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图文]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冠冠 点击 :

影像批评:顾铮——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 | 美术资料

BottegaVeneta艺术空间“鸟头”个展(2014年1月-3月)现场,姚瑶摄

双人艺术小组“鸟头”形成于2004年,其成员是宋涛与季炜煜,两人现在生活、工作于上海。

这两位以摄影为工作媒介的艺术家所产制的作品,在近年主要以两种不同的展现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一是以大量的手工印放的快照拼贴一起而成大幅壁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众多照片所积聚起来的能量,汇聚成一股奔涌、扑面而来的气势,将观众包围与吞噬。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照片,夹杂着纷至沓来的视觉尖啸、惊悚、喧嚣与调侃,猛烈冲击着习惯了“好看的”照片的视网膜与心灵。而另外一种展现方式则似乎很是“写意”,寥寥数个镜框孤悬墙面,只以镜框里的几张精心制作的照片,以及同样精心装裱制作的镜框,来展示他们对于具有某种物质性的照片的重视与制作这一切的快乐。这两种展示方式有时似乎单独其一(如2012年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ON/OFF》群展),有时则是同时出现(如2013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展)。

“鸟头”小组的照片,总是以抓拍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式场面与细节为主要元素,通过对于这些现实情景的、用摄影所表示的赞叹、愤怒、欣赏、惊奇、无奈等,他们来表达他们两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某种的喜悦的或其它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引发的容许或不容许之下的拍摄。因此,这些照片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觉交往的记录与复写,同时它们也显示了他们对于周遭日常的不离不舍的执拗观看。他们的照片将摄影这一观看行为中的复杂性以及身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有关观看与观看双方的关系性的一种视觉讨论。大量的、从各种出其不意的角度所揭示给我们的、也是展示给他们自身的现实景象,在将现实平均化为一种没有区别的影像碎片的同时,也将日常中的惊异以一种无所不在的密集态势展现给我们。

通过大量的否定了具体叙事的、因此也经常被认为无意义的照片的堆积,他们来讲述生活本身在纷繁变化中所拥有与隐现的华丽与庸常的纠缠与夹杂。这些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复杂缠绕,既需要我们通过对于他们这些照片的细察来发现,也需要我们运用自身的生活感触来继续感悟之。积聚堆垒的照片,也表明他们并不惧怕这些照片表面上的KUSO性,而是相反,他们希望通过林林总总的琐碎与繁杂,反过来鞭打我们对于观看和生活的麻木。而当他们将自身对于生活的敏感体现于照片中的各式人、事、物上面时,我们也会同意,其实更为真实的世界就存在于这样的画面之中。当我们接受这样的承载了漫不经心中的郑重其事、压抑中的放松、沉闷中的轻快的图像与现实时,我们或许也会同时相信,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生活不可以承受与面对?这或许是他们的作品给我们所带来的具有心理治疗功能的一面。

他们还通过精心镶裱照片的方式,更试图充分突显照片的物质性的一面。我认为这是他们在数码时代蓄意对抗将影像虚无化、虚浮化的一种努力与姿态。当所有的影像在人们随手按下快门之时即可获得,同时人们也可以随手通过轻触“发送”或“删除”键便可使之飘然而去的时候,“鸟头”大费周章地以各种物质材料来“包裹”他们的照片,赋予它们以隆重的物质装扮,以甚至是花哨的、颇具巴洛克风格的镶裱方式来提示照片的存在感。这不失为将照片的视觉性再度转化为一种物质性的独特方式。在视觉性的物质化展示与物质性的视觉化转换之间,他们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以更为物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他们的照片在此时既是“及物”的,同时又是“及义”的。

