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小棉袄 点击 :

“大师”岂能制造? | 艺术评论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大师的产生流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内发展急需外汇,工艺美术品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于是国家制定“老艺人”制度,以保护和鼓励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1979年,为了在市场化背景下,进一步保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由国家主导评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次开评。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协会选拔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大师”名分与随之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紧密关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制度到第五届由行业协会转到国家有关部委评选的时候,遭受非议。业界人士认为,首次试水的评审主办单位抛开行业协会乃至评审专家,权力因素带到评选过程中,选出的“大师”令人质疑;在整个评审前后,舆论界对于收取评审费、参评人资格审定、评选程序的合理性问题都提出许多质疑。

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级大师”或“省市级大师”逐渐演变成为某些政府机构或准政府的行业民间机构发财的钱袋。滥发“大师”帽子成为当代中国陶瓷界一道怪异的景观。

当诸级“大师”评选的真实意愿不在于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在于做局捞钱,不可避免地引发“生产”陶瓷“大师”的庄家之间的竞争,“大师”发证机构之间相互诋毁、相互打压、相互排挤成为常态。2010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评出首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表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将“拒录”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012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主导筹建“中华陶瓷艺术大师联盟”,2013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导“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同时还成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杰出贡献奖”,呈分庭抗礼之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2012年之后一年时间内连续评选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等诸多“大师”称号。

国家级“大师”的批量制造也引发省市级“大师”连环反应,尤其引发当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产出”热潮。相对于其他“大师”,陶瓷“大师”因其独特的审美“大众性”及国际化认知,也成为竞争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大师头衔之一。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大师的名号,是利益驱动下官商运作的结果。一位艺术批评家说:“文化乱象的根源是利益驱动,甚至牵扯到一些腐败行为。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资质平平的文化工作者捧成‘大师’,‘大师’有身价了,创作的作品成‘珍品’了,‘大师’得利,一些官员拿这些‘大师’作品送礼,也得利,双方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古已有之,被称为‘雅贿’。”

“大师”之所以受追捧,与市场畸形价格评定体系有关。一位藏家说,从地方级大师到国家级大师,不同机构协会评选的各类“大师”称号就有将近20种。市场上工艺作品的标价同大师的“级别”关系很大,同一件作品,从省高工到省级大师,价格可以翻一倍,如果再成为国家级大师,至少再翻一倍。

与学问领域的“大师”极度稀缺相比,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大师”繁华得令人眼花缭乱,但具讽刺意味的是,近百年来,中国大陆日用陶瓷整体上在当代世界陶瓷王国里处于“地摊货”低层级,设计观念落后,质低价廉,甚至为海外陶瓷名牌贴牌生产,成了世界品牌陶瓷的加工厂。中国陶艺在国际上的品质低势位并未因近年来诸类、诸级陶瓷艺术“大师”的极速“生产”而有所改观。成千上万陶瓷艺术“大师”未能创造出世界级的陶瓷艺术极品,未能创造出与千余年前祖辈陶瓷艺人比肩而立的陶瓷器物,颇具悖论和反讽意味。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分析说,是艺术标准之外的价值评判在推波助澜。由于艺术品价值判断缺乏统一标准,很多艺术品购买者和收藏者缺少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判断能力,这样,创作者的名头甚至官位就成为其作品价值的标签。在火热的艺术市场,“大师”的名头不管有没有体现艺术水准,都与艺术作品的价格直接相关。

让“大师”返璞归真,也是艺术品市场和艺术业态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画家冯远对记者说,大师称谓有的是“时名”,有的是“史名”。艺术界需要大师、期待大师,但大师要由后人来评,而不是由当代人说。艺术工作者克服功利思想,潜心创作,祛除浮躁,才会有艺术进步,艺术生态才是成熟健康的。

相关文章

  •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什么才是沙特阿拉伯的艺术?[图文]

    在EdgeofArabiaeducation举办的一次CasualArtTalk在沙特阿拉伯,究竟什么才是艺术而什么不是?我们本来希望能够通过我在去年11月23日的吉达举办的CasualArtTalk(简称CAT)来寻求答案。CAT是一个小型的讨论活动,我召集了一批各个年龄层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讨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我们开始讨论了对艺术的广泛定义,但所有的参与者都认为思考一下当地艺...

    10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想到败笔就难受[图文]
    想到败笔就难受[图文]

    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5月10日,“悬而未决苏新平作品”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之后将于9月14日移师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始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从2007年至今,苏新平一直在做艺术语言的转换,至今已经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近日,苏新平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好的艺术作品要让观众自己解读。《风景》1300×1600cm布面油画20...

