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图文]

时间 : 07-24 投稿人 : 彦儿 点击 :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宋 影青印花瓷粉盒(四川博物院供图)

秦汉的质朴清纯,魏晋的雅逸秀美,唐代的奢靡夸张,宋代的清新淡雅,女子的妆容反映了古人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的变迁

化妆并非现代女性的专利,古人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古代女子如何化妆呢?我们从古装剧中可以一窥端倪。前有刘嘉玲、范冰冰版的武则天,近有《大唐荣耀》中景甜饰演的沈珍珠,让观众对唐代女子的“浓妆艳抹”非常好奇。唐朝诗人元稹写诗《恨妆成》,大致将女子化妆的过程概括为7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化面靥、描斜红、点口脂。

真是这样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李媛,敦煌研究院讲解员李亚萍、关燕茹,听她们还原古代女子高超的化妆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道具。

第一步:敷铅粉

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会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黄脸婆。

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

四川博物院馆藏的一件宋影青印花瓷粉盒,白瓷胎,馒头形,盒盖印有牡丹花卉,是宋代女子化妆用的粉盒。据《说文解字》记载:“粉,敷面者也,从米声分。”由此推测,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来的米粉。古时候生产力水平不高,当大多数人还在用米果腹,不得不赞叹第一个用米粉敷面的女性真壕。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米粉制作方法,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最后放于日头下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敷面。

米粉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铅粉,《神农百草经》就提到女性用铅丹和粉锡化妆。铅是炼丹的附属品,经醋化的白铅变得像米粉一样细腻,“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其实就是铅粉。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但长期使用会有副作用,让皮肤发青、发黄,妙龄少女最后变成了黄脸婆。不过这也吓不跑爱美的女性,她们在铅粉中添加辅料调和使用: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弈棋仕女图中的女子化酒晕妆

第二步:抹胭脂

传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可见涂抹胭脂之多。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来语。因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颜,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材料为朱砂。“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秦宫打破了面妆色彩的桎梏,开启了妆容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时尚潮流。

张骞带回胭脂之后,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制作成粘稠的红色脂膏,装于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胭脂的制作工艺更趋成熟,既有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即将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还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棉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工艺已非常现代。

唐代称胭脂为“红粉”,妇女以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诗人也一再歌咏这种妆容。孟浩然的《春情》诗写道“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敦煌曲子词·竹枝子》记载“恨小郎游荡经年,不施红粉镜台前,只是焚香祷祝天”,由此可见,女孩子们高兴了才施红粉,忧愁的时候可懒得化妆。

传说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红色,可见涂抹胭脂之多。但这还不算最夸张,诗人王建在他的《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宫女只是洗把脸就把整盆水染成了红泥浆,这得浪费多少胭脂和水啊。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都督夫人礼佛图》引领唐妆时尚。(摄影:吕甲)

第三步:画黛眉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

古人将眉毛称作“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使面部更加立体,因此眉妆在中国古代的地位远高于眼妆,诗词中多以“远山黛青”、“翠螺玉舒”等华丽的辞藻来描写女子的双眉,甚至还有“张敞画眉”这样的闺房轶事。话说妻子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憾,张敞每日为妻子画眉,形容伉俪情深。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载“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专供女子画眉。那时还没有眉笔,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点着稀释后的颜料画眉。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黛眉的评价,中国古代最流行的眉形与美国最流行的牛仔裤一样难以言说,因为时尚界的变化太多。秦朝流行“蛾眉”,汉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为推崇。特别是在唐代,女孩们非常讲究“削发露额”,而且还要刮掉原始的眉毛,用黛勾勒出不同式样,颜色、深浅、长短、粗细、弯直随心所欲。

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就是明证。《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画的是桂叶眉,莫高窟盛唐45窟里有两头一样粗细的柳叶眉,还有些菩萨脸上有翠绿色的翠眉。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唐彩绘舞蹈女泥俑

第四步:点额黄

这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

在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中,“女十一娘”和“女十三娘”两个少女的妆容繁复,颇有些青春年少的俏皮、爱美的情趣。特别是十一娘,在面颊、嘴角、眉角处贴有花钿。