以奢华的包装来对比照片中显现的沉着与清朗,这可能是他们对于物质与精神之关系的一种基于物质性的认识。他们或许只有在将自己的对于现实的关心包含于这种隆重包裹影像的过程中,才能展现他们的现实关心的严肃性。在包括了手工制作照片以及把照片再度手工化为某种物件的过程之中,他们自身的情感与生活态度都进入到了影像与照片之中。手工,包括印放照片、以精致的镜框镶嵌照片、以发亮的铆钉固定、拼贴照片,突出或强化此一照片与那一照片的某种关系、张挂照片于与它们形成某种对话关系的色彩空间,所有这一切的手工劳动,在突出了物质化了的影像所具有的存在感的同时,也还会赋予时间以时间感,以及时间带来的物质沧桑感。而且,通过不同材质的相互包裹与容纳,触觉与视觉之间发生了种种碰撞,形成了动人的耀斑与高光,让照片变成了一种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材质形态与精神内蕴的物质。在不同物质肌理的交相辉映中,他们也努力让照片本身更焕发其精神性的光彩。就在精神寓于物质和物质体现精神的循环之中,他们将自己眼中的现实世界升华了。

同时,这种不计工本的努力,或许也提示了他们对于影像的虚幻性的一种本能的担心,那就是影像的不确定性需要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加以确认与固定,尽管影像在他们手里先已固化为照片了,但他们还是要千方百计地对它们再加上某种束缚,牵制、固定、锚定影像(也是时间)于某种物质形态与物质空间之中,不让作为时间片断的影像以轻盈甚至是轻浮的方式随意飘浮甚至飞去。这不也同时证明了他们对于自己工作与影像的严肃态度?

人们不禁会问,“鸟头”小组持续拍摄照片的动力来自何方?我想,这可能就来自于不停拍摄这个行为本身之中。在使拍摄这个动作成为了根本上无意义的行为之后,他们也终于使得拍摄本身具有了意义。

在接受《外滩画报》的一次采访时,他们说:“至于想表达什么,就是因为还不知道,所以一直不停地拍。要是有了清晰答案,我们也许就不再拍照了。”也许,他们始终在追寻的是在刹那之间偶发的意外性之中所存在的某种必然性。他们就是在以自己的不倦努力无限地逼近某种终极性的梦想与想象。或许,他们的一切所为,都是为了一张更大的照片,一张更大的终极的照片所作的努力?

相关文章

  •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少学校增设了“第二课堂”,开设如绘画、书法、编织、演讲等技艺课,打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如何把学科知识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科课程游戏化,使“第二课堂”更好地为学科知识服务,加强两者之间的渗透性?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的鉴赏和绘画中的中国山水画的相互结合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歌鉴赏的正向迁移作用。关键词:意境 山水画...

    179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冷军两年未创作超写实作品 称视力不济困难可克服[图文]
    冷军两年未创作超写实作品 称视力不济困难可克服[图文]

    冷军被现场观众打了围通讯员郝懿供图(记者蒋太旭通讯员郝懿)两年没创作超写实作品,外界传言因“视力不济”,冷军将难以再创造奇迹。昨日,这位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领军人物携4幅油画写生新作现身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非意图——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面对记者的追问,年届五旬的冷军坦陈:视力确实对自己的创作有影响,但他不会放弃超写实创作,“只要有...

    126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谈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新展[图文]

    蔡国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的装置《桉树》前,2013。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GOMA)目前正在展出蔡国强的首次澳大利亚个展,三件主要作品中的两件更是灵感直接来源于艺术家在昆士兰的旅行。展览的题目取自4世纪诗人陶渊明广为人知的诗篇《归去来兮辞》。自从1996年和1999年两次参加亚洲太平洋当代艺术三年展(AsiaPacificTriennial)之后,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就和昆士...

    18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萧承白:回归自然,大气蓬勃[图文]

    艺术实践告诉我们,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他对生存世界的诗意发现,在发现中捕捉灵感与诗情;对创作而言,就是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语言对诗意的发现给以表现。萧承白(萧平)正是一位善于发现,也善于表现的画家。读萧承白(萧平)的绘画作品,我看到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张扬,他的绘画不是笔墨与技巧的舞台,而是对自然情绪的一种释放。在创作中,他注重传统与现代性的审美定位,在明快的作品中渗入了笔墨的人文精神,处处彰...

