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里重工业造成的污染,空气相对好一些,但是乡村污染也不可小视,小的污染积少成多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也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
农村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地方:
第一是人畜粪便、污水等,含有大量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是传染疾病的主要来源。
第二是居室内燃煤不充分导致室内大量二氧化碳、芳烃、一氧化碳、氟化物等气体聚集,导致室内污染造成呼吸道疾病。
第三是农药、化肥的不科学施用。不科学地施用农药以及防护措施不严格,可使有机氟、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口鼻黏膜等直接进入人体造成对身体毒害;对土壤和水体也会有化学伤害。滥施化肥造成养分流失,还可能引起水体污染,严重破坏水体功能,更糟糕的情况是导致鱼虾死亡、水体黑臭,使土壤和水体的自净功能丧失。
第四是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如土法炼汞、炼金、炼硫磺、造纸、印染、电镀、制造磷肥、制造水泥等,都会产生许多有毒的废弃物,其中往往含有汞、二氧化碳、有机物、氰化物、氟化物、粉尘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空气、食物、危害人的健康。
如何实现农村污染防治?
第一、制度设计。禁止农村污染治理“一刀切”、而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各方努力使农村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阶段,合理建构农业农村环保的新常态。
第二、利用市场。积极推进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是从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与企业进入,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
第三、明确责任。明确污染者、治污者及中间各个环节主体的责任,确保能够精准追责,真正实现“谁污染、谁治理”。当然明确责任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进而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真正落地。
其实相比于气体污染,农村的水体污染和土地污染治理更加迫在眉睫,要用行政推动和市场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彻底解决农村污染,还农村一片真正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