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晋青瓷鸡首壶
鸡首壶,又称天鸡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造型与盘口壶极为相似,鸡首壶如同是在盘口壶的肩部附一鸡首和把手。衢州地区所产的鸡首壶大多为婺州窑青瓷,少数酱褐釉瓷。最早出现于西晋,流行于东晋、南朝,到隋唐逐渐减少。纵观鸡首壶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鸡首壶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发展特征。
西晋时鸡首壶器形较小。一般为浅盘口内敛,短颈,圆肩,扁鼓腹下内收,平底微凹。肩腹部施凹弦纹和斜方格纹,肩一侧附一无颈鸡首,鸡咀下端镂一圆孔为流,另一侧贴一小鸡尾,另两侧附一对称半球形直系。这时期的鸡首壶为创始阶段,由盘口壶演变而来,并不实用,流设在鸡咀下端,如液体流出,势必会沿腹部而下。把也尚未出现,只有一个小鸡尾,从而出现操作不便等弊端。

1、西晋青瓷鸡首壶
高7.8厘米,口径5厘米,腹径9.7厘米,底径4.8厘米。浅盘口内敛,短颈,圆肩,扁鼓腹下内收,平底微凹。肩、腹部饰凹弦纹三周,肩饰斜方格纹带一周,肩一侧附一无颈鸡首,鸡咀下端镂一圆孔为流。对称另一侧贴一小鸡尾。另两侧附一对称半球形直系。内施釉至颈部,外施釉不及底,釉色青泛黄,釉面开片。胎青灰色。70年代初龙游上圩头街路出土,现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到了东晋,鸡首壶在实用功能方面发展成熟,其造型装饰也更加完美。鸡冠加高,鸡颈明显,且加长,鸡咀由尖变圆内空作流,避免了像前者液体流出会沿腹壁而下的弊端。同时鸡尾也发展为把手,把上端高于口沿,肩部多饰桥型方系。这一时期的鸡首壶装饰方面出现了点彩,常见在盘口上加四点褐彩和鸡冠、鸡眼上点褐彩,尤其是在眼球上点褐彩的装饰,可谓是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使鸡眼立体感更强,且更加圆润有神。

2、东晋青瓷褐彩鸡首壶
高24.6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12厘米。盘口,细短颈,圆肩,球腹,平底。肩饰弦纹一周,肩两侧附一对称横系,系间一侧附鸡首流,另一侧置一圆柱形提把连接口沿,且把高出口沿。内施釉至颈,外施釉近底。釉青绿色,鸡冠及双眼点褐彩装饰,口沿四处点褐彩,釉面桔皮纹。胎青白色,露胎处呈紫红色。1978年4月,衢江区汪村沙土山出土,现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3、南朝青瓷莲花瓣双桥系鸡首壶
高13.6,口径6.4,腹径10.6,底径7.4厘米,盘口微敞,盘壁略内弧,细束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肩两侧附一对称桥形系,一侧口沿至肩附一圆柱形提把,把顶端高于口沿,对称另一侧附一鸡首咀。肩部系、咀、把之间分别划三复线莲瓣各一片,莲瓣下端饰二周凹弦纹。腹划有三复线莲瓣七片,每片间又错位叠划莲瓣一片。内口施釉,外施釉不及底,釉面冰裂纹,釉豆青色,釉层较厚,釉色光亮。胎灰白色。1979年4月江山市清湖镇和睦龙底山出土,现藏于江山市博物馆。
南朝时期的鸡首壶变化主要体现在腹部,从晋代的球腹变为鼓腹下收。其总体器形亦比前者缩小,鸡咀作流的功能逐渐消失,多数鸡咀变为实心,鸡首仅作装饰,把仍保留其功能,且小数装饰变为更为复杂,在把的顶端装饰龙首。这类鸡首壶本地区常见为盘口微敞,细束颈,圆肩或溜肩,圆肩为弧腹下收,溜肩为鼓腹下收,平底或平底稍内凹。肩两侧均附一对称桥形系,系间一侧附一长颈鸡首,咀实心不作流。对称另一侧附一圆柱形提把连接口沿,少数在把顶端加饰龙首口衔盘口。其中笔者于1979年4月,在江山市清湖镇和睦村龙底山一南朝墓中清理出土一件鸡首壶,其肩部系、咀、把之间分别刻划三复线莲瓣各一片,莲瓣下端饰二周弦纹,腹部刻划三复线莲瓣七面,并在每片间又错位迭划莲瓣一片。虽鸡首已残,但造型优美。从一个侧面看它的装饰工艺,虽这时点彩已基本消失,但另一种装饰工艺又开始流行,即在器身上刻划莲瓣,这种刻划莲瓣还在其他器物上被广泛使用。如南朝的碗壁也普遍刻划莲瓣,这种莲瓣装饰已成为南朝时期的一种风格。