    134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电视剧是玩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直言自己因为需要赚钱而大量接拍电视剧,他说,其实并没有那么无奈,他对电视剧还是充满感谢的。1978年,李立群参加华视演员培训班,此后凭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及电影《搭错车》声名鹊起,参演的《光阴的故事》《恐怖分子》等影片也成为当时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之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立群在兰陵剧坊看了一出新戏《摘星》并结识了该剧导演赖声川,他感觉,自己可能会再次回到舞台了。1984年,由赖声川...

    13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9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作品美与漂亮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那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珠宝、翡翠...

    191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批评家费大为:中国当代艺术25年来没进步[图文]

    费大为作为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介到欧洲展出的“推手”,费大为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了如指掌。然而令他遗憾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性和创造性摆在西方大师面前毫不逊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却一步步倒退,以至于“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上周六,他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举行《“大地魔术师”和中国当代艺术》...

    2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铁牛:现实主义精神的油画让我迷恋[图文]
    王铁牛:现实主义精神的油画让我迷恋[图文]

    图片资料王铁牛,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在学术领域及中俄美术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以及荣誉教授。1995年,45岁的他毅然选择远赴俄罗斯列宾学院深造,3年学成回国,拿回的不仅是硕士学位,还有200多幅油画习作。2011年,王铁牛被列宾美术学院授予&ldq...

    17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中国人对于人体艺术的态度,既没有古希腊时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性感与美感统一、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的精神境界。中国激进美术把神韵气势、意境作为艺术的最高规范,追求“心性”实现。西方人体艺术中的维纳斯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体艺术表达方式。中西方...

    116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辞职,原来是行为艺术[图文]

    我会想你们的就听到你叫我HOPAH——O——P——A一句“我不干了”,这个女孩在网络上红得一塌糊涂只有一个人除外我说的就是你!Spencer(她老板的名字)当你助手的这段日子可真是人间炼狱我忍受住了你的坏脾气你的口臭星期五,我帮你接了一通电话9我正准备挂断时……这周一,这...

    13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荒木经惟:不是情色摄影那么简单[图文]
    荒木经惟:不是情色摄影那么简单[图文]

    《感伤之旅》中的经典作品,阳子侧卧在小船上。新婚之旅中的阳子。荒木经惟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日本摄影家之一,他凭借“私摄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因所拍摄的内容、情色的拍摄方式及他的特立独行,在日本乃至世界一直颇受争议。4月7日~6月9日,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荒木经惟原作个展“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1971-2012”,展出《感伤之旅》、《冬...

    74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伪作画得比真迹还好[图文]

    张大千是20世纪最传奇的画家。他是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他是中国画家中作品最多的,在“亿元”时代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张大千曾论画:“画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阳就可以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使……心中有个神仙境界,就可以画出一个神仙境界。”“大千世界&mdas...

    2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姜云宗:绘画艺术的传道士[图文]

    《原始的呼唤》作为当代中国海洋题材绘画的代表人物,姜云宗少年时代就痴迷绘画,最近20多年来,他以格调刚健、笔墨淋漓、意境高远的创作风格受到画坛瞩目。10月16日,“海魂墨境——2013姜云宗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140余幅国画作品亮相。姜云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借助笔下的大海,表达一种生命回归...

    4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阅读性”不是传统艺术经验强调的东西[图文]
    “阅读性”不是传统艺术经验强调的东西[图文]

    王鲁炎与王鲁炎会面,容易使人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他谈论艺术时少有多余的废话,你必须完全进入在他的思想语境才不会“掉队”。这可能也是他如此认真严肃的态度令很多人觉得他比较无趣的原因。他没有生活的“八卦”为媒体提供撰写的佐料;他的作品既无诗意也不抒情,调动不了观者的情绪,反而需要你长时间沉浸在作品的逻辑中,适应它的方法,破解它的密码。但我们往往不愿意付...

    88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水天中:论格调[图文]
    水天中:论格调[图文]

    美人蕉64×45厘米1993年王肇民水天中今天重提“格调”,是由于那种格调不高,或者谈不上“格调”的作品正在泛滥成灾。绘画艺术的“格调”,是画家通过作品所呈现的一种气象,是绘画作品的精神元素与形式元素所建构的综合性趋向。极而言之,格调就是艺术作品所透露的卓尔不群的精神状态。在艺术进入“后现代&r...

    15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洪易在高雄捷运站三多商圈的作品“艺犹未尽-悠游”。对于台湾地区而言,从西方引进公共艺术的专业实践,已有将近二十年。在“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更被视为“都市更新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艺术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且通过呈现几位代表性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的事件,来讨论台湾公共艺术风...

    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