点额黄又称贴花钿,是用丝绸、彩纸、金箔、云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样式各异的装饰物,粘贴在眉心或前额,也可以贴在两颊或嘴角等处,形状有圆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鸟、鱼、蝴蝶、鸳鸯等,颜色主要是红、绿、黄三色。

贴花钿始于南北朝时期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到了唐朝,爱美的姑娘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银箔,甚至用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剪出花样贴在额头,就是《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

在榆林窟中唐第25窟《弥勒经变图》中,有一幅老人入墓图,画中的女子哭得梨花带雨,额头上的花钿夸张得有些吓人,她贴的花钿占据了脑门儿三分之一的面积,像一片银杏树叶一样,现在看来,装饰得有些突兀。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唐瑞兽鸾鸟花卉纹铜镜(四川博物院供图)

第五步:画面靥

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

靥指酒窝,面靥是在女子的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除了红色圆点,有的面靥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到了晚唐五代时更加盛行,有的女子将剪成花鸟虫鱼的面靥贴得满脸都是,让旁人以为这姑娘刚从维密秀场走秀归来呢。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卷记录了如何做面靥:“鹤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又呼为绿花绿叶。南人云是媚草,采之曝乾,以代面靥。”说明这种有浅紫色花瓣的鹤子草,是做面靥的原材料之一。

相传,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当某个后妃来例假时,不能被帝王临幸,又羞于启齿,就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红点,女史见了不会列名安排侍寝。后来,面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流传到了民间。

第六步:描斜红

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

斜红始于南北朝,是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宫廷中颇受女性欢迎。从唐代墓葬出土的女俑可见,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两道伤疤,简直就是古惑仔电影里的“刀疤妹”。

相传斜红的来历,还真和伤疤有关。《妆楼记》记述了一个传说,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名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宠爱有加。一天夜里,文帝正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流光溢彩。薛夜来悄无声息地走向文帝,一不留神,竟一头撞上屏风,顿时血流如注,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她忧心忡忡,以为毁容后定要失宠,谁知这种楚楚动人的面容,令文帝对她更为怜惜。其他宫女见此情状,也模仿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血痕,取名“晓霞妆”,后来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古代女子化妆道具奢华 西汉口红2000年后仍鲜艳 | 美术品百科红山文化时期,女神彩塑头像的双颊及唇部已经施朱。

第七步:点口脂

古人对口红的喜爱从《唐书·百官志》中可见一斑……

湖南曾出土过西汉墓葬中的口红,尽管过了2000多年依然鲜艳夺目,口红制作技术十分精湛。在唐代,仅供制作口红的植物就多达二三十种。正如化妆达人能一眼识别出景甜在《大唐荣耀》不同剧集中的口红色号一般,唐人以蜂蜡代替前人的动物脂膏,又掺以朱砂、紫草,终于调试出红色、粉红、红褐色等不同色号的口脂。

唐朝的眉形丰富多彩,唇妆种类也异常繁多,仅晚唐30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女孩子们先用白色打底以覆盖唇色,然后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

在爱美女性看来,“女人永远缺少一支口红”,古人对口红的喜爱从《唐书·百官志》中可见一斑。书中记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能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地位弥足珍贵。

相关文章

  • 八旬文物专家研究瓦当三十载 用拓片重温屋檐之美[图文]
    八旬文物专家研究瓦当三十载 用拓片重温屋檐之美[图文]

    高文介绍不同朝代瓦当的特点汉砖和瓦当做成的砚台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最前端瓦片的下垂部分。众所周知,瓦是具有圆弧的陶片,而大家对瓦当不甚了解。《辞海》记载,“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87岁的四川省文化厅离休干部高文,对灿烂悠久的巴蜀文化感情颇深。早在30年前,他就开始收藏小到不起眼的瓦当,着手写一些研究心得、科普文章。如今,他已收藏...

