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百年美术到“新岭南文化精神”[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蜜儿 点击 :

从百年美术到“新岭南文化精神” | 艺术评论《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于7月8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CFP供图

梁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百年大展”的最大贡献是思想上的贡献

我留意到近日媒体采访李劲堃主席的一段话。他说,现在做展览已进入“理论策展、学术策展”的新阶段,我觉得,这一提法很敏锐。他前几年主持做了好几个学术展览,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因而特别有体会。

这次广东百年大展为什么能够成功,何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们似乎还没有超越技术层面来好好反思这个问题。因为我是中国美术馆的,很多省份的美术界同行都熟悉,有人问我,“广东有钱能做这个”。我说,广东是有钱,但这个展览钱用的并不多。花钱多未必有现在这样的大效果。

其次,也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这次广东百年大展没有一件新作品,全是现成的,推出后却产生广泛影响。美术界、文化界和全国的观众由此对广东刮目相看,赞誉广东是美术强省,这样的效果是多少钱买不来的。

没有用多少钱,全是大家早就非常熟悉的旧作品,却搞出一个成功大展,一般人都能看出这次策展确有创意。而“创意”在哪?在于它有厚实的学术依托,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学术背后的思想洞见。

出于多年从事学术的职业习惯,从介入筹展活动开始,我便有一个明确想法:这一展览的架构和所有要素,都应指向一个目标——对百年广东美术的再评价。这次大展的要义,在于对近代,尤其百年以来广东美术行程的重新省视、重加解读、重作评价。抽绎出“其命惟新”的主旨,便已赋与百年广东美术以新的含义。沿这一精神主线,便能从已有作品中看出原来未曾发现的价值,旧的人所熟知的东西也能焕发出新的意义。

这是这次筹展最为出彩之处,有思想才会有理论深度。我曾多次提到,百年广东只谈岭南画派是片面的。原因在于,首先这个说法不全面,广东的西画、版画、漫画、美术教育等都很强,有些影响还超过岭南画派。更重要的是,只强调岭南画派,广东的特征便落到地域性里面去了,价值只在于与京、沪等地域的差异性。而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百年广东美术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地域差,而是时间差。由此,我们便突破了以往与别人比地域差异的思维惯性,站到了制高点上。“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广东美术家是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百年中国美术转型变革的,这才是广东美术的最大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这才是“其命惟新”的确切诠释。

这次大展的最大贡献是思想上的贡献。是否有思想有学术深度,对于策展非常重要。作品虽然全是旧的,人所熟谙的,但通过新的解读新的组合,就能做出一个让人印象很深的展览。这是7月份在北京首展,获得好几位专家“既熟悉,又陌生”评价的原因。

梳整“新岭南文化精神”是文化理论的紧迫课题

广东是西学东渐第一站,是中西交汇窗口,处于新思想新观念的前缘地带,开放、兼容并蓄,“新”是广东近代美术最突出的特征。

广东曾是近代大变革进程的先行者,新时期又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对广东文化和艺术创作走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今日广东的优势,一般人关注的似乎是其经济实力。若从社会文明进程的视角考察,更重要的却是它所承担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行者角色。40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积聚了强大经济实力,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传统往现代转捩,在全球化大趋势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等重要命题中,广东已有答卷。而这种从近现代大变革沿续而来,“摸石头过河”积聚的经验,更符合历史和中国社会行进逻辑。

这样,改革和开放之于广东,一方面成了最大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最根本价值所在。20多年来我一直在北京工作,会有南北比较。现在广东有些很重要的特殊东西,很多人没有留意到,广东人更没觉得了不起。举几个例说,广东人开放兼容,尚新求变,心性平和务实,人际关系较和谐,做生意讲双赢而非损人利己,为人处事重诚信守规则……诸如此类,其实是改革开放40年走到现在,社会文明进步的日渐积淀。做生意诚实守信用是重要商业伦理,平等和谐不争吵是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共赢及互不干涉甚至是国际交往的基本策略,这些却能在广东市井中司空惯见。显然,文化界、社科界能做的空间挺大,若有人对此深入调研,作前后对比、左右对比的研究,一定有意外收获。

