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承承 点击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 艺术评论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方的造型方法呈现出多种面貌的兴盛局面,出现了一些擅长工笔人物的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院委李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古典工笔人物画,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的时空而光芒四射。作为当代艺术家,要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建构这一古老绘画形式的新形态,使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全新的语言样式绽放异彩。李英先生工笔人物画与传统相比有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吸收了西方绘画中人物造型的成果,开始重视写生,研究解剖、结构,人物显得真实,有血有肉有个性。故李英先生的工笔画作,以浓丽的色彩、工细的勾染和准确的造型为特征,逐渐完善着一种新的语言形态。并且在这种语言形态中,贯彻着“传神写照”的美学追求,大大提升了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品格。其画中的人物,不仅姿态描绘细腻精致,其眼神动作表情也十分逼真。作者通过对人物细节的描写,以及环境氛围的烘托,将人物描绘得楚楚动人,惟妙惟肖。设色更是艳丽高雅,画面色彩冷暖分明,整体统一和谐,再现了当代及历史人物的生活情景与内心世界,体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高超的水平。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 艺术评论

李英先生是描写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的高手,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和动态的渲染之中。尤其是他把视野聚焦于少数民族的生活和少数民族风情,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新疆各族人民色彩斑斓的服饰,载歌载舞的民族风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在《金秋》、《多彩的葡萄》等作品中,画面没有去刻意表现重大场面,而是小中见大,主题突出,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及举止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丰收的喜悦,道具与人物的层次结构穿插得非常得体。一些作品线法纤细而富有张力,衣纹处理注重丝织品的质感,色调明快亮丽,诗意盎然。李英先生亦是一位色彩高手。画面五彩缤纷却非常和谐,运用色彩的对比、反衬,使和谐的情节氛围和人物组合的内在节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画家将作品个性推向极至,展现明显的个性精神境界。如《圣月》中的女性体态轻盈,动作舒缓优雅,整个画面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晕,体现了白衣天使容貌美和心灵美的统一。横展铺陈的构图,高低错落的起伏,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勾线如莼菜条,活泼、流畅、生动。其创作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的威严仪态,《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经过细致准确的刻画更是跃然纸上。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 艺术评论

李英先生亦擅写意。他的写意人物画根植于传统的水墨,以写意的笔法与墨法笔简神完地刻画人物,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气韵与审美意境。同时,李英先生又将西画中的速写、素描等造型手法融入写意人物画创作之中。这样他的写意人物画既有中国古典水墨人物画的线条感和书写性,又有西画中的明暗、光影、质感与空间因素,做到了古今交融、中西结合。重要的是,画家把这一切转换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形神兼备中透出生动的气韵,在“脱形以求神”的审美表现中,人物意象生动而富有美感,传其神又不失其形。笔墨灵动,画面简约淡雅,强调的是笔不到而意到,虚实相生,有无互动,象外之象与画外之境,空白之处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作品洋溢着隽永的意趣,画作清新疏朗,潇洒飘逸,人与物、情与景都带有象征性色彩,使作品洋溢着蕴藉氤氲之气。其画作《钟馗》中的钟馗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可谓“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毛笔或勾勒,或皴擦,或渲染;线条干湿浓淡不同,粗细、繁简、虚实富于变化,成就了一幅幅传神之作。

总之,李英先生的画作,不论工笔或写意,皆刻画得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轻墨落素移神定质,抵达“技近乎道”的高度。愿正值壮年的李英先生在国画创作的艺术之路上不断求索,攀登新的高峰。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 艺术评论

相关文章

  •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陈丹青:朱乃正老师二三事[图文]

    朱乃正先生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朱乃正、傅小石、汪志杰、蔡亮,被中央美院定为右派学生,获罪时二十出头,大学刚毕业,老校友说起,均称是当年美院的“四大才子”。其中朱、汪、蔡三位,上海人,汪志杰遣返上海,蔡亮发配陕西,朱乃正发配青海,傅小石是傅抱石公子,不知被罚去哪里。年龄更小的美院右派学生,是袁运生,亦当年校中公认的才子,发配去了东北。我还...