    16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爸爸是窦唯,妈妈是王菲,整个华语乐坛都在等着她长大从他们诞生之日起,世界就知晓了他们。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传播和记录。窦靖童,就是这样一个“被公众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说窦靖童的歌声让人想到了很多美好,那是因为,她的音乐才华让大家想起了记住这个名字的理由。窦靖童的声音,熟悉华语流行乐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童》里“咿咿呀呀&rdquo...

    7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启功据诸家网媒报道,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从网络及印刷品所刊示的照片看,启功生前体态圆肥、鼻梁架镜、爱眯眼笑,真有点他所自况的“熊猫”风味,进一步说,是“布玩具熊猫”。逮至晚年,策杖流憩、肉赘赘而腹便便,尽管寿祚绵长,遐龄九秩有奇,但还是很让人为他的健康担心。“熊猫”残年果然“病...

    14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他发起和组织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美术社团——决澜社;他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中国艺术的现代之门,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与世界同行;他创造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形态,表现了民族化的情感与形式;他一生研究学习传统装饰艺术,开拓工艺美术教育,这都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由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

    19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mi...

    16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图文]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Jurong》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当时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的水墨现状却后继无人、情况堪忧。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

    11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批评的立场[图文]
    批评的立场[图文]

    傅雷傅雷的美术批评之所以得到读者拥趸,首先是傅雷公正的立场,其次是傅雷超凡的眼界。比如他对张大千和溥心畬的点评,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对张大千一直不看好,理由极其充分——“大千是另一路投机分子,一生最大本领是造假石涛,那却是顶尖儿的第一流高手。他自己创作时充其量只能窃取道济的一鳞半爪,或者从陈白阳、徐青藤、八大(尤其八大)那儿搬一些花卉迷人唬人。往往俗不可耐,趣...

    51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由于这个“美”的故事,世人知道了唐寅爱画仕女画,但是唐寅画作“美”之所在却很少受当代人关注。当代人都很忙,忙于工作、忙于跳槽、忙于购房购车、忙于建家立业、忙于旅游、忙于沉迷网络世界、忙于各种疯狂的新玩法;文化人则更忙,忙于拉建各种关系、忙于加入各种协会、忙于吃喝应酬、忙于走穴...

    14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图文]

    鲍卓尔(广西艺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晨曦国画在我们把更多的题材选择侧重于写生照片和凭空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发自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内容。在悉心的观察与发掘中,我发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与场景,最重要的生活表现与构成都存在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常见的生活状态:学习,饮食,娱乐。然而作为一个女生,需要表达由自身出发,最能够体现女性特点的,明显与男性生活巨...

    15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图文]

    李乃强创新中国水墨画:远看是油画近看是国画昨天上午9点,《李乃强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一楼大厅隆重开幕,50余幅参展作品均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画家李乃强多年来的精品力作。作品中,浓丽而又不失雅致的色彩,三维立体空间和明暗的鲜明对比,都潜移默化地融合在了中国传统笔墨的线条中。所有作品,以类似油画的表现风貌,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大开眼界。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文秦怀珠摄江南时...

    88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大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图文]
    大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图文]

    坐落在文化产业园区内的大庆博物馆本报记者许亚群提到大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石油。而如今,这座资源型城市,正朝着文化型城市华丽蜕变。近年来,大庆市文化产业所占GDP比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有力地抨击了“当石油没有了,大庆就是一座空城”这一说法。“大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因素绝不是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庆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94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图文]

    满涛:挥之不去的梦满涛的画里充满了各种梦境与回忆,艺术家将内心的敏感、恍惚用淡淡的彩墨或是铅笔表露无遗。亦如满涛喜欢独自窝在安静之处,独自描绘流淌在现实之外的美好与自由。满涛■个人简历满涛1982年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①《微醉的画师》109cm×110cm纸上铅笔2012年■展览2008年“满涛个展”光州无等画廊韩国“春...

    67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