4、隋青瓷竹节颈鸡首壶
高59.7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3.3厘米。敞口,圆唇,竹节形粗长颈,溜肩,腰鼓腹,饼底。颈上细下粗,饰二竹节凸棱。肩两侧附一对称半球形双复系,系面饰一凹槽,双复系间一侧附一昂首鸡头,对称另一侧附一圆柱体执手,执手上端饰双龙首嘴衔壶口,且龙首高出口沿。肩饰一周凹弦纹,弦纹上部印半圆圈纹一周,半圆朝下;弦纹下端腹部印葵边花朵一周。内口施釉至颈部,外施半釉,釉色青泛黄。肩、腹剥釉,且见胎釉结合处有化妆土。胎灰白色,露胎处呈灰色。现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到了隋代,鸡首壶的鸡首作流功能完全消失,仅起装饰作用。鸡首壶的明显特征就是出现与同时期盘口壶一样的竹节形长颈,因器物高近60厘米,为求摆放稳实,故在下腹近底向外撇,且采用饼底,这样一来,饼底的接触面较阔一些,摆放就更加稳实。这类鸡首壶一般盘口不明显,呈敞口状,圆唇,竹节形粗长颈,溜肩,腰鼓腹或球腹,饼底。颈上细下粗,中部附二竹节凸棱。肩两侧附一对称半球形双复系,两双复系间附一昂首鸡头,鸡冠高耸后倾,极为生动。对称另一侧附一圆柱把,把上端饰双龙首,龙嘴衔于壶口,且龙首高出口沿。肩饰一周凹弦纹,其上部印半圆圈纹一周,缺口朝上方;弦纹下端腹部印葵边花朵一周。内口施釉至颈部,外施半釉,釉色青泛黄。胎釉结合不够好,肩、腹部剥釉严重,且见胎釉结合处有乳白色化妆土。胎质相对较细,胎灰白色,露胎处呈灰色。其器形规整,造型优美,施化妆土工艺十分明显,当为婺州窑青瓷的代表。

5、隋青瓷饼足鸡首壶
高15.4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9.4厘米,底径6.2厘米。盘口,束颈,圆肩,球腹下收,饼足,饼底平坦。盘口底沿内折,肩两侧附一拱形系,两系之间近颈部捏贴一象征性鸡首,对称另一侧附一圆柱形把,把将口沿与腹相连,把高出口沿。腹饰有凹弦纹8周,下腹近底内束,饼底外凸。内口沿至颈施釉,外施满釉,釉呈豆青色。胎质较细腻,呈灰白色。江山市长台镇双塘沿出土,现藏于江山市博物馆。
同时,隋代鸡首壶还有另一种器形,一种小鸡首壶。体型上明显缩小,高在15~20厘米左右,此类鸡首壶可能仅作随葬冥器。鸡首造型也明显变化,为捏塑装饰性鸡首,鸡首小而平,贴饰在壶的肩部,不再似前者那样生动形象。

