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宇宽:如果梵高生在中国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想想 点击 :

最近我花了很大精力,在阅读很多艺术史方面的资料,试图梳理出其中的规律,让我特别感兴趣而且有很多启发的,是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为什么在他身后享有非常崇高的声誉?他的艺术在西方的市场上达到了几千万美元的顶尖价位。

大多数人对他常常是这样的解读:即使在西方,一个这么天才的艺术家也很难养活自己,要到死后才会开始出名,他的画卖这么贵和他自己没有关系。

我在了解梵高生平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细节是我们解读梵高时常常忽略掉的。当时欧洲后印象派的三杰:高更、塞尚和梵高。他们都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塞尚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里非常有钱,所以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高更也是成为金融界人士解决了经济的后顾这忧之后,到了30多岁才开始专心追求艺术;梵高的家庭当时在荷兰的宗教界和艺术界非常有声望,家里有人当牧师,他的两个叔叔和弟弟提奥都在经营画廊,而且他叔叔经营的画廊当时在整个欧洲都称得上是最著名的。梵高如果想把自己的画卖个高价钱,有比任何人都优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叔叔轻松就能把他捧红。

那为什么《梵高传》将他的经历描述得如此坎坷?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梵高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且因为对艺术狂热的追求,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不着调的人。因为精神分裂,有极端的倾向,使他身边很多的人,甚至本来应该最亲密的人都很难和他搞好关系。梵高跟朋友吵架,气疯了,甚至把自己耳朵割了下来。可以想象,这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目光涣散,衣衫褴褛,走路跌跌撞撞,要么像喝醉酒,要么像吸了毒似的,如果我们看到了也会敬而远之。

可想而知,为什么梵高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么有冲击力,但在他那个年代却无法走入上层市场。因为上流社会有自己的礼仪和道德,很多人见到梵高也都是敬而远之,这样就使梵高的性格越来越孤僻,最后导致了自杀的悲剧。

在梵高去世后的不长时间之内,他的影响力就开始发酵,作品价格一路升值,很多同时代的画家受到梵高的影响,在创作上借鉴他的风格。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到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成为了西方艺术界一位标杆性顶尖人物。

梵高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在博弈论方面做出极大贡献的数学家纳什。生活中的纳什,跟梵高的性格非常像,也患有精神分裂,还被警察逮捕过,有私生子,完全是一个烂人。但他疯狂地活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就像梵高疯狂追求艺术的感觉一样。纳什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最后还是被整个学术界认可,得到了诺贝尔奖,在学术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天才人物往往都有这种极端的性格。我们在解读梵高的时候,会以惯常的角度来看,觉得这样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养不活自己。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像梵高这样的艺术家能够被西方社会接受,最后他的地位在艺术史上不可动摇?

这样的人在中国艺术史上有没有?我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和梵高相类比的例子。中国的艺术家往往需要有一种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在艺术界立足。比如傅抱石,这人当然也有些才华,但他能得到很大的名声,与他当年和郭沫若的交往密不可分,郭沫若的推荐对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郭沫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干的工作是“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说白了,傅抱石跟郭沫若走得近,每年都主动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献给郭沫若,同时借郭的权力提携自己。这种交往水平,梵高哪里能有?

中国的很多学者也一样。我们想象一下,像纳什这样有很多天才原创思想的人,很多时候就因为不通人情世故,不善于和人交往,甚至可以讲上不得台面,很难得到大的荣誉和机会。我相信中国一定也有像梵高、纳什一样具有原创性才华的年轻人,但他们可能最后在历史上湮没无闻,根本没人会知道他们的名字。

(郭宇宽长策智库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所博士后。

相关文章

  •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罗斯科:绘画当为奇迹[图文]

    1964年罗斯科在画室1969年冬天,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要出租在纽约的公寓,他顺路去东69街马克。罗斯科的画室。两个人在巨大的房间里听了会莫扎特。咖啡桌子上有本翻开的书,关于莎士比亚的。马拉默德想看看罗斯科夏天的新作。罗斯科把十来张画摊在地上:“你要哪张都成,除了有一张不能给你。”两人认识已有九年。1961年,肯尼迪就职典礼,一些艺术家应邀去华盛顿玩。坐了两辆大巴,车...

    4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从马奈画中走出的裸女[图文]

    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美]尤妮斯·利普顿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8月版,16元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在马奈的画作《奥林匹亚》、《草地上的午餐》中,默兰或裸身躺在床上,或裸身坐在两个男人之间,目光坚毅、淡定还夹杂着些许傲慢,俨然不是被看者,而是一个以反维纳斯...

