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法教学的心声:关注“中华童子功”训练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勤勤 点击 :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有专家说:“人的尊严与文化的传播和认同密不可分。民族文化就是民族本身,文化歧视就是民族歧视。文化的传播、使用和传承机会不公平,就是社会机制不公。社会的和谐首先要构造良好的文化传播生态环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虽然经济发展能解决文化发展提供前提。但它也能恶化文化发展的处境,激化经济发展的矛盾,以众暴寡。例如:有爱心的自愿者为普及“书法童子功”提倡义教小学生书法,则被质疑,认为破坏了游戏规则。

2011年8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鉴于当前书法教学师资匮乏,我书画院的几位老同志,就责无旁贷的积极发动自愿者,担当义教任务。在一年半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有两方面:其一,大部分年轻的小学老师,不曾握毛笔写过字,也由于小学老师很幸苦。要按照应试课程标准要求备课、讲课,为每班五十六名以上的学生批改作业,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和家长沟通、改正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习惯,更由于升学率与分数排名,如此种种,已压的老师喘不过气来,更无时间学习书法,充实自己。再则,加任务不加薪,没有良好的奖励机制,书法不影响老师考评。因而产生抵触情绪。想要把书法教学纳入课堂,谈何容易!

其二,据专家论证:人一生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年龄段,是十岁以前,之后要改正不良习惯,比较困难。先贤们传承用毛笔写字,它不仅仅成为世界独特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它从太极黑白鱼而引发、发展起来的书写时犹如做气功。所谓“书者——抒也”它是健身练性的最好方法。世界科学组织调查研究:人在书写时,上下贯气、左右凝神、大小脑并用、阴阳调和,将气运至笔尖。达到“手心两忘”的境界。因此,前辈书法家多半健康长寿。但是我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国人的健康与精、气、神、与传统书法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认为字写的再好,考核时又不加分,将来也当不了书法家。写的坏又不影响升学。为考名牌大学,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学奥数、出国游学,却不愿给孩子购买学书法用具。孩子在书写时不小心将墨弄在衣服上,又不卫生,写时还要“文房四宝”,多麻烦!硬笔书写即方便又省事。因而不支持孩子学书法。有些孩子喜爱书法,每周一次书法课时,常常忘记带书写工具,无法练习。我就抽出为数不多的退休金,为孩子购买用具,放在教室里,供学生学习书法使用。洛南的刘俊华老师还自制楷书双钩、影格提供给孩子学习。这些感人事例,也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提起书法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来说,在华夏大地上是无处不有,处处有,它与国人密不可分。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练“童子功书法”却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因此说“书法”在当前只是“假熟悉真陌生”。

据悉,去年有一日本文化团体,来我国进行文化交流,展览他们青少年的“书道”(日本将我国书法称“书道”,中医称汉医,唐诗称汉诗)。最可气的是,他们的横标大意是“现代书道艺术落在日本青少年肩上”,并在演讲中直指:“现在中国青少年不会写汉字了!”。欺名盗誉的将我国的好东西,贪为己有,(如景泰蓝、宣纸等等)这种行为行为,使人联想到日本侵华时,称我国人为“东亚病夫”,因此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想想我们自己,不珍惜本国民族文化。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不再上书法课了,再也不会握毛笔写字了,就连握硬笔方法也改变了。孩子初学写字时嫩幼的骨骼正在成长。小手捏笔杆力量不够,只好大拇指用力圈压在食指上,中指在下形成拳状(如图一、二),如此握笔,大拇指遮住视线,头必须向左侧偏而低才能看清写的字。由于握笔、坐姿、眼距等的错误使用。加之过多的作业。致使三年级的孩子许多已带上近视眼镜,颈椎、腰椎受损。这时大人们又埋怨科学发展太快,手机、电视、电脑是罪魁祸首。那么试问?难道日本没有手机、电视、电脑吗?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却坐的很直?毛笔使用的顺溜,写的字浓浓淡淡,又有笔力,这又是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到中国来旅游是挖宝来了。到了碑林这个书法宝库,两眼发光,恨不能全收入眼底。偷拍、抄袭,不愿离开。看上去,就是从小练过童子功,是大不一样的。而我们的孩子却视而不见,让去碑林参观都不愿去,说是老古董,看又看不懂,有啥看头。

孩子的成长说到底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引导,孩子思想的偏颇,直接源于这三方的误导。孩子本是一张白纸,怎样才能正确引导?能使他们变成一张色彩纷呈的图画,值得我们所有的人深思!

今年6月20日,我在报上看到了教育新政策,“今后考评中小学,将不再看升学率和分数排名。”并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将在全国推行新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这项改革真是深入人心,这是国人共同的梦想。但使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要让多年的梦想,照进现实。忧的是何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唤醒“幼狮”让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健康快乐的成长。

少年强则国家强,综上所述强烈呼吁,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评论家、记者编导们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多关注“中华童子功”的训练,让新的政策尽快落实到每位孩子的身上。

杨惠君系卫俊秀入室弟子,著名甲骨文书法家

相关文章

  •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黄永玉真是神了—14大本《黄永玉全集》出版十分堂皇,国家博物馆五个展厅“九十画展”十分精彩。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

    3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悲鸿和他的法国老师:杰出的艺术历程[图文]
    徐悲鸿和他的法国老师:杰出的艺术历程[图文]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玻璃庭堂徐悲鸿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法国学院派艺术,是十九世纪“大艺术”的一种继承。在选择法国学院艺术的同时,徐悲鸿本身也促成了它与中国传统的对话。从达仰-布弗莱身上,徐悲鸿能找到一种自然主义的精髓:内在的坚信,以及对现实主义表现所具有“灵性力量”的敬仰,就好像对真实的忠诚刻画能够演绎出种种事物与存在的内在核心。徐悲鸿在1922年...

