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任伟,斋号知竹堂,1960年生于四川乐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艺术交流中心创作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对国宝大熊猫进行专题绘画硏究与创作,其作品面貌新颖,风格独特,在国画界独树一帜。《国宝大熊猫》系列作品被制作成金银条套装热销收藏品。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展及台湾、香港、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收藏。
出版有《任伟画集》《大熊猫画教材》
2017年列入《全球500强水墨精英》
落梅雪静旷朗无尘
——解读任伟大熊猫国画创作
作者:杨蜀连【莲子】
任伟是特立独行的。细腻,敏感,善思,安静。长期的艺术探索与静谧思考,他独创了水墨丝毛技法。其运用中国画写意的笔法和工笔丝毛的技法,融为一体,一气呵成,从而让他笔下的大熊猫形成兼工带写的独特气息。熊猫身上的绒毛纤毫毕露,丝丝柔软,眼神纯净,体态浑圆,传递出雅俗共赏的唯美视觉效果。但是,任伟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只画出熊猫细腻唯美的具象,他更愿意透过具象,完成他个体对中国熊猫文化在广博意象中的精神传递。
《九寨清韵》240×143cm 2018年
恰如春草,更远还生。
中国画熊猫的画家很多,但因一幅构图独特、色彩典雅、温润祥静的熊猫图,让我唯独记住了艺术家任伟先生。
任伟低调随和,气质儒雅,含蓄清透。十八岁时,他从军到江苏沛县,22岁退伍到地方文化馆从事专业文化工作。在他身上,不仅暗藏军人的刚毅气质,更显文人的静柔与儒雅。与任伟交谈,气氛蕴藏着美学的丰满。他始终温雅谦和,娓娓道来,如潺潺流淌永不停息的汩汩山泉,恰似从深山僻静之处缓缓涌来,质朴,清澈,禅静,丰富。
《清风祥和》124×246cm 2016年
《夹金山色秋韵浓》124×246cm 2014年
任伟笔下的熊猫,笔触细腻,气息吉祥,家住苍烟,雪晓梦游,独具视觉美感。
多年来,任伟心无旁骛,醉心画熊猫,寄情予环境,赋予自己每一幅作品翠竹藏清幽,红叶纷纷落,簌簌清香细的深幽意境。他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创作系列作品,其作品渗透出大熊猫圆融温雅,憨态呆萌,善良清纯的特性。其毛茸茸圆滚滚的样子,可爱至极,让观者瞬间会爱上它们,想温暖拥抱画面上每一只大熊猫。
《瑞雪初晴》96×180cm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早在八百万年前,熊猫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那个时候,熊猫是食肉动物,后来气候变化,食物短缺,大熊猫为了生存下来,改荤食素,与竹结伴为生。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熊猫被称为貔貅。在民间,貔貅被中国百姓视为吉祥之物。中国的诗经、庄子、尚书、本朝纲目都有关于大熊猫的有关记载。据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被风吹得头疼,在幽室静养,肤寒头痛。彼时,有友人送来一扇大大的画了大熊猫的屏风。于是,白居易在放置了一个绘有熊猫图案的屏风后小憩,头痛感顿时消失,白居易大喜,立刻变成熊猫粉丝,还特意写下一首诗歌《貔屏赞》。
《卿云香江》96×180cm
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的诗情,抒发他不满古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与饥荒。这个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心理暗示。是熊猫缓慢、温顺、圆润的可爱形象,安抚痊愈了一个患者情绪低落的灵魂。这样的心理疗法,在当今社会,我们叫做“心理治疗”。因而,从古至今,大熊猫始终以自己独特玄妙的似太极图案的黑白两色,从远古走来,诠释宇宙与自然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它们圆融可爱、缓慢祥和的形象,既是中国国宝,也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吉祥动物。
早期,任伟绘画主要以花鸟人物为主。
