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宾虹到底会不会画画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瑄瑄 点击 :

张演钦(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

3月上京,夜访陈绶祥先生。

居京者,多能侃,陈先生尤甚。一席话下来,新奇处颇多。如提及所谓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陈绶祥只认三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先生又以为:黄宾虹能开一新境,和现代艺术发展同步,贵在能“散”,确是和量子力学对社会之深刻影响有关。大意如此。要之,黄宾虹艺术,很是受到了现代科学的影响。

陈先生此论正确与否,且不说。假如能够发现黄宾虹先生曾在文章里说过“我对现代科学实在一无所知”,则一语可推倒陈绶祥先生结论。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陈绶祥先生话语透露出来的思维取向,恰是这个时代两大艺术病灶之一大体现。这两大病灶,一为民主,一为科学。

民主与科学,20世纪最火爆的两大词汇,对世界影响之大,远超其余。在艺术上,我们受到的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实实在在是与世界潮流同步的。

先说科学。假如陈绶祥先生所言属实,黄宾虹便是明证;假如最后证明黄宾虹和现代科学毫无关联,但也恰恰透露出陈绶祥和现代科学的深刻关系。

科学侵入一切,以科学解读一切,成为20世纪最普遍的社会现象。遂有科学主义出现。但科学主义往往挤兑人文关怀,漠视人类情感。如达尔文的影响溢出生物科学领域,成达尔文主义,于是,丛林法则突显,弱肉强食横行,十分可怕。今天,克隆技术对人类道德的挑战,是为典型。科学主义的危害,就是人的利益化、物质化及工具化。这在艺术上体现得颇为典型。

王季迁先生曾猛烈抨击过黄宾虹,说黄宾虹根本不懂画、不会画。要是一般人说黄宾虹不会画,会遭人鄙视。但由分量极重的王季迁先生说出,便足以让人警惕、值得深思。黄宾虹的画面呈现与传统大相径庭,如像陈绶祥先生所言,是受到现代科学影响所致,那老老实实按照现代科学的理路进行解释,该清楚明白得很才对。缘何对黄宾虹的解读,却是如此困难、晦涩、莫衷一是?

另外,和传统的封闭的“经典”解释不同,阐释的多样化与开放性,成为现代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阐释的多样化,表面上是民主在艺术领域的体现,所谓“人人得以成为主体”;实际上,也是新时期艺术家巩固艺术话语权力结构的有效手段。开放性、多义性造成的神秘感,和古代巫师之通过封闭性获取神秘感,效果异曲同工。于是,君不见,现代艺术给人“装神弄鬼”之感,颇为强烈。

艺术民主化,当然带来了“艺术平民化”,但艺术泛化的同时,却是人类精神的矮化。

黄宾虹深研传统,理路清晰,本不复杂。既如此,为何又有“五十年后方识我”之叹?黄宾虹病目后之信手而下,恰是艺术修为的自然流露,境界之高,本不在话下,但因其横涂竖抹造成的“视觉艺术颠覆视觉规范”所带来的多义性,恰好符合了现代艺术话语权维护之“潜”规则,由此被视为现代艺术,不无道理。

现代社会,人人可成艺术家?太天真了。是第一个喊出了这句话且利用话语渠道传播出去并通过撩拨个体进行不同解读从而造成严重分歧的人,成了艺术家。(文章有删改)

相关文章

  •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准备好失业了吗[图文]

    街头漫画家人头攒动的街头,一位不修边幅的街头漫画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对面的男子,目光不敢有丝毫的游离。投入如此高的关注度和时间成本,目的只是为了给他创作一张生动的自画像。类似的场景,相信不少人都有经历过。靠着辛苦的手工创作,很多街头漫画家也能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不过,当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临之后,熙熙攘攘的街头却少见了漫画家的身影。特别是一款叫魔漫相机自拍漫画软件的出现,直接颠覆了传统的漫画行业,加...

    14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2007年1月的某一天,上海寒风凛冽,气温降到了冰点以下。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里,一根自来水管悄然冻裂,冰冷的水从裂隙处淌出,地下室一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纸箱也有点被浸湿。这纸箱里装的,全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列于该照相馆橱窗内的精致老照片。洇湿的老照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晾晒,烘干。有一张照片上是位年轻女子,长得很美。清秀的瓜子脸,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削肩微垂,气质典雅高贵,一副大家闺秀的摸样。...

