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惊醒的女孩63x77cm 木板油画1985年
很难不被中国当代艺术家何多苓的作品所打动,无论是画面上动人的形象、诗化的意境,还是生命的启示与象征。我们透过他的作品进入一个纯粹明静的内心世界,一个记忆深处的生命线索。
何多苓在注重绘画性的同时,追求无拘束的自由度,其艺术造型功底坚实全面,落笔之处,人物、景象皆充满生命活力。何多苓以其诗意唯美、优雅感伤、神秘莫测的艺术特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不可多得的人物。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龙美术馆,松美术馆,及海内外知名艺术机构与收藏家收藏。
小翟167.5x110cm 布面油画 1987年 福冈美术馆藏
因常年来在画布上不懈的耕耘,同时在创作上绝对的遵循内心,何多苓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中形象最鲜明、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那么他的作品市场表现如何,又有何特点?今日我们一起来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家何多苓作品的市场表现情况。
八十年代的弄潮儿 中国第一批“冒尖儿”的当代艺术家
上世纪 80 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一批年轻人,以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为代表,冲破重重束缚,脱颖而出,创造了一批有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他们观察、体验和表现生活的侧重点不同,各人的艺术气质和表现方法有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忠于生活,吐露真情。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等都出生于1950年前后,他们在文革期间渡过了青少年时代,并开始学画,文革后更加如饥如渴,充实自己。他们上山下乡:劳动、学习、思考……当他们在八十年代以弄潮儿面貌出现于画坛时,正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他们正是沐浴了文革暴风雨的一代青年人,更是中国第一批“冒尖儿”的当代艺术家。
1977何多苓(左二)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
青年何多苓
何多苓当时以其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一系列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他关心形象上的诗意特质,而非局限于民族的伤痕情状,面对集体记忆,旁观书写着寓言性的自我表达。自此,他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一批开拓并取得成功的艺术家。并被广泛的认为是哀伤而抒情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
《春风已经苏醒》1982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近几十年来,面对强大的西方现代美术潮流,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界时常会略显惶恐而不知所措。而成名之后的何多苓从未卷入艺术市场的漩涡,更未曾有丝毫半点因为市场而影响自己不断创作、探索的步伐,似乎一直在“潮流”的边缘,踽踽独行。
随着新作不断问世,何多苓的画风自成名之后,也逐渐转变,形式语言亦逐步完善。其作为画家的面貌仍然鲜明,予人的形象依旧完整。何多苓多年来辛勤的探索、独立的思考以及非凡的才华,一直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骄傲。
而我们从市场角度看何多苓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何多苓成名较早,作品被多个重要机构收藏。相对同期或同类型艺术家价格比较,何多苓总体价格普遍偏低,作品价格被低估。在2010年以前的拍卖市场中,何多苓300万以上的作品都很少出现。经过2011年大型个展的推动作用,价格才有所上涨。而纵观近几年何多苓作品的市场表现,其价格涨幅均属于健康稳定的状态。
午后 92x78cm 布面油画 1990年
价格成长基础
基于何多苓作品市场过去的表现,我们可大致做出以下判断:
1、何多苓作品具有有优异的公共收藏纪录:基于何多苓创作的艺术价值判断而先后介入的海内外收藏机构,降低其作品市场炒作的风险,对其作品价格的未来走向起到明确的引领作用。
2、国内外一级市场中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型藏家,收藏实力坚实可靠,拥有不错的藏家基础。同时何多苓油画作品在市场上价值的提升与其近年来较高质量的展览是分不开的,我们能发现他近几年每次的大型展览都能引发参观热潮,为其作品市场的上升做了铺垫。
3、作为知识分子画家,何多苓对于艺术创作始终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不会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批量化的创作。
何多苓《小翟的肖像》 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上以345万人民币成交
