,10.8 x 18 cm,260 g

西安博物院藏

中华龙分兽身和蛇身两种,唐宋是条分水岭,唐以前近乎古,多见兽身龙,宋以后近乎今,多见蛇身龙。这尊出土于大明宫遗址现藏于西安博物馆的“盛唐鎏金铜走龙”就属于典型的兽身龙形制。毋庸多言,明眼人一眼便能识别中国龙和苏美尔怒蛇之间的相似性,不光是那矫健的身姿和行进的步态,就连古籍中对中国龙的描述都极其逼近怒蛇的形象:

宋人罗愿(1136-1184)所著《尔雅翼》中有“释龙”一词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在观复博物馆的众多收藏中也有类似的两条唐代金龙,一走一坐,不怒自威,而且都是纯!金!打!造!哦!在此次特展《奇趣动物园》里,您将与纯金龙邂逅于悠悠千载之下……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唐代 纯金坐龙

观复博物馆藏

“怪兽” 你从何处来 | 艺术品杂谈

唐代 纯金走龙

观复博物馆藏

相关文章

  •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4月25日,山西太原街头正在喷水的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格外的吸引市民的目光。圆明园十二兽首是著名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仅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回到大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中新社发 泱波 摄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

    65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妇女复活民间棉花画 堪称另类3D立体画[图文]
    妇女复活民间棉花画 堪称另类3D立体画[图文]

    妇女复活民间棉花画堪称另类3D立体画妇女复活民间棉花画堪称另类3D立体画最近,郭美瑜正全力制作新作品,参加将于4月28日在福建省莆田市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她是漳州十大民间工艺“棉花画”的承传人、民间艺术大师、中国骄傲之星,如今全漳州市只有她还在坚守创作棉花画。导报昨日报道了3D地画第一次出现在漳州(详见本报28日Z09版)。其实,说到三维立体画...

    183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硬币收藏别有洞天:魅力经久不衰[图文]
    硬币收藏别有洞天:魅力经久不衰[图文]

    小小的硬币,不仅满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承载着历史和时代的风貌,见证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硬币收藏别有洞天“老三花”“新三花”“长城币”……在硬币收藏爱好者的口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些特殊的名词。今年是我国硬币发行60周年。数十年来,一枚枚小小的硬币,不仅满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承载着历史和时代的风貌,见证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因其工艺、设计上的突出特点...

    64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一张报纸背后的生活[图文]
    一张报纸背后的生活[图文]

    我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世界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早出晚归,过着别人看不见的但最为真实的现实生活。我在消遣之余会阅读一份报纸,因为我想通过报纸来证明我是世界的一个分子。一份报纸,大部分世界人民还依然喜爱的媒体。解读世界,观望政治,娱乐大众,它无其不有。当我们把阅读报纸当做一份消遣并非当做一种义务去了解世界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艺术家Shin-YoungAn将这一独特的视角和平常不过的生...

    123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河北广宗出土5座古墓 将选择性整体迁移入藏博物馆[图文]
    河北广宗出土5座古墓 将选择性整体迁移入藏博物馆[图文]

    广宗县发现的北宋古墓。 张鹏翔 摄中新网邢台4月17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河北省广宗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17日透露,邢台市广宗县广宗镇大王村发现的宋代砖室墓清理工作告一段落,经文物部门连续几日努力,共抢救性清理出圆形砖室墓4座,舟形砖室墓1座,出土文物7件,其中铜簪1件、白釉瓷盏3件、瓷碗3件。3月27日晚,广宗县广宗镇大王村村民报告,在其村北清理废弃池塘时发现一座古墓,广宗县教育文...

    166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灰色市场:一个明星般的馆长能给美术馆带来什么[图文]
    灰色市场:一个明星般的馆长能给美术馆带来什么[图文]

    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和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图片:Photo: Will Ragozzino每周,artnet新闻都会推出“灰色市场“专栏,带你深入观察最近艺术圈发生的重要事件,以独一无二的灼见供你了解这一行业内部运作的行情。本周,透过表面看本质……本周,我们要来讲讲关于选择艺术的权利,以及作出错误的极大可能性。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LA...