山西有晋学,安徽有徽学,贵州有黔学,湖南2012年大声势搞湘学院,好些省都在重续他们的学统。广东粤学鲜见提及,我觉得很可惜。1924年,阮元在越秀山创建学海堂,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导师制的学府,培养了文廷式、梁启超、胡汉民等大量人才。上世纪30年代已有陈寅恪、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等推崇粤学的议论。不过,广东人似乎知者不多。当今广东,有必要重提“粤学”,重新省察“粤学”价值。文化传统是活的,在连接和传衍中会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被赋予新的思想。沿着近代史脉络,我们可把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敢为天下先所创造、所积淀的经验,把新时期所呈现的人文内涵和主流文化特征,归结为“新岭南文化精神”。

当代广东社会与经济的进程,已为文化的新发展作好坚实铺垫。目前文化、艺术和众多艺术家亟需接地气的理论阐释。认真归纳、梳理、阐发和推广“新岭南文化精神”,突破广东文化理论瓶颈,是文化界、社科界、学术界及所有艺术家面前的紧迫课题。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力促文化艺术再创辉煌

这次百年大展,让当今广东人更增加一份文化自信。而成绩已属于过去,在北京和广东的学术研讨会上,广东如何在下一百年再创辉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再者,广东社会和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面,要更多一份责任和担当精神,也理应在文化建设上进一步为全国提供鲜活的、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关于工作重点,在另外的场合,我曾谈及强化、深化广东学术研究,再增加培养青年人才力度等看法,这里再提几点建议。

其一,做好顶层设计,文化和艺术决不可交由市场决定。借用“顶层设计”说法,是说主管部门要在深入论证前提下,制订出近、中、远期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作好周详规划,确定实施步骤,保证有符合推进需求的人力物力投入。

其二,让社会公众更多参与文化。这次大展的最大成功之一,是它成了公众致敬经典的文化大餐,创了广东美术馆开馆20年参观人数新纪录。文化建设本就是服务公众的,理应体现社会与时俱进的诉求。通过普及、宣传、交流、互动等环节,让文化艺术与公众走得更近。这样,社会对于文化的认知也会更全面更准确。比如,常有人把艺术市场的拍卖价格当作艺术价值高下的标尺,这次通过大展了解到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什么才是经典,这便纠正了误读。公众了解艺术的游戏规则,去除了不太准确的认知,反过来会支持好的文化艺术,这是营造良好社会土壤和良好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要素。

其三,鼓励艺术家和文化人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李铁夫曾说,“美术为革命运动之武器,革命为艺术之推进机,二者不能须臾离。”这是百年来广东美术家的写照。以艺术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艺术也因此蜕变升华,这是相互生发的互动关系。艺术参与时代变革,与社会与人生连为一体,这是广东百年美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实际上从没有脱离社会土壤的单纯的艺术。从中到外,从古到今,艺术跟社会跟时代的关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艺术瑰宝,如希腊艺术,与当时的希腊社会连在一起。西方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最经典的作品都与宗教有关。广东这一百年的美术行程再次告诉我们,只有为时代立言,着眼于社会进步前行,成为一个历史时段精神足迹的创作,才能成为美术史的经典。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获得广泛好评,但这只是下一步工作的新起点。一个以作品为主体的展览,规模再大也无法覆盖全部,更何况有些领域并不是以作品形态呈现的。这样,大展之后便生发出不少新任务,留给我们许多新挑战。