4、何多苓的作品具有多样化特征,作品系列较多,作品的多样性降低了其整体市场的风险。七十年代何多苓作品以肖像为主,处于不断学习阶段的何多苓对于画人物的方法有着不断深入的研究;八十年代的何多苓从《春风已经苏醒》到《乌鸦是美丽的》,让何多苓式的“抒情语言”从初见端倪到深入人心;九十年代的何多苓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也让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庭院方案》和《后窗系列》是何多苓发力转变的阶段;2000年以后,何多苓有了更多的作品呈现,从俄罗斯系列到杂花系列,更多的包含了何多苓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体会。
不同时期作品的市场表现
何多苓作品在不同时期都有明显的转变与创新,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都具有相应的投资空间,下面我们来简析目前在市场出现的的不同时期作品。
何多苓的前期创作,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创作的以《春风早已苏醒》为起始的代表的作品,以及之后的彝族系列等,是目前市场中流通数量最少,同时也是价位最高的早期经典作品。这个时期的创作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青春》和《春风早已苏醒》就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在市场中了。而诸如藏于福冈美术馆的《小翟》甚至参加展览都很难借出。同时这个阶段的重要创作,包括《第三代人》《小翟》《乌鸦是美丽的》《生命》等等因其学术地位和艺术价值较早获得认可,不会受到市场大环境回落的影响,甚至可称为“硬通货”。
相对于内地市场,中国台湾和香港的艺术品市场成熟较早,较早形成一定规模。1993年3月何多苓的作品首次在佳士得拍卖的时候,其作品《生命》以30.36万元的价格成交。1994年10月,香港佳士得又推出何多苓的作品《月光下的梦》,并以45.54万元的高价成交。何多苓在港台市场的不俗表现,直接推动了中国内地市场对其作品的认可。1994年11月,何多苓的《火把节的黄昏》以10.12万元的价格在中国嘉德拍出,在内地市场崭露头角,也成为何多苓内地拍卖市场的开端。
《火把节的黄昏》
在随后的90年代,何多苓共有8件作品在拍卖市场中陆续亮相,5件成交,成交率达到了63%,这在当时的拍卖活动中位列前茅。在价格方面,1995年、1996年何多苓彝族系列作品《少女与马》和《打黄伞的女人》,先后在中国嘉德“油画雕塑专场”中成功拍卖,均以13.2万元的价格成交。
《俄罗斯森林(黄金时代)契珂夫.夜莺》 2017 年 布面油画 200 x 150 cm
另一件则是《俄罗斯森林(黄金时代)契珂夫.夜莺》则是何多苓最新的俄罗斯系列作品。我们透过画面可以看出,通过作品,他一步步走向了自我的心灵深处:一方面是何多苓一直以来追求的生命状态的真实延续,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由来已久的「俄罗斯情怀」。自知青岁月里何多苓就深受苏联文学的影响,还曾为契珂夫的小说《带阁楼的房子》创作过同名连环画,何多苓自称这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契珂夫情节」。尽管与俄罗斯早早结缘,但他却从未前往,直到2014年,何多苓受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之邀前往写生,他才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在这次俄罗斯之旅中,何多苓直面了浩瀚的森林带来的视觉冲击。深受震撼的何多苓回国后就开始构思创作有关俄罗斯文化的作品,2017年他完成了这件他最为喜爱的《俄罗斯森林(黄金时代)契珂夫.夜莺》。画面中契珂夫被置身于广阔的森林中,他似乎是在写作间隙从小屋里离开,来到森林里散步。
《打黄伞的女人》
《少女与马》
何多苓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彝族风情”系列作品在当时的拍卖市场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好评,拍卖价格呈现持续的增长,如中国嘉德2001年春拍专场中的《坐在山旁的女人》,以30.8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02年春拍专场的《向树走去》,以27.5万元的价格成交。而在整个90年代,这类作品的拍卖价格仍普遍处于15万元的平均价格线。
《坐在山旁的女人》
《向树走去》
2004年以前,何多苓的彝族风情系列作品上拍量最大,成交率也最高,拍卖价格呈现持续的增长,这可能与何多苓这一系列作品有着较为广泛的收藏基础有关。
此阶段重要作品翻拍回顾
《生命》翻拍追踪:
199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生命》流拍;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生命》拍出88万;2014年,《生命》再次现身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出1324万港元(人民币10,644,960元)的高价,较2005年上涨了11倍,涨幅高达1109.6%。
2003年春拍,何多苓和艾轩合作的《第三代人》以55万元的价格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成交,这幅作品曾经参加过1984年全国美展,受到了藏家的高度认可,首次刷新了1994年以来何多苓油画作品价格;2006年《第三代人》再次亮相拍卖场,此幅作品在经历过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和2006年“何多苓油画展”后,身价倍增,创下了高达330万元的成交纪录,比2003年拍卖价格上涨了4倍,其上涨幅度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而2011年《第三代人》第三次现身拍场,于12月3日保利秋季拍卖会拍出了2875万元的高价,较2006年涨了7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