    1325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兵马俑彩绘脱落秘密:专家制防腐剂保护珍宝[图文]
    兵马俑彩绘脱落秘密:专家制防腐剂保护珍宝[图文]

    兵马俑头像,彩漆剥落严重文博专家王明达打来电话找记者——如何让兵马俑不卸妆当年曾在良渚取过经本报讯上周,“码一点”带大家去了秦陵博物院,看了新展览“真彩兵马俑”里37件(组)彩色兵马俑(详见本报10月9日C1版)。这是兵马俑自出土以来全球首次大规模展出彩绘俑。红衣配绿裤,粉脸披紫衣,2200多年前,造型师如此时髦大胆...

    128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花35美金可以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上一节体育课[图文]
    花35美金可以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上一节体育课[图文]

    从1月19日开始,美国当代舞蹈团Monica Bill Barnes & Company(以下简称MBB)将进行名为“在博物馆里运动”(The Museum Workout)的项目: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开门之前,进行一堂为时45分钟的博物馆跳操跑步课。该项目由“大都会现场艺术”(MetLiveArts)委托美国插画师Maira Kalman策划和设计路线,并融入MBB舞蹈团的理念:“把舞蹈...

    747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公众可以原谅一切 除了天才?[图文]
    公众可以原谅一切 除了天才?[图文]

    同样喜欢“搞事情”的艺术家惠斯勒和艺评家罗斯金因为一张画对簿公堂,法庭上,惠斯勒的自我辩护妙语连珠,堪称“段子手”:“这幅画不是我两天的劳动,而是我一生的修为”。这桩诉讼也代表了新旧两种艺术观念的冲突。罗斯金主张艺术要与生活结合,要反映大众的生活吁求和审美情趣;但惠斯勒则坚持艺术与生活分离,为艺术而艺术。当年作为学生陪罗斯金参观惠斯勒画展的王尔德说过,公众是宽容的,他们可以原谅一切,除了天才。后...

    64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威宁天然奇石形如贪睡狗[图文]
    威宁天然奇石形如贪睡狗[图文]

    天然奇石形如贪睡狗威宁羊街镇群沟村村民王宝宝家对面的菜地里,有一块天然奇石。远远看去,犹如一只贪睡的哈巴狗,眼睛、鼻子、嘴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1306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临摹也能发财 梁启超临的《张迁碑》卖了1345万[图文]
    临摹也能发财 梁启超临的《张迁碑》卖了1345万[图文]

    在书法这件事情上,梁启超的临帖是认真的,这不,他临的《张迁碑》就卖了1345万。)临帖也能发财?他临《张迁碑》卖了1345万对于临帖,梁启超认为临帖不如临碑,因为好的帖是从墨迹上双钩下来,刻在石头或木头上。这种帖非常少也非常珍贵,大部分的帖是根据这种帖再翻刻的,经过几回翻刻后,就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到民国时出现坷罗版,有了坷罗版影印书法作品,才能看出帖的本来面目。在学碑的前提下,梁启超认为...

    95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时尚与艺术邂逅:当香奈儿遇见毕加索[图文]
    时尚与艺术邂逅:当香奈儿遇见毕加索[图文]

    时尚与艺术邂逅继上海当代艺术馆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之后,《文化香奈儿》展览此次再度移师,在出自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之手的广州大剧院举行。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协办,依然由主导前两届《文化香奈儿》的尚-路易-弗蒙负责策展。展览于1月16日至3月3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本次展览精彩演绎了香奈儿品牌与艺术之间的深厚渊源。这一始自香奈儿女士的传统,由卡尔-拉格斐延续至今。一幅布景串起五幕传奇400件展品华...

    1792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细数去年文玩圈熔断的那些串儿们[图文]
    细数去年文玩圈熔断的那些串儿们[图文]

    这两天,“熔断”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词,但大家还没讨论过瘾呢,三大交易所就联手辣手摧花将其扼杀了,既然“熔断”已经再见了,咱们还是来说说跌停吧!说起来,文玩界“跌停”的那些宝贝也真真是让人心碎啊……崖柏跌停原因:炒作 泡沫崖柏是一种全天然植物,无法人工培育和种植,量少,具有不可再生性。尤其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崖柏,量相对更少。淡咖啡色的崖柏,俗称“陈化料”,历经成百上千年风吹日晒,气味稳重,香气闻起...