    10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我说当下的“名人题字”[图文]

    随着城乡的大拆大建,随着各地开发旅游业步伐的加快,打造文化强势的口号日益轰轰烈烈,随着书法名城、名乡和名山等等的出炉,各种旅游景点和楼堂馆所,招牌匾额、楹联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可谓琳琅满目,随处皆是。其中虽不乏德高望重功力深厚的政府要员、社会名人和书画家的题字,但更多的却是一些书写水平一般,品格差强人意者的涂鸦之作。很多题字者,尽管名头很大,但字写得实在不堪入目,难以卒读。不仅未能给自然山水和人...

    16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安迪·沃霍尔的生活与艺术[图文]
    安迪·沃霍尔的生活与艺术[图文]

    近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开幕之际,美国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出版部主任艾比•佛兰森-希恩女士远道而来,在小剧场旁的会议室里进行了展览的开幕讲座。艾比•佛兰森-希恩女士通过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介绍,分别从安迪•沃霍尔的成长经历、职业生涯以及他从生意人到画家各种身份的跨...

    9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方舟:水墨材料的“新规范”(图)
    贾方舟:水墨材料的“新规范”(图)

    贾方舟【编者按】:798艺术区新绎空间在2013年4月6日下午开幕的《“言”新水墨-切片系列第一回展》,进而引发的“中国新水墨研究暨水墨切片系列主题展”沙龙,探讨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此次沙龙的嘉宾有:批评家贾方舟、批评家皮道坚、策展人杭春晓、青年批评家段君、雅昌网副主编谢慕、艺术家陈林、艺术家郝世明、艺术家李戈晔、艺术家刘琦...

    104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读张馨月的山水画有感[图文]
    读张馨月的山水画有感[图文]

    画家张馨月张馨月将浓浓的对自然、对人生的情,倾注在自己的笔墨之中,书写了一幅幅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卷。张馨月作品画中层峦叠嶂,层次井然;飞瀑挂崖,寒烟四射,秀石临风,不亢不卑,山路弯弯,曲折通幽;石屋半隐,野逸静谧;曲水盘桓,浪花激荡;小桥卧波,自成佳境;美树婆娑,别具风致。整个画面以不温不火的青绿色表现山川的苍翠、丰茂、华滋,或苍茫浩淼,或云蒸霞蔚、或钟灵毓秀。因此画面显得格调高雅,...

    12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图文]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图文]

    BottegaVeneta艺术空间“鸟头”个展(2014年1月-3月)现场,姚瑶摄双人艺术小组“鸟头”形成于2004年,其成员是宋涛与季炜煜,两人现在生活、工作于上海。这两位以摄影为工作媒介的艺术家所产制的作品,在近年主要以两种不同的展现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一是以大量的手工印放的快照拼贴一起而成大幅壁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众多照片所积聚起来的能量,...

    195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图文]

    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20世纪过后,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黄君壁与中国水墨画“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于上周六在上海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黄君璧各个时期的佳作50余幅外,还有其女儿黄湘詅的作品20余幅。看似一个来自台湾父女两代艺术家的展览,其实有着非同...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赵忠祥访谈录:自爆从小喜好书画[图文]
    赵忠祥访谈录:自爆从小喜好书画[图文]

    赵忠祥——赵忠祥访谈录艺者随心能者无涯《艺术品鉴》本刊记者:蒙海虹景兴燕当一个人在某领域成就颇丰乃至成为人们的先验印象时,一般来说,这个人的其他成绩往往就会被掩盖。对于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主持人赵忠祥来说,沉稳厚重又不失亲切细腻、儒雅大气而又自然洒脱的主持风格太过于深入人心时,有人可能会“一叶障目”而忽视了他还是位丹青妙手,国画、书法、文章...

    5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政协委员张改琴倡议确定汉族标准服饰

    “2002年我出国考察时,看到日本人、韩国人穿着民族服装,一眼就能认出来,而我们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依然觉得“很难受”。“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规范性很强的服饰体系,反映着当时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张改琴说,这种传统和做法一直延续到孙中山先...

    40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王璜生:水墨的光晕和两难[图文]

    从事水墨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王璜生跟我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现在看水墨,好比西方人看油画。他说现在西方也有人在画油画,而且画的还不错,但是西方整个文化的主流是当代艺术。就像人们看弗洛伊德的展览,在谈油画表达的同时更会说他是具有文化意义艺术大师。所以王璜生看来,新水墨所面临的正是如何在当代艺术这个开放体系中找位置,而又不抛弃传统所赋予的光晕的两难问题。水墨是一种情节Hi:你怎么看待新水墨这个提法?王...

    145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作品美与漂亮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那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珠宝、翡翠...

    191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