    182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河道里的捡宝人[图文]
    河道里的捡宝人[图文]

    捡宝人8月21日,记者在定兴县杨村大桥附近看到,许多人在桥下的河床里弯腰细细地捡寻着什么。大桥跨过的是南拒马河,河道里水不是很多,很多地方露出河床。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洞,据附近村民介绍,这都是慕名前来捡宝的人挖宝留下的痕迹。明清时期,这里是通往北京的主要水路,因水面宽阔成了当时的杨村码头。周围居民靠帮客商搬运货物谋生,杨村曾繁荣一时。因为当时拒马河水大,极易暴发洪水灾害,所以每到逢年过...

    115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教你怎样进行瓷器收藏的保养[图文]
    教你怎样进行瓷器收藏的保养[图文]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对瓷器造成保护性损害。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2...

    25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随身带油画棒:网友手绘女儿成长[图文]
    随身带油画棒:网友手绘女儿成长[图文]

    画中的小朋友憨态可掬。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组憨态可掬的儿童油画,引来不少网友围观。记者了解到油画作者是在武汉的80后雷女士,她总是随身带一本画册和若干油画棒,一有空闲她就会拿起画笔,为1岁9个月的女儿画像记录成长。雷女士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儿童创意画室。第一次给女儿画像,是在女儿9个月的时候,那时女儿正在学习站立,怯生生的样子特别可爱,这一幕深深印在了雷女士脑中。在一次工作空闲时,雷女士拿起油...

    141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画里画外:谁有资格当门神[图文]
    画里画外:谁有资格当门神[图文]

    编者按: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过春节时在门上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最初的含义是“司门之神”,它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那时人们认为,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门、灶、床等都有神灵在里面。在古人看来,门主出入,在整个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时祭祀,门为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五种主要祭祀)之首,后世演变为门神。门神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非常受人们欢...

    66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故宫微博团队:正策划让故宫人讲故宫猫的故事[图文]
    故宫微博团队:正策划让故宫人讲故宫猫的故事[图文]

    故宫微博团队:正策划让故宫人讲故宫猫的故事故宫资料信息部负责微博运营的郭珽“进宫”已经13年了。开朗、健谈加上“表情帝”的聊天风格,却让你觉得这个80后不像是一位工作多年的故宫人,仿佛就是你大学班上人缘儿最好的那个姑娘。 “我正经是一个理科生呢”,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郭珽说,进故宫后从来没感到不适应,反而在多年的宫内生涯中积累了很多兴趣和感触。“这是一个太容易让人产生感...

    76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佳镜犹存: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图文]
    佳镜犹存: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图文]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使用镜子,从古至今,它们又经历了哪些转变?何为镜架与镜台讲座伊始,霍先生展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图片,并提醒在座听众仔细观察铜镜的放置方式,进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铜镜使用方式与古人生活空间的关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霍宏伟摄影)上...

    378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一村民家中藏6万多个木雕活字 有百年历史[图文]
    一村民家中藏6万多个木雕活字 有百年历史[图文]

    6月19日讯,近日,隆回县文化部门在走访时,发现滩头镇一户村民家中藏有6万多个木雕活字。在滩头镇刘革新的家中,一个个木架子中,密密麻麻地贮存了6万多个木雕活字。其中,有4万多个字至少有100多年历史。文化保护人刘革新:“我是想把这个做为一个纪念留在这里,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我要放在这里,作为一个眼眸,看到这些字模,就看到了我爷爷。”刘革新不仅保存了祖辈文化,还完整的传承了全套工具和精湛技艺...

    120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威廉王子被质疑:称销毁象牙保护大象却不忘打猎[图文]
    威廉王子被质疑:称销毁象牙保护大象却不忘打猎[图文]

    印度送给英国女王的象牙王座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说,威廉王子声称要把白金汉宫的1200多件象牙制品全部销毁,通过此举保护大象,并呼吁全世界的领导人对偷猎大象的行为保持“零容忍”,制定反对偷猎者的法规。白金汉宫收藏的这些象牙制品大多数都是世界各国领导人赠送给英国女王的礼物,包括1851年印度赠送给维多利亚女王即位的礼物——象牙王座和象牙扇、象牙...

    67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古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图文]
    古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图文]

    “这是什么垃圾?”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每一位市民都必须要直面这句飘荡在上海滩上空的“灵魂提问”。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产物,自人类开始聚居在一起,就面临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其实,不光现代人讲究垃圾的科学分类处理,古人也十分重视垃圾的处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的垃圾处理。乱扔垃圾?商代断手,秦代刺字如今在上海,如果因为弄错了分类导致垃圾错放、乱放会被罚款。...

    97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