6、唐青瓷点褐彩鸡头壶
通高16.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6.8厘米。小盘口,短束颈,圆肩,鼓腹,饼底。肩两侧附一对称横系,另一侧捏塑一象征性鸡首,鸡首对称处附一圆柱体弯钩形把衔接在小盘口内,把下端捏塑象征性鸡尾。内施釉至颈部,外施釉至下腹部,肩腹部饰十二条块青褐色彩斑,釉青绿色。胎灰白色。1984年,衢州市西郊花园岗棉纺织厂基建工地唐墓出土,现藏于衢州市博物馆。
鸡首壶发展至唐代,已进入减少消亡的阶段。唐代鸡首壶与唐代小盘口壶器形十分接近,与这时审美观有关,比较矮胖。其腹部明显增胖,其鸡首更小,仅为象征性点缀装饰。一般为小盘口,短束颈,圆肩,鼓腹,饼底。肩两侧附一对称横系,一侧捏贴一泥丁,作象征性鸡首,对称一侧附一圆柱体弯钩形把衔接在小盘口内,把下端捏塑象征性鸡尾。
鸡首壶在本地区最早出现于西晋,鸡舍也出现在西晋,从一个侧面表明,衢州在西晋时把鸡作为家禽来圈养已十分普遍。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乱时期,人们常在陶瓷器上加入鸡、羊、虎等动物装饰,以祈求吉祥和辟邪,其中鸡首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形。人们喜欢鸡首壶,还因为“鸡”、“吉”谐音,寓意吉祥安宁,反映了人们对于安定生活的渴望。至今当地人死后,入殓的棺材其棺盖内天板仍流行彩绘金童玉女、太阳、月亮及公鸡,其意金童玉女为侍候死者,日、月为白天黑夜之分,公鸡为打鸣报晓,为墓主人司晨。在出殡时,还流行在灵柩头部背上捆绑一只活的大公鸡,一路抬去一路鸣叫,直至墓地,棺木下葬时,公鸡带回家中饲养,不得宰杀,一直让它自己老死。其意是当死者入殓时,盖棺钉棺钉时用斧头敲打,死者魂魄误认已天黑,出殡时让公鸡叫醒死者,并一路由公鸡指引至墓地,即到另一世界。同时墓地常有白蚂蚁蛀棺木,所以亦有公鸡鸣叫起到震慑白蚂蚁之说。另外道士为死者做超渡、做法事都用公鸡割破鸡冠,洒血辟邪;新房上梁竖柱木匠师傅所谓的请“鲁班”、“出煞”也用公鸡洒血,以求吉祥和辟邪。从出土物来看,西晋至唐墓葬中常见鸡首壶是否与某种葬俗有关尚待进一步考证,极有可能为辟邪之义。

![错版御瓷珐琅彩八骏图 格外珍贵[图文] 错版御瓷珐琅彩八骏图 格外珍贵[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gfu1cwmt5z1.webp)
![陶瓷艺术:西班牙雅致瓷偶 (Lladro)[图文] 陶瓷艺术:西班牙雅致瓷偶 (Lladro)[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miua5bbjiq3.webp)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angwtvpymag.webp)
![清乾隆镂空碧玉花熏[图文] 清乾隆镂空碧玉花熏[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flnqtramxqu.webp)
![马可·波罗——中国瓷器的布道者 [图文] 马可·波罗——中国瓷器的布道者 [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3zeuk3c1ioq.webp)
![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流传西藏考略[图文] 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流传西藏考略[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uowu5tfhqek.webp)
![仿古瓷怎么收藏有妙招[图文] 仿古瓷怎么收藏有妙招[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f5zzi4wsusy.webp)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孟令陶瓷作品欣赏[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tf2o1ukkznu.webp)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ntokwkiofx3.webp)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图文] 当代国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xkugmhgd5j5.webp)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0vpqervm45e.webp)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xs4mrtryu24.webp)
![元龙泉器独创露胎贴花釉面装饰法[图文] 元龙泉器独创露胎贴花釉面装饰法[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ewqqzdpuqyo.webp)

![紫砂收藏正升温 大师支招辨真伪[图文] 紫砂收藏正升温 大师支招辨真伪[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3twuug5yqsk.webp)
![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图文] 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xewpbomsfio.webp)
![品茶·品味·品人生[图文] 品茶·品味·品人生[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iolstdic0r2.webp)
![小创意 大智慧[图文] 小创意 大智慧[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5d0rfw0gdmv.webp)
![超有趣的创意银币[图文] 超有趣的创意银币[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hlu12bzpapy.webp)
![餐桌上的艺术 Asprey全新餐具系列[图文] 餐桌上的艺术 Asprey全新餐具系列[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dfp4izc2pls.webp)
![中国皮影戏制作过程 皮影的制作技艺简介[图文] 中国皮影戏制作过程 皮影的制作技艺简介[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bjzlcuwkkbu.webp)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 为你的生活加点料[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chw4lmckzqs.webp)
![设计点亮生活:水泥墩子的秘密[图文] 设计点亮生活:水泥墩子的秘密[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4tni2253yyu.webp)
![北朝褐绿釉印花扁瓶体现东西融合[图文] 北朝褐绿釉印花扁瓶体现东西融合[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wido0uivew4.webp)
![给你一个家:微型指上风景[图文] 给你一个家:微型指上风景[图文]](http://zuopin.meishuziliao.com/file/zuopin_img/tfk5k0aijw2.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