    200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中文像钢琴日文像小提琴[图文]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等。林文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并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曾译有如《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日本文学名著。著有《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等散文集。前些日,她受邀到北大演讲,无论介绍者还是簇拥者,都喜欢把她称作传奇,...

    8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老师作画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好凉一个秋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

    14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启功先生为何难称书画大家[图文]

    设若蚌镜自照、犀角独喻,则我斗胆以为,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启先生都将“雅人深致”做到了30年来第一人,这点后世自有公论,不必当面打嘴仗。有人诟病“启体”直白寡味,那只好怪自己完全不懂欣赏。自点画之间涌溢而出、酌焉不竭的学问书卷之气,并世无两。斯般气息,在而今艺坛,贵如高原雪莲,不可能再有养蕴发挥的土壤。然而,恰恰是总以“学问”...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吴为山:意象雕塑得益于庖丁解牛[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雕塑大家吴为山称艺术离不开技术——在亚洲雕塑界,吴为山以他融汇东西的意象雕塑不停地开创着一个又一个“首次”。2003年,他那几乎手不盈握的《睡童》,一举夺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50年展的“攀格林奖”,很快,他成为首位当选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和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的亚洲艺术家;2012年,他的《天人合一&md...

    48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最近看了太多形式各异的画展,浮华喧嚣后猛然发现,许多原本画得不错的当代画家们均沾染了一些时下拜金、浮夸社会的不良习气,纷纷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都不会画画了。似乎都在啃着残存的一点点可怜的老本不断消费着自己,这一艺术现状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看到那千万张大同小异的画面构图、一模一样的绘画题材,仿佛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些水,没有零星半点儿...

    82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艺术圈为何热衷出国办展[图文]

    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金子艺术家徐冰最新个展“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近日正在英国V&A美术馆展出,据了解,这件他近年来创作的规模最大的作品将在V&A的中庭花园“住上”3个月。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家频频跨出国门办展览:今年10月,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在被拍出1.8亿港元后,其首个法国大型回顾展旋即在巴黎开幕;今年9月,...

    92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美术馆免费开放需提供好展览 否则误导公众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理论家)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中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18日表示,从中国现实来看,公众对美术馆的认知和兴趣还是比较少的。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鼓励大家走进美术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美术馆需要具有知识生产的能力,提供好的展览和活动,否则有可能会误导公众。据介绍,王璜生日前推出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该书是《王璜生:美术馆的台...

    25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网络热议朱新建水墨画:淫荡邪气还是揭露人性[图文]
    网络热议朱新建水墨画:淫荡邪气还是揭露人性[图文]

    《美人图》朱新建作□南京师范大学实习生高伶俐金陵晚报记者肖林近日,随着著名画家朱新建的去世,各种悼念性文章陆续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表。短时间内,一场关于朱新建的艺术地位和作品价值的话题讨论逐渐升级,甚至在微博上掀起一阵“口水仗”。其中,言辞不乏犀利者。批评者认为,不少画界人士对朱新建赞誉过度,并评价其画“审美品位近乎春宫画的淫荡和邪气”。而赞...

    111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解读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著名画家凡石访谈录[图文]

    凡石(高超)简介高超,笔名凡石,著名国礼画家。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理事,国务院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部国礼大师联谊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青联委员、常委,甘肃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擅长工笔人物,花鸟,独创现代没骨山水,画风独特。...

    12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公共艺术更需要艺术家善于随机应变[图文]

    上海大黄鸭◆林明杰记得有一次在欧洲接连周游了两、三个大型的新潮艺术盛会,然后走在马路上见到垃圾堆都觉得是装置艺术。上海街头刚刚竖起的一件用无数“小黄鸭”沾覆的大型雕塑“大鸭梨”,被路人剥得光了下半身。这样的“非礼”事件,被方翔先生看成了“行为艺术”,大概也是因为他在艺术圈呆得时间多了些造成的。...

    5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立群:电视是妥协的艺术[图文]
    李立群:电视是妥协的艺术[图文]

    由李立群、张嘉倪、陈楚河、寇振海主演的年代戏《头牌》将于本月底在上海杀青。昨天该剧组织媒体探班。《头牌》讲述的是1928年至1937年间发生在北平梨园行的故事。在探班中,早报记者专访了老戏骨李立群。唱京剧《霸王别姬》《头牌》中有大段唱京剧的桥段,比起其他毫无戏曲经验的晚辈来说,平日里听听戏曲是李立群的爱好,“我没正规地学过京剧,自己平时也不会刻意吊嗓子去唱。就是自己喜欢京剧,我十六七...

    25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当代艺术:概念股的涨停与崩盘[图文]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中国当代艺术确实是难以索解的谜团,1989年,中国第一届当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在展览结束时,相当部分的艺术家甚至无法取回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没钱。时过境迁,现在的当代艺术俨然成为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天之骄子。我们不禁要问:那些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靠什么谋生?天价当代作品背后,究竟谁在得利?安迪·沃霍创作了一系列波普风格的名...

    14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记者江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画家最多的时期,仅北京就有10多万人,然而问题是,人数够多,有质量的太少!”70多岁的郎绍君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理论权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指导导师,多年不到上海的郎绍君前不久在上海观摩部分书画展后接受了早报采访,言谈间对当下中国画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郎绍君曾发表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美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美术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

    2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