    1370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故宫博物院卖萌 挖掘萌文物与网友积极互动[图文]
    故宫博物院卖萌 挖掘萌文物与网友积极互动[图文]

    故宫博物院卖萌,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畅销创意品“朕知道了”。图片来源:故宫淘宝官方微博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再次成功通过花式卖萌吸人眼球,成为坊间热门讨论话题。其文创产品“朕知道了”皇帝硃批纸胶带,推出8个月,就为台北故宫赚进新台币2660万元,成为游客必买文创小礼品。“朕知道了”四字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因康熙在批阅奏则时,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知道了”挖掘萌文物 与网友积极互动近日...

    839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虚构的迷你城市[图文]
    虚构的迷你城市[图文]

    自从john wood和paul harrison 1993年开始联手以来,这对来自英国的二人组就一直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视频、雕塑、绘画和涂鸦作品来探索这个世界。在他们最近的一次展览(在里斯本的vera cortês画廊举行,一直持续到2017年3月11日)中,wood和harrison展示了一系列建筑模型,这些模型是他们正在制作的一部电影的副产品。a film about a city, 2015...

    75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青色里的传统文化[图文]
    青色里的传统文化[图文]

    2022年春晚,脱胎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只此青绿》煞是动人,青绿色传递出来的传统文化的高级美感,让亿万观众如痴如醉。如果追问一句,青和绿有啥关系,青到底是什么颜色?估计大部分人答不上来了。包岩的这本《青色极简史》正好能解疑答惑。包岩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诗词中国”总策划,对古典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研究青色这种在中国具有独特性的色彩,有利于寻找这种颜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心理的重要关联,有利于深...

    44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绝密!全球十间让艺术家们中毒很深的咖啡馆[图文]
    绝密!全球十间让艺术家们中毒很深的咖啡馆[图文]

    高更、塞尚、罗丹、波德莱尔于伏尔泰咖啡馆自17世纪开始,咖啡馆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陆续进入大众视野。是什么样的咖啡馆让艺术家们在这里邂逅爱情、迸发灵感、变得不再平庸无奇?答案就在你眼前!1.巴塞罗那“四只猫”咖啡馆位于巴塞罗那老城Montsió街的“四只猫”咖啡馆,是艺术家拉蒙·卡萨斯·卡尔沃和佩雷·罗梅乌在1897年开的。没错,它就是《午夜巴塞罗那》里那个不靠谱的艺术家安东尼奥与美国...

    1062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王兰峰作品赏析[图文]
    第八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王兰峰作品赏析[图文]

    王兰峰,1940年6月,甘肃省庄浪县一个书画世家,名门望族。现任世界著名书画家交流总会总会长兼主席团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现代文艺协会终身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学会终身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总会长兼广东分会会长、原《中国才子》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人文书画院名誉...

    1224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很少有艺术纪录片会像BBC《叛逆女性》这么有趣[图文]
    很少有艺术纪录片会像BBC《叛逆女性》这么有趣[图文]

    马哈雷特·哈里森的“美国队长”从1970年“世界小姐”抗议而开始发酵的女权运动,到去年终于获得透纳奖的64岁女性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BBC Four)的艺术纪录片《叛逆女性:伟大的艺术反击》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艺术家的故事,以及她们试图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很少有艺术纪录片会像《叛逆女性:伟大的艺术反击》这么有趣:这部BBC播放的纪录片传递了一种真实的、无法无天...

    426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水墨抒怀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展[图文]
    水墨抒怀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展[图文]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雅集6月19日,父亲节,淄博的父亲孩子陶醉在这个父爱融融的日子里,在淄博市广电书画院美术馆,上演了一场水墨抒怀父子情深的父子书画展,“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雅集盛大开幕。据了解,这是淄博书画史上的第一个父子书画展。书画展在淄博市广电书画院美术馆倾情开幕淄博书画协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王法颜老师、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牛折桂...

    75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