诚如几次研讨会上专家们提醒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从广东写起,中国百年来的书法史需从广东写起。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史也要从广东写起。前面说到,广东的西画、版画、漫画、美术社团活动等都很突出,有些影响还超过岭南画派,需要分门别类切入作更深研究。还有,最近我对媒体说了几次,广东百年美术教育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现代美术教育存在第三条道路,这与徐悲鸿蒋兆和体系,与潘天寿的道路不一样。从“二居”的写生授徒,“岭南三杰”留学东洋去日本研究所按科学法写生,从黎雄才杨之光在广州美院推行的中国画新教学法,“岭南式”美术教育体系肯定跟央美和中国美院的“双行道”不一样,只是目前还没有梳理清楚。我们需扎实把史实理清,从中把规律性东西归纳出来,上升到理论高度,成了思想资源便能反过来推动创作和实践。

(因篇幅有限,本文有删节)

相关文章

  • 画家徐培还:清风写逸远,翰墨铸人生[图文]
    画家徐培还:清风写逸远,翰墨铸人生[图文]

    徐培还,1965年生,河南周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人民书画院副院长、国礼书画院特邀书画家,中国书画家报特邀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北京墨腾书画院院士,中泰文化交流大使。1987年进修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师从李道熙、杨光明,现居北京。《吉祥图》在深厚浓郁的中原书画风气的浸淫中,徐培还自幼承继书香家风,酷爱画事。中青年时期他立足河南郸城,勤奋磨砺人生,深耕书画苑地,数十年如一日,笔耕...

    132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收藏市场走向精品化 匠人手艺渐成香饽饽[图文]
    收藏市场走向精品化 匠人手艺渐成香饽饽[图文]

    上周的文博会吸引众多市民前去“淘宝”。最近,随着“工匠精神”的推广,以及《了不起的匠人》等有关传统工艺匠人的纪录片在豆瓣上获得连连好评,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收藏品又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今年,从文博会情况来看,市民对于文化收藏品的投资逐渐转向精品化,这意味着匠人的手工艺品将成为文化收藏市场里的“香饽饽”。收藏品性价比成选择首要因素市民赖先生上周去了文博会,他透露,现在店铺和股票投资风险大,房...

    191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画界何以有高原无高峰 不应远离传统和艺术本体[图文]
    画界何以有高原无高峰 不应远离传统和艺术本体[图文]

    研讨会现场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资深艺术家学术联展”近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十位资深艺术家刘勃舒、李宝林、龙瑞等的170件作品。在同时举办的研讨会上,艺术家龙瑞认为:“当下艺术创作无高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离山太近看不到高峰,也许未来蓦然回首,高峰就在当下;另一方面,是因为近...

    104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曹俊:终有一种缘分可以实现“北京纽约零距离”[图文]
    曹俊:终有一种缘分可以实现“北京纽约零距离”[图文]

    苍穹玉镜从北京到纽约,相距10991公里,终有一种缘分,实现了“北京纽约零距离”。“北京纽约 零距离”——曹俊艺术的前语言研究展览及系列活动,在各界的积极倡导下,于4月4日在中国国际美术馆筹备馆展开。这次活动,是一场不分种族、地位、性别的研究性展出,旨在倡导“关照自然,关怀生命,关注环境”的主旋律。曹俊曹俊,旅美艺术大家,生于中国江苏,从小深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曾在新西兰生活十年,...

    3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多苓首幅数字艺术收藏品全球首发[图文]
    何多苓首幅数字艺术收藏品全球首发[图文]

    11月,2021年成都双年展点燃了整个城市的独特艺术色彩,虽秋意浓,但11月2日,在美术馆忙于202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欲上·合囤”主题展的何多苓而言,他内心也多了一份对自己笔下“春意”的关注。艺术家何多苓2021年,国内数字艺术收藏热持续升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前不久,国内数字收藏平台BiBi元宇宙宣布,将于2021成都双年展期间——11月15日14:00,面向全球首发何多...

    8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王苏华(组图)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王苏华(组图)

    【艺术简历】王苏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高级研究生班,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贾又福先生。现为: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助理;中央美院贾又福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可染画院画家;陕西国画院长安画派研究院研究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家港市苏华美术馆馆长。展览、获奖:2018年作品荣获“出彩郑州”全国...