    7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谈中国漫画产业:应打造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图文]
    谈中国漫画产业:应打造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图文]

    朱德庸作品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每年发布后都引发巨大争议。今年又新增加了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全新子榜单——漫画作家富豪榜,台湾漫画家朱德庸10年间获得6190万元版税收入,以绝对优势登顶“首富”,“漫画创造富豪”的新闻一夜蹿红网络。尽管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方宣称,其榜单“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中国作家的真实收入&...

    81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广东连环画曾引领了全国连环画风气[图文]
    广东连环画曾引领了全国连环画风气[图文]

    《民间奇案选》,子筠改编,孟庆生等绘画50年代广东连环画的兴起主要缘于政治宣传早在上世纪之初,上海连环画就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1924年上海亚光书局就出版了朱润斋的《天宝图》,据说当时青年工人和小学生甚至把买早餐的钱省下来看这套连环画。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的连环画进入一个兴旺的时期,那时上海连环画作者加起来有一两百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形成了四大派,这四大派的主角被读者和出版者称为&ldq...

    18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蒋采苹盛开的百合花中国画被划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或称之为三大类,至今已成共识。三大科中,花鸟画独自成科最晚。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初露端倪,到南唐时有了自己独有的身份,而真正的繁荣,从现有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当属宋代。1000多年来,虽然战乱频起,自然灾害无数,不知有多少花鸟画的精品力作灰飞烟灭,但祖辈们仍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花鸟画传统佳作。花鸟画的题材花鸟画的题材并非仅有百花和各种鸟...

    2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高剑平图戴维·埃利奥特(DavidElliot),这位英国出生如今常住柏林的知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担任过日本森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馆长,主持过牛津美术馆、瑞典美术馆,策划过悉尼双年展,面目和蔼平淡的他却常常以具革新和推动力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新兴的当代艺术场合。近日,他在中国策划的首个展览“首届基辅双年展影像回顾展”...

    63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无极把抽象艺术带回中国[图文]
    赵无极把抽象艺术带回中国[图文]

    赵无极与其作品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于4月9日因病辞世,享年92岁。出生于江苏南通书香世家的赵无极师从林风眠,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此后蜚声国际,被誉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法国巴黎五月赵无极先后成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并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在即将5月出版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

    96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文]
    雅克•朗西埃:当代艺术就是一般艺术[图文]

    雅克•朗西埃雅克•朗西埃你常说自己不是哲学家,那如何定位自己?我不是哲学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电影理论家,也不是当代艺术理论家,我只是在使用人人平等共享的人类智力,是在用脑工作。我认为,哲学、历史和电影研究都不是一种社会分工,人人都可以去做,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做”的本身,才是方法。我很强调必须不断打破哲学里面所讲的专业分工、专家之间的领域划分,...

    3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中国雕塑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图文]

    图为曾成钢的雕塑作品《月光》。图片为受访者提供。7月至12月,“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在京展出。此次雕塑展汇聚了中国百年来190多位艺术家共计223件雕塑作品,其丰富性、系统性堪称空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目前中国雕塑的特点记者:此次雕塑展的主题是“融汇与屹立&rd...

    62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图片资料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Winkleman写道。&ldquo...

    10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音乐书法招致“作秀”争议 笔墨如何随时代? [图文]

    书法向来有“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乐”之美誉,当有人把这种凝固、无声给活化、有声之后,一种全新跨界艺术——音乐书法便由此诞生,但同时也招致“作秀”、“杂耍”的批评。这个人就是书法家李斌权。在质疑声中,他已经连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皇宫上演了“中国书法音乐会&...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先生蒋喜先生作为活动主办方代表(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留念谈及创新,在当今的玉雕创作中,作品创意与设计、传承与创新一直是玉石雕刻的核心内容。而怎样使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也成为众多玉雕从业者们所面临的挥之不去的困扰与难题。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蒋喜先生创造性地将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玉雕手工艺制作相结合,首次开行业先河...

    6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大卫·林奇出生于1946年,早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在70年代搬去洛杉矶,在那里他以实验性的邪典片《橡皮头》(Eraserhead)开始了电影生涯。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如今,林奇迎来了他艺术家生涯的一次复兴:在2007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的展览后,他在纽约的Tilton画廊,及洛杉矶KayneGriffinCorcoran画廊的新空间作过多次展览,此外在德国和丹麦也有展出,同时还通...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