这个期间,任伟不乏精品力作。比如他的花鸟作品《幽兰》《秋思》等等,笔触、构图、色彩以及光影既有中国国画的水墨韵味,也有西画的色彩、层次与光影构成。2000年,任伟以人物画、花鸟画取得的优秀成绩,成为中国美协会员。随后,他更加勤奋,不断尝试各种题材的绘画,牡丹、老虎、老鹰等等。最后,他发现这些题材都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任伟善思。长期在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的学习深造,任伟在绘画上的造型能力、构图、色彩等问题早已完全解决。“我始终认为,艺术艺术,是艺在前,术在后,当技术问题解决了,掌握了术的能力后,我叩问我自己内心,艺在何方?”在任伟心里,“艺”,其实就是修养、思想、文化的融合体现。
一位画家,一幅画,首先要把画家自身对自然、生命的认知、思想、风貌融入其中。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中,任伟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绘画题材。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要有属于自己个人精神气象并独一无二的面貌。“我苦苦追求数十年,才最后找到最能表现出自己意愿的题材。”直到有一天。任伟的一位朋友邀请他去画大熊猫。当任伟见到大熊猫的那一瞬间,他顿时出现一种空无缥缈的恍惚。瞬间顿悟:这就是我心象所需要的画面,熊猫身上散发的那种圆融、和谐、温暖,正是我心象所需要的,这是一种精神,更是自己今后要主攻的绘画方向。
长期以来的艺术思考与艰辛探索,任伟独创了水墨丝毛技法。
他运用中国画写意的笔法和工笔丝毛的技法,融为一体,一气呵成,从而让他笔下的熊猫形成兼工带写的独特气息。熊猫身上的绒毛纤毫毕露,丝丝柔软,眼神纯净,体态浑圆,传递出雅俗共赏的唯美视觉效果。但任伟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只限于画出熊猫细腻唯美的具象,他更愿意透过具象,完成他个体对中国熊猫文化的精神传递。他明确表示,他更愿意成为一位中国熊猫文化的传递者或文化使者,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懂得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因而,在潜意识中,任伟一直苦苦思索。他需要这些充满温馨气息的熊猫生活场景图,在自我情绪、意象的表现中淋漓尽致展现出画面清澈的唯美。
《西岒清辉》180×145cm2018年
作品《林泉清幽》,创作于2014年,画面色彩优雅,画家采用满构图,却能感觉到清澈的透气感。青绿的翠竹,盛开的野花,修竹疏林间,有清澈的山泉。六只可爱的幼熊猫憩息林间,呆萌,可爱,让人爱怜。画家在这幅作品中,运用赭石色来表现林中岩石,层次感强烈,却低调优雅。整幅作品传递出的清幽、清澈、清丽的美感。作品《清韵雅流》《溪谷新雨后》,创作于2016年。画面干净简单,空灵禅意。其《溪谷新雨后》:一只正在溪水边饮水的大熊猫,一片巨大的芭蕉叶,一枝延伸过来的竹叶。画家用分割画面的溪水倒影来表现一场大雨后,空气的清澈,溪水在山谷间的如镜面般的水面。溪水倒影是那只正在低头饮水的熊猫,黑白两色的毛色分明,熊猫纯净的眼神,专注饮水的神情,让观者从作品中能够读到大自然无限的野趣茫茫,清露晨流。作品《秋趣》《夹金山色秋韵浓》《秋韵闻蝉声》《清风雅韵》《春夏秋冬四季系列作品》等等,皆散发出画家内心极其柔软细腻以及博爱深邃之特点。
《秋语》98×93cm 2008年
任伟身上,具有一个艺术家对作品呈现“美”的严谨。他认知清晰,对透过画面传递的本质加以艺术处理。他热爱大熊猫,热爱适宜大熊猫生长的那一片神秘的土地。无数次的采风,他只为能够亲自目睹眼前熊猫的神态、体型、生活状态。可喜的是,任伟生活在成都,离大熊猫研究基地以及野生熊猫生活地带不远,显而易见,这样的地理环境,促进了任伟去努力靠近它们,以及靠近野生熊猫生活地带去寻找某些元素。艺术始终要显出事物的特性,也就说,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必然规律,在艺术的想象力中。显出它们的理性。这或许就是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之处。
他创作的熊猫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他需要通过一些“情境”,或者“关系”与所要表现的熊猫融合在一起,找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艺术的逼真,与所要强调的情感,在任伟理智与激情的思考下,呈现出某些特点。契合法国哲学家狄德罗的一些观点: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都根据同一个基础。任伟努力想表现的是,有自己作为一个画家的独特视角,是自己多年里研究中国传统佛学、道学等国学思考下的精神释放。如何将吉祥温顺而来自远古时代的珍贵大熊猫,透过外在的细腻的表现形式,设置一个个空灵、自然、真实的背景,来完成自身人格气象的演变与精神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