    18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范迪安 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范迪安 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15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古根海姆的收藏[图文]
    古根海姆的收藏[图文]

    毕加索 烫衣服的女人 1904年为纪念古根海姆基金会(SolomonR.GuggenheimFoundation)成立80周年,“远见:古根海姆基金会收藏展”近期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古根海姆基金会收藏的170多件艺术品,展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艺术变革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收藏成果。古根海姆基金会由所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1861...

    148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张成思的艺术世界[图文]
    张成思的艺术世界[图文]

    张成思近照张成思的艺术世界李人毅1、儒雅坦诚的低调人生中内敛的强烈历史责任感这是一位以实力内敛学识,用作品说话的国画家,要不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公开招标,他或许还处在“隐于深山无人识”的状态中。即使如今他已经走进全国重点画家的行列,仍然恪守着他的低调人生,默默的探索着、创作着,以一幅幅精品力作诠释着他的人生追求。他就是画家张成思。张成思的国画创作,是退休后才开始的,之前他一直作编...

    11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嵩山流美”王长水山水画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嵩山流美”王长水山水画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王长水,1955年生,河南登封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河科技学院工美学院教授,河南省老干部大学教授,河南省国学书画院副院长。197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2000年结业于《国画家》第二届创作高研班,2008年结业于中国美协第三届创作高研班,2009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画...

    101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当艺术成为一种市场价值[图文]
    当艺术成为一种市场价值[图文]

    艺术家尼娜·杜布罗夫斯基(Nina Dubrovsky)和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上一篇文章中,讨论了艺术市场制造稀缺性的需要和它的排斥性结构,与自浪漫主义以来艺术先锋派“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理想的矛盾。在这篇文章中,两人进一步讨论了浪漫主义的自由概念如何落入商业化逻辑,以及为何艺术界难以破除其排斥性结构。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和产品被拆分成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由不知名的产...

    7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哪些[图文]
    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哪些[图文]

    《步辇图》阎立本的作品很多,题材很广泛,擅长刻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下面我们来看看阎立本的作品。阎立本,隋朝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期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其兄阎立德去世,代兄出任工部尚书,后升迁至右丞相。其绘画作品取材极为广泛,例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为擅长刻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

    113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焦宣洛:现代西方绘画流派--超现实主义[图文]
    焦宣洛:现代西方绘画流派--超现实主义[图文]

    供图/文 作者:华夏收藏网 焦宣洛华夏收藏网讯 在华夏网的藏友中,喜欢绘画或对绘画感兴趣的不少,尤其是西方现代流行的一些绘画流派。但是由于视野的局限,很多藏友对此概念较为模糊,往往对此流派与彼流派混淆不清,而且对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有一些认识是完全错误的,甚至将其视为与绘画对立的观念嗤之以鼻的藏友也不少,为此,特意上传几个帖子,将几个重要的,在中国当今美术界较为普遍的绘画流派做一个简单说明,以便在...

    178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小议美术史:传统与变革中的容祖椿[图文]
    小议美术史:传统与变革中的容祖椿[图文]

    朱万章在19世纪以来的岭南绘画史上,居廉、居巢是一座不可绕过的重镇。他们继 承并发扬光大的“撞水撞粉”之法以及革新精神,影响岭南画坛近百年。在居廉的“十香园”里,培养出一大批包括“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和广东“国 画研究会”代表容祖椿、张谷雏在内的画坛佼佼者。这批画家及其传人,影响岭南画坛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艺术所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图1、容祖椿《钟馗图》,香港艺术...

    19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封货与手洽: 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图文]

    莫友芝隶书联研究中国书画文物交易,“拍卖会”形式、过程、理念和行为,肯定是第一个要追究的学术目标。与画廊经营的主客双方点对点买卖交易相比,“拍卖”引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第三方概念,买卖双方并不直接交易,而是有一个委托方在居中调停。而且买方也不是明确的特定对象,而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谁出价高谁就是买方。拍卖的特征,就是竞价竞拍,谁出价高谁得。拍卖的形式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据说清末圆明园遭劫,八国联...

    15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