    151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史家巫鸿出新作 用“艺术家的眼睛”写艺术史[图文]
    艺术史家巫鸿出新作 用“艺术家的眼睛”写艺术史[图文]

    近日,艺术史家巫鸿的著作《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由世纪文景出版中文简体版。东村位于北京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1990年代,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艺术家和音乐人,包括张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马六明、荣荣等,把这个破败村庄当做自己的家园,组成了一个前卫艺术的核心群体“东村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一系列中国实验艺术经典作品,包括《为鱼塘增高水位》、《12平方米》、《原音》等...

    8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钟章法:真正创造性艺术家生前为何如此艰难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艺家,如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李清照,作家蒲松龄、曹雪芹,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画家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还有近代的蒲华,当代的李伯安等,他们都是真正有创造性的大家,但他们在世时大都十分贫困、凄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今中外这些天才艺术家,生前为什么都要经历这样的艰难旅程,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他们的艺术专业、创作道路也不相同,存...

    82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张德林书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我认为中国当代的书家总是习惯于偏安一隅,或者总是习惯于以某一家的书体来为自己的书写作辩护,甚至一直驻守在某一家书体的铁屋子中,将某一家形成的点横撇捺当成杀手锏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实际上,这种偏安一隅的做法,不仅没有在最根本性的角度捍卫某一家书体的独特艺术品格,而且正是由此既丢掉了某一书派的独特性,又丧失了书法艺术特有的自由品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张德林的书写却给...

    46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随心所欲不逾规——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图文]

    彭贵军《行草贡性之诗》作品尺寸:46cm×74cm“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味着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时,也要合乎规矩(不逾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也有相似的观点,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象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ld...

    46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摄影师王志刚传授经验: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图文]
    摄影师王志刚传授经验: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图文]

    人民网海南视窗4月25日电(谢文相):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海南省广播电视台科教青少频道和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会联合主办海南著名肖像摄影师、励志偶像王志刚《读书改变人生》演讲报告会暨媒体见面会在海口举行。王志刚从底层的奋斗者成长成为著名肖像摄影师,获得“新劳模”、“励志偶像”等多个荣誉,全靠自己一路坚持不懈的读书,共写下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聆听...

    129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作《科教新片进山来》张宏伟,195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馆联络部主任。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宏伟画集》《张宏伟国画》《人靠衣裳马靠鞍》《永不消逝的记忆》等美术论文、散文,多...

    18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日本华人生意经:开文物拍卖公司靠拼搏和历练[图文]
    日本华人生意经:开文物拍卖公司靠拼搏和历练[图文]

    日本横滨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张树墩中新网8月28日电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一家由日本华人开设的横滨国际拍卖公司近年来走向海外,在日本、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都颇有名气。这家拍卖公司的老板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华人张树墩,他说自己取得的成绩与顽强拼搏和历练分不开关系。据报道,日本横滨国际拍卖公司是2011年5月成立的中国美术品、古董拍卖公司,虽然其历史仅有3年,但已在日本举行11次拍卖会,取得了令人骄傲...

    123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年初,肖丰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有一个冗长的名字——《一切正在发生着并纠缠着——肖丰,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三十年快速变迁的报告》,展览回顾了肖丰三十年的艺术之路,也引起了我对肖丰艺术创作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

    13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为何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图文]
    中国为何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图文]

    今日美术馆前岳敏君雕塑作品。中国并非“没有好的公共艺术”,只是稀缺好的当代公共艺术。首先,中国不乏公共艺术。我不同意公共艺术只会产生在现在民主时代、民主社会的霸释。只要艺术试图作用于公众,就会被视读、被针对、被影响。花山岩画、司母戊大方鼎、龙门石窟,这些出现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非民主时代的艺术,显然也有公共性。古代社会生生不息的民间艺术,基本上都算公共艺术,...

    5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台湾都市的公共艺术[图文]

    ▲洪易在高雄捷运站三多商圈的作品“艺犹未尽-悠游”。对于台湾地区而言,从西方引进公共艺术的专业实践,已有将近二十年。在“艺术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响下,公共艺术更被视为“都市更新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本文将简要介绍公共艺术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并且通过呈现几位代表性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的事件,来讨论台湾公共艺术风...

    5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陈显宝:艺术品有双重属性 既是投资品也是收藏品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2014年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上图为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显宝。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中国经济已由高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增长观”,为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赢取时间。本届夏峰会的主题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2010年重建的林风眠故居。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然而,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三年前,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出资,用以激励优秀研究生的“林风眠奖学金”在中国美术学院设...

    121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